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0507发布日期:2019-05-31 20:08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除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除尘器。



背景技术:

工业除尘器主要用于厂房内除灰、净化空气。常见的工业除尘器有布袋除尘器,其工作原理是将工厂内含有粉尘的空气从设备进风口吸入,经过布袋过滤,再从出风口排出。但是,现有的工业除尘器往往是固定式的,即安装完成后就不可移动,使用较受限制,尤其是对于厂房内产生灰尘较为集中的设备或者区域,这种工业除尘器的除尘效果就显得不佳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固定式的工业除尘器对于厂房内产生灰尘较为集中的设备或者区域除尘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可移动式、可针对灰尘较为集中的设备或者区域进行除尘的工业除尘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除尘器,至少包括箱体、与箱体连接并连通的进风管和出风管,箱体内设有若干过滤组件,箱体下端设有排尘管,排尘管与箱体连通,排尘管内设有一排尘阀,所述箱体下方设有滑动底座,所述滑动底座包括滑动支架和滚轮,所述滑动支架与箱体固定,所述滚轮设于滑动支架底部;

所述进风管一端与箱体连接并连通,另一端设有一吸尘罩,所述吸尘罩呈由上至下开口逐渐变大的倒置斗状,吸尘罩的上口与进风管连接,下口处横铺有若干进气风扇;

所述出风管内设有排气风扇。

作为优选,所述进风管包括横管段和竖管段,所述横管段包括横管段a和横管段b,横管段a一端伸于横管段b内并与横管段b内壁滑动密封配合,横管段a与横管段b之间摩擦自锁;所述竖管段包括竖管段a和竖管段b,竖管段a一端伸于竖管段b内并与竖管段b内壁滑动密封配合,竖管段a与竖管段b之间摩擦自锁。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内横向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箱体内部腔体分隔成上腔体和下腔体,出风管与上腔体连通,进风管与下腔体连通;

每个过滤组件包括一柱状的铁笼框架、一布袋、一气囊箱、一气囊、一抽风机、一进气控制器和一排气控制器,所述铁笼框架及布袋位于下腔体内,所述气囊箱、气囊、抽风机、进气控制器及排气控制器均位于上腔体内;

所述铁笼框架的顶部设有顶板,底部设有底板,顶板与隔板固定,顶板上开设有气压连通孔、除灰充气孔和净气排气孔,所述布袋套设在铁笼框架外侧;

所述气囊设于气囊箱内,气囊上设有高压充气孔c、高压排气孔c和高压排气孔d;

所述进气控制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活塞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壳体呈管状,竖直固定在顶板上部,第一壳体下端端口与气压连通孔连通,上端密封,第一壳体的侧壁上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第一活塞驱动孔、高压充气孔b、高压排气孔b,还设有与高压充气孔b位于同一高度的高压充气孔a及与高压排气孔b位于同一高度的高压排气孔a;所述第一活塞驱动孔通过气管与气囊上的高压排气孔d连通,所述高压充气孔b通过气管与气囊上的高压充气孔c连通,所述高压排气孔b通过气管与气囊上的高压排气孔c连通,所述高压充气孔a通过气管与外部高压气源连通,所述高压排气孔a通过气管与顶板上的除灰充气孔连通;所述第一活塞设于第一壳体内并与第一壳体内壁滑动密封配合,所述第一弹簧设于第一壳体内,第一弹簧一端连接第一活塞,另一端连接顶板,第一活塞上径向开设有第一连通孔;当第一活塞位于第一壳体内腔上部,第一连通孔连通高压充气孔a与高压充气孔b,第一活塞切断高压排气孔a与高压排气孔b,同时,封堵第一活塞驱动孔;当第一活塞下移压缩第一弹簧,第一连通孔连通高压排气孔a与高压排气孔b,第一活塞切断高压充气孔a与高压充气孔b,同时,第一活塞驱动孔与位于第一活塞上方的第一壳体内腔连通;

