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有蓖麻油提取物的润滑油的脱水装置及脱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314524发布日期:2019-12-03 23:5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添加有蓖麻油提取物的润滑油的脱水装置及脱水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添加有蓖麻油提取物的润滑油的脱水装置及脱水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润滑油一般用来密封、润滑、洗尘以及冷却等作用。例如,汽车润滑油一般具有两个性能指标,第一是对发动机的保护性,第二是对发动机的润滑性。润滑油广泛用于各种机器中。然而,润滑油中容易具有水分,进而影响其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脱水的添加有蓖麻油提取物的润滑油的脱水装置及其脱水方法。

一种添加有蓖麻油提取物的润滑油的脱水装置,包括壳体、进油组件、脱水组件与出油管,所述壳体的顶部形成有开口,所述进油组件包括进油板、两个挡设软带与挡设板,所述进油板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开口一侧,所述两个挡设软带分别设置于所述进油板的相对两侧,所述挡设板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开口远离所述进油板的一侧,所述脱水组件包括多个倾斜加热板与一个亲水疏油层,所述多个倾斜加热板倾斜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相互交错地设置,所述亲水疏油层邻近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所述出油管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一侧,所述出油管的高度位置高于所述亲水疏油层的高度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亲水疏油层将所述壳体内腔分隔为脱水空间与集水空间,所述脱水空间位于所述亲水疏油层的上方,所述集水空间位于所述亲水疏油层的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冷凝壳体,所述冷凝壳体的内腔与所述集水空间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抽水机构,所述抽水机构与所述冷凝壳体的内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倾斜加热板包括第一加热板组和第二加热板组,所述第一加热板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二加热板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另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热板组包括多个第一加热板,所述多个第一加热板依次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加热板组包括多个第二加热板,所述多个第二加热板依次相互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加热板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加热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脱水组件还包括加热电源,所述加热电源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一加热板组及所述第二加热板组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挡设软带均为三角形软带,每个所述挡设软带上形成有倾斜边缘,所述倾斜边缘与所述挡设板之间形成有钝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油液收集箱,所述油液收集箱邻近所述壳体设置,并与所述出油管连接。

一种如上所述的添加有蓖麻油提取物的润滑油的脱水装置的脱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所述进油板将润滑油引导流向所述壳体的开口处,利用所述挡设板挡设润滑油将润滑油引入所述壳体内;

润滑油于所述多个第一加热板及所述多个第二加热板上流动,利用所述多个第一加热板及所述多个第二加热板加热润滑油,以蒸除其中的水分;以及

润滑油沿所述亲水疏油层流动进入所述出油管,润滑油中的水分透过所述亲水输油层进入所述冷凝壳体中凝聚成水滴,利用所述抽水机构抽取所述冷凝壳体内的水分。

所述添加有蓖麻油提取物的润滑油的脱水装置在使用时,润滑油烟所述进油板流动进入所述壳体内,并在所述多个倾斜加热板的作用下,左右流动并逐渐流向下方,所述多个倾斜加热板能够对润滑油进行加热,以除去其中的水分,而所述亲水疏油层则能够让水分透过,让润滑油流走,进而提高所述脱水装置的脱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添加有蓖麻油提取物的润滑油的脱水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添加有蓖麻油提取物的润滑油的脱水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脱水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添加有蓖麻油提取物的润滑油的脱水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涉及一种添加有蓖麻油提取物的润滑油的脱水装置。例如,所述添加有蓖麻油提取物的润滑油的脱水装置包括壳体、进油组件、脱水组件与出油管,所述壳体的顶部形成有开口。例如,所述进油组件包括进油板、两个挡设软带与挡设板,所述进油板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开口一侧,所述两个挡设软带分别设置于所述进油板的相对两侧。例如,所述挡设板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开口远离所述进油板的一侧,所述脱水组件包括多个倾斜加热板与一个亲水疏油层,所述多个倾斜加热板倾斜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相互交错地设置,所述亲水疏油层邻近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例如,所述出油管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一侧,所述出油管的高度位置高于所述亲水疏油层的高度位置。

请参阅图1及图2,一种添加有蓖麻油提取物的润滑油的脱水装置,包括壳体10、进油组件20、脱水组件30与出油管40,所述壳体10的顶部形成有开口11,所述进油组件20包括进油板21、两个挡设软带22与挡设板23,所述进油板21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开口11一侧,所述两个挡设软带22分别设置于所述进油板21的相对两侧,所述挡设板23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开口11远离所述进油板21的一侧,所述脱水组件30包括多个倾斜加热板与一个亲水疏油层31,所述多个倾斜加热板倾斜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并相互交错地设置,所述亲水疏油层31邻近所述壳体10的底部设置,所述出油管40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底部一侧,所述出油管40的高度位置高于所述亲水疏油层31的高度位置。

