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式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5219发布日期:2020-08-11 21:4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磨式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式研磨机,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碾碎研磨小麦、红豆、黄豆、绿豆等谷类和咖啡、茶叶等的磨式研磨机。



背景技术:

为了研磨小麦、红豆、黄豆、绿豆等谷类、咖啡、茶叶等,通常使用研磨机。作为研磨机的最传统的形式,已知了韩国的传统研磨机,石磨,石磨将圆形且上下配合的两块石头即上石块和下石块对置抵接,从投料口推入粮食等后,转动上石块时粮食被研磨。

边通过上石块的投料口投入谷物边转动上石块时,谷物在上石块与下石块之间的两个石块对置抵接的部分被研磨,通过上石块旋转的力被研磨的谷物被推出外侧,被推出来的已研磨的谷物会滑落到置于石磨的盆中。

已知,石磨通过上石块的重量和上石块与下石块之间的研磨面的摩擦力,对研磨对象进行碾压研磨,与刀片研磨方式相比,不会破坏谷物的营养素,能够很好地保持研磨对象固有的味道。

然而,这种石磨由石材构成,因此重量非常重,具有不易搬运和使用的缺点。另外,已研磨的谷物滑落时沾在下石块的外表面,由于下石块的重量非常重,因此不易清洗,尤其具有上石块与下石块之间的对置抵接部分不易清洗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公知的由石材形成的石磨相比轻且操作和使用方便,可有效地碾碎研磨对象,且容易清洗,能够保持卫生清洁的磨式研磨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能够有效地实施研磨含水分的研磨对象的湿式研磨和研磨干燥的研磨对象的干式研磨的磨式研磨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磨式研磨机,包括:研磨组装体,由上部研磨部和下部研磨部形成,所述上部研磨部形成为下表面形成有向上侧凹陷的容纳槽的盖形状,在所述容纳槽内表面具备具有凹凸的第一研磨面,所述下部研磨部形成为与所述上部研磨部的所述第一研磨面对应的形状,且具备插入所述容纳槽内的凹凸的第二研磨面;上部本体,在所述上部本体上固定所述上部研磨部,且所述上部本体上具备投料口,以能够向所述投料孔内投入研磨对象;以及下部本体,在所述下部本体上固定所述下部研磨部,且所述下部本体能够旋转地支撑所述上部本体。

所述第一研磨面以具有圆形的上表面部分和从所述上表面部分的边缘曲线连接而向下侧延伸的外围部分的形态形成,所述第一研磨面形成为与所述第一研磨面对应的形状,在所述第一研磨面和所述第二研磨面形成有凹凸,从而在所述第一研磨面与所述第二研磨面之间形成研磨空间。在这里,在所述下部研磨部的第二研磨面的上表面部分形成中心部周边低且向外侧逐渐升高的倾斜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连接轴构件,从所述上部本体的上部面通过空腔插入,贯通所述上部研磨部的中心部延伸,且下端固定于所述下部研磨部;以及压缩弹簧,设置于所述上部本体内来弹性支撑所述上部研磨部并对所述上部研磨部加压,从而向所述第一研磨面与所述第二研磨面之间提供用于进行研磨对象的研磨的面压,在所述上部本体上形成有轴部,所述轴部形成有供所述连接轴构件延伸的空腔,在所述轴部形成用于沿空腔设置所述压缩弹簧的弹簧设置槽,所述压缩弹簧在所述弹簧设置槽内被所述连接轴构件的上端按压并向下侧加压,所述压缩弹簧的加压力传递至所述上部研磨部的上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连接轴构件能够调整紧固深度地紧固于所述下部研磨部,在所述连接轴构件的上端具备调节把手,通过所述调节把手的旋转变更所述连接轴构件紧固于所述下部研磨部的深度,从而调整通过设置于所述弹簧设置槽的所述压缩弹簧施加到所述上部研磨部的弹性力。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第一研磨面和所述第二研磨面通过由在槽部和所述槽部之间凸出的多个研磨凸起形成的研磨凸起部形成凹凸,在所述第二研磨面形成从中心部向外侧方向呈螺旋形态延伸的多个第一槽,在所述第二研磨面的上表面部分形成半径不同的多个同心圆形态的第二槽,并与所述第一槽交叉形成,在所述第一研磨面的与所述第二研磨面的所述第二槽对应的位置包括向所述第二槽内延伸伸长凸出的凸出片,所述凸出片在所述上部研磨部旋转时边沿所述第二研磨面的所述第二槽旋转边输送研磨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所述下部研磨部的下端边缘具备向外侧延伸的外侧凸缘,所述外侧凸缘的上表面凹陷形成,以能够容纳研磨物,且形成有排出孔,以便向下部排出研磨物,在与所述下部研磨部的所述外侧凸缘上表面对应的所述上部研磨部的下表面形成扫刮凸起,所述扫刮凸起用于将残留于所述外侧凸缘的研磨物引导至排出孔。

