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恶臭气体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恶臭气体治理用室内气味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市政污水、污泥处理及垃圾处置设施等是恶臭气体的主要来源。恶臭气体主要产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排污泵站、进水格栅、嚗气沉沙池、初沉池等处,污泥处理过程中的污泥浓缩、脱水干化、转运等处,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堆肥处理、填埋、焚烧、转运等处,以及化学制药、橡胶塑料、油漆涂料、印染皮革、牲畜养殖和发酵制药等相应的产生源处,不同的处理设施及过程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恶臭气体,尤其是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提升泵房,泵房内产生的主要臭气为硫化氢,初沉淀池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臭气以硫化氢及其它含硫气体为主,污泥消化稳定过程中会产生氨气和其它易挥发物质,恶臭气体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会使中枢神经产生障碍、病变,引起慢性病、急性病等疾病,恶臭气体处理的发展过程,从最初采用的水洗法,到目前常采用的活性炭吸附法、生物脱臭法、植物液除臭法、高能离子除臭法等处理方法。
现有技术中,对应恶臭气体的处理大都采用光氧催化法,将室内恶臭气体抽入到专门的光氧催化反应设备中进行处理,此种方式,虽然能一定程度上解决恶臭气体达标排放的问题,但是室内的恶臭气体依然不断的在产生、扩散,室内气体环境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对室内操作人员的健康产生极大影响,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恶臭气体治理用室内气味处理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应恶臭气体的处理大都采用光氧催化法,将室内恶臭气体抽入到专门的光氧催化反应设备中进行处理,此种方式,虽然能一定程度上解决恶臭气体达标排放的问题,但是室内的恶臭气体依然不断的在产生、扩散,室内气体环境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对室内操作人员的健康产生极大影响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恶臭气体治理用室内气味处理设备,包括含臭气仓室、光氧催化仓以及隔断仓,所述光氧催化仓安设于所述含臭气仓室外、且两端均与所述含臭气仓室相连通,所述隔断仓安设于所述含臭气仓室的出口位置上、且与所述光氧催化仓的排气端相连通,所述含臭气仓室内设置有包围式集气机构,所述隔断仓内设置有风幕拦截机构,所述光氧催化仓一侧安设有新风回流机构;
所述包围式集气机构包括:悬架、臭气收集结构以及初滤吸附结构;
所述悬架安设于所述含臭气仓室内,所述臭气收集结构安设于所述悬架上,所述初滤吸附结构安设于所述臭气收集结构一端上、且与所述光氧催化仓的进气端相连通;
所述新风回流机构包括:储气仓、回流出风结构以及加压供风结构;
所述储气仓安设于所述光氧催化仓一侧、且与所述光氧催化仓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回流出风结构一端与所述储气仓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风幕拦截机构相连通。
所述臭气收集结构包括:集风罩、进风管、第一离心风机以及第一电磁控制阀;
所述集风罩安设于所述悬架上,所述集风罩下端安设有包围连接组件,所述进风管一端与所述集风罩上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离心风机的进风端与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电磁控制阀套装于所述进风管上。
所述包围连接组件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电动推杆、围挡板、滑轨以及滑块;
所述一对所述电动推杆分别安设于所述集风罩外侧壁面上,所述围挡板安设于一对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动端上,所述滑轨安设于所述集风罩侧壁上,所述滑块套装于所述导轨上、且与所述围挡板固定连接。
所述初滤吸附结构包括:吸附仓、过滤棉芯、一对结构相同的过滤网以及活性炭颗粒;
