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袋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8656发布日期:2019-07-13 09:4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袋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除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布袋除尘器。



背景技术:

布袋除尘器是一种干式滤尘装置。它适用于捕集细小、干燥、非纤维性粉尘。滤袋采用纺织的滤布或非纺织的毡制成,利用纤维织物的过滤作用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当含尘气体进入袋式除尘器后,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集灰斗,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通过滤袋时,粉尘被阻留,使气体得到净化。

但是,阻留在滤袋外侧的粉尘会影响滤袋的净化效果,除尘器使用越久,滤袋外侧的粉尘越厚,净化效果越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保障除尘器的净化效果,常规的操作方法是定期更换滤袋,但是,更换滤袋操作较为繁琐,且较费人工与材料成本。如果能在设备内部定期清理滤袋,延长滤袋的使用寿命,将能给使用者带来不少便利,以及节省不少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在设备内部清理滤袋、延长滤袋使用寿命的布袋除尘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布袋除尘器,包括壳体、进风管和出风管,壳体下端设有集尘斗,集尘斗下口处设有卸灰阀,壳体内设有基板,所述基板将壳体内腔分隔成上腔体和下腔体,进风管与下腔体连通,进风管内设有进气风机,出风管与上腔体连通,出风管内设有排气风机,基板上设有若干布袋过滤组件,所述布袋过滤组件包括一骨架和一滤袋,基板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定位孔与骨架一一对应,骨架上端固定在定位孔上,下端通过一底板封闭,滤袋套设在骨架外侧,所述下腔体内设有分流器,分流器与外部高压气源连接;所述布袋过滤组件还包括一高压管和一升降管,所述高压管的下端与分流器连接并连通,上端穿过底板位于骨架内,所述升降管的上端固定有一可密封定位孔的盖板,下端可滑动地设于高压管的上口内,升降管与高压管之间为滑动密封配合,升降管管壁上设有若干第一出气孔,高压管管壁上设有若干可与第一出气孔一一对应的第二出气孔;上腔体内设有用于驱动盖板作升降移动的电动推杆。

作为优选,位于骨架内的高压管外侧同轴设有至少一根分流管,分流管上下端与高压管之间均通过环形封板连接并密封,分流管与高压管之间形成高压腔,高压腔内的高压管管壁上均设有与高压腔连通第二出气孔,分流管管壁上分布有分流孔。

作为优选,所述布袋过滤组件内设有一布袋扩张机构,所述布袋扩张机构包括一定位套、一凸轮、一定位环以及若干弧形条,所述定位套套接在高压管上并位于骨架内纵向中间位置,所述凸轮套接在定位套外侧并与定位套转动连接,凸轮内壁与定位套外壁之间设有环形高压槽,定位套与高压管内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一端连通至环形高压槽,另一端连通至高压管内壁;所述升降管上设有可与连接通道连通的第三出气孔;凸轮内设有若干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呈涡状线设置在凸轮内部,排气通道一端连通至环形高压槽,另一端连通至凸轮外壁;所述定位环同轴固定在骨架上,所述弧形条等距间隔设置在定位环外侧且位于骨架与滤袋之间;弧形条上朝向凸轮设有顶杆,定位环上设有与顶杆一一对应的滑孔,顶杆穿过对应滑孔并与滑孔滑动配合,顶杆可通过凸轮推动向外移动,弧形条和定位环之间设有弧形条的导向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凸轮与定位套之间设有轴承。

作为优选,所述凸轮与定位套之间设有若干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分布在环形高压槽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弧形条的导向机构为:所述弧形条上朝向凸轮设有固定有两个塞打螺栓,两个塞打螺栓位于顶杆两侧且均与顶杆平行设置,定位环上设有与塞打螺栓一一对应的导向孔,塞打螺栓穿过对应导向孔并与导向孔滑动配合,塞打螺栓上套设有用于回复弧形条的回复弹簧,所述回复弹簧位于定位环远离弧形条的一侧。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高压管、升降管和盖板之间的结构设置,在连通高压气源进行除灰时,能同时封闭骨架上方的定位孔,确保高压气源不会从上腔体泄漏,结构简单,协同性好;2、通过设置分流管,使得滤袋内侧受高压气源均匀,除灰效果更佳;3、设置有布袋扩张机构,在布袋进行除灰过程中,起到类似拍打作用,能够更好地清除布袋外侧不易掉落的粉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c处的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三中布袋扩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三中布袋扩张机构的俯视图。

图8是实施例三中定位套与凸轮的横向剖视图。

图9是实施例三中连接通道与第三出气孔断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三中连接通道与第三出气孔连通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三中弧形条往外扩张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四中布袋扩张机构和分流管的局部剖视图。

