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解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9073发布日期:2019-12-31 15:5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解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解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解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吸附管的热解吸过程中,热解吸装置先加热至设定温度,当吸附管加热到热脱附平衡后,吸附管内的有机挥发物会析出并同载气一起进入色谱柱内。

通过检索,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6837784u公开了一种热解吸设备,包括吸附管和热解吸单元,吸附管为一变径石英管,变径石英管包括进气管、主体吸附管和出气管,吸附主体管内填充吸附剂,热解吸单元包括加热丝和石英套管,加热丝缠绕在主体吸附管和石英套管之间,加热丝与主体吸附管通过高温无机胶粘结。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吸附管内有机挥发物快速热解吸附,提高色谱仪检测大气中有机挥发物含量的效率。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电热丝通过高温无极胶粘结在吸附管的外壁上,同时石英套管套设在吸附管外,若电热丝发生损坏,则很难将电热丝从吸附管的外壁上取下进行维修更换,若因拆卸电热丝而将石英套管或吸附管损坏,则大大增加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解析装置,便于对电热丝进行维修更换从而降低了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热解析装置,包括具有进气管与出气管的吸附管,还包括套设在吸附管外的石英环和缠绕在吸附管外的电热丝,所述石英环包括夹紧于电热丝的第一扇形环和第二扇形环,所述第一扇形环转动连接于第二扇形环,所述石英环外滑动套设有收紧环,所述收紧环的内壁抵触于第一扇形环和第二扇形环的外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热丝缠绕在吸附管外,收紧环的内壁抵触于第一扇形环和第二扇形环的外壁,使得第一扇形环和第二扇形环夹紧于电热丝并促使电热丝抵紧于吸附管的外壁,保证了电热丝对吸附管的加热效果;当滑动收紧环并使其脱离于第一扇形环和第二扇形环时,可转动第一扇形环和第二扇形环从而将电热丝从吸附管上取下进行维修更换,降低了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附管外套设有固定环,所述收紧环固定在固定环的下端,所述收紧环、固定环与吸附管围成了供第一扇形环和第二扇形环插接的插接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扇形环和第二扇形环插接在插接腔内,同时收紧环促使第一扇形环和第二扇形环夹紧于电热丝,使得电热丝始终抵紧于吸附管的外壁,保证了电热丝的加热效果;

因电热丝的存在,故石英环的内壁与吸附管的外壁之间将存在一定的间隙,在电热丝的使用过程中热空气将会上浮,而收紧环的内壁抵触于石英环的外壁,固定环的下表面抵触于石英环的上表面,使得热空气难以从上方冒出到外部,电热丝所产生的热量得以高效利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紧环的外壁上周向开设有若干贯穿槽,所述贯穿槽内滑动嵌设有抵接球,所述收紧环上设有驱动所有抵接球同时抵紧于石英环外壁的抵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件驱动所有抵接球同时抵紧于石英环的外壁,石英环的上端将被抵紧固定在插接腔内,从而使得电热丝不易脱离于吸附管的外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紧件包括套设在收紧环外的抵紧环,所述抵紧环螺纹连接于收紧环,所述抵紧环的内壁抵紧于所有抵接球的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紧环的内壁抵紧于所有抵接球的表面并促使所有抵接球同时抵紧于石英环的外壁,从而将石英环的上端抵紧固定在插接腔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石英环的外壁上开设有供抵接球抵接的抵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抵接球与石英环之间的抵紧固定变换为抵接球与抵接槽之间的抵接固定,提高了对石英环固定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石英环外套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收紧环、石英环与抵紧环围成了保温腔,所述保温腔内填充有保温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腔和保温材料使得电热丝所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到外部,保证了热量的高效利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环外套设有弹性环,所述弹性环的外壁抵紧于抵紧环的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环提高了连接环与抵紧环之间的密封性,保证了热量的高效利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紧环的下端安装有隔热环,所述隔热环的内径小于弹性环的外径,所述隔热环的上端安装有插接环,所述连接环的下表面开设有供插接环插接的插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环的上表面抵触于弹性环的下表面,插接环插接于插接槽,提高了对保温腔的密封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一扇形环、第二扇形环和收紧环的设置,便于将电热丝从吸附管上取下进行维修更换,降低了使用成本;