发明的效果

根据如前所述的结构的本发明的磨式研磨机,与公知的由石材形成的石磨相比,轻量制作,因此操作和使用方便。另外,与公知的由石材形成的石磨相同地,在上部研磨部与下部研磨部之间的研磨空间,边作用面压边对研磨对象进行碾碎来实现研磨,因此与公知的石磨相同地,具有营养素破坏最少且保持研磨对象固有的味道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磨式研磨机,可根据研磨对象的大小和种类来调整研磨面的面压,因此能够更有效地粉碎研磨对象。

根据本发明,通过连接轴构件的松紧可对上部本体和下部本体进行相互组装和分离,因此具有组装性优异且容易进行用于清洁和及清洗的分离的优点。由于使用后可容易拆卸来进行清洁或清洗,因此即使使用一个磨式研磨机来研磨各种研磨对象,也能够防止残留的研磨物与新的研磨物混合,且通过清洁或\清洗,内部不会有残留研磨物,因此具有卫生使用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设置抽拉式收纳桶,因此能够容易收纳研磨物。

根据本发明,上部研磨部和下部研磨部可通过对陶瓷材料进行成型来形成,因此成型容易且可制作成小型,且通过材料的抗菌效果可实现卫生使用。

根据本发明,与现有的由石材制作的石磨相比,重量更轻,因此操作和搬运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磨式研磨机的外部形态的立体图。

图2和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磨式研磨机的剖面图。

图4至8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磨式研磨机的上部研磨部的图,图4和图5分别是从上部和下部观察上部研磨部的形态的立体图,图6至图8分别是上部研磨部的俯视图、仰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9至图13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磨式研磨机的下部研磨部的图,图9和图10分别是从上部和下部观察下部研磨部的立体图,图11至图13分别是下部研磨部的俯视图、仰视图以及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磨式研磨机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的磨式研磨机包括上部本体100、研磨组装体200和下部本体300。

上部本体100的上部面110具备开口的投料口120。投料口120成为投入研磨对象的路径。在上部本体100的一侧具备用于旋转上部本体100的把手130。

在上部本体100上形成有设置槽部140,设置槽部140的内侧设置有构成研磨组装体200上部的上部研磨部220。上部研磨部220配置固定于设置槽部140内部。上部研磨部220的上表面通过设置槽部140被支撑。

研磨组装体200包括上部研磨部220和下部研磨部230。

上部研磨部220固定于上部本体100,设置成与上部本体100旋转。下部研磨部230结合于下部本体300,在上部本体100旋转时,与下部本体300一同保持不旋转。

下部本体300位于上部本体100的下部,可旋转地支撑上部本体100。下部研磨部230固定支撑于下部本体300的上表面。

在下部本体300可拆卸地设置有收纳桶500,收纳桶500用于收纳由研磨组装体200研磨的研磨物。

在上部本体100的中心具备轴部210,连接轴构件400在纵向轴向上贯通通过轴部210,在轴部210沿纵向轴向即连接轴构件400的长度方向形成空腔211,以能够贯通设置连接轴构件400。

连接轴构件400贯通形成于轴部210的空腔211来设置。连接轴构件400从上部本体100的上部面100沿形成于轴部210的空腔211设置,贯通通过上部研磨部220的中心部向下部延伸,且下端紧固固定于下部研磨部230。为此,成为连接轴构件400的插入路径的空腔211贯通轴部210和上部研磨部220的中心部来形成,且延伸至下部研磨部230的中心部。

