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旋沉淀装置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75585发布日期:2019-12-21 02:4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内旋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的外筒和设置在其内侧的内筒,所述内筒与外筒间通过位于内筒底部的开孔与外筒连通;

所述内筒的底部设有外伸的挡板,所述挡板与外筒下部的侧板围成沉渣区域,所述沉渣区域的底部设有排渣管;

所述内筒的上部设有进水管,所述外筒的上部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进水口位于其出水口之上;沿外筒的轴线方向,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出水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

所述外筒的顶部设置有与大气连通的排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旋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的进水口为漏斗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旋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低于外筒的顶部1.3m~2.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旋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与内筒的内壁相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旋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渣区域呈倒锥形,所述沉渣区域的侧板与沉渣区域底部的夹角α≥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旋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上开有若干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旋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与沉渣区域的侧板夹角β=8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旋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下边缘与沉渣区域的侧板间留有100mm-150mm的间隙。

9.一种高炉水渣的粒化循环水系统,包括冷却塔、粒化冷水池、粒化回水池、储水罐和电控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内旋沉淀装置;

所述内旋沉淀装置的进水管与粒化冷水池连通,所述内旋沉淀装置的顶部低于粒化冷水池的溢流水位,所述内旋沉淀装置的出水管接入用户;

粒化冷水池位于冷却塔下方,高炉水渣的粒化循环水先经冷却塔进入粒化冷水池,然后自流进入内旋沉淀装置进行处理回用,经用户使用后排至粒化回水池,再进入冷却塔冷却,冷却后进入粒化冷水池;

所述内旋沉淀装置的出水管上设有第一电动阀门;

所述内旋沉淀装置的外筒内设有液位检测装置;

所述内旋沉淀装置的排渣管中设有第二电动阀门;

所述第一电动阀门、第二电动阀门和渣位检测装置均与电控箱电连接;所述内旋沉淀装置通过电控箱对液位检测装置和第一电动阀门连锁控制实现自动排水调节,通过对渣位检测装置和第二电动阀门连锁控制实现自动排渣。

10.一种适用于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炉水渣的粒化循环水系统中的粒化循环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设置在内筒上部的进水管接口粒化冷水池中的水自流入内筒,通过水位压差使得流体充满进水管;通过控制进水管的管径使得流速在预定范围内,水流相切进入内筒旋流;

s2通过旋流加速沉淀和沉渣区域沉淀,使得水中炉渣颗粒沉淀于沉渣区,通过沉渣区域的渣位检测装置与排渣管中的电动阀门连锁,实现自动排渣;

s3通过设置在外筒上部的出水管将外筒中的上清液排至储水罐,通过水位压差使得流体充满出水管,通过控制出水管的管径使得流速在预定范围内,通过外筒中的液位检测装置与出水管中的电动阀门连锁,实现自动排水调节。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旋沉淀装置及其应用,属于水质处理和水量平衡领域技术领域,内旋沉淀装置包括封闭的外筒和设置在其内侧的内筒,内筒与外筒间通过位于内筒底部的开孔与外筒连通;内筒的底部设有外伸的挡板,挡板与外筒下部的侧板围成沉渣区域,沉渣区域的底部设有排渣管;内筒的上部设有进水管,外筒的上部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的进水口位于其出水口之上;沿外筒的轴线方向,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出水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外筒的顶部设置有与大气连通的排气管。本发明通过设置内旋沉淀装置将高炉水渣的粒化循环水系统的粒化循环水进行净化处理,用于系统内部使用,降低了进入系统的外部水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系统用水量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蒲韵竹;周翔;肖哲;唐琼瑶;宫鲁;黄俊雄;陈思雨;李颜宗;宦臣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2
技术公布日:2019.12.2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