所述添加有蓖麻油提取物的润滑油的脱水装置在使用时,润滑油烟所述进油板21流动进入所述壳体10内,并在所述多个倾斜加热板的作用下,左右流动并逐渐流向下方,所述多个倾斜加热板能够对润滑油进行加热,以除去其中的水分,而所述亲水疏油层31则能够让水分透过,让润滑油流走,进而提高所述脱水装置的脱水效率。

例如,为了便于将所述亲水输油层31下方的水分及时抽走,所述亲水疏油层31将所述壳体10内腔分隔为脱水空间314与集水空间315,所述脱水空间314位于所述亲水疏油层31的上方,所述集水空间315位于所述亲水疏油层31的下方。所述壳体10的底部设置有冷凝壳体,所述冷凝壳体的内腔与所述集水空间315连通。所述壳体10的一侧设置有抽水机构,所述抽水机构与所述冷凝壳体的内腔连通。通过设置抽水机构,进而可以方便及时地将所述亲水疏油层31下方的水分抽走,以免影响上方的润滑油。

例如,为了便于改变所述润滑油进入壳体内的倾角,通过改变所述进油板21的倾斜角度即可。例如,为了便于对润滑油进行加热,所述多个倾斜加热板包括第一加热板组241和第二加热板组245,所述第一加热板组241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内壁一侧,所述第二加热板组245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内壁另一侧。所述第一加热板组241包括多个第一加热板2415,所述多个第一加热板2415依次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加热板组245包括多个第二加热板2455,所述多个第二加热板2455依次相互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加热板2455之间。所述脱水组件30还包括加热电源,所述加热电源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一加热板组241及所述第二加热板组245电性连接。所述两个挡设软带22均为三角形软带,每个所述挡设软带22上形成有倾斜边缘,所述倾斜边缘与所述挡设板23之间形成有钝角。通过设置所述加热电源,进而方便利用所述加热电源对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与所述第二加热板2455进行加热。而所述两个挡设软带22的设置,则可以放置润滑油飞溅而出。例如,所述脱水组件30还包括油液收集箱,所述油液收集箱邻近所述壳体10设置,并与所述出油管40连接。

例如,请一并参阅图3,尤其重要的是,在一实施例中,例如,每个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延伸至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加热板2455之间,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及所述第二加热板2455均倾斜向下延伸。例如,为了便于改变油液于所述壳体10内的流速,所述多个第二加热板2455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10的内壁上。所述多个第一加热板2415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脱水组件30还包括多个枢转杆34,所述多个枢转杆34相互间隔地设置于壳体10内,并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加热板2415的大致中部,每个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的一端通过金属丝网35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10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的中部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枢转杆34上,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远离所述金属丝网35的一端插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加热板2455之间。为了避免在使用时,油液从所述金属丝网35中漏下,所述壳体10的内侧壁转动地设置有多个弧形金属片36,所述多个弧形金属片36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加热板2415的上方。每个所述弧形金属片36均罩设于对应的金属丝网35上,所述弧形金属片36的表面形成有凹弧形引导面,所述弧形金属片36朝向所述第二加热板2455的一侧边缘搭接于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上,以使得所述弧形金属片36能够引导油液流动至所述第一加热片上,并可以防止润滑有进入所述金属丝网35内。例如,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通过所述金属丝网35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金属丝网35一方面可以利用其柔性使得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可以相对所述壳体10旋转,以改变其倾斜角度。另一方面又可以实现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与电源的电性连接。