所述排气控制器包括第二壳体、第二活塞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壳体呈管状,第二壳体一端设有第二活塞驱动孔,另一端设有气压平衡孔,所述第二活塞驱动孔通过气管与第一壳体上的高压排气孔a连通,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净气抽气孔a和净气抽气孔b,所述净气抽气孔a通过气管与顶板上的净气排气孔,所述净气抽气孔b通过气管与抽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所述第二活塞设于第二壳体内并与第二壳体内壁滑动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弹簧设于第二壳体内,第二弹簧一端连接第二活塞,另一端连接第二壳体内设有气压平衡孔一端的内底面,所述第二活塞上径向开设有第二连通孔,当第二活塞位于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活塞驱动孔的一端时,第二连通孔连通净气抽气孔a与净气抽气孔b,当第二活塞往第二壳体设有气压平衡孔的一端移动,压缩第二弹簧时,第二连通孔切断净气抽气孔a与净气抽气孔b。

作为优选,所述铁笼框架内设有一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立设在顶板底面,分流管的上端端口与顶板上的除灰充气孔连通,下端密封,分流管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朝向布袋内壁的排气孔。

一种工业除尘器,至少包括箱体、与箱体连接并连通的进风管和出风管,箱体内设有若干过滤组件,箱体下端设有排尘管,排尘管与箱体连通,排尘管内设有一排尘阀,所述箱体下方设有滑动底座,所述滑动底座包括滑动支架和滚轮,所述滑动支架与箱体固定,所述滚轮设于滑动支架底部;

所述进风管一端与箱体连接并连通,另一端设有一吸尘罩,所述吸尘罩呈开口逐渐变大的横置斗状,吸尘罩的小口与进风管连接,大口处纵向铺设有若干进气风扇;

所述出风管一端与箱体连接并连通,另一端设有一排气罩,所述排气罩呈开口逐渐变大的横置斗状,排气罩的小口与出风管连接,大口处纵向铺设有若干排气风扇;

所述吸尘罩与排气罩位于同一高度且大口相对设置,吸尘罩与排气罩之间形成一除尘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进风管包括左前后调整段和左间距调整段,所述左前后调整段包括左前后调整段a和左前后调整段b,左前后调整段a一端伸于左前后调整段b内并与左前后调整段b内壁滑动密封配合,左前后调整段a与左前后调整段b之间摩擦自锁;所述左间距调整段包括左间距调整段a和左间距调整段b,左间距调整段a一端伸于左间距调整段b内并与左间距调整段b内壁滑动密封配合,左间距调整段a与左间距调整段b之间摩擦自锁。

作为优选,所述出风管包括右前后调整段和右间距调整段,所述右前后调整段包括右前后调整段a和右前后调整段b,右前后调整段a一端伸于右前后调整段b内并与右前后调整段b内壁滑动密封配合,右前后调整段a与右前后调整段b之间摩擦自锁;所述右间距调整段包括右间距调整段a和右间距调整段b,右间距调整段a一端伸于右间距调整段b内并与右间距调整段b内壁滑动密封配合,右间距调整段a与右间距调整段b之间摩擦自锁。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设置有滑动底座,便于移动工业除尘器至指定区域进行除尘操作;2、进风管上设有吸尘罩,提高除尘效果且进风管为可伸缩式的,便于操作人员调整吸尘罩位置;3、设置有可以自动清理布袋灰尘的过滤组件,可降低布袋更换频率,延长布袋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进风管和吸尘罩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箱体内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8是图7中c处的放大图。

图9是图7中d处的放大图。

图10是实施例一中清理布袋时进气控制器和排气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二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二中进风管和吸尘罩的剖视图。

