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冷补液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3819发布日期:2019-05-07 21:2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冬季冷补液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冷补液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冬季冷补液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冷补料是一种高科技道路修补材料,可全天候使用,适用于在任何天气和环境下修补各种不同类型的道路面层,如沥青混凝土道路、水泥混凝土道路、停车场等,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无论在质量上还是使用上,都优于乳化沥青混合料,并且存放时间长、修补效果好、用途广泛的特点,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冷补料是由冷补液与废旧沥青混合料搅拌而成,而冷补液是由沥青类粘接剂、添加剂等混合而成的。在冷补液生产过程中,由于冷补液的粘性,会导致生产设备内壁残留很多物料,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冬季冷补液生产设备,其通过移动框的上下移动、以及刮板的刮料有效避免了物料粘接在上搅拌腔的内侧壁,减少物料的浪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冬季冷补液生产设备,包括:

支架;

罐体,其固设于所述支架上的长方体形结构,所述罐体的水平截面为正方形,所述罐体内水平卡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罐体分为上搅拌腔和下冷却腔,所述隔板的中心设有排料口,其中,所述上搅拌腔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下冷却腔底部中心设有出料口,所述上搅拌腔侧壁内设有加热板;

封闭组件,其包括设于所述隔板内的滑腔、盖板,所述盖板滑动设于所述滑腔内,所述盖板的一端设有拉杆,所述拉杆的自由端水平滑动伸出所述罐体外且所述拉杆的一端固设有固定块,移动所述拉杆至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罐体抵接时,所述盖板封闭所述排料口;

移动组件,其设于所述上搅拌腔内,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框、两个第一气缸,所述移动框为上下敞口的长方体形结构,所述移动框的高度值与所述上搅拌腔的高度值的比为3:4,两个第一气缸沿所述罐体的竖向轴线对称设于所述罐体顶端外侧,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竖直密封旋转伸入所述上搅拌腔内并与所述移动框的顶端固接,以带动所述移动框上下移动,其中,所述移动框的四个侧壁均沿高度方向贯穿设有长条状的滑道,所述滑道的长度略小于所述移动框的高度值,所述移动框的外侧壁与所述上搅拌腔的侧壁接触;

四组刮料组件,四组刮料组件分别穿过四个滑道固设于所述上搅拌腔的四个内侧壁上,每组刮料组件均包括三个上下等间隔固设于所述上搅拌腔内侧壁上的第一连接杆,三个第一连接杆等分所述上搅拌腔的高度值,三个第一连接杆的自由端均滑动穿过相对应的滑道并位于所述移动框内,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自由端水平连接有长条状的刮板,且所述刮板与与其所对应的移动框的内侧壁接触,所述刮板的长度略小于所述移动框底端的边长,当所述移动框移动至底端与所述隔板抵接时,位于最上方的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滑道的上端接触;

两组第一排料组件,两组第一排料组件分别一一对应设于所述下冷却腔其中一相对侧壁上,每组排料组件均包括第一滑槽、连接块、挡板、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滑槽为所述下冷却腔的内侧壁凹陷所形成的长条状凹槽,所述连接块为水平设置的长条状结构,且长度与所述下冷却腔内侧壁的边长相等,所述连接块通过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且所述连接块与与其相对应的下冷却腔的内侧壁接触,所述第一定位块的竖向长度小于所述连接块的竖向长度且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低端与所述连接块的低端齐平,所述连接块沿其长度方向铰接所述挡板,所述挡板的长度与所述连接块的长度一致,所述第二气缸的固定端与所述隔板的下表面固接,且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铰接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自由端与所述挡板上表面铰接,当两组第一排料组件中两个挡板的自由端均旋转至与所述隔板的下表面抵接时,所述排料口位于两个挡板之间,当两个挡板旋转至水平状态时,两个挡板的自由端抵接,且所述挡板的下表面与所述连接块低端齐平;

