排放阀以及阀布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72309发布日期:2019-10-29 02:5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排放阀以及阀布置的制作方法

本披露涉及一种排放阀,该排放阀包括:壳体;流体入口;气体出口;布置在壳体的液体出口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液体出口孔口;浮子;以及在第一端处连接到浮子的杠杆,其中,浮子布置在壳体的浮子室中,并且其中,浮子室连接到流体入口、气体出口以及至少一个液体出口孔口上,并且其中,液体出口孔口可以通过关闭构件打开或关闭,该关闭构件连接到杠杆的第二端上并且可旋转地连接到液体出口构件上,其中,如果液体布置在浮子室中,则液位上升将导致浮子升起,由此,关闭构件旋转到至少一个液体出口孔口的更开放的位置上并且反之亦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阀模块和上述类型的排放阀的阀布置。



背景技术:

从us395185a中已知作为分离器一部分的此类排放阀。

us1348088a描述了一种阀,该阀具有带有圆筒状区段的液体出口构件,两行出口开口设置在该圆筒状区段中。该阀包括两个端板,这些端板可围绕圆筒状区段的轴线旋转。两个关闭构件布置在端板之间并且被设计成在出口开口上移动以关闭阀。

丹佛斯公司(danfossa/s)在2012年12月的白皮书“hotgasdefrostoflowtemperaturerefrigerationevaporatorswithnaturalrefrigerants[利用天然制冷剂对低温制冷蒸发器进行热气体除霜]”中描述了浮子阀在工业制冷设备的冷凝管路中的应用。

以上类型的排放阀例如用于具有除霜功能的制冷系统。当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在0℃以下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时,来自环境空气的水蒸气可能凝结在该蒸发器上并且在该蒸发器上形成冰层。冰是相对好的热绝缘体,因此如果允许建立冰层,则该冰层将使制冷系统的效率随时间减小得越来越多。

因此,许多制冷系统中设置了为蒸发器除霜的系统。为蒸发器除霜的典型方式是将通常预期用于冷凝器的热气态制冷剂转移到蒸发器中以增加温度并且除去可能已经积聚在蒸发器上的任何冰。同时,蒸发器中的大多数液态制冷剂还被热气体推出来。由于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的混合物接着离开蒸发器,因此一些热气体可以被送回到回路的低压侧,由此减小了制冷系统在除霜操作期间的效率。为了避免此类效率减小,已知的是,设置开篇所述类型的排放阀以确保被送回到回路的热气体的量降低。排放阀防止热气体在除霜循环中进入制冷系统的低压侧。液态制冷剂的流量在此类排放阀中受到被连接到杠杆上的浮子的控制,该杠杆控制液体出口孔口的打开和关闭,液态制冷剂可以通过该液体出口孔口离开排放阀。当排放阀的浮子室内的液体的液位上升时,被连接到杠杆上的浮子由于其浮力也上升,由此,关闭构件打开液体出口孔口并且允许更大量的液体离开排放阀。这允许控制从蒸发器出来返回到制冷系统的低压侧的制冷剂的流动速度。

但是,为了产生足够大的力来使关闭元件移位并且打开液体出口孔口,浮子和浮子室需要有相对大的尺寸。特别地,与浮子室的剩余部分相比,打开液体出口孔口将在液体出口孔口附近产生负压。这导致关闭元件上的净压力与浮子提供的力抵消。因此,如果排放阀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与制冷系统的低压侧相比较高,这些压力可以与浮子提供的力相当。因此,这限制了排放阀的功能性。这种问题的已知解决方案是增大浮子和浮子室的尺寸以及杠杆的长度,以确保甚至在较高压力应用中,排放阀也将适当地运行。但是,这种解决方案不是所希望的,因为该解决方案增大了排放阀的总尺寸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可以在较高流体压力下操作而不增大阀的尺寸的排放阀。

根据本发明,上述任务在如开篇所述的排放阀中得以解决,其中,液体出口构件包括圆筒状区段,并且关闭构件围绕圆筒状区段同中心地布置,其中,关闭构件包括关闭元件,其中,在关闭构件的打开阀位置上,关闭元件朝向该关闭元件所匹配的最近的液体出口孔口会聚,使得关闭元件的与穿过液体出口孔口的液体流动方向垂直的表面最小,并且,液体出口孔口的在液体出口孔口打开时首先暴露的一端具有与关闭元件的打开方向垂直的最小宽度。

