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组件和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89906发布日期:2019-09-29 18:3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净水组件和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净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净水组件和净水器。



背景技术:

净水机通过多次过滤将原水中的有害物质过滤掉,形成纯水,以供饮用。在制水的过程中,因为压力的存在过滤膜原水侧的水向纯水侧渗透,从而在原水侧形成浓水,在纯水侧形成纯水。在制水过程停止时,压力撤除,过滤膜两侧的离子逐渐渗透,使得两侧平衡。因此在停机一段时间后再次饮水时,实际上此时纯水侧的水中的tds(totaldissolvedsolids,总溶解固体)值较高,存在饮用不健康的问题。基于此,通过在净水机中增加水箱进行稀释的方式,或者将中心管中设置隔断减少tds渗透的方式来降低再次开机饮水时,前几杯水中tds的浓度。但是,另设水箱将造成净水机整体体积增大,存在成本高的问题;设置隔断的方式对于降低前几杯水中tds浓度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净水组件和净水器,以降低再次开机饮水时前段时间tds的浓度。

一种净水组件,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进水端设有单向过水组件,所述中心管的外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能够与套设在所述中心管上的过滤膜之间形成纯水流道,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设有输水通路,所述输水通路连通在所述纯水流道和所述单向过水组件的入水口之间,所述单向过水组件的出水口朝向所述中心管内。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净水组件,通过在所述中心管的进水端设置所述单向过水组件,从而使得在停机状态时,所述单向过水组件将所述输水通路和所述中心管的内腔隔断,进而使得过滤膜浓水侧的tds离子只能渗透到空间较小的所述纯水流道和所述输水通路中,而所述中心管中的纯水不会被污染。而且,所述单向过水组件位于所述中心管的进水端,单向过水组件的出水口朝向所述中心管内,从而较大限度提升了所述中心管储存纯水的能力。当停机后再次用水时,少量存储在所述纯水流道和所述输水通路中渗透有一定浓度tds的水能够被所述中心管中大量的纯水稀释,从而有效降低再次开机时前几杯水中tds的浓度。而且,所述纯水流道和输水通路设置在所述中心管中,所述单向过水组件设置在所述中心管内,有效减小了整体的结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设置在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上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沿所述中心管的轴向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条形槽为多个,多个条形槽在所述中心管的周向上间隔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在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上环绕一周的环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向过水组件为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与所述中心管的进水端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端的内壁设有辅助凹槽,所述辅助凹槽贯穿所述进水端的端面,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辅助凹槽远离所述进水端端面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水通路贯穿所述进水端的端面,所述进水端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中心管的端面间隔设置,形成与所述单向过水组件的入水口导通的锁水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水通路上与所述纯水流道连通的一端沿径向设置,所述输水通路的其他部分沿所述中心管的轴向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盖设在所述中心管的进水端,所述端盖与所述进水端的外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端的外壁设有辅助凸环,所述辅助凸环设有与所述第二密封件匹配的定位槽,所述第二密封件安装在所述定位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管的内壁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单向过水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凸起抵接,所述单向过水组件的另一端面与所述进水端的端面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管的进水端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单向过水组件靠近进水端端面的一侧,所述单向过水组件与所述底板间隔设置,形成暂存间隙,所述输水通路贯穿所述中心管的内壁且形成所述输水通路的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暂存间隙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与所述中心管一体成型连接。