在连接轴构件400的上端具备调节把手420,可实现连接轴构件400的旋转调节。调节把手420位于上部本体100的上部面110,形成为用户能够用手转动。

连接轴构件400设置成可朝向下部研磨部230对上部研磨部220进行弹性加压。如图2和图3所示,沿连接轴构件400经过的路径即形成于轴部210的空腔211形成弹簧安装槽212。弹簧安装槽212以大于空腔211的内径形成,从而形成能够用下端支撑压缩弹簧410的下端的阶梯部212a。在弹簧安装槽212内部设置有压缩弹簧410。压缩弹簧410设置于构成弹簧设置槽212的下端的阶梯部212a与调节把手420之间。因此,通过旋转调节把手420来在上下方向上调整连接轴构件400时,能够调整通过压缩弹簧410施加到上部研磨部220的弹性力。

连接轴构件400设置成贯通时通过压缩弹簧410被弹性支撑,因此作用于连接轴构件400的弹性力传递至通过轴部210支撑上部研磨部220的上表面的设置槽部140,上部研磨部220通过设置槽部140被加压。通过支撑上部研磨部220的上表面的设置槽部140,压缩弹簧410的加压力传递至上部研磨部220,因此加压力能够均匀地施加到上部研磨部22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部本体100和下部本体300通过塑料材料的注射成型来制造。

图4至图8示出本发明的磨式研磨机的上部研磨部,图9至图13示出本发明的磨式研磨机的下部研磨部。

参照图1至图13,研磨组装体200包括执行研磨对象的研磨作业的上部研磨部220和下部研磨部230。

上部研磨部220和下部研磨部230通过陶瓷材料的注射成型来制作更为有利。陶瓷材料与公知的石磨材料的石头相比更轻硬度更高。另外,具有通过材料的抗菌效果实现卫生使用的优点。但是,研磨组装体200不限于陶瓷材料,也可使用硬度高的塑料。近年来,通过塑料相关材料技术的发达,开发出高硬度的塑料材料,根据需要可通过塑料材料的注射成型来制作上部研磨部220和下部研磨部230。

根据本发明,可通过注射成型方式来制作上部研磨部220和下部研磨部230,因此容易制作。

根据本发明,上部研磨部220制作成类似于向下部凹陷的盖形状的形态,由此,既增加研磨面的面积又可实现轻量制作。

在上部研磨部220的下部形成有凹陷的容纳槽224,容纳槽224的内表面以具备圆形的上表面部分和从以圆形形成的上表面部分的边缘曲线连接而向下侧延伸的外围部分的形态形成。容纳槽224是上表面部分的直径大于外围部分的高度的形态,是向外侧扩张的盖形状。

在容纳槽224的内表面形成有凹凸,以形成第一研磨面221,并容纳下部研磨部230的上部即第二研磨面231。

在上部研磨部220的中心形成供连接轴构件400贯通通过的空腔211,在空腔211的周边,在上部面形成与上部本体100的投料口120连通的投料孔222。

沿上部研磨部220的投料孔222的旋转路径,在容纳槽224形成向上侧凹陷的投料空间部223。投料空间部223在上部研磨部220和下部研磨部230相互组装的状态下,不形成与下部研磨部230的上表面对应的研磨面,而形成相对较宽的隔开空间。投料空间部223形成通过投料孔222投入的研磨对象引导至第一研磨面221与第二研磨面231之间的空间,以使能够向研磨组装体200内部投入研磨对象。

投料空间部223沿投料孔222的旋转路径向投料孔222的至少一侧形成,配合上部研磨部220的设定旋转路径,向投料孔222的旋转方向后侧形成。上部研磨部220向投料空间部223延伸的方向的反方向旋转时,研磨对象捕集到投料空间部223内的状态下,容易进入第一研磨面221和第二研磨面231方向。