两组锁扣组件,两组锁扣组件分别与两组排料组件一一对应设置,每组锁扣组件均包括容纳槽、第二滑槽、滑块、及钢丝绳,所述容纳槽设于所述下冷却腔的侧壁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滑槽上方,所述容纳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移动框,所述第二滑槽设于所述连接块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上方,所述第二滑槽的竖截面为u形,且该截面与所述连接块所对应的下冷却腔的侧壁垂直,所述第二滑槽的槽口朝向与与其相对应的下冷却腔的侧壁设置,所述第二滑槽的底部贯穿设有贯穿孔,所述滑块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滑块靠近所述贯穿孔的端部连接所述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自由端滑动穿过所述贯穿孔并与所述挡板固接,当两个挡板的自由端均与所述隔板抵接时,所述滑块的自由端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当两个挡板的自由端抵接时,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四组第二排料组件,每组第二排料组件分别包括排料板、第三气缸,所述排料板竖直设于所述下冷腔内且底部与所述下冷却腔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排料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滑槽的底端齐平,四组第二排料组件中的四个排料板分别与所述下冷却腔的四个侧壁一一对应且平行设置,任意平行的两个排料板均沿所述下冷却腔的竖向轴线对称设置,且所述排料板的轴线与所述下冷却腔的竖向轴线垂直,四个排料板中其中两个平行的排料板的长度均与所述下冷却腔的内侧壁的长度相等,另外两个平行的排料板的长度均与所述出料口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三气缸设于所述罐体外,且所述第三气缸的输出轴水平可滑动伸入所述下冷却腔内并与所述排料板固接,冷却物料时所述排料板分别与与其相对应的下冷却腔的内侧壁接触,排料时当所述挡板下移至最低位置时,所述挡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排料板的上端接触。

优选的是,所述移动框的四个外侧壁分别沿高度方向凹陷形成四个长条状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高度值略小于所述移动框的高度值,所述上搅拌腔的四个内侧壁上分别设有四个第二定位块,四个第二定位块一一对应滑动设于四个第三滑槽内,当所述移动框的底端与所述隔板抵接时,所述第二定位块与与其相对应的第三滑槽的上端抵接,以实现所述移动框与所述上搅拌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滑道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框底端之间的距离为0.5mm,所述滑道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框顶端之间的距离为0.5mm。

优选的是,所述下冷却腔的四个侧壁均贯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三气缸输出轴的直径,四个第三气缸的输出轴分别一一对应穿过四个通孔,以实现所述第三气缸与所述下冷却腔侧壁的可滑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下冷却腔的底部凹陷形成两个第四滑槽,两个第四滑槽垂直设置,且两个第四滑槽的连线穿过所述下冷却腔底部的中心,所述第四滑槽的长度与所述下冷却腔内侧壁的长度相等,所述排料板与所述第四滑槽通过第三定位块滑动连接,以实现所述排料板与所述下冷却腔底部的滑动连接。

优选的是,还包括:搅拌器,其设于所述上搅拌腔内。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发明的冷补液生产设备通过移动框的上下移动、以及刮板的刮料不仅有效避免了物料粘接在上搅拌腔的内侧壁,减少物料的浪费,提高冷补液的质量,而且可以延长冷补液生产设备的使用时间。

第二、设置封闭组件,通过拉杆的移动带动所述盖板在滑腔内移动,进而控制所述排料的开/合,从而实现上搅拌腔和下冷却腔的连通;通过设置加热板,实现对上搅拌腔的加热。

第三、设置移动组件和四组刮料组件,一方面通过设置可相对所述上搅拌腔内侧壁上下移动的移动框,可实现将粘接在上搅拌腔内侧壁的物料刮下,这种设置不仅可避免物料浪费,而且可以提高物料的均匀度和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刮板,可以实现将粘接在移动框内侧壁的物料挂下,同时,通过设置第一气缸实现移动框的上下移动,通过移动框的外侧壁与所述上搅拌腔的内侧壁接触可避免物料进入移动框与上搅拌腔之间,减少物料的浪费。

第四、设置两组第一排料组件,通过设置第二气缸实现挡板的转动和上下移动;通过挡板与连接块铰接设置,一方面实现挡板的自由端与隔板抵接,避免第二气缸与物料接触,另一方面实现挡板为水平状态,在第二气缸的作用下挡板保持水平状态持续下移,并通过挡板使下冷却腔内的物料下移,缩短排料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第二滑槽和第二定位块实现连接块的上下移动。

第五、设置两组锁扣组件,当所述滑块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连接块固定,当挡板由倾斜状态逐渐旋转至水平状态时,所述滑块由容纳槽移动至第二滑槽内,实现所述连接块与下冷却腔内侧壁可相对移动,进而实现所述挡板能够保持水平状态持续下移,实现排料。