图14是实施例二中箱体内的剖视图。

图15是实施例二中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e处的放大图。

图17是图15中f处的放大图。

图18是图17中g处的放大图。

图19是图17中h处的放大图。

图20是实施例二中清理布袋时进气控制器和排气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1:箱体;101:排尘管;102:排尘阀;103:滑动支架;104:滚轮;2:进风管;201:横管段;202:竖管段;203:横管段a;204:横管段b;205:竖管段a;206:竖管段b;207:左前后调整段;208:左间距调整段;209:左前后调整段a;210:左前后调整段b;211:左间距调整段a;212:左间距调整段b;3:出风管;301:排气风扇;302:右前后调整段;303:右间距调整段;304:右前后调整段a;305:右前后调整段b;306:右间距调整段a;307:右间距调整段b;4:吸尘罩;401:进气风扇;5:过滤组件;501:铁笼框架;502:布袋;503:气囊箱;504:气囊;505:顶板;506:底板;507:气压连通孔;508:除灰充气孔;509:净气排气孔;510:高压充气孔c;511:高压排气孔c;512:高压排气孔d;513:分流管;514:排气孔;6:隔板;601:上腔体;602:下腔体;7:进气控制器;701:第一壳体;702:第一活塞;703:第一弹簧;704:第一连通孔;705:第一活塞驱动孔;706:高压充气孔a;707:高压充气孔b;708:高压排气孔a;709:高压排气孔b;8:排气控制器;801:第二壳体;802:第二活塞;803:第二弹簧;804:第二连通孔;805:第二活塞驱动孔;806:净气抽气孔a;807:净气抽气孔b;808:气压平衡孔;9:抽风机;10:排气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10,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工业除尘器,至少包括箱体1、与箱体1连接并连通的进风管2和出风管3,箱体1内设有若干过滤组件5,箱体1下端设有排尘管101,排尘管101与箱体1连通,排尘管101内设有一排尘阀102,所述箱体1下方设有滑动底座,所述滑动底座包括滑动支架103和四个滚轮104,所述滑动支架103与箱体1固定,所述滚轮104设于滑动支架103底部且四个滚轮104分布在滑动支架103底部四个角上。

所述进风管2一端与箱体1连接并连通,另一端设有一吸尘罩4,所述吸尘罩4呈由上至下开口逐渐变大的倒置斗状,吸尘罩4的上口与进风管2连接,下口处横铺有若干进气风扇401。

所述出风管3内设有排气风扇301。

所述进风管2包括横管段201和竖管段202,如图2、图3所示,所述横管段201包括横管段a203和横管段b204,横管段a203一端伸于横管段b204内并与横管段b204内壁滑动密封配合,横管段a203与横管段b204之间摩擦自锁;所述竖管段202包括竖管段a205和竖管段b206,竖管段a205一端伸于竖管段b206内并与竖管段b206内壁滑动密封配合,竖管段a205与竖管段b206之间摩擦自锁。

所述箱体1内横向设有隔板6,所述隔板6将箱体1内部腔体分隔成上腔体601和下腔体602,出风管3与上腔体601连通,进风管2与下腔体602连通。

每个过滤组件5包括一柱状的铁笼框架501、一布袋502、一气囊箱503、一气囊504、一抽风机9、一进气控制器7和一排气控制器8,如图5所示,所述铁笼框架501及布袋502位于下腔体602内,所述气囊箱503、气囊504、抽风机9、进气控制器7及排气控制器8均位于上腔体601内。

所述铁笼框架501的顶部设有顶板505,底部设有底板506,顶板505与隔板6固定,顶板505上开设有气压连通孔507、除灰充气孔508和净气排气孔509,所述布袋502套设在铁笼框架501外侧。

所述气囊504设于气囊箱503内,气囊箱503用于限制气囊504的最大膨胀量并防止气囊504充气过量炸裂,气囊504上设有高压充气孔c510、高压排气孔c511和高压排气孔d512,如图6所示。