所述吸附仓安设于所述光氧催化仓一侧、且一端与所述第一离心风机的出风端相连通、并另一端所述光氧催化仓相连通,所述过滤棉芯安设于所述吸附仓内,一对所述过滤网均安于所述吸附仓内、且位于所述过滤棉芯一侧,所述活性炭颗粒填充于一对所述过滤网之间。
所述出风回流结构包括:第二离心风机、导气管、排气管以及排气口;
所述第二离心风机安设于所述储气仓一端、且进风端与所述储气仓相连通,所述导气管一端与所述第二离心风机的出气端相连通,所述排气管安设于所述含臭气仓室内、且位于所述含臭气仓室四周位置上,所述排气管上开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通孔,所述排气口嵌装于所述通孔内。
所述加压供风结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加压导风部,一对所述加压导风部一端分别与所述储气仓相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隔断仓上的风幕拦截机构相连通;
所述加压导风部包括:导风管道、轴流式增压风机以及连接管道;
所述导风管道一端与所述储气仓相连通,所述轴流式增压风机嵌装于所述导风管道内,所述连接管道一端与所述轴流式增压风机的出风端相连通,所述连接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风幕拦截机构相连通。
所述风幕拦截机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风幕阻隔结构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风向调节结构,一对所述风幕阻隔部分别安设于所述隔断仓两端上,一对所述风向调节结构分别安设于一对所述风幕阻隔结构内。
所述风幕阻隔结构包括:壳体、供风管道、主风道以及防护栅板;
所述壳体安设于所述隔断仓内侧壁面上,所述壳体下端开设有矩形通槽,所述供风管道一端与所述加压供风结构相连通,所述主风道安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供风管道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防护栅板扣装于所述矩形通槽上。
所述风向调节结构包括若干结构相同的分路调风组件,若干所述分路调风组件均安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主风道相连通;
所述分路调风组件包括:分路风道、限位架以及微型风扇;
所述分路风道分别安设于所述主风道上、且与所述主风道相连通,所述限位架安设于所述主风道内、且正对所述分路风道位置,所述微型风扇安设于所述限位架上、且出风端正对所述分路风道。
所述储气仓上设置有补风进气管,所述补风进气管上安设有第二电磁控制阀。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恶臭气体治理用室内气味处理设备,该恶臭气体治理用室内气味处理设备,通过在含臭气仓室的门口设置风幕拦截机构,避免恶臭气通过含臭气仓室门扩散到室外,并在恶臭气体源头设置包围式集气机构,对气体进行集中收集,将光氧催化仓设置在室外、并与室内气体环境相连通,包围式集气机构将收集到的气体供给到光氧催化仓内,对恶臭气体进行光氧催化处理,并在光氧催化仓的排气端设置新风回流机构,将部分新风回供到含臭气仓室内,改善室内环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应恶臭气体的处理大都采用光氧催化法,将室内恶臭气体抽入到专门的光氧催化反应设备中进行处理,此种方式,虽然能一定程度上解决恶臭气体达标排放的问题,但是室内的恶臭气体依然不断的在产生、扩散,室内气体环境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对室内操作人员的健康产生极大影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恶臭气体治理用室内气味处理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恶臭气体治理用室内气味处理设备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恶臭气体治理用室内气味处理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恶臭气体治理用室内气味处理设备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恶臭气体治理用室内气味处理设备的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恶臭气体治理用室内气味处理设备的风幕拦截机构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恶臭气体治理用室内气味处理设备的a位置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恶臭气体治理用室内气味处理设备的b位置