下部研磨部230具备与上部研磨部220的容纳槽224对应的上部,在下部研磨部230的上部形成有凹凸,从而形成与上部研磨部220的第一研磨面221对应的第二研磨面231。下部研磨部230的上部面形成插入容纳槽224的研磨面,因此具有与容纳槽224对应的形状。因此,以具有下部研磨部230的圆形的上表面部分和从以圆形形成的上表面部分的边缘曲线连接而向下侧延伸的外围部分的形态形成。

在第一研磨面221和第二研磨面231形成有可实现研磨对象的研磨的凹凸,从而通过相互协作来对研磨对象进行研磨。

向上部研磨部220的中心下表面形成有具有直径大于空腔211的直径的圆筒形状的槽即轴槽部225。与轴槽部225对应,在下部研磨部230的上表面中心形成可旋转地插入轴槽部225的支撑轴232。支撑轴232插入轴槽部225,由此上部研磨部220和下部研磨部230相互组装,从而上部研磨部220能够更稳定地相对于下部研磨部230可旋转地被支撑。

在下部研磨部230的下表面形成凹槽233。凹槽233绕下部研磨部230的中心部凹陷形成,下部研磨部230的凹槽233可减少下部研磨部230的重量,从而发挥能够使本发明的磨式研磨机更轻量的功能。

在下部研磨部230的中心部形成供连接轴构件400的下端固定的轴固定部。下部研磨部230的下部中心部234与下部研磨部230的下部面高度对应地向下延伸,并形成螺母槽235,螺母槽235与形成于支撑轴232的中心的空腔211连接。在螺母槽235形成通过供图10所示的螺母形构件236插入而连接轴构件400的下端被紧固固定的轴固定部。在螺母形构件236的周面形成有卡接部,螺母槽235具有与螺母形构件236对应的形状,因此螺母形构件236能够防止在螺母槽235内旋转并被固定。

轴固定部可以以其他方式形成,例如,从支撑轴223的上部向空腔211插入螺母形构件,从而能够固定连接轴构件400的下端。然而,从下部研磨部230的挤压稳定性、研磨时作用的压力的稳定性方面考虑,下部研磨部230的下部中心部234以下部研磨部230的下表面高度形成来通过设置面部310被支撑,下部中心部234的下部侧形成螺母槽235,从而紧固螺母形构件236的结构更加有利。向下部研磨部230的下表面延伸的下部中心部234防止注射成型时下部研磨部230的上部面向下侧下垂。

研磨对象和研磨物在第一研磨面221与第二研磨面231之间流动并实现研磨对象的压缩和研磨。第一研磨面221和第二研磨面231在两个研磨面之间形成适合研磨对象的研磨的隔开空间。为了形成隔开空间,支撑轴232的长度形成为稍微比轴槽部225的深度长。

用于第一研磨物221与第二研磨物231之间的研磨的空间可通过连接轴构件400进行调整。连接轴构件400的下端紧固固定于下部研磨部230,上部研磨部220通过设置于弹簧设置槽212的压缩弹簧410的力向下侧方向被支撑。由此,随着握住调节把手214使连接轴构件400旋转,来调整连接轴构件400紧固于下部研磨部230的紧固深度,随此变更设置于弹簧设置槽212的压缩弹簧410的压缩程度,由此,调整上部研磨部220向下侧被按压的压力。

上部研磨部220不是相对于下部研磨部230被固定,而是受到弹性向下按压的压力,因此投入大颗粒研磨对象时,以用于研磨的隔开空间大的状态实现研磨,投入相对小颗粒研磨对象时,以用于研磨的隔开空间窄的状态实现研磨。但是,通过压缩弹簧410施加的弹性力小时,与弹性力大的情况相比,向内部投入研磨对象时上部研磨部220可向上部流动的范围变大。即,通过压缩弹簧410调整研磨空间的大小,能够调整施加到研磨面的面压。

上部研磨部220的第一研磨面221和下部研磨部230的第二研磨面231的凹凸通过研磨凸起部240和槽部250的组合来形成。

如图9和图11所示,在下部研磨部230的第二研磨面231形成从支撑轴232向外侧方向呈螺旋形态的多个第一槽251。第一槽251从第二研磨面231经过上表面部分朝向外围部分以螺旋形态延伸。第一槽251的上表面部分与第二槽252交叉,且沿外围部分连续。