例如,在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的温度尚未达到预设温度时,即尚未预热时,油液流动于其上时,具有一定的粘滞性,而不能蒸发出油液中的水分。因此,为了便于在尚未预热时,阻止油液从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往下流动,使得其迟滞一段时间往下流动,所述枢转杆34将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分隔为分别处于所述枢转杆34相对两侧的连接侧2416与抵接侧2417,所述连接侧2416与所述金属丝网35连接,所述抵接侧2417向所述第二加热板2455延伸。所述连接侧2416的重力大于所述抵接侧2417的重力,所述抵接侧2417的边缘铰接有翻转板2418,所述翻转板2418的底部抵持有第一气涨金属泊筒27。所述第一气涨金属泊筒27位于所述翻转板2418的铰接侧。所述壳体10的内侧壁还凸设有多个支撑板28,每个所述支撑板28安装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的下方,所述支撑板28上安装有第二气涨金属泊筒29,所述第二气涨金属泊筒29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一气涨金属泊筒27的体积,所述第二气涨金属泊筒29的体积为所述第一气涨金属泊筒27的体积的4-7倍。所述第二气涨金属泊筒29的顶部顶持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的连接侧2416边缘。在未加热状态时。在未加热状态,由于重力原因,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的抵接侧2417上升,并利用所述第一气涨金属泊筒27支撑所述翻转板2418,所述翻转板2418抵持于上方的第二加热板2455上,一方面可以减小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的倾斜角度,以减小润滑油的流动速度,而且所述第一气涨金属泊筒27鼓胀所述翻转板2418上翘,所述翻转板2418的边缘抵持于上方的第二加热板2455上,可以阻塞润滑油的流动。在预热之后,第一加热板2415的温度上升,使得所述第一气涨金属泊筒27内的气体与所述第二气涨金属泊筒29内的气体均膨胀,迫使所述第一气涨金属泊筒27与所述第二气涨金属泊筒29均急速膨胀扩大。由于所述第二气涨金属泊筒29的体积较大,因此其膨胀速度比所述第一气涨金属泊筒27更大,进而抬高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的连接侧2416,提高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的倾斜角度,并使得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带动所述翻转板2418下降并脱离所述第二加热板2455,从而可以使得润滑油开始从第一加热板2415流动至第二加热板2455上,并流向壳体10的下方。另外,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的倾斜角度加大,可以加快润滑油的流动速度,使得润滑油在加热后的第一加热板2415上迅速地流动。在第一加热板2415的温度升高的变化中,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的倾斜角度藉由所述第二气涨金属泊筒29随之改变倾斜角度,以改变润滑油于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上的流动速度。而所述第一气涨金属泊筒27也逐渐抬高所述翻转板2418,但不足以抵消所述第一气涨金属泊筒27使所述翻转板2418下降的速度,因此所述翻转板2418的总体趋势是下降的,并脱离所述第二加热板2455,以让润滑油能过迅速地流向所述第二加热板2455,而所述翻转板2418在所述第一气涨金属泊筒27的抬高下,能够改变所述抵接侧2417的倾斜角度,以使得润滑油冲击至所述翻转板2418上,在所述翻转板2418的挡设下润滑油飞溅至上方的第二加热板2455上,继而提高所述第二加热板2455对润滑油的加热效率。通过所述壳体10的加热,使得润滑油内的水分升华或者蒸发,进而除去水分。

请参阅图4,一种如上所述的添加有蓖麻油提取物的润滑油的脱水装置的脱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于步骤s101中,利用所述进油板21将润滑油引导流向所述壳体10的开口11处,利用所述挡设板23挡设润滑油将润滑油引入所述壳体10内;

于步骤s102中,润滑油于所述多个第一加热板2415及所述多个第二加热板2455上流动,利用所述多个第一加热板2415及所述多个第二加热板2455加热润滑油,以蒸除其中的水分;以及

于步骤s103中,润滑油沿所述亲水疏油层31流动进入所述出油管40,润滑油中的水分透过所述亲水输油层进入所述冷凝壳体中凝聚成水滴,利用所述抽水机构抽取所述冷凝壳体内的水分。

在所述步骤s102中,具体包括:在初始加热过程中,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的抵接侧2417上升以减小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的倾斜角度,进而减小润滑油的流动速度,利用所述第一气涨金属泊筒27支撑所述翻转板2418,所述翻转板2418的边缘抵持于上方的第二加热板2455上,以阻塞润滑油的流动。在加热之后,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的温度上升,使得所述第一气涨金属泊筒27内的气体与所述第二气涨金属泊筒29内的气体均膨胀,所述第二气涨金属泊筒29抬高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的连接侧2416,提高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的倾斜角度,使得所述第一加热板2415带动所述翻转板2418下降脱离所述第二加热板2455,加快润滑油的流动速度,所述第一气涨金属泊筒27逐渐抬高所述翻转板2418,以改变所述抵接侧2417的倾斜角度,使得润滑油冲击至所述翻转板2418上,在所述翻转板2418的挡设下润滑油飞溅至上方的第二加热板2455上,利用所述第二加热板2455的底面对润滑油进行加热,以蒸除润滑油中的水分。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