液体出口构件可以接着至少在液体出口构件的一端处连接到壳体上。由此,流动穿过至少一个液体出口孔口进入圆筒状区段的流体可以接着朝向被布置在壳体中的液体出口流动。这种解决方案允许减小关闭构件的尺寸并且因而减小压力作用于关闭构件的表面。

从关闭构件延伸的关闭元件的厚度可以从关闭元件的纵向延伸部(例如对称平面)朝向该关闭元件的边缘中的至少一个边缘在圆周方向上减小。关闭构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关闭元件,每个关闭元件可以被布置用于打开和关闭一个或多个液体出口孔口。通过这种解决方案,关闭元件相对平坦,使得该关闭元件在孔口打开时仅提供与液体的体积垂直的小表面,其中在液体出口孔口附近有负压。由此,减小了关闭构件上的迫使该关闭构件进入更关闭的位置上的压力。当然,关闭构件出于稳定性原因需要一些最小厚度并且因此,术语“最小”不能以最严格的数学意义来理解。关闭元件可以例如具有三角形截面。

液体出口孔口的宽度至少增大液体出口孔口的长度的一部分。由此,与液体出口孔口已经部分地或全部打开的情况相比,关闭构件开始打开液体出口孔口时压力更小。由此,排放阀能够在制冷系统中以更高的压差打开。

在实施例中,关闭元件是关闭构件的自由端。由此,关闭构件可以相对小,这减小了关闭构件在液体出口构件上旋转时的摩擦。

在实施例中,关闭元件具有刀刃状的形状。关闭元件的刀刃状的形状提供了与穿过液体出口孔口的流动方向垂直的非常小的表面。

在实施例中,关闭构件包括至少一个止动元件,该至少一个止动元件限制关闭构件围绕液体出口构件的旋转。本实施例确保浮子可以仅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移动。这确保特别是如果排放阀是手动打开的,则浮子可以例如不从一个壳体壁移动到另一个壳体壁。这避免排放阀发生意外损坏。液体出口构件可以包括被布置用于与止动元件相互作用的止动表面。

在实施例中,关闭构件包括至少两个关闭元件,并且排放阀包括至少两个液体出口孔口,每个液体出口孔口通过关闭构件的关闭元件之一打开或关闭。当然,关闭构件可以包括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关闭元件和/或液体出口构件可以包括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液体出口孔口。

在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液体出口孔口被布置在液体出口构件的相反侧上。

在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液体出口孔口被布置在圆筒状区段的缸筒中。例如,两个液体出口孔口可以被布置在圆筒状区段的缸筒的相反侧上。

在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共同连接器部分,流体入口、气体出口、以及连接到至少一个液体出口孔口的至少一个液体出口被引导穿过该共同连接器部分。通过这种解决方案,可以减小排放阀的总尺寸。

在实施例中,关闭构件包括接合表面,该接合表面布置在关闭构件的与杠杆相反的一侧上。此类接合表面允许通过除了浮子之外的手段来使关闭元件旋转,即通过与接合表面接合来使关闭元件旋转并且由此打开液体出口孔口。

在实施例中,排放阀包括手动打开机构,该手动打开机构被构建成并且被布置成从阀壳体的外部被操作以与接合表面接合并且由此迫使排放阀进入液体出口孔口的更开放的位置。为此,手动打开机构可以包括用于例如在接合表面处接合关闭构件的接合元件。手动打开机构还可以包括用于施加扭矩以使手动打开机构旋转的扭矩元件。扭矩元件可以包括适于接纳来自壳体外部的工具的工具几何形状。

上述任务还通过一种阀布置得以解决,该阀布置包括阀模块和根据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放阀,其中,排放阀经由流体入口、气体出口以及液体出口连接到阀模块上。阀模块可以例如允许将制冷系统的若干个元件以紧凑的方式连接。排放阀可以通过其所有流体管线(即所有流体入口、所有气体出口、以及所有液体出口)连接到阀模块上,以防每种流体管线都不止一个。