第六、设置第二排料组件,一方面这种可以减少下冷却腔内物料的残留,提高物料的利用率,另一方面相比于现有冷补液生产设备下端设为倒置圆台状,这种设置不仅可以加快物料排出,而且可以通过较长的排料板将残留在挡板下表面的物料刮下,通过较短的排料板将较长排料板上的物料刮下,减少物料在罐体内的残留,同时,通过设置第三气缸以带动所述排料板的移动。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所述冬季冷补液生产设备混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所述冬季冷补液生产设备冷却物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所述冬季冷补液生产设备排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所述封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所述上搅拌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框其中一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8为图2中b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排料组件的水平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10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冬季冷补液生产设备,包括:

支架3;

罐体1,其(沿竖向轴线方向)固设于所述支架3上的长方体形结构,所述罐体1的水平截面为正方形,所述罐体1内水平卡设有隔板5,所述隔板5将所述罐体1分为上搅拌腔和下冷却腔,所述隔板5的中心设有排料口501,其中,所述上搅拌腔顶部设有进料口101,所述下冷却腔底部中心设有出料口102,所述上搅拌腔侧壁(具有一定的厚度)内设有加热板104,以对上搅拌腔内的物料进行加热;

封闭组件,其包括设于所述隔板5内的滑腔502、盖板503,所述盖板503滑动设于所述滑腔502内,所述盖板503的一端设有拉杆504,所述拉杆504的自由端水平滑动伸出所述罐体1外且所述拉杆504的一端固设有固定块505(具体可为:所述滑腔502的侧壁贯穿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罐体1的侧壁贯穿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的直径均略大于所述拉杆504的直径,以实现所述拉杆504的自由端水平滑动伸出所述罐体1外),移动所述拉杆504至所述固定块505与所述罐体1抵接时,所述盖板503封闭所述排料口501,所述固定块505远离所述罐体1时,所述上搅拌腔与下冷却腔连通;

移动组件,其设于所述上搅拌腔内,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框401、两个第一气缸,所述移动框401(所述移动框401的水平截面为正方形)为上下敞口的长方体形结构,所述移动框401的高度值(所述移动框401的高度值为所述移动框401侧壁竖向长度)与所述上搅拌腔的高度值(所述上搅拌腔的高度值为所述上搅拌腔的竖向长度)的比为3:4,两个第一气缸沿所述罐体1的竖向轴线对称设于所述罐体1顶端外侧(所述第一气缸设于所述罐体1外),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竖直密封旋转伸入所述上搅拌腔内并与所述移动框401的顶端固接,以带动所述移动框401上下移动,其中,所述移动框401的四个侧壁均沿高度方向贯穿设有长条状的滑道406,所述滑道406的(竖向)长度略小于所述移动框401的高度值,所述移动框401的外侧壁与所述上搅拌腔的侧壁接触,以避免物料进入所述移动框401与所述上搅拌腔之间;

四组刮料组件,四组刮料组件分别穿过四个滑道406固设于所述上搅拌腔的四个内侧壁上,每组刮料组件均包括三个上下等间隔固设于所述上搅拌腔内侧壁上的第一连接杆405,三个第一连接杆405等分所述上搅拌腔的高度值,三个第一连接杆405的自由端均滑动穿过相对应的滑道406并位于所述移动框401内(具体为:所述第一连接杆405的直径略小于所述滑道406的宽度),所述第一连接杆405的自由端水平连接有长条状的刮板404,且所述刮板404与与其所对应的移动框401的内侧壁接触,以避免物料残留在移动框401的内侧壁上所述刮板404的长度略小于所述移动框401底端的边长,当所述移动框401移动至底端与所述隔板5抵接时,位于最上方的第一连接杆405与所述滑道406的上端接触;