所述进气控制器7包括第一壳体701、第一活塞702和第一弹簧703,如图7、图8所示,所述第一壳体701呈管状,竖直固定在顶板505上部,第一壳体701下端端口与气压连通孔507连通,上端密封,第一壳体701的侧壁上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第一活塞驱动孔705、高压充气孔b707、高压排气孔b709,还设有与高压充气孔b707位于同一高度的高压充气孔a706及与高压排气孔b709位于同一高度的高压排气孔a708,所述第一活塞驱动孔705靠近第一壳体701侧壁顶部设置,第一活塞驱动孔705通过气管与气囊504上的高压排气孔d512连通,所述高压充气孔b707通过气管与气囊504上的高压充气孔c510连通,所述高压排气孔b709通过气管与气囊504上的高压排气孔c511连通,所述高压充气孔a706通过气管与外部高压气源连通,所述高压排气孔a708通过气管与顶板505上的除灰充气孔508连通。

所述第一活塞702设于第一壳体701内并与第一壳体701内壁滑动密封配合,所述第一弹簧703设于第一壳体701内,第一弹簧703一端连接第一活塞702,另一端连接顶板505,第一活塞702上径向开设有第一连通孔704;当第一活塞702位于第一壳体701内腔上部,第一连通孔704连通高压充气孔a706与高压充气孔b707,第一活塞702切断高压排气孔a708与高压排气孔b709,同时,封堵第一活塞驱动孔705;当第一活塞702下移压缩第一弹簧703,第一连通孔704连通高压排气孔a708与高压排气孔b709,第一活塞702切断高压充气孔a706与高压充气孔b707,同时,第一活塞驱动孔705与位于第一活塞702上方的第一壳体701内腔连通。

所述排气控制器8包括第二壳体801、第二活塞802和第二弹簧803,如图7、图9所示,所述第二壳体801呈管状,第二壳体801一端设有第二活塞驱动孔805,另一端设有气压平衡孔808,所述第二活塞驱动孔805通过气管与第一壳体701上的高压排气孔a708连通,所述第二壳体801的侧壁上开设有净气抽气孔a806和净气抽气孔b807,所述净气抽气孔a806通过气管与顶板505上的净气排气孔509,所述净气抽气孔b807通过气管与抽风机9的进风口连接。

所述第二活塞802设于第二壳体801内并与第二壳体801内壁滑动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弹簧803设于第二壳体801内,第二弹簧803一端连接第二活塞802,另一端连接第二壳体801内设有气压平衡孔808一端的内底面,所述第二活塞802上径向开设有第二连通孔804,当第二活塞802位于第二壳体801内设有第二活塞驱动孔805的一端时,第二连通孔804连通净气抽气孔a806与净气抽气孔b807,当第二活塞802往第二壳体801设有气压平衡孔808的一端移动,压缩第二弹簧803时,第二活塞802切断净气抽气孔a806与净气抽气孔b807。

所述铁笼框架501内设有一分流管513,所述分流管513立设在顶板505底面,分流管513的上端端口与顶板505上的除灰充气孔508连通,下端密封,分流管513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朝向布袋502内壁的排气孔514。

除灰工作时,先通过滑动底座将工业除尘器移动至需要除灰的区域附近,通过横管段a203与横管段b204之间的滑动配合,可调节吸尘罩4的横向位置,通过竖管段a205和竖管段b206之间的滑动配合,可调节吸尘罩4的纵向位置。吸尘罩4位置调整好后,启动吸尘罩4上的进气风扇401,进气风扇401开始工作,将含有粉尘的空气从吸尘罩4吸入进风管2,最终进入箱体1内,待通过过滤组件5进行净化。

初始状态的过滤组件5中,第一活塞702通过第一弹簧703作用位于第一壳体701内腔上部,第一连通孔704连通高压充气孔a706与高压充气孔b707,第一活塞702切断高压排气孔a708与高压排气孔b709,同时,封堵第一活塞驱动孔705。外部高压气源依次通过高压充气孔a706、第一连通孔704、高压充气孔b707及高压充气孔c510充入气囊504中,气囊504充气膨胀,直至与气囊箱503内壁贴合,停止膨胀。

