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道窑除尘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33914发布日期:2019-06-28 23:01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辊道窑除尘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辊道窑除尘方法。



背景技术:

辊道窑已广泛应用于瓷砖等陶瓷建材的生产,辊道窑是转动的辊子作为坯体运载工具连续烧成的隧道窑,辊道窑的燃烧室一般设计在辊子的下方,燃烧室的高温烟气对坯体加热烧结,而排放烟气中的颗粒物是气态污染物,必须进行净化处理。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为cn201020573224.9,专利名称为辊道窑喷雾干燥塔除尘脱硫系统)公开了一种辊道窑喷雾干燥塔除尘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净化池、进气管、出气管、水泵、循环管,其特点是进气管、出气管安装在净化池上,进气管与出气管上装有送、引风机,净化池的底部为与水平成夹角的斜坡状,净化池底部的排污口通过排污管与循环池相连,循环池底部开有排污口,循环池与净化池之间还设有循环管,循环管上安装有水泵。该实用新型的辊道窑喷雾干燥塔除尘脱硫系统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脱硫水可循环利用,清淤间隔时间也比较长,既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又极大的减轻了循环水的二次污染,生产成本低,并解决了排烟带水腐蚀引风机和烟囱的问题,除尘脱硫效果好。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为cn201721868808.7,专利名称为一种隧道砖窑炉除尘装置)公开了一种隧道砖窑炉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机箱内部设置有行走装置、起尘装置和吸尘装置,行走装置包括正反转行走电机、主动行走轮以及至少一组从动行走轮,起尘装置包括扫尘装置和吹尘装置,扫尘装置包括刷壁机构和刷底机构,刷壁机构包括刷壁电机、传送带、主传动滚筒以及三组从动滚筒,刷壁电机通过减速装置连接主传动滚筒,刷底机构包括刷地电机和刷盘,刷盘安装于机箱的底部,吹尘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以及多个高速喷气嘴,吸尘装置包括吸尘风机、吸尘罩和集尘箱。该种隧道砖窑炉除尘装置有效对窑炉进行除尘操作,无需人工操作,省时省力,而且安全可靠,提高窑炉加热效率,节省能耗。

现有技术1辊道窑除尘装置是将烟气通入净化水池,颗粒物被水粘附失去动能沉降到池底,再加入碱液中和废水,主要缺点:一是无法回收烟气的余热,二是产生水污染,即使实现水循环不外排也因为不断蒸发需补充新鲜水,三是沉淀的颗粒物由于碱液的污染作为原材料无法回收利用(有可能造成釉变质产生色差等);现有技术2只提及吸尘罩和集尘箱,吸尘罩和集尘箱的具体结构和如何实现烟气与颗粒物分离的技术细节并未公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辊道窑除尘方法,其特征是:

步骤一,使用前将颗粒层移动床体、锥斗、料封管填充满滤料颗粒,然后启动驱动装置驱动卸料盘旋转,如果滤料颗粒顺利从料封管排出,将滤料床层下降至距离布料器底端8~10cm,将辊道窑排放废气经支承拱引入中心筒内并记录颗粒层移动床体内压降数据。

步骤二,颗粒层移动床体内压降达到设计值后,启动布料器及驱动装置运行,滤料颗粒在重力和卸料盘的帮助下移动下落,辊道窑排放废气经支承拱引入中心筒内并经通风孔向滤料床层播散,辊道窑排放废气中的陶瓷颗粒与水混合后因氢键的作用力集聚成团并粘附着在滤料颗粒表面的蜂巢通道上生长,滤料颗粒长大、填充相互间空隙使捕集效率提高的同时压降将会增加,不断通过布料器补充更新的滤料颗粒使压降保持设计的压降值,滤料颗粒移动归集到锥斗后经料封管排出,滤料颗粒从料封管排出的同时作为填料密封阻碍了废气向颗粒层移动床体底部窜出,从而引导废气向上经滤料床层净化后从排气筒排放,中心筒内的少量积灰经漏灰口下落随滤料颗粒排出。

发明人发现,辊道窑排放废气中的颗粒物为经过球磨机研磨的陶瓷颗粒,细度达到800~1200目,通常采用的旋风分离、碰撞沉降的净化方法效率较低,满足不了要求。袋滤器虽然能够满足除尘净化效率要求,但是有如下问题不易解决:辊道窑排放废气中不仅含有大量的颗粒物,还有汽水混合物,陶瓷颗粒与水混合后,颗粒间形成氢键而集聚成团堵塞袋滤器筛孔造成过滤失效,而且滤袋冷却后在其表面形成类混凝土的坚硬壳状物导致袋滤器失效。