在实施例中,阀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功能空间,其中,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连接到第一功能空间并且流体入口连接到第二功能空间。

在实施例中,排放阀从底部安装到阀模块上,使得当液体出现在浮子室中时,液体将聚集在浮子室的与阀模块相反的下侧上。本实施例允许阀布置紧凑组装在制冷系统中。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排放阀的手动打开机构,该手动打开机构包括阀杆、用于接合排放阀的关闭构件的接合元件、以及用于施加扭矩以使手动打开机构旋转的扭矩元件,其中,接合元件布置在阀杆的第一端处,并且扭矩元件布置在阀杆的与阀杆的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处。

对于排放阀,期望具有手动打开机构以允许对排放阀并且对排放阀所属的制冷系统的可能连接的蒸发器进行维护。此外,手动打开机构不应该干扰排放阀的常规运行。

根据本发明,上述任务得以解决在于,接合元件相对于手动打开机构的旋转轴线径向地偏心布置。由此,手动打开机构的旋转允许接合元件接合排放阀的关闭构件以便无论排放阀内的液体的液位如何都打开排放阀。

在实施例中,接合元件是与手动打开机构的旋转轴线平行延伸的突出部。

在实施例中,扭矩元件布置在阀杆的第二端的轴向面上。这具有的优点是,扭矩元件不需要从排放阀的壳体突出,但手动打开机构可以布置成与排放阀的壳体齐平。这减少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手动打开机构的排放阀的总比例。

在实施例中,扭矩元件是适于接纳工具的工具几何形状。由此,可以避免对排放阀的不必要的干预,如果扭矩元件是例如从排放阀壳体突出的简单杠杆,则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

在实施例中,手动打开机构包括围绕阀杆布置的至少一个角度密封部。

此外,上述任务通过一种排放阀得以解决,该排放阀包括:壳体;流体入口;气体出口;布置在壳体的液体出口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液体出口孔口;浮子;以及在第一端处连接到浮子的杠杆,其中,浮子布置在壳体的浮子室中,并且其中,浮子室连接到流体入口、气体出口以及至少一个液体出口孔口上,并且其中,液体出口可以通过关闭构件打开或关闭,该关闭构件连接到杠杆的第二端上并且可旋转地连接到液体出口构件上,其中,如果液体布置在浮子室中,则液位上升将导致浮子升起,由此,关闭构件旋转到至少一个液体出口孔口的更开放的位置上并且反之亦然,其中排放阀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手动打开机构。

在实施例中,关闭构件朝向最靠近至少一个液体出口孔口的关闭元件会聚,使得关闭构件的与穿过液体出口孔口的液体流动方向垂直的表面最小。因而,从关闭构件延伸的关闭元件的厚度可以从关闭元件的纵向延伸部(例如对称平面)朝向该关闭元件的边缘中的至少一个边缘在圆周方向上减小。这种解决方案允许关闭元件相对平坦,使得该关闭元件在孔口打开时仅提供与液体出口孔口附近的负压的体积垂直的小表面。由此,减小了关闭构件上的压力。

在实施例中,关闭元件是关闭构件的自由端。由此,关闭构件可以相对小,这减小了关闭构件在液体出口构件上旋转时的摩擦。

在实施例中,关闭构件包括至少一个止动元件,该至少一个止动元件限制关闭构件围绕液体出口构件的旋转。本实施例确保特别是如果排放阀是通过手动打开机构手动打开的,则浮子不能从壳体壁移动到壳体壁。这避免排放阀发生意外损坏,例如,如果手动打开机构被快速打开。液体出口构件可以包括被布置用于与止动元件相互作用的止动表面。

在实施例中,液体出口构件包括圆筒状区段,并且关闭构件围绕圆筒状区段同中心地布置。

在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液体出口孔口被布置在圆筒状区段的缸筒中。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关闭构件包括接合表面,该接合表面布置在关闭构件的与杠杆相反的一侧上。由此,手动打开机构可以在接合表面上直接接合关闭构件以允许手动打开排放阀。由此,避免了手动打开机构与排放阀的杠杆的相互作用,否则在一些情况中可能导致排放阀在打开位置上发生机械闭锁。