第二研磨面231的第一槽251的槽间隔在圆周方向上宽窄形态反复交替,螺旋角度越向第二研磨面231的外侧边缘即越向外围部分越大。第一槽251在螺旋角度越朝向第二研磨面231的外侧边缘越大时研磨性能得到提高。形成于第二研磨面231的第一槽251的方向向对应于上部研磨部220的旋转方向的方向延伸形成。

在第二研磨面231的上表面部分形成将支撑轴232为同心圆中心的不同直径的多个同心圆形态的第二槽252。由此,在第二研磨面231的上表面部分第一槽251和第二槽252交叉。

靠近支撑轴232形成的第二槽252的宽度形成为比形成于外侧的另一第二槽252相对较宽。第二槽252成为形成于上部研磨部220的第一研磨面221的凸出片241的旋转通道。即,后述的上部研磨部220的凸出片241伸长延伸,来发挥边沿第二研磨面231的第二槽252旋转边挖出第二槽252内部的研磨物的功能。

在第二研磨面231,多个槽部250之间形成多个研磨凸起,从而构成研磨凸起部240。

研磨凸起部240是形成于多个槽部250之间的研磨凸起的集合,呈沿第一槽251从支撑轴232朝向外侧边缘以螺旋形态延伸的形态。

下部研磨部230的第二研磨面231的上表面部分可呈大致平面形态。但是,如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具有形成支撑轴232侧的中心侧低且向外侧逐渐升高的倾斜度的槽形态形成可能更有利。随着上表面部分以具有倾斜度的槽形态形成,研磨时来自研磨对象的水分可保持在凹陷的上表面部分。第二研磨面231的凹陷的上表面部分在研磨具有水分的湿式的研磨对象时,可使来自研磨物的水分不直接向外部排出而残留,能够提供充分的湿式环境,从而以研磨物和水分混合的状态实现研磨。由此,水分对研磨对象发挥润滑作用,从而提高研磨性能。

如图5和图7所示,在上部研磨部220的第一研磨面22的除了轴槽部225和投料空间部223以外的其余面上形成由研磨凸起部240和槽部250形成的凹凸。即,通过从形成有轴槽部225的中心部以螺旋方向在圆形部分和外围部分上延伸的第一槽部和以中心部为同心圆中心的半径不同的多个第二槽部形成槽部,在槽部之间部分形成研磨凸起来构成研磨凸起部。

根据本发明,第一研磨面221还包括以向第二研磨面231的第二槽252内延伸的方式凸出的凸出片241。即,凸出片241形成为比第一研磨面221的其他研磨凸起长,以位于第二研磨面231的研磨凸起之间的方式向第二槽252内延伸。凸出片241发挥在研磨过程中边沿第二研磨槽231的第二槽252移动边从第二槽252挖出堆积在第二槽252的研磨物并向周边部输送的功能。由此,研磨物不会卡或停滞在第二研磨物231的槽内,而是受离心力影响引导至外侧。而且,消除第二研磨面的上表面部分具有凹陷的倾斜度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研磨物停滞,即使在湿式研磨时也提高研磨效率。

凸出片241形成于与第二研磨面231的第二槽对应的位置,并向第二槽内延伸。因此,凸出部241与形成于第一研磨面221的上表面部分的研磨凸起相比,以形成有轴槽部的中心部为基准,距离不同。另外,形成为比形成于第一研磨面221的其余研磨凸起长。各凸出片241可朝向第一研磨面221的边缘以对应于螺旋角度的角度倾斜形成。

再次参照图2和图3,上部本体100和上部研磨部220通过结合手段相互一体结合。而且,上部本体100配置成可沿下部本体300的外侧导轨部320旋转。

在下部本体300的上部外侧形成外侧导轨部320,从而形成于上部本体100的导向凸起150可沿外侧导轨部320滑动,因此与上部研磨部220固定的上部本体100可在下部本体300上容易旋转。与此相反,可在下部本体300形成导向凸起,可在上部本体100形成外侧导轨部。

结合手段可以是可将上部本体100和上部研磨部220以夹入方式进行固定的夹入构件,但可以由可无分离地实现牢固的一体固定的螺丝等紧固构件实现。

如图4至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在上部研磨部220的边缘具备向外侧延伸的外侧凸缘260。

