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投料釜残留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34049发布日期:2020-02-28 10:50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少投料釜残留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料釜,特别涉及一种减少投料釜残留的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槽渣等废弃物由于收集、存放或运输原因,导致物料不同程度出现结块现象,在湿法综合利用处置投料时,会导致投料罐中结块物料堆积现象,根据处置量一般5-7天需要停机清理一次,且清理出来的渣料不易处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减轻搅拌桨对物料的向下压实动作减少投料釜残留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减少投料釜残留的装置,包括投料釜釜体,所述投料釜釜体内置有一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上端通过减速箱与安装在投料釜釜体顶端的变频电机连接,搅拌轴上设置有位于投料釜釜体中上部的框式搅拌桨,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接杆套、差速杆、配重球、阻力板、滑套和扰流板;所述接杆套为轴线垂直设置的空心套体,其中心具有一个沿自身轴线方向延伸并贯通的台阶状通孔,所述台阶状通孔沿自身沿线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第一圆柱孔、第二圆柱孔和第三圆柱孔,所述第一圆柱孔和第三圆柱孔的内径均大于第二圆柱孔的内径;所述第一圆柱孔的上半段设置有螺纹段,该螺纹段与搅拌轴下端螺纹连接,第一圆柱孔的下半段为光孔,并在接杆套外圆周面上对应螺纹段处开有数个贯通至第一圆柱孔内的止定螺纹孔,止定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端部抵住搅拌轴下端外表面的止定螺钉;所述第二圆柱孔为光滑的孔;所述第三圆柱孔的内壁设置有循环式双螺旋槽结构,所述循环式双螺旋槽结构包括左圆柱螺旋槽和右圆柱螺旋槽,且左、右圆柱螺旋槽的上端导通,左、右圆柱螺旋槽的下端导通;所述差速杆为一光滑的杆体,在杆体的表面设置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导向滑槽,所述差速杆的上部可自由旋转的设置在接杆套的台阶状通孔内,差速杆的上端连接有一位于第一圆柱孔下半段内的铜质限位帽,且所述限位帽的外径大于第二圆柱孔内径小于第一圆柱孔内径,差速杆的下半段伸出接杆套下端面,并在差速杆的下端连接有配重球,且所述配重球外沿水平方向呈辐射形均匀分布有阻力板;所述滑套为一内径大于差速杆外径且外径小于第三圆柱孔内径的空心套体,所述滑套套装在差速杆外,在滑套的内表面设置有嵌入导向滑槽内的滑键;所述滑套的上端位于接杆套的第三圆柱孔内,在滑套的上端外圆周面上安装有嵌入循环式双螺旋槽结构的螺旋槽内的滑块,滑套的下端伸出接杆套的第三圆柱孔外,在滑套的下端外圆周面上连接有数个呈辐射型分布的扰流板。

优选的,所述接杆套的第三台阶孔下端内壁设置有一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有一环形件,该环形件的内圆周方向上分布有抵住差速杆外圆周面的软质刷毛。

优选的,所述扰流板的横截面为倒v形。

优选的,所述阻力板的横截面为矩形,矩形的边长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在5~12°;且阻力板在搅拌轴的旋转方向上,阻力板的下端向前倾斜,使得阻力板在搅拌轴的旋转方向上受到阻力的垂直分力为下压力。

优选的,所述配重球为圆锥形或圆台形。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中,搅拌轴带动框式搅拌桨转动对物料进行搅拌时,接杆套与搅拌轴一同旋转;由于差速杆的上部可相对自由转动的安装在接杆套上,且差速杆的下端设置有阻力板,因此,差速杆只是在限位帽与接杆套台阶面摩擦力的作用以及物料的整体搅动下以远低于搅拌轴的转速转动,而与差速杆键连接的滑套随之转动,带动扰流板微量旋转偏移;同时,由于差速杆与接杆套之间存在较大的转速差,造成滑套的滑块相对的在接杆套的螺旋槽内移动,进而滑套在差速杆的导向下沿垂直方向移动,带动扰流板上下往复移动;利用扰流板的低速偏移以及上下往复移动来破坏传统搅拌桨位于釜体中部对物料造成的向下压实动作,使得搅拌过程中釜体底部的部分物料被抄起落下,提升搅拌的效果,且具有一定的破碎作用,使得停机清理的周期明显延长,达到60天以上。

