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结构的小型模块吸附式吸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28055发布日期:2020-03-20 06:32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结构的小型模块吸附式吸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气体净化设备领域,特指一种新结构的小型模块吸附式吸干机。



背景技术:

现阶段,空气制造领域中常用气体制备方法,都必须对压缩气体进行净化处理。其中,空气制造企业常用吸附式吸干机对压缩空气进行除水、除油等操作。

出于工作环境对设备体积的限制,许多工作环境需要使用小型的吸干机进行除水、除油的操作。但是,传统的小型吸干机,需要在吸干机外部外置大阀门,实现吸干机的除水、除油的功能;繁琐的外置阀门结构增大了吸干机的体积,增高了吸干机的故障率,不利于吸干机的使用。

因此,有必要研究开发一种体积小,故障率低的小型吸干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结构的小型模块吸附式吸干机,用于解决传统小型吸干机体积较大、故障率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结构的小型模块吸附式吸干机,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新结构的小型模块吸附式吸干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第一塔体和第二塔体,所述第一塔体和第二塔体内装设有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塔体和第二塔体并排设置,形成吸干组件,所述吸干组件分别固定于所述主体两侧;所述吸干组件通过上气管和下气管连接,所述主体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主体底部设有进气口,所述上气管和下气管分别连通所述出气口和进气口,设置于主体顶部和底部,所述上气管和下气管均设有梭阀,梭阀包括进气通道、出气通道、钢珠、空心螺柱,空心螺柱设置在梭阀两端,钢珠抵触于所述空心螺柱,搁置于梭阀的通道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结构的小型模块吸附式吸干机,通过在连通进气口和出气口的上气管和下气管内设置梭阀,在无外力情况下,梭阀内的钢珠顶住空心螺柱,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当进气口和出气口内的压缩气体输送到梭阀的进气管道内,并且达到一定的压力时,压缩空气将所述钢珠顶开,钢珠在进气管道内随气体压力变化移动,阀门打开,并利用压缩空气流动的冲力将钢珠维持在阀门打开状态下;使用梭阀能够利用压缩气体自身的气压和冲力实现阀门的开启与关闭,相对于电气控制的阀门,使用梭阀减少了阀门的控制部件,进而降低了吸干机的体积,同时降低了需要控制阀门时电器元件受到自身和外界环境影响产生故障的故障率。

优选地,还包括排空阀,所述排空阀至少设有两组,连通所述下气管,固定于主体内的底部,位于两组吸干组件之间。在吸干机主体内设置排空阀,将吸干组件内吸附的水和油等压缩气体杂质通过排空阀排出吸干机的主体内部,避免水和油等压缩气体杂质长时间滞留在吸干机主体内,对吸干机造成氧化等损坏。

优选地,还包括气压检测装置,所述气压检测装置设置于主体内,固定于主体底部上,分别与两组排空阀连接。通过气压检测装置检测两组排空阀的气压,根据气压的高低,切换排空阀的开闭,避免排空阀运作时,发生压缩气体泄漏的情况。

优选地,所述气压检测装置为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具有精度高,体积小等优点,能够有效地降低吸干机的体积和故障率。

优选地,所述排空阀为电磁阀。采用电磁阀作为排空阀,便于控制,且电磁阀具有瞬间排泄量大的特点,能够在快速完成杂质的排出,并截留压缩气体,避免泄漏压缩气体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固定于主体外壁上,分别与所述气压检测装置以及排空阀连接。通过控制器接收气压检测装置反馈的排空阀气压情况,自动选择开启气压低的排空阀,排出杂质,进一步防止压缩气体泄漏。

优选地,所述上气管和下气管内还设有消音器。设置消音器,降低吸干机的噪音。

优选地,所述主体底部设有滑动轮。在主体底部设置滑动轮,便于移动吸干机,能有效地适用于可移动式的空气制造设备的净化处理。

优选地,还包括垫圈,所述垫圈固定于所述空心螺柱的端部上。在空心螺柱的端部上设置垫圈,对钢珠与空心螺柱的抵触起到缓冲作用,防止钢珠和空心螺柱在碰撞过程中损坏的情况发生,延迟梭阀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结构的小型模块吸附式吸干机,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使用梭阀代替单向阀或电气阀,减少吸干机的阀门数量,降低吸干机体积和阀门故障率。

