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替出水的出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57747发布日期:2020-04-10 23:27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替出水的出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替出水的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流体自激振荡器在现有技术中众所周知的是它们能够在不使用机械运动部件的情况下,通过周期性反馈信号流来驱动液体射流偏转来提供宽范围的流体喷雾模式或者颗粒散射模式。因此,流体振荡器的优点是它们不受机械运动磨损的影响,而经受磨损会不利地影响出水装置的可靠性和操作。

现有的流体振荡器在流体离开射流元件时已产生振荡效果。流体的流量和压力都存在较大的损耗。另外在使用一些限流较大的负载时,容易造成射流元件失效,流体分布散乱。

此外,现有的流体自激振荡器仅作为喷雾或颗粒模式使用,作为花洒体验感较为单调。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替出水的出水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交替出水的出水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一腔室,所述本体上方设置有与腔室相连通的进水口,所述本体的下方设置有与腔室相连通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间形成第一水流方向,所述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孔间形成第二水流方向;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分别于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相连通的第一负载、第二负载;所述腔室内还设置有第一反馈水路和第二反馈水路;所述第一反馈水路的进水端与第一水流方向相联接,出水端与进水口出水端相联接;所述第二反馈水路的进水端与第二水流方向相联接,出水端与进水口出水端相联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的出水端口径小于进水端口径。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腔室内设置有倾斜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所述第一水流方向的水沿第一侧壁流向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水流方向的水沿第二侧壁流向第二出水口。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馈水路的进水端设置在第一水流方向与第一出水口联接处,所述第一反馈水路出水水路为第一倾斜水路,所述第一倾斜水路的水流与进水口流出的水汇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馈水路的进水端设置在第二水流方向与第二出水口联接处,所述第二反馈水路出水水路为第二倾斜水路,所述第二倾斜水路的水流与进水口流出的水汇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出水口与第二出水口间设置有与进水口相对应的凸台,所述凸台设置有弧形凹槽。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设置第一出水腔和第二出水腔,所述第一出水腔与第一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腔与第二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负载与第一出水腔相联接,所述第二负载与第二出水腔相联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凹槽底部与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的进水端相平。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的出水端口径为w,所述第一倾斜水路出水端与第二倾斜水路出水端的距离d=(1.5~3)*w;所述第一出水口与第二出水口的孔径t=(1~3)*w;所述进水口出水端与弧形凹槽底部的距离l=(9~20)*w。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流方向与第二水流方向形成的夹角α=20°~32°;所述第一倾斜水路出水方向与进水口出水方向的夹角β=72°~84°。

本发明的一种交替出水的出水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成本低,对于关键尺寸的比例放宽要求,减少流体经射流元件的压力损耗,实现多种水花的脉冲效果和交替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状态一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状态二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状态三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状态四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状态五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两个负载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两个负载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两个负载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两个负载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两个负载实施例五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参考说明书附图,一种交替出水的出水装置,包括本体100,所述本体内设置有设有一腔室10,所述本体上方设置有与腔室相连通的进水口11,所述本体的下方设置有与腔室相连通的第一出水口12和第二出水口13,所述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间形成第一水流方向14,所述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孔间形成第二水流方向15,本发明一使用中,第一水流方向和第二水流方向不会同时过水;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分别于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相连通的第一负载21、第二负载22,这两个负载可以为相同的产品,其可以为出水模块,这两负载的出水口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水花效果,具体参考说明书附图图9-图13,图9中,两个负载为多孔花洒出水板,其水花成区域范围脉冲水;图10中,两个负载为扇形喷嘴,其水花成张角周期变换的扇形水;图11中,两个负载为带吸气多孔出水嘴,其水花成带气泡的大颗粒水;图12中,两个负载为带滤网多孔出水嘴,其水花成大颗粒水;图13中,两个负载为多细孔薄片,其水花成细线脉冲水;所述腔室内还设置有第一反馈水路31和第二反馈水路32,这两反馈水路不同时过水;所述第一反馈水路的进水端与第一水流方向相联接,出水端与进水口出水端相联接;所述第二反馈水路的进水端与第二水流方向相联接,出水端与进水口出水端相联接,也就是说,从第一水流方向流过的水会部分流到第一反馈水路,然后与进水口流出的水汇合,而从第二水流方向流过的水会部分流到第二反馈水路,然后与进水口流出的水汇合,这两个状态是交替进行的。