第二活塞802受第二弹簧803作用位于第二壳体801内设有第二活塞驱动孔805的一端,第二连通孔804连通净气抽气孔a806与净气抽气孔b807。抽风机9工作,将布袋502内的空气依次通过净气排气孔509、净气抽气孔a806、第二连通孔804及净气抽气孔b807抽至上腔体601内,再通过排气风扇301作用,从出风管3排出。布袋502内的空气不断被抽风机9抽出,布袋502内将形成负压,同时,不断有空气从进风管2吸入,布袋502外侧的下腔体602内将形成正压,通过布袋502内外较大的气压差,布袋502外的空气将穿过布袋502进入布袋502内,此时,空气中含有的灰尘便会被过滤在布袋502外侧,完成过滤。

布袋502长时间用于过滤灰尘,布袋502外壁便会吸附较多的灰尘,影响布袋502外的空气进入布袋502内,布袋502侧壁的空气流动减弱,而抽风机9又不停地往上腔体601在抽气,布袋502内的负压便会不断增大,待负压达到一定值时,由于第一壳体701下端端口与气压连通孔507连通,布袋502内的负压便会拉动第一活塞702下移,由于第一活塞驱动孔705靠近第一壳体701侧壁顶部设置,第一活塞702下移一点距离,便会连通第一活塞驱动孔705与位于第一活塞702上方的第一壳体701内腔,此时,气囊504内的高压气体便会依次通过高压排气孔d512和第一活塞驱动孔705进入位于第一活塞702上方的第一壳体701内腔,进一步驱动第一活塞702下移并压缩第一弹簧703,直至第一活塞702下移至极限位置。此时,第一连通孔704连通高压排气孔a708与高压排气孔b709,第一活塞702切断高压充气孔a706与高压充气孔b707。外部高压气源不再往气囊504内充气,而气囊504内的高压既与位于第一活塞702上方的第一壳体701内腔连通用于下压第一活塞702,又会依次通过高压排气孔c511、高压排气孔b709、第一连通孔704和高压排气孔a708,并在高压排气孔a708后分两路,一路从第二活塞驱动孔805进入第二壳体801内用于驱动第二活塞802,另一路从除灰充气孔508进入布袋502。此时,第二活塞802往第二壳体801设有气压平衡孔808的一端移动,压缩第二弹簧803,第二活塞802切断净气抽气孔a806与净气抽气孔b807,如图10所示,抽风机9不再从布袋502往上腔体601抽气。而另一路从除灰充气孔508进入布袋502内的高压气体便会让布袋502形成高压,并形成由布袋502内往布袋502外流动的气流,此时,吸附在布袋502外壁的灰尘便会与布袋502脱离,并掉落至过滤组件5下方的排尘管101内。此外,铁笼框架501内设有一分流管513,分流管513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朝向布袋502内壁的排气孔514,高压气体从排气孔514对着布袋502内壁排出,更利于布袋502外侧的灰尘脱离。

当气囊504内的气压逐渐减小,直至无法下压第一活塞702,第一活塞702受第一弹簧703作用,上升至初始状态,即第一连通孔704连通高压充气孔a706与高压充气孔b707,第一活塞702切断高压排气孔a708与高压排气孔b709,同时,封堵第一活塞驱动孔705,外部高压气源再次往气囊504内充压;而第二活塞802受第二弹簧803作用回至第二壳体801内设有第二活塞驱动孔805的一端,第二连通孔804连通净气抽气孔a806与净气抽气孔b807,抽风机9再次从布袋502往上腔体601抽气。重新开始过滤空气中的灰尘,起净化空气的效果。如此不断循环,并且,每个过滤组件5均独立根据自身布袋502积灰情况触发清灰操作,无需同时进行。