1:壳体;101:上腔体;102:下腔体;2:进风管;3:出风管;4:集尘斗;5:卸灰阀;6:布袋过滤组件;601:骨架;602:滤袋;603:高压管;604:升降管;605:底板;606:盖板;607:电动推杆;608:第一出气孔;609:第二出气孔;610:分流管;611:环形封板;612:高压腔;613:分流孔;7:基板;701:定位孔;8:分流器;9:布袋扩张机构;901:定位套;902:凸轮;903:定位环;904:弧形条;905:顶杆;906:塞打螺栓;907:回复弹簧;908:轴承;909:环形高压槽;910:连接通道;911:排气通道;912:第三出气孔;913: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布袋除尘器,包括壳体1、进风管2和出风管3,壳体1下端设有集尘斗4,集尘斗4下口处设有卸灰阀5,壳体1内设有基板7,所述基板7将壳体1内腔分隔成上腔体101和下腔体102,进风管2与下腔体102连通,进风管2内设有进气风机,出风管3与上腔体101连通,出风管3内设有排气风机,基板7上设有若干布袋过滤组件6,所述布袋过滤组件6包括一骨架601和一滤袋602,基板7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701,定位孔701与骨架601一一对应,骨架601上端固定在定位孔701上,下端通过一底板605封闭,滤袋602套设在骨架601外侧,所述下腔体102内设有分流器8,分流器8与外部高压气源连接,分流器8内一直保持有高压气体;所述布袋过滤组件6还包括一高压管603和一升降管604,所述高压管603的下端与分流器8连接并连通,上端穿过底板605位于骨架601内,高压管603与底板605之间密封固定,所述升降管604的上端固定有一可密封定位孔701的盖板606,且盖板606封堵升降管604上端开口,升降管604的下端可滑动地设于高压管603的上口内,升降管604与高压管603之间为滑动密封配合,升降管604管壁上设有两个第一出气孔608,两个第一出气孔608齐平,高压管603管壁上设有两个可同时与第一出气孔608一一对应的第二出气孔609;上腔体101内设有用于驱动盖板606作升降移动的电动推杆607。当盖板606下移至封堵基板7上的定位孔701时,升降管604的第一出气孔608与高压管603的第二出气孔609对应并连通。

净化空气时,电动推杆607的活塞杆呈回缩状态,盖板606位于基板7上的定位孔701上方,定位孔701与上腔体101连通,即骨架601内部与上腔体101连通,而升降管604上的第一出气孔608与高压管603上的第二出气孔609错开并互相切断。空气从进风管2进入下腔体102,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集尘斗4,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通过滤袋602时,粉尘被阻留,经过过滤的气体再通过定位孔701进入上腔体101,最终从出风管3排出,实现空气净化的效果。

布袋除灰时,电动推杆607的活塞杆下移,盖板606随活塞杆下移至定位孔701内并封堵定位孔701,升降管604上的第一出气孔608与高压管603上的第二出气孔609对应并连通,此时,分流器8内的高压气体依次通过高压管603管腔、升降管604管腔、第一出气孔608及第二出气孔609进入骨架601内部,从而使得滤袋602壁上的空气流动方向改为由内至外方向流动,因此,被阻留在滤袋602外壁上的粉尘会被高压气体吹离滤袋602外壁,进而掉落至集尘斗4内被收集起来,从而实现布袋除灰效果。

实施例二

参见图3至图5,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布袋除尘器,包括壳体1、进风管2和出风管3,壳体1下端设有集尘斗4,集尘斗4下口处设有卸灰阀5,壳体1内设有基板7,所述基板7将壳体1内腔分隔成上腔体101和下腔体102,进风管2与下腔体102连通,进风管2内设有进气风机,出风管3与上腔体101连通,出风管3内设有排气风机,基板7上设有若干布袋过滤组件6,所述布袋过滤组件6包括一骨架601和一滤袋602,基板7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701,定位孔701与骨架601一一对应,骨架601上端固定在定位孔701上,下端通过一底板605封闭,滤袋602套设在骨架601外侧,所述下腔体102内设有分流器8,分流器8与外部高压气源连接,分流器8内一直保持有高压气体;所述布袋过滤组件6还包括一高压管603和一升降管604,所述高压管603的下端与分流器8连接并连通,上端穿过底板605位于骨架601内,高压管603与底板605之间密封固定,所述升降管604的上端固定有一可密封定位孔701的盖板606,且盖板606封堵升降管604上端开口,升降管604的下端可滑动地设于高压管603的上口内,升降管604与高压管603之间为滑动密封配合,升降管604管壁上设有两个第一出气孔608,两个第一出气孔608齐平,高压管603管壁上设有两个可同时与第一出气孔608一一对应的第二出气孔609;上腔体101内设有用于驱动盖板606作升降移动的电动推杆607。当盖板606下移至封堵基板7上的定位孔701时,升降管604的第一出气孔608与高压管603的第二出气孔609对应并连通。