2、梭阀能够根据气压的强度实现自动开启与关闭,减少了控制阀门开启和关闭的控制器或者气缸等部件,进一步降低吸干机的体积。

3、设置排空阀和气压检测装置,通过气压检测装置检测排空阀气压,并通过控制器控制排空阀的开启与关闭,在排出吸干机杂质的同时,确保能够防止吸干机泄漏压缩气体。

4、采用电磁阀作为排空阀,具有瞬间排泄量大,截留压缩空气的功能,进一步防止吸干机泄漏压缩气体。

5、设置消音器,降低吸干机的噪音。

6、在主体底部设置滑动轮,便于移动吸干机,能有效地适用于可移动式的空气制造设备的净化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气管和下气管与吸干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梭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新结构的小型模块吸附式吸干机。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结构的小型模块吸附式吸干机,包括吸干机的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第一塔体1和第二塔体2,所述第一塔体1和第二塔体2并排设置,形成吸干组件3,所述吸干组件分别置于主体两侧。

其中,所述主体顶部设有出气口4,底部设有进气口5。

其中,所述主体外壁上安装有控制器8。

如图2所示,所述主体内设有上气管11和下气管12,所述第一塔体1和第二塔体2组成的吸干组件3通过上气管11和下气管12连接。

其中,所述上气管11和下气管12上均设有梭阀6,所述梭阀6分别设置在出气口4和进气口5处。控制压缩气体的进入。

其中,下气管12还连接有至少两组的排气阀7,用于排出吸干组件3吸附的杂质。

其中,所述排气阀7与气压检测装置71连接,通过气压检测装置71实时检测排气阀7的气压。

如图3所示,所述梭阀6包括进气通道61、出气通道62、钢珠63、空心螺柱64,所述空心螺柱64设置在梭阀6两端,所述钢珠63抵触于所述空心螺柱64,搁置于梭阀6的通道内。

其中,所述梭阀6内还设有垫圈65,所述垫圈65固定在空心螺柱64的端部上。在空心螺柱64的端部上设置垫圈65,对钢珠63与空心螺柱64的抵触起到缓冲作用,防止钢珠63和空心螺柱64在碰撞过程中损坏的情况发生,延迟梭阀6的使用寿命。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梭阀6,在无外力情况下,梭阀6内的钢珠63顶住空心螺柱64,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当出气口4和进气口5内的压缩气体输送到梭阀6的进气管道61内,并且达到一定的压力时,压缩空气将所述钢珠63顶开,钢珠63在进气管道61内随气体压力变化移动,阀门打开,并利用压缩空气流动的冲力将钢珠63维持在阀门打开状态下;使用梭阀6能够利用压缩气体自身的气压和冲力实现阀门的开启与关闭,相对于电气控制的阀门,使用梭阀减少了阀门的控制部件,进而降低了吸干机的体积,同时降低了需要控制阀门时电器元件受到自身和外界环境影响产生故障的故障率。

其中,所述气压检测装置71为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具有精度高,体积小等优点,能够有效地降低吸干机的体积和故障率。

其中,所述排空阀7为电磁阀。采用电磁阀作为排空阀7,便于控制,且电磁阀具有瞬间排泄量大的特点,能够在快速完成杂质的排出,并截留压缩气体,避免泄漏压缩气体的情况发生。

其中,所述控制器8分别与气压检测装置71以及排空阀7连接,通过控制器8接收气压检测装置反馈的排空阀气压情况,自动选择开启气压低的排空阀,排出杂质,进一步防止压缩气体泄漏。

其中,所述上气管11和下气管12内还设有消音器。设置消音器,降低吸干机的噪音。

其中,所述主体底部设有滑动轮。在主体底部设置滑动轮,便于移动吸干机,能有效地适用于可移动式的空气制造设备的净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吸干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压缩空气通过进气口5进入下气管12,下气管12内的梭阀6在气压的作用下开启,压缩空气进入第一组吸干组件3内进行除水除油的操作。

然后,在通过上气管11将压缩空气输送至第二组吸干组件3内,继续进行进一步的除水除油操作。

过程中,气压检测装置71实时检测排气阀7的气压情况,控制器8根据接收的气压,选择打开气压低的排气阀7,排出吸干组件3吸附的杂质。

最后,净化处理完的压缩空气经过上气管11,输送至出气口4,梭阀6在气压的作用下开启,排出净化处理完的压缩空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结构的小型模块吸附式吸干机,具有自动化处理,体积小,阀门少,故障率低的优点。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小型吸干机体积较大、故障率高的问题。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