当需要清理箱体1内的灰尘时,只需打开排尘阀102即可。

实施例二

参见图11至图20,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工业除尘器,至少包括箱体1、与箱体1连接并连通的进风管2和出风管3,箱体1内设有若干过滤组件5,箱体1下端设有排尘管101,排尘管101与箱体1连通,排尘管101内设有一排尘阀102,所述箱体1下方设有滑动底座,所述滑动底座包括滑动支架103和四个滚轮104,所述滑动支架103与箱体1固定,所述滚轮104设于滑动支架103底部且四个滚轮104分布在滑动支架103底部四个角上。

所述进风管2一端与箱体1连接并连通,另一端设有一吸尘罩4,所述吸尘罩4呈开口逐渐变大的横置斗状,吸尘罩4的小口与进风管2连接,大口处纵向铺设有若干进气风扇401。

所述出风管3一端与箱体1连接并连通,另一端设有一排气罩10,所述排气罩10呈开口逐渐变大的横置斗状,排气罩10的小口与出风管3连接,大口处纵向铺设有若干排气风扇301。

所述吸尘罩4与排气罩10位于同一高度且大口相对设置,吸尘罩4与排气罩10之间形成一除尘空间。

所述进风管2包括左前后调整段207和左间距调整段208,如图12、图13所示,所述左前后调整段207包括左前后调整段a209和左前后调整段b210,左前后调整段a209一端伸于左前后调整段b210内并与左前后调整段b210内壁滑动密封配合,左前后调整段a209与左前后调整段b210之间摩擦自锁;所述左间距调整段208包括左间距调整段a211和左间距调整段b212,左间距调整段a211一端伸于左间距调整段b212内并与左间距调整段b212内壁滑动密封配合,左间距调整段a211与左间距调整段b212之间摩擦自锁。

所述出风管3包括右前后调整段302和右间距调整段303,如图12、图13所示,所述右前后调整段302包括右前后调整段a304和右前后调整段b305,右前后调整段a304一端伸于右前后调整段b305内并与右前后调整段b305内壁滑动密封配合,右前后调整段a304与右前后调整段b305之间摩擦自锁;所述右间距调整段303包括右间距调整段a306和右间距调整段b307,右间距调整段a306一端伸于右间距调整段b307内并与右间距调整段b307内壁滑动密封配合,右间距调整段a306与右间距调整段b307之间摩擦自锁。

所述箱体1内横向设有隔板6,所述隔板6将箱体1内部腔体分隔成上腔体601和下腔体602,出风管3与上腔体601连通,进风管2与下腔体602连通。

每个过滤组件5包括一柱状的铁笼框架501、一布袋502、一气囊箱503、一气囊504、一抽风机9、一进气控制器7和一排气控制器8,所述铁笼框架501及布袋502位于下腔体602内,所述气囊箱503、气囊504、抽风机9、进气控制器7及排气控制器8均位于上腔体601内。

所述铁笼框架501的顶部设有顶板505,底部设有底板506,顶板505与隔板6固定,顶板505上开设有气压连通孔507、除灰充气孔508和净气排气孔509,所述布袋502套设在铁笼框架501外侧。

所述气囊504设于气囊箱503内,气囊箱503用于限制气囊504的最大膨胀量并防止气囊504充气过量炸裂,气囊504上设有高压充气孔c510、高压排气孔c511和高压排气孔d512。

所述进气控制器7包括第一壳体701、第一活塞702和第一弹簧703,所述第一壳体701呈管状,竖直固定在顶板505上部,第一壳体701下端端口与气压连通孔507连通,上端密封,第一壳体701的侧壁上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第一活塞驱动孔705、高压充气孔b707、高压排气孔b709,还设有与高压充气孔b707位于同一高度的高压充气孔a706及与高压排气孔b709位于同一高度的高压排气孔a708,所述第一活塞驱动孔705靠近第一壳体701侧壁顶部设置,第一活塞驱动孔705通过气管与气囊504上的高压排气孔d512连通,所述高压充气孔b707通过气管与气囊504上的高压充气孔c510连通,所述高压排气孔b709通过气管与气囊504上的高压排气孔c511连通,所述高压充气孔a706通过气管与外部高压气源连通,所述高压排气孔a708通过气管与顶板505上的除灰充气孔508连通。

