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布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1425发布日期:2019-12-31 16:0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涂布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涂布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确定涂布刀与送料辊之间的距离后,一般采用顶出气缸顶出实现涂布刀位置的调整,由于气缸控制的不确定性,有时会因为气缸顶出量过大,使得涂布刀直接砸在送料辊上,造成二者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布机构,其操作方便,既可防止顶出气缸顶出量过大造成涂布刀与带料辊之间的接触,又可实现涂布刀与带料辊之间距离的精确控制,保证涂布质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涂布机构,包括机架、导辊、带料辊、刮刀组件、微调组件和导胶板,所述机架包括底板、固定在底板上的两平行设置的支撑板和固定在两支撑板之间的支撑柱,所述导辊和带料辊可转动设置在两支撑板之间,所述导辊位于带料辊的下方;所述刮刀组件包括顶出气缸、支撑臂、转接轴和涂布刀,所述支撑臂的中部通过转接轴可转动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臂的一端通过转轴与顶出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涂布刀连接,所述顶出气缸固定在底板和/或支撑板上,所述涂布刀悬置在带料辊的上方;微调组件包括导杆、电机和轮体,导杆一端连接在电机输出轴上,另一端穿过支撑板与轮体连接,轮体的中心与导杆的轴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轮体抵接在远离顶出气缸一侧的支撑臂的下方,电机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导胶板设置在两支撑板之间,位于带料辊的一侧。

优选的,还包括废料斗,所述废料斗设置在两支撑板之间,位于带料辊和导胶板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刮刀组件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支撑臂上,其余涂布刀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可转动套设在导杆上,位于电机和轮体之间,且与电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固定孔。

优选的,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套设在导杆上,位于导杆和固定座之间。

优选的,所述轮体的截面为圆形。

优选的,所述电机为减速电机。

优选的,还包括限位单元和旋转杆,所述限位单元为两块,设置在电机远离轮体的另一端面,所述旋转杆一端连接在电机输出轴上,另一端悬置在两限位单元之间。

优选的,所述限位单元为控制电机开关的限位开关。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操作方便,既可防止顶出气缸顶出量过大造成涂布刀与带料辊之间的接触,又可实现涂布刀与带料辊之间距离的精确控制,保证涂布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中涂布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涂布机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涂布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导辊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油浴式导辊的剖视图;

图6为图1导辊调节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导辊调节座的a-a剖视图;

图8为图6中导辊调节座的立体图;

图9为图1中跳刀组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11为底板、12为支撑板、13为支撑柱、2为导辊、21为辊筒、211为柱形部、212为锥形部、22为导辊座、220为固定板、221为基座、222为盖板、2221为注油孔、223为座盖、224为密封圈、23为轴承、231为限位槽、24为挡圈、3为导辊调节座、31为背板、32为顶板、33为导辊座、331为滑轨、332为滑块、3310为滑槽、34为螺杆、35为转盘、351为手柄、361为轴承、362为轴套、4为带料辊、5为刮刀组件、51为顶出气缸、52为支撑臂、53为转接轴、54为涂布刀、55为支撑杆、6为微调组件、61为导杆、62为电机、63为轮体、64为固定座、65为限位单元、66为旋转杆、7为跳刀组件、71为第一固定座、72为气缸、73为摆臂、74为连接杆、75为转轮、76为第二固定座、8为导胶板、9为废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3,为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中一种涂布机构,包括机架、导辊2、带料辊4、刮刀组件5、微调组件6和导胶板8,所述机架包括底板11、固定在底板11上的两平行设置的支撑板12和固定在两支撑板12之间的支撑柱13,导辊2和带料辊4可转动设置在两支撑板12之间,导辊2位于带料辊4的下方;刮刀组件5包括顶出气缸51、支撑臂52、转接轴53和涂布刀54,支撑臂52的中部通过转接轴53可转动设置在支撑板12上,支撑臂52的一端通过转轴与顶出气缸51的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涂布刀54连接,顶出气缸51固定在底板11和/或支撑板12上,所述涂布刀54悬置在带料辊4的上方;微调组件6包括导杆61、电机62和轮体63,导杆61一端连接在电机62输出轴上,另一端穿过支撑板12与轮体63连接,轮体63的中心与导杆61的轴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轮体63抵接在远离顶出气缸61一侧的支撑臂62的下方,电机62固定在支撑板12上;导胶板8设置在两支撑板12之间,位于带料辊4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中,顶出气缸51通过支撑臂52将涂布刀54顶出时,当涂布刀54邻近带料辊4时,涂布刀54一侧的支撑臂82抵接在轮体63上,限制气缸继续顶出,防止涂布刀54接触带料辊4,进行微调时,电机62运行,驱动导杆61转动,从而带动其前端的偏心轮转动,轮体63抵接在支撑臂52下,转动时,带动支撑臂52上下进行微调,从而实现涂布刀54与带料辊4之间距离的微调。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既可防止顶出气缸51顶出量过大造成涂布刀54与带料辊4之间的接触,又可实现涂布刀54与带料辊4之间距离的精确控制,保证涂布质量。