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恶臭气体治理用室内气味处理设备的c位置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恶臭气体治理用室内气味处理设备的d位置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恶臭气体治理用室内气味处理设备的e位置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含臭气仓室;2-光氧催化仓;3-隔断仓;4-悬架;5-储气仓;6-集风罩;7-进风管;8-第一离心风机;9-第一电磁控制阀;10-电动推杆;11-围挡板;12-滑轨;13-滑块;14-吸附仓;15-过滤棉芯;16-过滤网;17-活性炭颗粒;18-第二离心风机;19-导气管;20-排气管;21-排气口;22-导风管道;23-轴流式增压风机;24-连接管道;25-壳体;26-供风管道;27-主风道;28-防护栅板;29-分路风道;30-限位架;31-微型风扇;32-补风进气管;33-第二电磁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11所示,一种恶臭气体治理用室内气味处理设备,包括含臭气仓室1、光氧催化仓2以及隔断仓3,所述光氧催化仓2安设于所述含臭气仓室1外、且两端均与所述含臭气仓室1相连通,所述隔断仓3安设于所述含臭气仓室1的出口位置上、且与所述光氧催化仓2的排气端相连通,所述含臭气仓室1内设置有包围式集气机构,所述隔断仓3内设置有风幕拦截机构,所述光氧催化仓2一侧安设有新风回流机构,所述包围式集气机构包括:悬架4、臭气收集结构以及初滤吸附结构,所述悬架4安设于所述含臭气仓室1内,所述臭气收集结构安设于所述悬架4上,所述初滤吸附结构安设于所述臭气收集结构一端上、且与所述光氧催化仓2的进气端相连通,所述新风回流机构包括:储气仓5、回流出风结构以及加压供风结构,所述储气仓5安设于所述光氧催化仓2一侧、且与所述光氧催化仓2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回流出风结构一端与所述储气仓5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风幕拦截机构相连通,所述臭气收集结构包括:集风罩6、进风管7、第一离心风机8以及第一电磁控制阀9,所述集风罩6安设于所述悬架4上,所述集风罩6下端安设有包围连接组件,所述进风管7一端与所述集风罩6上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离心风机8的进风端与所述进风管7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电磁控制阀9套装于所述进风管7上,所述包围连接组件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电动推杆10、围挡板11、滑轨12以及滑块13,所述一对所述电动推杆10分别安设于所述集风罩6外侧壁面上,所述围挡板11安设于一对所述电动推杆10的活动端上,所述滑轨12安设于所述集风罩6侧壁上,所述滑块13套装于所述导轨上、且与所述围挡板11固定连接,所述初滤吸附结构包括:吸附仓14、过滤棉芯15、一对结构相同的过滤网16以及活性炭颗粒17,所述吸附仓14安设于所述光氧催化仓2一侧、且一端与所述第一离心风机8的出风端相连通、并另一端所述光氧催化仓2相连通,所述过滤棉芯15安设于所述吸附仓14内,一对所述过滤网16均安于所述吸附仓14内、且位于所述过滤棉芯15一侧,所述活性炭颗粒17填充于一对所述过滤网16之间,所述出风回流结构包括:第二离心风机18、导气管19、排气管20以及排气口21,所述第二离心风机18安设于所述储气仓5一端、且进风端与所述储气仓5相连通,所述导气管19一端与所述第二离心风机18的出气端相连通,所述排气管20安设于所述含臭气仓室1内、且位于所述含臭气仓室1四周位置上,所述排气管20上开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通孔,所述排气口21嵌装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加压供风结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加压导风部,一对所述加压导风部一端分别与所述储气仓5相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隔断仓3上的风幕拦截机构相连通,所述加压导风部包括:导风管道22、轴流式增压风机23以及连接管道24,所述导风管道22一端与所述储气仓5相连通,所述轴流式增压风机23嵌装于所述导风管道22内,所述连接管道24一端与所述轴流式增压风机23的出风端相连通,所述连接管道24的另一端与所述风幕拦截机构相连通,所述风幕拦截机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风幕阻隔结构