阻力板在搅拌轴的旋转方向上受到阻力的垂直分力为下压力,有利于增加差速杆与接杆套的摩擦力,以便差速杆在一定速度下低速转动,使得扰流板能够减轻随物料移动的同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减少投料釜残留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接杆套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局部放大图a。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减少投料釜残留的装置,包括投料釜釜体1,投料釜釜体1内置有一搅拌轴2,搅拌轴2的上端通过减速箱与安装在投料釜釜体顶端的变频电机连接,搅拌轴2上设置有位于投料釜釜体1中上部的框式搅拌桨3。

本发明还包括接杆套4、差速杆5、限位帽6、配重球7、阻力板8、滑套9和扰流板;

如图2所示,接杆套4为轴线垂直设置的空心套体,其中心具有一个沿自身轴线方向延伸并贯通的台阶状通孔,台阶状通孔沿自身沿线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第一圆柱孔41、第二圆柱孔42和第三圆柱孔43,第一圆柱孔41和第三圆柱孔43的内径均大于第二圆柱孔42的内径。

第一圆柱孔41的上半段设置有螺纹段,该螺纹段与搅拌轴2下端螺纹连接,第一圆柱孔的下半段为光孔,并在接杆套4外圆周面上对应螺纹段处开有数个贯通至第一圆柱孔41内的止定螺纹孔44,止定螺纹孔44内螺纹连接有端部抵住搅拌轴2下端外表面的止定螺钉;

第二圆柱孔42为光滑的孔;

第三圆柱孔43的内壁设置有循环式双螺旋槽结构,循环式双螺旋槽结构包括左圆柱螺旋槽45和右圆柱螺旋槽46,且左圆柱螺旋槽45、右圆柱螺旋槽46的上端导通,左圆柱螺旋槽45、右圆柱螺旋槽46的下端导通。

如图3所示,差速杆5为一光滑的杆体,在杆体的表面设置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导向滑槽,差速杆5的上部可自由旋转的设置在接杆套4的台阶状通孔内,差速杆5的上端连接有一位于第一圆柱孔41下半段内的铜质限位帽6,且限位帽6的外径大于第二圆柱孔内径小于第一圆柱孔内径,差速杆5的下半段伸出接杆套4下端面,并在差速杆5的下端连接有配重球7,且配重球7外沿水平方向呈辐射形均匀分布有阻力板8。本实施例中,配重球7优先选择圆锥形或圆台形。

滑套9为一内径大于差速杆外径且外径小于第三圆柱孔内径的空心套体,滑套9套装在差速杆5外,在滑套9的内表面设置有嵌入导向滑槽内的滑键10;滑套9的上端位于接杆套4的第三圆柱孔43内,在滑套9的上端外圆周面上安装有嵌入循环式双螺旋槽结构的螺旋槽内的滑块11,滑套9的下端伸出接杆套4的第三圆柱孔43外,在滑套9的下端外圆周面上连接有数个呈辐射型分布的扰流板12,扰流板12的横截面为倒v形。

接杆套4的第三台阶孔43下端内壁设置有一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有一环形件47,该环形件的内圆周方向上分布有抵住差速杆外圆周面的软质刷毛。

阻力板8的横截面为矩形,矩形的边长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在5~12°;且阻力板8在搅拌轴2的旋转方向上,阻力板8的下端向前倾斜,使得阻力板8在搅拌轴2的旋转方向上受到阻力的垂直分力为下压力,增加差速杆的限位帽与接杆套的摩擦力,以便阻力板和差速杆在旋转时尽量降低旋转的速度,避免完全随物料同步转动。

工作原理:

搅拌轴带动框式搅拌桨转动对物料进行搅拌时,接杆套与搅拌轴一同旋转;由于差速杆的上部可相对自由转动的安装在接杆套上,且差速杆的下端设置有阻力板,因此,差速杆在投料釜釜体内只是在限位帽与接杆套台阶面摩擦力的作用以及物料的整体搅动下以远低于搅拌轴的转速转动,而与差速杆键连接的滑套随之转动,带动扰流板微量旋转偏移;同时,由于差速杆与接杆套之间存在较大的转速差,造成滑套的滑块相对的在接杆套的螺旋槽内移动,进而滑套在差速杆的导向下沿垂直方向移动,带动扰流板上下往复移动;利用扰流板的低速偏移以及上下往复移动来破坏传统搅拌桨位于釜体中部对物料造成的向下压实动作,使得搅拌过程中釜体底部的部分物料被抄起落下,提升搅拌的效果,且具有一定的破碎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