在实施例中,接合表面被构建成并且被布置成使得通过手动打开机构旋转,接合元件与接合表面接合,由此,关闭元件旋转到液体出口孔口的更开放的位置。为此,接合元件和接合表面均可以是修圆的,使得当手动打开机构旋转时,接合元件可以在接合表面上滑动。

此外,上述任务通过一种阀布置得以解决,该阀布置包括阀模块和根据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放阀,其中,排放阀经由流体入口、气体出口以及液体出口连接到阀模块上,并且其中,阀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功能空间,其中,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连接到第一功能空间并且流体入口连接到第二功能空间。

在实施例中,排放阀从底部安装到阀模块上,使得当液体出现在浮子室中时,液体将聚集在浮子室的与阀模块相反的下侧上。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排放阀的制冷系统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排放阀的剖开视图,

图3a和图3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排放阀的在关闭位置上的打开和关闭机构的一部分,

图4a和图4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排放阀的在排放阀的打开位置上的打开和关闭机构的多个部分,

图5a和图5b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关闭构件,

图6示出了在剖开视图中的排放阀的在排放阀的关闭位置上的打开和关闭机构的一部分,

图7示出了排放阀的在排放阀的打开位置上的打开和关闭机构的一部分,

图8示出了手动打开机构以及根据本发明的排放阀的在排放阀的关闭位置上的打开和关闭机构的多个部分的剖开视图,

图9示出了手动打开机构以及排放阀的在排放阀的打开位置上的打开和关闭机构的一部分的剖开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包括阀模块以及排放阀的阀布置的剖开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包括阀模块以及排放阀的阀布置的不同剖开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排放阀的制冷系统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在制冷系统的常规运行期间,制冷剂从泵分离器液体管线1流出穿过进给阀组件2以及入口3而进入蒸发器4。制冷剂接着在蒸发器4中蒸发,由此从周围空气中除去热量。制冷剂穿过出口5而离开蒸发器4并且进一步穿过回流阀组件6到达泵分离器7。

当蒸发器4即将除霜时,进给阀组件2关闭,并且之后回流阀组件6关闭。此外,喷射阀组件8打开,允许来自压缩机9的热气体制冷剂穿过出口5(即在常规运行的相反方向上)进入蒸发器4。在蒸发器5中,热气体制冷剂用于加热蒸发器,使得蒸发器4的外部的积聚的冰融化。液态制冷剂和气态制冷剂的混合物穿过入口3离开蒸发器4而进入排放阀10。排放阀10允许对制冷剂流动返回到制冷系统的低压侧进行控制。特别地,通过控制来自蒸发器4的制冷剂的流动,防止大量热气体制冷剂进入泵分离器7。液态制冷剂聚集在排放阀10中,直到达到打开排放阀10所需的液位。由此,排放阀10用于在蒸发器4的除霜之前和期间将蒸发器4受控地排空。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排放阀10的剖开视图。排放阀10包括壳体11。流体入口12以及气体出口13被布置在壳体11中。此外,排放阀10包括至少一个液体出口14(在本剖开视图中不可见)。本实施例包括四个液体出口14。

排放阀10还包括浮子室15,浮子16可移动地布置在该浮子室中。杠杆17在第一端18处连接到浮子16上。浮子室15连接到流体入口12、气体出口13以及至少一个液体出口孔口19上。在本实施例中,排放阀10包括两个液体出口孔口19。液体出口孔口19被布置在壳体11的液体出口构件20中。液体出口孔口19通过关闭构件21打开和关闭。关闭构件21连接到杠杆17的第二端22上。

当浮子室15内的液位上升时,浮子16的浮力将使得浮子16在浮子室15内升起。由此,关闭构件21围绕液体出口构件20旋转,使得液体出口孔口19打开。由此,来自浮子室15的液态制冷剂可以穿过液体出口14从排放阀10流出。