两组第一排料组件,两组第一排料组件分别一一对应设于所述下冷却腔其中一相对侧壁上,每组排料组件均包括第一滑槽609、连接块603、挡板601、第二气缸602,所述第一滑槽609为所述下冷却腔的内侧壁凹陷所形成的长条状凹槽,所述连接块603为水平设置的长条状结构,且长度与所述下冷却腔内侧壁的边长相等,所述连接块603通过第一定位块604与所述第一滑槽609滑动连接,且所述连接块603与与其相对应的下冷却腔的内侧壁接触,所述第一定位块604的竖向长度小于所述连接块603的竖向长度,所述连接块603沿其长度方向铰接所述挡板601,所述挡板601的长度与所述连接块603的长度一致(即所述挡板601与所述连接块603垂直的两条边均与所述下冷却腔的内侧壁接触,以使两个挡板601处于水平状态时将物料完全封闭在所述挡板601的下方),所述第二气缸602的固定端与所述隔板5的下表面固接,且所述第二气缸602的输出轴铰接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自由端与所述挡板601上表面铰接,当两组第一排料组件中两个挡板601的自由端均旋转至与所述隔板5的下表面抵接时,所述排料口501位于两个挡板601之间,当两个挡板601旋转至水平状态时,两个挡板601的自由端抵接;

两组锁扣组件,两组锁扣组件分别与两组排料组件一一对应设置,每组锁扣组件均包括容纳槽607、第二滑槽605、滑块606、及钢丝绳608,所述容纳槽607设于所述下冷却腔的侧壁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滑槽609上方(所述容纳槽607用以容纳所述滑块606),所述容纳槽607的槽口朝向所述移动框401,所述第二滑槽605设于所述连接块603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块604的上方,所述第二滑槽605的竖截面为u形,且该截面与所述连接块603所对应的下冷却腔的侧壁垂直,所述第二滑槽605的槽口朝向与与其相对应的下冷却腔的侧壁设置,所述第二滑槽605的底部贯穿设有贯穿孔,所述滑块606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滑槽605内,所述滑块606靠近所述贯穿孔的端部连接所述钢丝绳608,所述钢丝绳608的自由端滑动穿过所述贯穿孔并与所述挡板601固接(具体为:所述贯穿孔的内径略大于所述钢丝绳608的直径),当两个挡板601的自由端均与所述隔板5抵接时,所述滑块606的自由端位于所述容纳槽607内,当两个挡板601的自由端抵接时,所述滑块606位于所述第二滑槽605内;