为了使在进水的时候形成负压,形成一个较好的文丘里效应,所述进水口的出水端口径小于进水端口径,具体参考说明书附图,在进水口沿水流方向的孔径是逐渐减小的,然后到最后一个最小值的时候形成一端水道形成进水口的出水端。

进一步的,所述腔室内设置有倾斜的第一侧壁41、第二侧壁42,所述第一水流方向的水沿第一侧壁流向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水流方向的水沿第二侧壁流向第二出水口。

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馈水路的进水端33设置在第一水流方向与第一出水口联接处,所述第一反馈水路出水水路为第一倾斜水路34,所述第一倾斜水路的水流与进水口流出的水汇合。所述第二反馈水路的进水端35设置在第二水流方向与第二出水口联接处,所述第二反馈水路出水水路为第二倾斜水路36,所述第二倾斜水路的水流与进水口流出的水汇合。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出水口与第二出水口间设置有与进水口相对应的凸台50,所述凸台设置有弧形凹槽51。

在一使用过程中,所述本体还设置第一出水腔61和第二出水腔62,所述第一出水腔与第一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腔与第二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负载与第一出水腔相联接,所述第二负载与第二出水腔相联接,从第一出水口流出的水流到第一出水腔,然后再从第一负载流出,从第二出水口流出的水流到第二出水腔,然后再从第二负载流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凹槽底部与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的进水端相平。

参考说明书附图图3,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的出水端16口径为w,该口径的尺寸为0.4~3mm,可以为0.4mm、0.6mm、0.9mm、1.1mm、1.4mm、1.7mm、2mm、2.4mm、2.6mm、2.7mm、3mm.为了更好的确保水流切换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倾斜水路出水端与第二倾斜水路出水端的距离d=(1.5~3)*w,当然第一倾斜水路出水端与第二倾斜水路出水端为与进水口出水端的两侧,也可以为对称设置,距离d可以为1.5w、1.6w、1.8w、2w、2.2w、2.3w、2.5w、2.8w、3w;所述第一出水口与第二出水口的孔径t=(1~3)*w(第一出水口与第二出水口的孔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都在范围内),该口径t可以为1w、1.2w、1.4w、1.7w、2w、2.1w、2.3w、2.4w、2.7w、2.8w、3w;所述进水口出水端与弧形凹槽底部的距离l=(9~20)*w,该距离l可以为9w、10w、12w、14w、15w、16w、17w、18w、20w。所述第一水流方向与第二水流方向形成的夹角α=20°~32°,具体可以为20°、22°、23°、24°、26°、27°、29°、30°、32°;所述第一倾斜水路出水方向与进水口出水方向的夹角β=72°~84°,具体可以为72°、74°、75°、78°、80°、81°、84°。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基于负载反馈信号流的流体振荡器结构和流体分布产生方法来克服背景技术中的难题,以扩大振荡器的使用范围。本体本身可以不产生振荡,利用负载产生的静压,产生强反馈信号流,以驱动主流发生偏转。本发明中:水流通过进水口进入本体的腔室内,通过进水口出水端的窄道(也就是进水口的出水端,因其口径较小),产生文丘里效应,流速增大,进水口出水端处静压降低,主流在康达效应作用下贴附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经过腔室的涡流作用(由水流直接设在弧形凹槽产生)后,进入第一出水孔或第二出水孔。参考说明书附图,以水贴附第一侧壁流、水沿第一水流方向流为状态一,当水流进入第一出水口时,由于进水口出水端的负压,第一反馈水路开始吸入部分水流,形成一个支流,反馈信号流传递到进水口出水端,此为状态二;当第一负载充满水后,第一出水腔腔内静压上升,此压力通过第一反馈水路传递到进水口出水端,使得主流左侧压力大于右侧压力,驱动主流发生偏转,贴附第二侧壁,水沿第二水流方向流,流向第二出水口,此为状态三。当水流进入第二出水口时,由于进水口出水端的负压,第二反馈水路开始吸入支流,反馈信号流传递到进水口出水端,此为状态四;当第二负载充满水后,第二出水腔腔内静压上升,此压力通过第二反馈水路传递到进水口出水端,使得主流左侧压力大于右侧压力,驱动主流发生偏转,贴附右侧第一侧壁,水沿第一水流方向流,流向第一出水口,此为状态五,接着再次进入状态一,如此状态的形式周期反复进行。状态一~状态五的示意图中未绘制出第一负载与第二负载,第一负载与第二负载与其他试图中的关系一致,参考说明书附图图1,两个负载与两个出水腔间是设有密封圈70。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