位于骨架601内的高压管603外侧同轴设有一根分流管610,分流管610长度稍短与骨架601长度,分流管610上下端与高压管603之间均通过一环形封板611连接并密封,分流管610与高压管603之间形成一高压腔612,第二出气孔609与高压腔612连通,分流管610管壁上分布有分流孔613,分流孔613布满整根分流管610管壁。

净化空气时,电动推杆607的活塞杆呈回缩状态,盖板606位于基板7上的定位孔701上方,定位孔701与上腔体101连通,即骨架601内部与上腔体101连通,而升降管604上的第一出气孔608与高压管603上的第二出气孔609错开并互相切断。空气从进风管2进入下腔体102,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集尘斗4,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通过滤袋602时,粉尘被阻留,经过过滤的气体再通过定位孔701进入上腔体101,最终从出风管3排出,实现空气净化的效果。

布袋除灰时,电动推杆607的活塞杆下移,盖板606随活塞杆下移至定位孔701内并封堵定位孔701,升降管604上的第一出气孔608与高压管603上的第二出气孔609对应并连通,此时,分流器8内的高压气体依次通过高压管603管腔、升降管604管腔、第一出气孔608及第二出气孔609进入高压腔612,再通过分流管610管壁上的分流孔613吹向滤袋602内壁,滤袋602壁上的空气流动方向改为由内至外方向流动,因此,被阻留在滤袋602外壁上的粉尘会被高压气体吹离滤袋602外壁,进而掉落至集尘斗4内被收集起来,从而实现布袋除灰效果。同时,由于分流管610上分流孔613的作用,整个滤袋602内壁不同位置受到的高压气源较为均匀,除灰效果更佳。

实施例三

参见图6至图10,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布袋除尘器,包括壳体1、进风管2和出风管3,壳体1下端设有集尘斗4,集尘斗4下口处设有卸灰阀5,壳体1内设有基板7,所述基板7将壳体1内腔分隔成上腔体101和下腔体102,进风管2与下腔体102连通,进风管2内设有进气风机,出风管3与上腔体101连通,出风管3内设有排气风机,基板7上设有若干布袋过滤组件6,所述布袋过滤组件6包括一骨架601和一滤袋602,基板7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701,定位孔701与骨架601一一对应,骨架601上端固定在定位孔701上,下端通过一底板605封闭,滤袋602套设在骨架601外侧,所述下腔体102内设有分流器8,分流器8与外部高压气源连接,分流器8内一直保持有高压气体;所述布袋过滤组件6还包括一高压管603和一升降管604,所述高压管603的下端与分流器8连接并连通,上端穿过底板605位于骨架601内,高压管603与底板605之间密封固定,所述升降管604的上端固定有一可密封定位孔701的盖板606,且盖板606封堵升降管604上端开口,升降管604的下端可滑动地设于高压管603的上口内,升降管604与高压管603之间为滑动密封配合,升降管604管壁上设有两个第一出气孔608,两个第一出气孔608齐平,高压管603管壁上设有两个可同时与第一出气孔608一一对应的第二出气孔609;上腔体101内设有用于驱动盖板606作升降移动的电动推杆607。

所述布袋过滤组件6内设有一布袋扩张机构9,所述布袋扩张机构9包括一定位套901、一凸轮902、一定位环903以及三个弧形条904,所述定位套901套接在高压管603上并位于骨架601内纵向中间位置,所述凸轮902套接在定位套901外侧并与定位套901转动连接,所述凸轮902与定位套901之间设有两个轴承908,两个轴承908同轴设置。凸轮902内壁与定位套901外壁之间设有环形高压槽909,凸轮902与定位套901之间设有若干密封圈913,所述密封圈913分布在环形高压槽909两侧,定位套901与高压管603内设有连接通道910,所述连接通道910一端连通至环形高压槽909,另一端连通至高压管603内壁;所述升降管604上设有可与连接通道910连通的第三出气孔912。当盖板606下移至封堵基板7上的定位孔701时,升降管604的第一出气孔608与高压管603的第二出气孔609对应并连通,同时,升降管604上的第三出气孔912与连接通道910连通。