所述第一活塞702设于第一壳体701内并与第一壳体701内壁滑动密封配合,所述第一弹簧703设于第一壳体701内,第一弹簧703一端连接第一活塞702,另一端连接顶板505,第一活塞702上径向开设有第一连通孔704;当第一活塞702位于第一壳体701内腔上部,第一连通孔704连通高压充气孔a706与高压充气孔b707,第一活塞702切断高压排气孔a708与高压排气孔b709,同时,封堵第一活塞驱动孔705;当第一活塞702下移压缩第一弹簧703,第一连通孔704连通高压排气孔a708与高压排气孔b709,第一活塞702切断高压充气孔a706与高压充气孔b707,同时,第一活塞驱动孔705与位于第一活塞702上方的第一壳体701内腔连通。

所述排气控制器8包括第二壳体801、第二活塞802和第二弹簧803,所述第二壳体801呈管状,第二壳体801一端设有第二活塞驱动孔805,另一端设有气压平衡孔808,所述第二活塞驱动孔805通过气管与第一壳体701上的高压排气孔a708连通,所述第二壳体801的侧壁上开设有净气抽气孔a806和净气抽气孔b807,所述净气抽气孔a806通过气管与顶板505上的净气排气孔509,所述净气抽气孔b807通过气管与抽风机9的进风口连接。

所述第二活塞802设于第二壳体801内并与第二壳体801内壁滑动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弹簧803设于第二壳体801内,第二弹簧803一端连接第二活塞802,另一端连接第二壳体801内设有气压平衡孔808一端的内底面,所述第二活塞802上径向开设有第二连通孔804,当第二活塞802位于第二壳体801内设有第二活塞驱动孔805的一端时,第二连通孔804连通净气抽气孔a806与净气抽气孔b807,当第二活塞802往第二壳体801设有气压平衡孔808的一端移动,压缩第二弹簧803时,第二活塞802切断净气抽气孔a806与净气抽气孔b807。

所述铁笼框架501内设有一分流管513,所述分流管513立设在顶板505底面,分流管513的上端端口与顶板505上的除灰充气孔508连通,下端密封,分流管513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朝向布袋502内壁的排气孔514。

除灰工作时,先通过滑动底座将工业除尘器移动至需要除灰的区域附近,通过左前后调整段a209和左前后调整段b210之间的滑动配合,可调节吸尘罩4的前后位置,通过左间距调整段a211和左间距调整段b212之间的滑动配合,可调节吸尘罩4的左右位置;通过右前后调整段a304和右前后调整段b305之间的滑动配合,可调节排气罩10的前后位置,通过右间距调整段a306和右间距调整段b307之间的滑动配合,可调节排气罩10的左右位置。吸尘罩4和排气罩10位置调整好后,吸尘罩4和排气罩10相对设置,吸尘罩4和排气罩10之间为设备出尘区域或者需要除尘的区域,且排气罩10排出的风能促进吸尘罩4吸气。启动吸尘罩4上的进气风扇401和排气罩10上的排气风扇301,进气风扇401开始工作,将含有粉尘的空气从吸尘罩4吸入进风管2,最终进入箱体1内,待通过过滤组件5进行净化。

初始状态的过滤组件5中,第一活塞702通过第一弹簧703作用位于第一壳体701内腔上部,第一连通孔704连通高压充气孔a706与高压充气孔b707,第一活塞702切断高压排气孔a708与高压排气孔b709,同时,封堵第一活塞驱动孔705。外部高压气源依次通过高压充气孔a706、第一连通孔704、高压充气孔b707及高压充气孔c510充入气囊504中,气囊504充气膨胀,直至与气囊箱503内壁贴合,停止膨胀。