图2还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手动打开机构23。这将特别参考图8和图9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3a、图3b、图4a以及图4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排放阀10的打开和关闭机构的多个部分。在图3a和图3b中,关闭构件21处于完全关闭位置,而在图4a和图4b中,关闭构件21处于完全打开位置。在图3a和图3b中,杠杆17在降低位置上,使得关闭构件21关闭液体出口孔口19。止动元件36a被布置在关闭构件21处。止动表面36b被布置在液体出口构件20处。在完全关闭位置上,止动元件36a远离止动表面36b。在完全打开位置上,止动元件36a与止动表面36b相互作用,从而限制关闭构件21围绕液体出口构件20的旋转。

在图4a和图4b中,杠杆17在升高位置上,由此,关闭构件21已经相对于液体出口构件20旋转。因此,液体出口孔口19打开并且液态制冷剂可以从浮子室15朝向液体出口14流动。

图5a和图5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关闭构件21的两个不同视图。关闭构件21包括至少一个关闭元件24。在这种情况下,关闭构件21包括两个关闭元件24,每个液体出口孔口19一个关闭元件。关闭元件24通过关闭构件环25连接起来。关闭元件24在此为关闭构件21的自由端。特别地,关闭元件具有刀刃状的形状。关闭构件21朝向关闭元件24会聚。虚线表示对称平面。从对称平面朝向关闭元件24的边缘,关闭元件24的厚度在关闭构件环25的圆周方向上减小。由此,关闭元件的与穿过液体出口孔口19的液体流动方向垂直的表面最小。这减小了当关闭构件打开液体出口孔口19时液体出口孔口19附近的负压所产生的压力。另外,即使是排放阀10中的液位上升,这些压力也可以防止关闭构件21进一步打开。通过这种解决方案,排放阀10可以在制冷系统的低压侧与高压侧之间有较高压差的情况下用于制冷系统。此外,示出了止动元件36a。

在给出的实施例中,排放阀10包括被布置在液体出口构件21的相反侧上的两个液体出口孔口19。但是,排放阀10还可以包括不同数量的液体出口孔口19,即一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更多个液体出口孔口19。

图6和图7示出了与先前图3a、图3b、图4a以及图4b相似的情况。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示出了杠杆17、关闭构件21以及液体出口构件20的剖开视图。图6示出了排放阀10的完全关闭位置,而图7示出了完全打开位置。图7在右下角还示出了液体孔口19的形状。液体孔口19的当液体出口孔口19打开时首先暴露的一端具有与关闭元件24的打开方向(如图所示,这是竖直方向)垂直的最小宽度(如图所示,这是水平方向)。

图8和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手动打开机构23与关闭构件21、液体出口构件20、以及排放阀10的杠杆17之间的相互作用。图8示出了排放阀10的完全关闭位置,而图9示出了完全打开位置。

手动打开机构23包括具有长形形状的阀杆26。手动打开机构23还包括用于接合关闭构件21的接合元件27。接合元件27相对于手动打开机构23的旋转轴线径向地偏心布置。手动打开机构23还包括从壳体11外部施加扭矩以使手动打开机构23旋转的扭矩元件28。扭矩元件28被布置在阀杆26的与阀杆26的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处,接合元件27布置在该阀杆中。关闭构件21包括接合表面29,该接合表面布置在关闭构件21的与杠杆17相反的一侧上。当手动打开机构23旋转时,接合元件27与接合表面29接合,由此,关闭元件21旋转到液体出口孔口19的更开放的位置。这种情况在图9中示出,在该图中,液体出口孔口19完全打开。

在本实施例中,扭矩元件28布置在阀杆26的第一端的轴向面上。在本实施例中,扭矩元件28是适于接纳工具的工具几何形状。由此,可以避免不必要地干预手动打开机构23。

手动打开机构23还包括围绕阀杆26布置的两个环形密封部30。

图10和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阀布置31的两个几乎相同的实施例。在两种情况下,相同的排放阀10连接到阀模块32上。根据图10和图11的实施例之间的差别是,排放阀10在旋转180°的位置上附接到阀模块32。但是,图10和图11所示的排放阀10是与根据图1至图9的先前实施例相同的排放阀10。在图10和图11中,排放阀10经由流体入口12、气体出口13以及液体出口14连接到阀模块32上。图11示出了液体出口14,与如图2和图10所示的穿过排放阀10的先前剖开视图相比,示出了平行剖开视图。