凸轮902内设有若干排气通道911,所述排气通道911呈涡状线设置在凸轮902内部,排气通道911一端连通至环形高压槽909,另一端连通至凸轮902外壁,如图8所示;所述定位环903同轴固定在骨架601上,弧形条904的弧度与骨架601的外壁弧度贴合匹配,三个弧形条904等距间隔设置在定位环903外侧且位于骨架601与滤袋602之间;弧形条904上朝向凸轮902设有顶杆905,定位环903上设有与顶杆905一一对应的滑孔,顶杆905穿过对应滑孔并与滑孔滑动配合,顶杆905可通过凸轮902推动向外移动,弧形条904和定位环903之间设有弧形条904的导向机构,所述弧形条904的导向机构为:所述弧形条904上朝向凸轮902设有固定有两个塞打螺栓906,两个塞打螺栓906位于顶杆905两侧且均与顶杆905平行设置,定位环903上设有与塞打螺栓906一一对应的导向孔,塞打螺栓906穿过对应导向孔并与导向孔滑动配合,塞打螺栓906上套设有用于回复弧形条904的回复弹簧907,所述回复弹簧907位于定位环903远离弧形条904的一侧。

净化空气时,电动推杆607的活塞杆呈回缩状态,盖板606位于基板7上的定位孔701上方,定位孔701与上腔体101连通,即骨架601内部与上腔体101连通,而升降管604上的第一出气孔608与高压管603上的第二出气孔609错开并互相切断,升降管604上的第三出气孔912与连接通道910错开并互相切断。空气从进风管2进入下腔体102,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集尘斗4,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通过滤袋602时,粉尘被阻留,经过过滤的气体再通过定位孔701进入上腔体101,最终从出风管3排出,实现空气净化的效果。

布袋除灰时,电动推杆607的活塞杆下移,盖板606随活塞杆下移至定位孔701内并封堵定位孔701,升降管604上的第一出气孔608与高压管603上的第二出气孔609对应并连通,此时,分流器8内的高压气体依次通过高压管603管腔、升降管604管腔、第一出气孔608及第二出气孔609进入骨架601内部,从而使得滤袋602壁上的空气流动方向改为由内至外方向流动,因此,被阻留在滤袋602外壁上的粉尘会被高压气体吹离滤袋602外壁,进而掉落至集尘斗4内被收集起来,从而实现布袋除灰效果。

同时,升降管604上的第三出气孔912与连接通道910连通,分流器8内的高压气体还会依次通过高压管603管腔、升降管604管腔、第三出气孔912及连接通道910进入环形高压槽909,再从排气通道911排出凸轮902,由于凸轮902内的排气通道911呈涡状线设置,高压气体从排气通道911排出时,会带动凸轮902旋转,凸轮902旋转过程中,会间歇性推动顶杆905往外移动,弧形条904受顶杆905和回复弹簧907两者作用,会作往复运动,使得位于弧形条904外侧的滤袋602受到类似拍打的作用,进而能够更好地清除布袋外侧不易掉落的粉尘。

实施例四

参见图12,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布袋除尘器,包括壳体1、进风管2和出风管3,壳体1下端设有集尘斗4,集尘斗4下口处设有卸灰阀5,壳体1内设有基板7,所述基板7将壳体1内腔分隔成上腔体101和下腔体102,进风管2与下腔体102连通,进风管2内设有进气风机,出风管3与上腔体101连通,出风管3内设有排气风机,基板7上设有若干布袋过滤组件6,所述布袋过滤组件6包括一骨架601和一滤袋602,基板7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701,定位孔701与骨架601一一对应,骨架601上端固定在定位孔701上,下端通过一底板605封闭,滤袋602套设在骨架601外侧,所述下腔体102内设有分流器8,分流器8与外部高压气源连接,分流器8内一直保持有高压气体;所述布袋过滤组件6还包括一高压管603和一升降管604,所述高压管603的下端与分流器8连接并连通,上端穿过底板605位于骨架601内,高压管603与底板605之间密封固定,所述升降管604的上端固定有一可密封定位孔701的盖板606,且盖板606封堵升降管604上端开口,升降管604的下端可滑动地设于高压管603的上口内,升降管604与高压管603之间为滑动密封配合,升降管604管壁上设有两个第一出气孔608,两个第一出气孔608位于不同高度,高压管603管壁上设有两个可同时与第一出气孔608一一对应的第二出气孔609;上腔体101内设有用于驱动盖板606作升降移动的电动推杆607。当盖板606下移至封堵基板7上的定位孔701时,升降管604的第一出气孔608与高压管603的第二出气孔609对应并连通。