在外侧凸缘260形成结合孔261,在与结合孔261对应的上部本体100的对应面形成对应结合孔,从而以紧固构件为中间介质进行紧固。

另外,下部研磨部230的下端边缘具备向外侧延伸的外侧凸缘270。在外侧凸缘270形成结合孔271,在形成于下部本体300的上表面的设置面部310形成与结合孔271对应的对应结合孔272,从而下部研磨部230通过紧固构件固定于下部本体300的上表面。

根据本发明,在下部研磨部230的外侧凸缘270贯通形成可向下部排出研磨物的排出孔274,研磨物通过排出孔274排出至配置于其下部的收纳桶500。优选排出孔274沿下部研磨部230的外侧凸缘270的外围隔开间隔形成有多个。

通过排出孔274排出的研磨物通过形成于下部本体300的设置面部310的连通孔311移动至收纳桶500。

下部研磨部230的外侧凸缘270的上表面凹陷形成。即外侧凸缘270的外侧边缘高于其内侧。由此,上部研磨部220的下表面与下部研磨部230的外侧凸缘270上表面之间成为研磨物被临时储存并移动的空间。由此,移动至下部研磨部230的外侧凸缘270的上表面的研磨物不会泄漏至外部,而是可通过排出孔274移动至收纳桶500。

与下部研磨部230的外侧凸缘270的上表面对应的上部研磨部220的下表面,即上部研磨部230具备外侧凸缘260的情况下,在成为外侧凸缘260的底面的上部研磨部220的下表面形成扫刮(sweeping)凸起263。

扫刮凸起263发挥上部研磨部220旋转时将移动至下部研磨部230的外侧凸缘270的凹陷的上表面的研磨物推出使其移动至排出孔274的功能。因此,移动至下部研磨部230的外侧凸缘270的上表面的研磨物能够迅速从排出孔274排出。

如上所述,连接轴构件400通过上部本体100插入,沿上部研磨部220和下部研磨部230的中心部延伸,贯通上部研磨部220来可旋转地支撑上部研磨部220,并固定于下部研磨部230。

连接轴构件400通过压缩弹簧410对上部研磨部220进行加压,由此即使轻量形成上部研磨部220也能够形成充分的面压,由此可实现研磨对象在上部研磨部220与下部研磨部230之间被研磨。另外,上部研磨部220通过压缩弹簧410被弹性支撑,因此根据研磨对象的研磨程度,变更第一研磨面221与第二研磨面231之间的隔开空间的大小和所提供的加压力,从而从大颗粒状态逐渐研磨成小颗粒状态。另外,通过调节把手420的调节,变更压缩弹簧410的压缩量,来变更所提供的加压力,从而可调整研磨对象的最终研磨颗粒度即,可调整研磨物的大小。

而且,连接轴构件400上端的调节把手420露在上部本体100的外部,因此用户能够容易地调整研磨物的大小。

一方面,研磨对象的研磨完成后,分离连接轴构件400时,上部研磨部220以固定于上部本体210的状态,从固定于下部本体300的下部研磨部230分离。

由此,可简便地实现残留有研磨物的上部研磨部220以及下部研磨部230的第一研磨面221和第二研磨面231的清洁和清洗。即,利用连接轴构件400,能够将上部研磨部220和下部研磨部230进行结合或者分离,因此组装性优异,且清洗变得容易。另外,根据需要,用户也可从上部本体100和下部本体300分离上部研磨部220和下部研磨部230,来进行清洗和清洁。

根据本发明,可在下部本体300的底面具备吸附板330。本发明的磨式研磨机与现有的由石材构成的磨式研磨机相比,可轻量形成,因此下部本体300未牢固固定的情况下,上部本体100旋转时下部本体300可移动。但是,在下部本体300的底面具备吸附板330的情况下,用户使用磨式研磨机时,避免按压固定下部本体300的辛苦,可通过吸附板330以固定下部本体300的状态,使上部本体100旋转。可实现无晃动地使用磨式研磨机,因此使用便利性提高。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一个实施例的记载,应解释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的范围内实施的各种变更实施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