具体的,为了保证涂布刀54的稳定性和精度,刮刀组件5还包括支撑杆55,支撑杆55固定在两支撑臂52上,且与涂布刀54联接,增强涂布刀54的刚性。

具体的,为了防止废料滴落对原料造成影响,涂布机构还包括废料斗9,废料斗9设置在两支撑板12之间,位于带料辊4和导胶板8的下方。

具体的,微调组件6还包括固定座64,固定座64可转动套设在导杆61上,位于电机62和轮体63之间,且与电机62连接,固定座64上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座通过固定孔安装在支撑板12上,保证导杆61转动时的稳定性。

具体的,为了进一步保证导杆61转动的稳定性和减少导杆61与固定座64和支撑板12之间的摩擦,涂布机构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套设在导杆61上,位于导杆61和固定座64之间。

具体的,轮体63的截面为圆形,通过人为调整,使其成为偏心轮结构。可以理解的,轮体63也可以采用截面为椭圆形的轮体结构,如采用椭圆形轮体结构,导杆61的轴心可直接连接在椭圆形轮体的中心上。

具体的,电机62为减速电机,使得电机62的输出更加稳定和可控。

具体的,为了限制63转动范围,防止其旋转过程中造成涂布刀54与带料辊4之间的接触,涂布机构还包括限位单元65和旋转杆66,限位单元65为两块,设置在电机62远离轮体63的另一端面,旋转杆66一端连接在电机62输出轴上,另一端悬置在两限位单元65之间。旋转杆66和导杆61前端的轮体63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即旋转杆66在两限位单元65之间转动时,对应轮体63转动时涂布刀54与带料辊4之间可达到最小间隙而不接触。

具体的,限位单元65为控制电机62开关的限位开关。当电机62运行使得涂布刀54与带料辊4之间达到最小间隙时,旋转杆66触碰一限位单元65,电机62停止运行,避免涂布刀54与带料辊4二者接触造成损坏。

参照图4-5,导辊2包括辊筒21和设置在辊筒21两端的座体组件,所述座体组件包括导辊座22、轴承23和座盖223,导辊座22设置在支撑板12上,导辊座22上开设有容置腔,轴承23套设在容置腔内,其外圈与导辊座22抵接,座盖223与容置腔同轴设置在导辊座22上,位于容置腔的开口处,座盖223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容置腔的内径,辊筒22末端穿过通孔与轴承23的内圈连接。由于通孔的直径小于容置腔的内径,且座盖223与导辊座22内的容置腔同轴设置,因此,容置腔内可储存一定量的液态润滑油,使轴承23位置较低的一部分处于浸油状态,当轴承23转动时,轴承23实现全部浸油,使其转动时始终出于油浴状态,大大减少内部摩擦,保证使用精度、保证涂布的质量和稳定性的同时,极大的延长了导辊2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的,辊筒21包括柱形部211和连接在柱形部211两端的锥形部212,锥形部212的直径沿柱形部211中间向两端方向逐渐缩小,有助于减轻辊筒重量的同时,也可使得选用的轴承23尺寸更小,轴承23尺寸越小,其摩擦系数越低。为了进一步降低辊筒重量,柱形部211可选用中空圆柱结构。

具体的,为了便于辊筒的安装,一体式的导辊座22可切割为两部分,分别为基座221和与基座221拼接的盖板222,基座221和盖板222拼接后构成容置腔。为了便于加注润滑油,盖板222上设置有注油孔2221。

具体的,导辊座2还包括固定板220,固定板220与基座221固定连接,固定板220固定在支撑板12上,可以理解的,固定板220与基座221可采用一体成型结构。

具体的,为了保证导辊座22和座盖223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润滑油从导辊座22和座盖223之间的缝隙中流出,所述座体组件还包括密封圈224,导辊座22靠近座盖223的一侧周向设有凹槽,密封圈224设置在凹槽内,分别与导辊座22和座盖223抵接。

具体的,为了保证辊筒转动的稳定性以及准确度,轴承23为调心轴承。

具体的,轴承23的外圈上凹设有限位槽231,基座221和盖板222上凸设有与限位槽231对应的限位块,此设计使得轴承23在容置腔内位置更加固定,避免轴承23的乱动影响导辊的使用。

具体的,为了进一步加强轴承23与辊筒21之间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防止辊筒21从轴承23内脱落的挡圈24。

再次参照图1-2,导辊2为三个,包括两底部导辊和一中部辊,其中,两底部导辊平行设置在支撑板12的底部,中部辊设置在支撑板12的中部,位于带料辊4和两底部辊之间。涂布机构还包括用于承载中部辊的导辊调节座3。

