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检验用自振荡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9795发布日期:2019-11-08 23:48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检验用自振荡试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检验用自振荡试管。



背景技术:

医学检验是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方面的检验,从而为预防、诊断、治疗人体疾病和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的一门科学。

试管是化学实验中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医疗检验中,为了使试管中的反应物充分接触、混合均匀,很多情况下都要进行振荡操作,如对检验样品进行振荡、将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混合后进行振荡等等。目前的振荡操作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对于少量的、单个的试管采用人力直接摇晃,这种方式不仅麻烦,而且振荡效果不好,且为了振荡均匀、混合充分,需要工作人员手腕用力左右摇摆试管,长时间下去会使工作人员手腕酸痛,甚至导致腕关节损伤,且由于试管壁光滑,在手持摇晃过程中,易导致试管滑脱损坏;其二为了取得更好的振荡效果,现有专用于试管振荡的专用振荡器,但是这种振荡器往往结构复杂,造价较高,且只适于批量的试管振荡,对于数量较少的试管来说,采用这种振荡器则较为浪费,成本较高,且该类振荡器往往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只能再实验室等特定场合使用,使用较为不便。

所以,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一种医疗检验用自振荡试管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医疗检验用自振荡试管,通过内外管体式结构的设置,采用旋转驱动电机带动内管体在外管体内部进行旋转振荡,实现试管的自振荡功能,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医疗检验用自振荡试管,包括外管体和内管体,所述外管体内设置有所述内管体,所述外管体底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上通过轴承穿过所述空腔顶壁,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的顶端连接所述内管体的底端,所述空腔内部还设置有驱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旋转电机。

所述外管体底部设置有圆台型的支撑底座。

所述旋转电机为正反转电机。

所述外管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若干个滚珠,所述滚珠和内管体的外侧壁相接触。

所述外管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内管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滑块,所述外管体和内管体之间通过滑槽和滑块可滑动连接,其中,所述滑块为截面为T字型结构,所述滑槽为与其相适配的截面为T字型的结构,即滑槽的开口的宽度小于滑槽内部的宽度。

所述内管体侧壁顶端高出外管体侧壁,且所述内管体侧壁顶端向外弯折。

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顶端和所述内管体底端之间可拆卸活动连接,其具体结构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的顶端固定连接设置在外管体内部的凹字型底座,所述凹字型底座内侧面顶部设置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槽内横向设置有夹紧弹簧,所述夹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夹持块,所述防滑夹持块与所述内管体的外侧壁端面贴紧连接。

所述空腔内还设置有定时电路,所述定时电路电性连接驱动电源和旋转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内外管体式结构的设置,采用旋转驱动电机带动内管体在外管体内部进行旋转振荡,实现试管的自振荡功能,使用更加方便快捷;通过定时电路的设置可实现试管振荡的自动停止;内管体的外侧壁和外管体的内侧壁之间通过滚珠或滑槽滑块连接,减少外管体和内管体之间的摩擦,使得试管旋转振荡更加顺畅,同时还可起到限位的作用;内管体底部通过凹字型底座可拆卸连接,可对内管体进行拆卸、清洗和更换,使用更加方便;总的,本实用新型具有振荡充分、混合均匀、便携、适用于少量单个试管振荡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实施例一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A部分实施例二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管体 2、内管体 3、空腔 4、旋转电机 5、轴承 6、驱动电源 7、支撑底座 8、凹槽 9、滚珠 10、滑槽 11、滑块 12、凹字型底座 13、夹持槽 14、夹紧弹簧 15、防滑夹持块 16、定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医疗检验用自振荡试管,包括外管体1和内管体2。

其中,所述外管体1内设置有所述内管体2,所述外管体1底部设置有空腔3,所述空腔3内设置有旋转电机4,所述旋转电机4的输出轴竖直向上通过轴承5穿过所述空腔3顶壁,所述旋转电机4的输出轴的顶端连接所述内管体2的底端,所述空腔3内部还设置有驱动电源6电性连接所述旋转电机4。