四组第二排料组件,每组第二排料组件分别包括排料板701、第三气缸702,所述排料板701竖直设于所述下冷腔内且底部与所述下冷却腔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排料板701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滑槽609的底端齐平,四组第二排料组件中的四个排料板701分别与所述下冷却腔的四个侧壁一一对应且平行设置,任意平行的两个排料板701均沿所述下冷却腔的竖向轴线对称设置,且所述排料板701的轴线与所述下冷却腔的竖向轴线垂直,四个排料板701中其中两个平行的排料板701的长度均与所述下冷却腔的内侧壁的长度相等,另外两个平行的排料板701的长度均与所述出料口102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三气缸702设于所述罐体1外,且所述第三气缸702的输出轴水平可滑动伸入所述下冷却腔内并与所述排料板701固接,冷却物料时所述排料板701分别与与其相对应的下冷却腔的内侧壁接触,排料时当所述挡板601下移至最低位置(最低位置即所述第一定位块604与所述第一滑槽609低端接触)时,所述挡板601的下表面与所述排料板701的上端接触。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在下冷却腔内物料的最大容量为物料顶部与所述连接块603底端齐平,所述出料口102处具体设有可开合的箱门,使用过程中,使用前,启动第二气缸602,使第二定位块403移动至与所述第一滑槽609上端抵接,所述挡板601由水平状态转动至所述挡板601的自由端与所述隔板5抵接,所述滑块606的一端位于容纳槽607内,移动拉杆504使盖板503封闭所述排料口501,箱门封闭所述出料口102,使用时,将物料由进料口101加入所述上搅拌腔内,启动第一气缸,移动框401相对上搅拌腔的内侧壁上下移动以将粘接在上搅拌腔内侧壁的物料刮下,并通过刮板404将移动框401内侧壁的物料刮下,待加热完毕,先开启第二气缸602至两个挡板601的自由端均与所述隔板5抵接,然后移动拉杆504至所述排料口501处于敞开状态,物料由上搅拌腔进入下冷却腔和导料腔内,待物料冷却完毕,打开箱门,启动第二气缸602,挡板601转动至水平状态,所述滑块606位于所述第二滑槽605内,所述挡板601继续下移,物料由出料口102排出,至挡板601移动至最低位置时,开启与较长排料板701连接的第三气缸702,较长的两个排料板701均朝向所述出料口102移动,当较长的排料板701与较短的两个排料板701接触时,开启与较短的排料板701连接的第三气缸702,较短的两个排料板701朝向所述出料口102移动,直至物料排放完毕。采用该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冷补液生产设备通过移动框401的上下移动、以及刮板404的刮料不仅有效避免了物料粘接在上搅拌腔的内侧壁,减少物料的浪费,提高冷补液的质量,而且可以延长冷补液生产设备的使用时间;设置封闭组件,通过拉杆504的移动带动所述盖板503在滑腔502内移动,进而控制所述排料的开/合,从而实现上搅拌腔和下冷却腔的连通;通过设置加热板104,实现对上搅拌腔的加热;设置移动组件和四组刮料组件,一方面通过设置可相对所述上搅拌腔内侧壁上下移动的移动框401,可实现将粘接在上搅拌腔内侧壁的物料刮下,这种设置不仅可避免物料浪费,而且可以提高物料的均匀度和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刮板404,可以实现将粘接在移动框401内侧壁的物料挂下,同时,通过设置第一气缸实现移动框401的上下移动,通过移动框401的外侧壁与所述上搅拌腔的内侧壁接触可避免物料进入移动框401与上搅拌腔之间,减少物料的浪费;设置两组第一排料组件,通过设置第二气缸602实现挡板601的转动和上下移动,通过挡板601与连接块603铰接设置,一方面实现挡板601的自由端与隔板5抵接,避免第二气缸602与物料接触,另一方面实现挡板601为水平状态,在第二气缸602的作用下挡板601保持水平状态持续下移,并通过挡板601使下冷却腔内的物料下移,缩短排料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第二滑槽605和第二定位块403实现连接块603的上下移动;设置两组锁扣组件,当所述滑块606位于所述容纳槽607内时,所述连接块603固定,当挡板601由倾斜状态逐渐旋转至水平状态时,所述滑块606由容纳槽607移动至第二滑槽605内,实现所述连接块603与下冷却腔内侧壁可相对移动,进而实现所述挡板601能够保持水平状态持续下移,实现排料;设置第二排料组件,一方面这种可以减少下冷却腔内物料的残留,提高物料的利用率,另一方面相比于现有冷补液生产设备下端设为倒置圆台状,这种设置不仅可以加快物料排出,而且可以通过较短的排料板701将较长排料板701上的物料刮下,减少物料在罐体1内的残留,同时,通过设置第三气缸702以带动所述排料板701的移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框401的四个外侧壁分别沿高度方向凹陷形成四个长条状的第三滑槽402,所述第三滑槽402的高度值略小于所述移动框401的高度值,所述上搅拌腔的四个内侧壁上分别设有四个第二定位块403,四个第二定位块403一一对应滑动设于四个第三滑槽402内,当所述移动框401的底端与所述隔板5抵接时,所述第二定位块403与与其相对应的第三滑槽402的上端抵接,以实现所述移动框401与所述上搅拌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采用该技术方案,通过这种设置实现所述移动框401与所述上冷却腔内侧壁的滑动连接。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滑道406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框401底端之间的距离为0.5mm,所述滑道406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框401顶端之间的距离为0.5mm。采用该技术方案,便于移动框401在上搅拌腔内的上下移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下冷却腔的四个侧壁均贯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三气缸702输出轴的直径,四个第三气缸702的输出轴分别一一对应穿过四个通孔,以实现所述第三气缸702与所述下冷却腔侧壁的可滑动连接。采用该技术方案,实现了所述第三气缸702与所述下冷却腔侧壁的可滑动连接。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下冷却腔的底部凹陷形成两个第四滑槽,两个第四滑槽垂直设置,且两个第四滑槽的连线穿过所述下冷却腔底部的中心,所述第四滑槽的长度与所述下冷却腔内侧壁的长度相等,所述排料板701与所述第四滑槽通过第三定位块滑动连接,以实现所述排料板701与所述下冷却腔底部的滑动连接。采用该技术方案,实现所述排料板701与所述下冷却腔的滑动连接。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搅拌器2,其设于所述上搅拌腔内。采用该技术方案,使物料混合更加均匀,提高冷补液的质量。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冬季冷补液生产设备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