参照图6-8,导辊调节座3包括背板31、顶板32、导辊座33和螺杆34,顶板32固定在背板31的顶部导辊座33可上下滑动设置在背板31上,导辊座33上设置有平行于背板31的螺纹通孔,螺杆34穿过顶板32可转动设置在顶板32上,螺杆34一端悬置在顶板32上,另一端螺接在螺纹通孔内。本实用新型中导辊调节座3两件为一套,中部辊2两端分别安装在两导辊调节座3的导辊座33上,再通过背板31将其固定在支撑板12上。同步旋转两导辊调节座3上的螺杆34,螺杆34的转动带动导辊座33沿背板31上下移动,无需重新拆装,即可实现中部辊高度的调节,操作简便,大大生产效率。

具体的,导辊调节座3还包括滑动组件,导辊座33通过滑动组件可上下滑动设置在背板31上。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轨331和滑动设置在滑轨331上的滑块332,滑轨331固定在背板31上,滑块332与导辊座33连接。滑动组件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导辊座33沿背板31滑动的平顺性和稳定性。进一步的,滑轨331上设置有滑槽3310,滑槽3310的的截面为梯形或燕尾型,滑块332上设置有与滑槽3310对应的凸起,进一步保证导辊座33移动的轨迹不发生偏移,保证导辊调整的精确度。进一步的,为了实现调整的可视性,滑轨331上设置有刻度,便于两导辊调节座3参照调整。

具体的,导辊调节座3还包括旋转组件,螺杆34通过旋转组件可转动设置在顶板32上。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轴承361和轴套362,轴套362固定在顶板32上,轴承361套设在轴套362内,螺杆34穿设在轴承361内。轴套362用于保护轴承361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轴承361使得螺杆4转动更加顺畅,且减少螺杆34与顶板32之间的摩擦,延长螺杆34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整体的精确度。

具体的,导辊调节座3还包括转盘35,螺杆34悬置在顶板32上的一端固定在转盘35中轴上,转盘35上可转动设置有手柄351。通过周向转动手柄351,实现螺杆34的转动,操作更加简便。

参照图9,涂布机构还包括跳刀组件7,跳刀组件7包括第一固定座71、气缸72、摆臂73、连接杆74和转轮75,气缸72的缸筒通过转轴枢接在第一固定座71上,摆臂73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气缸72的活塞杆枢接,连接杆74垂直于摆臂73固定在摆臂73的另一端,转轮75固定在连接杆74上,且转轮75的中心与连接杆74的轴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即构成偏心轮结构。连接杆74穿过支撑板12可转动设置在支撑板12上,其上转轮75悬置在支撑臂52上,第一固定座71固定在支撑板12上,且使得摆臂73与气缸72呈一定角度。未使用状态下,调整气缸72的顶出长度,使得转轮75最小旋转半径抵接在支撑臂52上,当叠加的原料通过涂布刀54时,气缸72顶出,使得转轮75的旋转中心与支撑臂52的距离瞬间变大,转轮75挤压支撑臂52向下运动,使得涂布刀54向上跳起,涂布刀54与送料辊之间的距离加大,叠加的原料顺利通过,防止刮断现象的出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可及时的实现涂布刀的跳刀,大大提高了涂布过程的稳定性。

具体的,跳刀组件7可与plc或电脑连接,通过相应的感应装置感应原料位置后自动实现跳刀操作。

具体的,跳刀组件7还包括第二固定座76,所述第二固定座76可转动套设在连接杆74上,位于摆臂73和转轮75之间,第二固定座76上设置有固定孔。通过第二固定座76将连接杆74设置在支撑板12上,保证连接杆74转动时的稳定性。为了进一步保证连接杆74转动的稳定性和减少连接杆74与固定座6和支撑板12之间的摩擦,跳刀组件7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套设在连接杆74上,位于连接杆74和第二固定座76之间。

具体的,转轮75的截面为圆形,通过人为调整,使其成为偏心轮结构。可以理解的,转轮75也可以采用截面为椭圆形的轮体结构,如采用椭圆形轮体结构,连接杆的轴心可直接连接在椭圆形轮体的中心上。

具体的,跳刀组件7还包括限制摆臂73转动范围的限位块7,限位块7固定在支撑板12上,位于摆臂73靠近气缸72活塞杆的一端的上部。限位块7可设置为两块,分别设置在摆臂73靠近气缸72活塞杆的一端的上部和下部,进一步限制摆臂73的活动区间,防止气缸72过量运动对涂布机构造成损害。

本实用新型中,顶出气缸51通过支撑臂52将涂布刀54顶出时,当涂布刀54邻近带料辊4时,涂布刀54一侧的支撑臂82抵接在轮体63上,限制气缸继续顶出,防止涂布刀54接触带料辊4,进行微调时,电机62运行,驱动导杆61转动,从而带动其前端的偏心轮转动,轮体63抵接在支撑臂52下,转动时,带动支撑臂52上下进行微调,从而实现涂布刀54与带料辊4之间距离的微调。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既可防止顶出气缸51顶出量过大造成涂布刀54与带料辊4之间的接触,又可实现涂布刀54与带料辊4之间距离的精确控制,保证涂布质量。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