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风向调节结构,一对所述风幕阻隔部分别安设于所述隔断仓3两端上,一对所述风向调节结构分别安设于一对所述风幕阻隔结构内,所述风幕阻隔结构包括:壳体25、供风管道26、主风道27以及防护栅板28,所述壳体25安设于所述隔断仓3内侧壁面上,所述壳体25下端开设有矩形通槽,所述供风管道26一端与所述加压供风结构相连通,所述主风道27安设于所述壳体25内、且与所述供风管道26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防护栅板28扣装于所述矩形通槽上,所述风向调节结构包括若干结构相同的分路调风组件,若干所述分路调风组件均安设于所述壳体25内、且与所述主风道27相连通,所述分路调风组件包括:分路风道29、限位架30以及微型风扇31,所述分路风道29分别安设于所述主风道27上、且与所述主风道27相连通,所述限位架30安设于所述主风道27内、且正对所述分路风道29位置,所述微型风扇31安设于所述限位架30上、且出风端正对所述分路风道29,所述储气仓5上设置有补风进气管32,所述补风进气管32上安设有第二电磁控制阀33。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包括含臭气仓室1、光氧催化仓2以及隔断仓3,光氧催化仓2安设于含臭气仓室1外、且两端均与含臭气仓室1相连通,隔断仓3安设于含臭气仓室1的出口位置上、且与光氧催化仓2的排气端相连通,含臭气仓室1内设置有包围式集气机构,隔断仓3内设置有风幕拦截机构,光氧催化仓2一侧安设有新风回流机构,包围式集气机构包括:悬架4、臭气收集结构以及初滤吸附结构,悬架4安设于含臭气仓室1内,臭气收集结构安设于悬架4上,初滤吸附结构安设于臭气收集结构一端上、且与光氧催化仓2的进气端相连通,新风回流机构包括:储气仓5、回流出风结构以及加压供风结构,储气仓5安设于光氧催化仓2一侧、且与光氧催化仓2的出口端相连通,回流出风结构一端与储气仓5相连通、另一端与风幕拦截机构相连通;通过在含臭气仓室1的门口设置风幕拦截机构,避免恶臭气通过含臭气仓室1门扩散到室外,并在恶臭气体源头设置包围式集气机构,对气体进行集中收集,将光氧催化仓2设置在室外、并与室内气体环境相连通,包围式集气机构将收集到的气体供给到光氧催化仓2内,对恶臭气体进行光氧催化处理,并在光氧催化仓2的排气端设置新风回流机构,将部分新风回供到含臭气仓室1内,改善室内环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应恶臭气体的处理大都采用光氧催化法,将室内恶臭气体抽入到专门的光氧催化反应设备中进行处理,此种方式,虽然能一定程度上解决恶臭气体达标排放的问题,但是室内的恶臭气体依然不断的在产生、扩散,室内气体环境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对室内操作人员的健康产生极大影响的问题。
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实施例:由说明书附图1-11可知,本方案包括含臭气仓室1、光氧催化仓2以及隔断仓3,其位置关系以及连接关系如下,光氧催化仓2安设于含臭气仓室1外、且两端均与含臭气仓室1相连通,隔断仓3安设于含臭气仓室1的出口位置上、且与光氧催化仓2的排气端相连通,含臭气仓室1内设置有包围式集气机构,隔断仓3内设置有风幕拦截机构,光氧催化仓2一侧安设有新风回流机构,上述包围式集气机构包括:悬架4、臭气收集结构以及初滤吸附结构,其位置关系以及连接关系如下,悬架4安设于含臭气仓室1内,臭气收集结构安设于悬架4上,初滤吸附结构安设于臭气收集结构一端上、且与光氧催化仓2的进气端相连通,上述新风回流机构包括:储气仓5、回流出风结构以及加压供风结构,其位置关系以及连接关系如下,储气仓5安设于光氧催化仓2一侧、且与光氧催化仓2的出口端相连通,回流出风结构一端与储气仓5相连通、另一端与风幕拦截机构相连通,在使用时,通过在含臭气仓室1的门口设置风幕拦截机构,避免恶臭气通过含臭气仓室1门扩散到室外,并在恶臭气体源头设置包围式集气机构,对气体进行集中收集,将光氧催化仓2设置在室外、并与室内气体环境相连通,包围式集气机构将收集到的气体供给到光氧催化仓2内,对恶臭气体进行光氧催化处理,并在光氧催化仓2的排气端设置新风回流机构,将部分新风回供到含臭气仓室1内,改善室内环境;
由说明书附图1-8可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臭气收集结构包括:集风罩6、进风管7、第一离心风机8以及第一电磁控制阀9,其位置关系以及连接关系如下,集风罩6安设于悬架4上,集风罩6下端安设有包围连接组件,进风管7一端与集风罩6上端相连通,第一离心风机8的进风端与进风管7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一电磁控制阀9套装于进风管7上,其中包围连接组件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电动推杆10、围挡板11、滑轨12以及滑块13,其位置关系以及连接关系如下,一对电动推杆10分别安设于集风罩6外侧壁面上,围挡板11安设于一对电动推杆10的活动端上,滑轨12安设于集风罩6侧壁上,滑块13套装于导轨上、且与围挡板11固定连接,在使用时,打开电源开关,控制第一电动推杆10的活动端扩张,推动集风罩6上的围挡板11,在滑块13的限位连接作用下,沿滑轨12方向向下滑动,扩大集风罩6下端入口的面积,提高气体收集效率,同时打开第一电磁控制阀9,启动第一离心风机8,将恶臭气体经集风罩6、进风管7、离心风机注入到初滤吸附结构内;