壳体11在此包括共同连接器部分33。流体入口12、气体出口13以及液体出口14被引导穿过共同连接器部分33。流体入口12、气体出口13以及液体出口均连接到阀模块32上。阀模块32包括若干个功能空间34、35。气体出口13和液体出口14连接到第一功能空间34。流体入口12连接到第二功能空间35。

排放阀10从底部安装到阀模块32上,使得当液体出现在浮子室15中时,液体将聚集在流动室15的与阀模块32相反的下侧上。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可以用以下条款进行限定:

1.一种用于排放阀10的手动打开机构,该手动打开机构包括阀杆26、用于接合排放阀10的关闭构件21的接合元件27、以及用于施加扭矩以使手动打开机构23旋转的扭矩元件28,其中,接合元件27布置在阀杆26的第一端处,并且扭矩元件28布置在阀杆26的与阀杆26的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处,其特征在于,接合元件27相对于手动打开机构23的旋转轴线径向地偏心布置。

2.根据条款1所述的手动打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接合元件27是与手动打开机构23的旋转轴线平行延伸的突出部。

3.根据条款1或2所述的手动打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扭矩元件28布置在阀杆26的第二端的轴向面上。

4.根据条款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手动打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扭矩元件28是适于接纳工具的工具几何形状。

5.根据条款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手动打开机构,其特征在于,手动打开机构23包括围绕阀杆26布置的至少一个环形密封部30。

6.一种排放阀,包括:壳体11;流体入口12;气体出口13;布置在壳体11的液体出口构件20中的至少一个液体出口孔口19;浮子16;以及在第一端18处连接到浮子16的杠杆17,其中,浮子16布置在壳体11的浮子室15中,并且其中,浮子室15连接到流体入口12、气体出口13以及至少一个液体出口孔口19上,并且其中,液体出口孔口19可以通过关闭构件21打开或关闭,该关闭构件连接到杠杆17的第二端22上,该杠杆可旋转地连接到液体出口构件20上,其中,如果液体布置在浮子室15中,则液位上升将导致浮子升起16,由此,关闭构件21旋转到至少一个液体出口孔口19的更开放的位置上并且反之亦然,其特征在于,排放阀10包括根据条款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手动打开机构23,该手动打开机构布置在阀壳体11中。

7.根据条款6所述的排放阀,其特征在于,关闭构件21朝向最靠近至少一个液体出口孔口19的关闭元件24会聚,使得关闭元件24的与穿过液体出口孔口19的液体流动方向垂直的表面最小。

8.根据条款6或7所述的排放阀,其特征在于,关闭元件24是关闭构件21的自由端。

9.根据条款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放阀,其特征在于,关闭构件21包括限制关闭构件21围绕液体出口构件20旋转的至少一个止动元件36a。

10.根据条款6至9所述的排放阀,其特征在于,液体出口构件20包括圆筒状区段,并且关闭构件21围绕圆筒状区段同中心地布置。

11.根据条款10所述的排放阀,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液体出口孔口19被布置在圆筒状区段的缸筒中。

12.根据条款6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放阀,其特征在于,关闭构件21包括接合表面29,该接合表面布置在关闭构件21的与杠杆17相反的一侧上。

13.根据条款12所述的排放阀,其特征在于,接合表面29被构建成并且被布置成使得通过手动打开机构23的旋转,接合元件27与接合表面29接合,由此,关闭元件21旋转到液体出口孔口19的更开放的位置。

14.一种阀布置,该阀布置包括阀模块32和根据条款6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放阀10,其中,排放阀10经由流体入口12、气体出口13以及液体出口14连接到阀模块32上,并且其中,阀模块32包括至少两个功能空间34、35,并且其中,气体出口13和液体出口14连接到第一功能空间34并且流体入口12连接到第二功能空间35。

15.根据条款14所述的阀布置,其中,排放阀10从底部安装到阀模块32上,使得当液体出现在浮子室15中时,液体将聚集在浮子室15的与阀模块32相反的下侧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