一种净水器,包括上述的净水组件。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净水器,主要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净水组件,使得停机后再次开机使用时,之前在所述纯水流道和所述输水通路中渗透有一定浓度tds的水能够被所述中心管中大量的纯水稀释,从而有效降低停机后再次开机时前几杯水中tds的浓度。而且,所述纯水流道和输水通路设置在所述中心管中,所述单向过水组件设置在所述中心管内,有效减小了整体的结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净水器还包括过滤膜,所述过滤膜为卷式膜,所述过滤膜套设在所述中心管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净水组件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所述净水组件中中心管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所述中心管的右视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净水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净水组件,11、中心管,111、凹槽,112、输水通路,113、辅助凹槽,114、进水端,115、出水端,116、定位槽,117、限位凸起,12、单向过水组件,13、端盖,131、锁水空间,14、第一密封件,15、第二密封件,16、底板,161、暂存间隙,20、过滤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净水组件10,包括中心管11,所述中心管11的进水端114设有单向过水组件12,所述单向过水组件12的出水口朝向所述中心管11内,从而纯水只能通过所述单向过水组件12向所述中心管11内流入,所述中心管11中的纯水无法通过所述单向过水组件12向外流。通过在所述中心管11的进水端114设置所述单向过水组件12,使得所述中心管11中的腔体可以作为纯水的储水空间。

具体地,这里所述的单向过水组件12可以是单向阀,或者其他能够实现单向过水功能的组件。

所述中心管11的外壁设有凹槽111,所述凹槽111的侧壁能够与套设在所述中心管11上的过滤膜20之间形成纯水流道。所述中心管11的管壁上设有输水通路112,所述输水通路112连通在所述纯水流道和所述单向过水组件12的入水口之间。

如图1所示,制水的过程中,原水从所述过滤膜20的一端进入,向另一端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经过所述过滤膜20过滤的纯水先进入所述纯水流道和输水通路112,然后经过所述单向过水组件12进入所述中心管11中,最终纯水可以通过中心管11的出水端115流出,供用户使用。在停机状态时,所述单向过水组件12将所述输水通路112和所述中心管11的内腔隔断,进而使得过滤膜20浓水侧的tds离子只能渗透到空间较小的所述纯水流道和所述输水通路112中,而所述中心管11中的纯水不会被污染。而且,所述单向过水组件12位于所述中心管11的进水端114,单向过水组件12的出水口朝向所述中心管11内,从而较大限度提升了所述中心管11储存纯水的能力。当停机后再次用水时,少量存储在所述纯水流道和所述输水通路112中,且渗透有一定浓度tds的水能够被所述中心管11中大量的纯水稀释,从而有效降低再次开机时前几杯水中tds的浓度。而且,所述纯水流道和输水通路112设置在所述中心管11的管壁上中,所述单向过水组件12设置在所述中心管11内,有效减小了整体的结构尺寸。

进一步地,通过在所述中心管11的外壁上设置凹槽111,一方面减少了整体的结构尺寸,另一方面所述凹槽111的深度得到限制,从而使得所述纯水流道的容水能力得到控制,进而减少需要与中心管11中纯水进行中和稀释的水的量。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凹槽111可以为设置在所述中心管11的外壁上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沿所述中心管11的轴向设置。渗透穿过所述过滤膜20的纯水则进入所述条形槽中,沿着条形槽流入所述输水通路112,最终进入中心管11中。

可选的,也可以将所述凹槽111设置为在所述中心管11的外壁上环绕一周的环槽,或者也可以将所述凹槽111设置为其他形状的槽,在这里不做具体限制。将所述凹槽111设置为上述条形槽可以有效减小其容水能力,同时也不会对所述中心管11的壁厚产生太大影响,从而简化整体结构尺寸。容量越小,则最后需要与所述中心管11中纯水进行中和稀释的水就越少。

进一步地,当所述凹槽为所述环槽时,所述环槽在所述中心管11的轴向上的长度稍小于所述过滤膜20在轴向上的长度,从而充分利用所述过滤膜20的产水能力,提高生成纯水的效率。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条形槽为多个,多个条形槽在所述中心管11的周向上间隔分布。整体上平衡了所述过滤膜20的产水能力和所述纯水流道的容水能力,若所述条形槽太少,则没有充分利用所述过滤膜20的产水能力,若所述条形槽过多,则所述纯水流道的容水量太大,停机后再次使用时需要所述中心管11中纯水进行稀释的水过多,将不利于降低前几杯水中tds浓度。而且间隔设置的两个条形槽之间形成凸筋,所述凸筋能够为所述过滤膜20提供支撑。