由说明书附图1-8可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初滤吸附结构包括:吸附仓14、过滤棉芯15、一对结构相同的过滤网16以及活性炭颗粒17,其位置关系以及连接关系如下,吸附仓14安设于光氧催化仓2一侧、且一端与第一离心风机8的出风端相连通、并另一端光氧催化仓2相连通,过滤棉芯15安设于吸附仓14内,一对过滤网16均安于吸附仓14内、且位于过滤棉芯15一侧,活性炭颗粒17填充于一对过滤网16之间,在使用时,第一离心风机8将恶臭气体导入到吸附仓14,通过过滤棉芯15进行尘屑颗粒的过滤,并利用过滤网16内的活性炭颗粒17对恶臭气体进行初步吸附除味作用,经过初步过滤后的气体进一步进入到光氧催化仓2内进行光氧催化处理,处理后的气体进入到储气仓5内进行临时储存;
由说明书附图1-10可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作为优选设置,上述出风回流结构包括:第二离心风机18、导气管19、排气管20以及排气口21,其位置关系以及连接关系如下,第二离心风机18安设于储气仓5一端、且进风端与储气仓5相连通,导气管19一端与第二离心风机18的出气端相连通,排气管20安设于含臭气仓室1内、且位于含臭气仓室1四周位置上,排气管20上开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通孔,排气口21嵌装于通孔内,在使用时,启动第二离心风机18,将储气仓5内经过处理的净化空气,经导气管19导出到含臭气仓室1内的排气管20中,并经过排气管20上的排气口21排出,使得室内环境得到改善;
由说明书附图1-10可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作为优选设置,上述加压供风结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加压导风部,一对加压导风部一端分别与储气仓5相连通,另一端分别与隔断仓3上的风幕拦截机构相连通;其中加压导风部包括:导风管道22、轴流式增压风机23以及连接管道24,其位置关系以及连接关系如下,导风管道22一端与储气仓5相连通,轴流式增压风机23嵌装于导风管道22内,连接管道24一端与轴流式增压风机23的出风端相连通,连接管道24的另一端与风幕拦截机构相连通,在使用时,启动导风管道22内的轴流式增压风机23,将储气仓5内的净化气体导出,并经过连接管道24供给到风幕拦截机构,作为风幕拦截机构的气源;
由说明书附图1-11可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作为优选设置,上述风幕拦截机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风幕阻隔结构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风向调节结构,一对风幕阻隔部分别安设于隔断仓3两端上,一对风向调节结构分别安设于一对风幕阻隔结构内,其中风幕阻隔结构包括:壳体25、供风管道26、主风道27以及防护栅板28,其位置关系以及连接关系如下,壳体25安设于隔断仓3内侧壁面上,壳体25下端开设有矩形通槽,供风管道26一端与加压供风结构相连通,主风道27安设于壳体25内、且与供风管道26的另一端相连通,防护栅板28扣装于矩形通槽上,上述风向调节结构包括若干结构相同的分路调风组件,若干分路调风组件均安设于壳体25内、且与主风道27相连通;其中分路调风组件包括:分路风道29、限位架30以及微型风扇31,其位置关系以及连接关系如下,分路风道29分别安设于主风道27上、且与主风道27相连通,限位架30安设于主风道27内、且正对分路风道29位置,微型风扇31安设于限位架30上、且出风端正对分路风道29,在使用时,连接管道24将风流经供风管道26注入到壳体25内的主风道27内,主风道27下端的分路风道29对风流进行分路分流,将气体沿分路风道29的方向向下吹动,形成风幕,对室内外空间进行分隔,同时,为了提高风幕风流流速,还可以启动限位架30上的微型风扇31,提高风速,阻隔气流;
由说明书附图1-11可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作为优选设置,上述储气仓5上设置有补风进气管32,补风进气管32上安设有第二电磁控制阀33,当第一离心风机8需要检修时,关闭第一电磁控制阀9,开启第二电磁控制阀33,可以使得储气仓5与外部空气相连通,而继续提供设备其他部位的气源。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