第二活塞802受第二弹簧803作用位于第二壳体801内设有第二活塞驱动孔805的一端,第二连通孔804连通净气抽气孔a806与净气抽气孔b807。抽风机9工作,将布袋502内的空气依次通过净气排气孔509、净气抽气孔a806、第二连通孔804及净气抽气孔b807抽至上腔体601内,再通过排气风扇301作用,从出风管3排出。布袋502内的空气不断被抽风机9抽出,布袋502内将形成负压,同时,不断有空气从进风管2吸入,布袋502外侧的下腔体602内将形成正压,通过布袋502内外较大的气压差,布袋502外的空气将穿过布袋502进入布袋502内,此时,空气中含有的灰尘便会被过滤在布袋502外侧,完成过滤。

布袋502长时间用于过滤灰尘,布袋502外壁便会吸附较多的灰尘,影响布袋502外的空气进入布袋502内,布袋502侧壁的空气流动减弱,而抽风机9又不停地往上腔体601在抽气,布袋502内的负压便会不断增大,待负压达到一定值时,由于第一壳体701下端端口与气压连通孔507连通,布袋502内的负压便会拉动第一活塞702下移,由于第一活塞驱动孔705靠近第一壳体701侧壁顶部设置,第一活塞702下移一点距离,便会连通第一活塞驱动孔705与位于第一活塞702上方的第一壳体701内腔,此时,气囊504内的高压气体便会依次通过高压排气孔d512和第一活塞驱动孔705进入位于第一活塞702上方的第一壳体701内腔,进一步驱动第一活塞702下移并压缩第一弹簧703,直至第一活塞702下移至极限位置。此时,第一连通孔704连通高压排气孔a708与高压排气孔b709,第一活塞702切断高压充气孔a706与高压充气孔b707。外部高压气源不再往气囊504内充气,而气囊504内的高压既与位于第一活塞702上方的第一壳体701内腔连通用于下压第一活塞702,又会依次通过高压排气孔c511、高压排气孔b709、第一连通孔704和高压排气孔a708,并在高压排气孔a708后分两路,一路从第二活塞驱动孔805进入第二壳体801内用于驱动第二活塞802,另一路从除灰充气孔508进入布袋502。此时,第二活塞802往第二壳体801设有气压平衡孔808的一端移动,压缩第二弹簧803,第二活塞802切断净气抽气孔a806与净气抽气孔b807,抽风机9不再从布袋502往上腔体601抽气。而另一路从除灰充气孔508进入布袋502内的高压气体便会让布袋502形成高压,并形成由布袋502内往布袋502外流动的气流,此时,吸附在布袋502外壁的灰尘便会与布袋502脱离,并掉落至过滤组件5下方的排尘管101内。此外,铁笼框架501内设有一分流管513,分流管513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朝向布袋502内壁的排气孔514,高压气体从排气孔514对着布袋502内壁排出,更利于布袋502外侧的灰尘脱离。

当气囊504内的气压逐渐减小,直至无法下压第一活塞702,第一活塞702受第一弹簧703作用,上升至初始状态,即第一连通孔704连通高压充气孔a706与高压充气孔b707,第一活塞702切断高压排气孔a708与高压排气孔b709,同时,封堵第一活塞驱动孔705,外部高压气源再次往气囊504内充压;而第二活塞802受第二弹簧803作用回至第二壳体801内设有第二活塞驱动孔805的一端,第二连通孔804连通净气抽气孔a806与净气抽气孔b807,抽风机9再次从布袋502往上腔体601抽气。重新开始过滤空气中的灰尘,起净化空气的效果。如此不断循环,并且,每个过滤组件5均独立根据自身布袋502积灰情况触发清灰操作,无需同时进行。

当需要清理箱体1内的灰尘时,只需打开排尘阀102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