当然可选地,当所述凹槽为所述环槽时,可以在所述环槽中设置多个与环槽深度匹配的支撑立柱,用于对套设在所述中心管11上的过滤膜20进行支撑。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所述单向过水组件12和所述进水端114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14,从而使得所述输水通路112中的纯水只能够从所述单向过水组件12流入所述中心管11中。在停机时,压力撤除,在没有动力的情况下,所述输水通路112与所述中心管11的内腔隔离。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所述中心管11的进水端114设有端盖13;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输水通路112贯穿所述进水端114的端面,所述端盖13与所述中心管11的端面间隔设置,形成与所述单向过水组件12的入水口导通的锁水空间131。

从而所述输水通路112将所述纯水流道中的水导入所述锁水空间131中,然后所述锁水空间131中的水再经过所述单向过水组件12流入中心管11中。

可选的,如图4所示,也可以在所述中心管11的进水端114设置底板16,所述底板16位于所述单向过水组件12靠近进水端114端面的一侧,所述单向过水组件12与所述底板16间隔设置,形成暂存间隙161,所述输水通路112贯穿所述中心管11的内壁且形成所述输水通路112的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暂存间隙161连通。

即所述底板16与所述中心管11形成筒状结构,所述单向过水组件12设置在所述筒状结构中,所述单向过水组件12与所述底板16间隔设置,则所述输水通路112的出口位于所述中心管11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单向过水组件12与所述底板16之间。使得所述纯水流道中的纯水能够流入所述暂存间隙161中。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底板16与所述中心管11一体成型,即形成一个完整的筒状结构。

但是,进一步地,当所述输水通路112贯穿到所述进水端114的端面,所述进水端114设有端盖13时,如图3所示,在所述进水端114的内壁设有辅助凹槽113,所述辅助凹槽113贯穿所述进水端114的端面,所述第一密封件14位于所述凹槽远离所述进水端114端面的一侧。

在安装的过程中,则可以利用所述辅助凹槽113将所述中心管11相对于过滤膜20固定,实现过滤膜20的安装。而且当设置所述辅助凹槽113时,为了避免辅助凹槽113对单向过水组件12与中心管11内壁之间密封性的影响,将所述第一密封件14设置在位于所述辅助凹槽113远离所述进水端114端面的一侧。

具体地,如图2和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贯穿到所述进水端114端面的输水通路112,所述输水通路112上与所述纯水流道连通的一端沿径向设置,所述输水通路112的其他部分沿所述中心管11的轴向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13盖设在所述中心管11的进水端114,所述端盖13与所述进水端114的外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15,提升所述锁水空间131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进水端114的外壁设有辅助凸环,所述辅助凸环设有与所述第二密封件15匹配的定位槽116,所述第二密封件15安装在所述定位槽116中。

所述辅助凸环的设置为所述定位槽116的设置提供设置基础,从而所述定位槽116的设置不会对所述中心管11的强度产生影响。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中心管11的内壁设有限位凸起117,用于为单向过水组件12的安装提供限位作用。所述单向过水组件12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凸起117抵接,所述单向过水组件12的另一端面与所述进水端114的端面平齐。从而确保,所述端盖13与所述单向过水组件12之间为间隔设置,所述单向过水组件12的入水口与所述锁水空间131导通。

进一步地,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净水器,包括上述的净水组件10。

上述净水器停机后再次开机使用时,之前在所述纯水流道和所述输水通路112中渗透有一定浓度tds的水能够被所述中心管11中大量的纯水稀释,从而有效降低停机后再次开机时前几杯水中tds的浓度。而且,所述纯水流道和输水通路112设置在所述中心管11中,所述单向过水组件12设置在所述中心管11内,有效减小了整体的结构尺寸。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净水器还包括过滤膜20,所述过滤膜20为卷式膜,所述过滤膜20套设在所述中心管11外。经过所述卷式膜过滤,渗透获得的纯水进入所述纯水流道,通过所述输水通路112和单向过水组件12进入所述中心管11中。所述卷式膜可以通过卷制的方式套设在所述中心管11外。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