发明人发现,采用颗粒层移动床过滤器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第一,颗粒层移动床过滤器捕集效率与袋滤器相当甚至更高,过滤速度远高于袋滤器,压降较袋滤器低,而且耐高温、耐腐蚀;第二,可以就地取材利用陶瓷原料制备滤料颗粒,滤料颗粒通过挤压成型,其表面形成蜂巢通道,辊道窑排放废气中的陶瓷颗粒与水混合后因氢键的作用力集聚成团并粘附着在滤料颗粒表面的蜂巢通道上生长,众所周知,影响颗粒层过滤器捕集效率的因素主要有滤料颗粒直径和床层高度,滤料颗粒长大、填充相互间空隙使捕集效率提高的同时压降将会增加,因此滤料颗粒在重力和卸料盘的帮助下移动下落,不断通过布料器补充更新的滤料颗粒使颗粒层过滤器保持一定的压降,同时保证了对辊道窑排放废气中的颗粒物净化效率。

发明人发现,由于滤料床层有一定的高度,如何在滤料床层均匀布风并保证布风管道不因废气颗粒物沉降积灰导致管道堵塞是需要解决的实际技术问题,因此在颗粒层移动床体内设计了中心筒,中心筒周壁均匀分布倾斜向下的通风孔,顶部设计为圆锥形,底部设计有漏灰口。中心筒通过支承拱定位在颗粒层移动床体的中心,支承拱内为中空结构,可将辊道窑排放废气引入中心筒内。滤料颗粒移动下落后归集到锥斗中,为防止废气经锥斗窜出,设计了较长的料封管,滤料颗粒从料封管排出的同时作为填料密封阻碍了废气向颗粒层移动床体底部窜出,从而引导废气向上经滤料床层净化后从排气筒排放。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含有以下优点:第一,颗粒层移动床过滤器捕集效率与袋滤器相当甚至更高,过滤速度远高于袋滤器,压降较袋滤器低,而且耐高温、耐腐蚀;第二,可以就地取材利用陶瓷原料制备滤料颗粒,滤料颗粒通过挤压成型,其表面形成蜂巢通道,辊道窑排放废气中的陶瓷颗粒与水混合后因氢键的作用力集聚成团并粘附着在滤料颗粒表面的蜂巢通道上生长,众所周知,影响颗粒层过滤器捕集效率的因素主要有滤料颗粒直径和床层高度,滤料颗粒长大、填充相互间空隙使捕集效率提高的同时压降将会增加,因此滤料颗粒在重力和卸料盘的帮助下移动下落,不断通过布料器补充更新的滤料颗粒使颗粒层过滤器保持一定的压降,同时保证了对辊道窑排放废气中的颗粒物净化效率;第三,滤料颗粒为就地取材利用陶瓷原料制备,吸附了辊道窑排放废气中的陶瓷颗粒可以重新回用,节约了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辊道窑除尘方法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辊道窑除尘方法的a-a剖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辊道窑除尘方法的b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驱动装置2-卸料盘3-支承拱4-颗粒层移动床体

5-中心筒6-通风孔7-布料器8-排气筒9-料封管

10-锥斗11-漏灰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辊道窑除尘方法,其特征是:

步骤一,使用前将颗粒层移动床体4、锥斗10、料封管9填充满滤料颗粒,然后启动驱动装置1驱动卸料盘2旋转,如果滤料颗粒顺利从料封管9排出,将滤料床层下降至距离布料器7底端8~10cm,将辊道窑排放废气经支承拱3引入中心筒5内并记录颗粒层移动床体4内压降数据。

步骤二,颗粒层移动床体4内压降达到设计值后,启动布料器7及驱动装置1运行,滤料颗粒在重力和卸料盘2的帮助下移动下落,辊道窑排放废气经支承拱3引入中心筒5内并经通风孔6向滤料床层播散,辊道窑排放废气中的陶瓷颗粒与水混合后因氢键的作用力集聚成团并粘附着在滤料颗粒表面的蜂巢通道上生长,滤料颗粒长大、填充相互间空隙使捕集效率提高的同时压降将会增加,不断通过布料器7补充更新的滤料颗粒使压降保持设计的压降值,滤料颗粒移动归集到锥斗10后经料封管9排出,滤料颗粒从料封管9排出的同时作为填料密封阻碍了废气向颗粒层移动床体4底部窜出,从而引导废气向上经滤料床层净化后从排气筒8排放,中心筒5内的少量积灰经漏灰口11下落随滤料颗粒排出。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