所述布袋过滤组件6内设有一布袋扩张机构9,所述布袋扩张机构9包括一定位套901、一凸轮902、一定位环903以及三个弧形条904,所述定位套901套接在高压管603上并位于骨架601内纵向中间位置,所述凸轮902套接在定位套901外侧并与定位套901转动连接,所述凸轮902与定位套901之间设有两个轴承908,两个轴承908同轴设置。凸轮902内壁与定位套901外壁之间设有环形高压槽909,凸轮902与定位套901之间设有若干密封圈913,所述密封圈913分布在环形高压槽909两侧,定位套901与高压管603内设有连接通道910,所述连接通道910一端连通至环形高压槽909,另一端连通至高压管603内壁;所述升降管604上设有可与连接通道910连通的第三出气孔912。当盖板606下移至封堵基板7上的定位孔701时,升降管604的第一出气孔608与高压管603的第二出气孔609对应并连通,同时,升降管604上的第三出气孔912与连接通道910连通。

凸轮902内设有若干排气通道911,所述排气通道911呈涡状线设置在凸轮902内部,排气通道911一端连通至环形高压槽909,另一端连通至凸轮902外壁;所述定位环903同轴固定在骨架601上,弧形条904的弧度与骨架601的外壁弧度贴合匹配,三个弧形条904等距间隔设置在定位环903外侧且位于骨架601与滤袋602之间;弧形条904上朝向凸轮902设有顶杆905,定位环903上设有与顶杆905一一对应的滑孔,顶杆905穿过对应滑孔并与滑孔滑动配合,顶杆905可通过凸轮902推动向外移动,弧形条904和定位环903之间设有弧形条904的导向机构,所述弧形条904的导向机构为:所述弧形条904上朝向凸轮902设有固定有两个塞打螺栓906,两个塞打螺栓906位于顶杆905两侧且均与顶杆905平行设置,定位环903上设有与塞打螺栓906一一对应的导向孔,塞打螺栓906穿过对应导向孔并与导向孔滑动配合,塞打螺栓906上套设有用于回复弧形条904的回复弹簧907,所述回复弹簧907位于定位环903远离弧形条904的一侧。

位于骨架601内的高压管603外侧同轴设有两根分流管610,两根分流管610分别位于布袋扩张机构9上下两侧,每根分流管610的上下端与高压管603之间均通过环形封板611连接并密封,每个分流管610与高压管603之间均形成一高压腔612,每个高压腔612均与一个第二出气孔609连通,分流管610管壁上分布有分流孔613,分流孔613布满每根分流管610管壁。

净化空气时,电动推杆607的活塞杆呈回缩状态,盖板606位于基板7上的定位孔701上方,定位孔701与上腔体101连通,即骨架601内部与上腔体101连通,而升降管604上的第一出气孔608与高压管603上的第二出气孔609错开并互相切断,升降管604上的第三出气孔912与连接通道910错开并互相切断。空气从进风管2进入下腔体102,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集尘斗4,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通过滤袋602时,粉尘被阻留,经过过滤的气体再通过定位孔701进入上腔体101,最终从出风管3排出,实现空气净化的效果。

布袋除灰时,电动推杆607的活塞杆下移,盖板606随活塞杆下移至定位孔701内并封堵定位孔701,升降管604上的两个第一出气孔608分别与高压管603上的两个第二出气孔609对应并连通,此时,分流器8内的高压气体依次通过高压管603管腔、升降管604管腔、第一出气孔608及第二出气孔609进入两个高压腔612,再通过两个分流管610管壁上的分流孔613吹向滤袋602内壁,滤袋602壁上的空气流动方向改为由内至外方向流动,因此,被阻留在滤袋602外壁上的粉尘会被高压气体吹离滤袋602外壁,进而掉落至集尘斗4内被收集起来,从而实现布袋除灰效果。同时,由于分流管610上分流孔613的作用,整个滤袋602内壁不同位置受到的高压气源较为均匀,除灰效果更佳。

同时,升降管604上的第三出气孔912与连接通道910连通,分流器8内的高压气体还会依次通过高压管603管腔、升降管604管腔、第三出气孔912及连接通道910进入环形高压槽909,再从排气通道911排出凸轮902,由于凸轮902内的排气通道911呈涡状线设置,高压气体从排气通道911排出时,会带动凸轮902旋转,凸轮902旋转过程中,会间歇性推动顶杆905往外移动,弧形条904受顶杆905和回复弹簧907两者作用,会作往复运动,使得位于弧形条904外侧的滤袋602受到类似拍打的作用,进而能够更好地清除布袋外侧不易掉落的粉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