其中,在所述外管体1底部设置有圆台型的支撑底座7,支撑底座7的设置可起到稳定的作用,使得整个装置在使用的时候不会由于震动等因素而翻倒,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支撑底座7设置为圆台型结构,底面积更大更稳定,但应说明的是,圆台型的结构仅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一种结构,并不局限于圆台型结构,其他的可以保证试管整体放置稳定的结构均可。

其中,所述旋转电机4为正反转电机,通过旋转电机4带动内管体进行正向、反向交替旋转,可使得试管内的待测液体等振荡混合的更加充分均匀,应说明的是,此处的正反转电机还包括其自身的控制电路,在本申请中只需可以实现驱动电机的正反转功能即可,且正反转电机及其自身控制电路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在所述外管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凹槽8,所述凹槽8内设置有若干个滚珠9,所述滚珠9和内管体2的外侧壁相接触,所述凹槽8可以为设置在外管体1内侧壁上与滚珠9大小相适配的单个凹槽,此时凹槽8与滚珠9一一对应,也可以为设置在外管体1内侧壁上整圈的环形凹槽,此时环形凹槽内的滚珠9至少为一个,这样设置增加外管体1内侧壁和内管体2外侧壁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使得内管体2在旋转电机4带动下进行旋转时更加方便顺畅。

其中,所述外管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滑槽10,所述内管体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滑块11,所述外管体1和内管体2之间通过滑槽10和滑块11可滑动连接,其中,所述滑块11为截面为T字型结构,所述滑槽10为与其相适配的截面为T字型的结构,即滑槽10的开口的宽度小于滑槽10内部的宽度,这样设置增加外管体1内侧壁和内管体2外侧壁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使得内管体2在旋转电机4带动下进行旋转时更加方便顺畅,同时也可以对内管体2在旋转电机4带动下进行旋转的时候起到限位的作用。

其中,所述内管体2侧壁顶端高出外管体1侧壁,且所述内管体2侧壁顶端向外弯折,这样设置可以防止待测液体或者其他灰尘杂质等落入外管体1和内管体2之间的缝隙中,影响整体性能。

其中,如图4、图5、图6所示,其中图5是夹紧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的示意图,而图6是夹紧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的示意图,所述旋转电机4的输出轴顶端和所述内管体2底端之间可拆卸活动连接,其具体结构为:所述旋转电机4的输出轴的顶端固定连接设置在外管体1内部的凹字型底座12,所述凹字型底座12内侧面顶部设置有夹持槽13,所述夹持槽13内横向设置有夹紧弹簧14,所述夹紧弹簧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夹持块15,所述防滑夹持块15与所述内管体2的外侧壁端面贴紧连接,所述夹持槽13可以为设置在凹字型底座12内侧面上的单个的、与夹紧弹簧14和防滑夹持块15一一对应的凹槽,也可以为设置在凹字型底座12内侧面上的环形的凹槽,不论夹持槽13为单个的还是环形的凹槽,优选其内设置的夹紧弹簧14和防滑夹持块15均至少为两个,且位于内管体2的两侧并关于内管体2呈对称分布,可拆卸结构的设置,可对内管体进行拆卸、清洗和更换,使用更加方便。

其中,所述空腔3内还设置有定时电路16,所述定时电路16电性连接驱动电源6和旋转电机4,定时电路16的设置可实现自动控制旋转电机4的启闭,在实现充分振荡混合均匀的前提下,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同时驱动电源开关可设置在支撑底座7或者外管体1上,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时,将待混合振荡液体加入内管体2内,启动驱动电源6,旋转电机4启动,带动内管体2在外管体1内进行正反旋转,对内管体2内的液体进行充分振荡混匀;或者,将待混合振荡液体加入内管体2内,将内管体2放入外管体1内的凹字型底座12上,夹紧弹簧14被内管体2挤压向夹持槽13内压缩,由于夹紧弹簧14的弹力,带动防滑夹持块15夹紧内管体2,启动驱动电源6,旋转电机4启动,带动凹字型底座12和内管体2在外管体1内进行正反旋转,对内管体2内的液体进行充分振荡混匀,使用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