2.抵接球、固定环和抵紧环的设置,使得电热丝始终抵紧于吸附管的外壁,保证了电热丝的加热效果,且热空气难以冒出到外部,电热丝所产生的热量得以高效利用;

3.连接环、弹性环、隔热环和插接环的设置,提高了对保温腔的密封效果,保证了热量的高效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表示吸附管上安装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表示吸附管上安装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附管;11、进气管;12、出气管;2、石英环;21、第一扇形环;22、第二扇形环;23、抵接槽;24、凸沿;241、穿设槽;3、电热丝;4、收紧环;41、贯穿槽;42、抵接球;43、抵紧环;5、固定环;6、连接环;61、弹性环;62、插接槽;7、保温材料;8、隔热环;81、插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热解析装置,包括具有进气管11与出气管12的吸附管1、套设在吸附管1外的石英环2和缠绕在吸附管1外的电热丝3,吸附管1的内壁上喷涂有聚二甲基硅氧烷,实现了对吸附管1的惰性处理。

如图1和图2所示,石英环2包括第一扇形环21和转动连接于第一扇形环21的第二扇形环22。石英环2外滑动套设有收紧环4,收紧环4的内壁抵触于第一扇形环21和第二扇形环22的外壁,使得第一扇形环21和第二扇形环22夹紧于电热丝3并促使电热丝3抵紧于吸附管1的外壁。

如图1所示,石英环2下侧的内壁上设有凸沿24,凸沿24抵触于吸附管1的外壁且与石英环2一体成型,使得电热丝3所产生的热量不易从下方散出到外部。凸沿24的上表面开设有穿设槽241,穿设槽241可供电热丝3穿出以便电热丝3通电对吸附管1进行加热。

如图1和图2所示,吸附管1外固定套设有固定环5,固定环5的下端抵触于石英环2的上端,收紧环4固定在固定环5的下端,收紧环4的内壁抵触于石英环2的外壁,收紧环4与固定环5一体成型。收紧环4、固定环5与吸附管1围成了供第一扇形环21和第二扇形环22插接的插接腔,使得热空气难以从上方冒出到外部。

如图1和图2所示,收紧环4的外壁上周向开设有两组贯穿槽41,贯穿槽41内滑动嵌设有抵接球42,收紧环4上设有抵紧件,抵紧件包括套设在收紧环4外的抵紧环43,抵紧环43螺纹连接于收紧环4,石英环2的外壁上开设有抵接槽23。

抵紧环43的内壁抵触于所有抵接球42的表面,并促使抵接球42抵接于抵接槽23,石英环2的上端将被抵紧固定在插接腔内,从而使得电热丝3可始终抵紧于吸附管1的外壁。

如图1和图2所示,石英环2外固定套设有连接环6,连接环6位于收紧环4的正下方,连接环6与石英环2一体成型,连接环6、收紧环4、石英环2与抵紧环43围成了保温腔,保温腔内填充有保温材料7,保温材料7为矿物棉,具有保温、隔热和质轻的优点。

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环6外固定套设有弹性环61,弹性环61的材质为橡胶,弹性环61的外径与收紧环4的外径相同,弹性环61的外壁抵紧于抵紧环43的内壁,提高了连接环6与抵紧环43之间的密封性。

如图1所示,抵紧环43的下端设有隔热环8,隔热环8与抵紧环43一体成型,隔热环8的上表面抵触于弹性环61的下表面,隔热环8的内径小于弹性环61的外径。隔热环8的上端固定有插接环81,插接环81与隔热环8一体成型,连接环6的下表面开设有插接槽62。插接环81插接于插接槽62,提高了对保温腔的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电热丝3进行维修更换时,先旋转抵紧环43使其脱离于收紧环4,然后将第一扇形环21和第二扇形环22从插接腔内滑出,此时即可对电热丝3进行维修更换,降低了使用成本。

在电热丝3的使用过程中,第一扇形环21和第二扇形环22将插接在插接腔内,抵紧环43的内壁将抵紧于所有抵接球42的表面并促使抵接球42抵接于抵接槽23,使得石英环2的上部被抵接固定在插接腔内;同时保温腔和保温材料7使得电热丝3所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到外部,保证了热量的高效利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