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闪蒸释压的蒸汽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7979发布日期:2019-12-31 15:42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闪蒸释压的蒸汽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闪蒸蒸发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闪蒸释压的蒸汽蒸发器。



背景技术:

闪蒸就是高压的饱和液体进入比较低压的容器中后,由于压力的突然降低,使这些饱和液体变成一部分的容器压力下的饱和蒸汽和饱和液,常规的蒸发器难以实现水气分离,进而导致后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不便,并且蒸发出来的水难以有效的进行收集并回收利用,导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闪蒸释压的蒸汽蒸发器,所述闪蒸释压的蒸汽蒸发器包括:

蒸发罐体,所述蒸发罐体包括卡块、吸附棉以及支架,且所述卡块设有两个并对称贴合于蒸发罐体内壁左右两侧中部,所述吸附棉左右两端分别卡入两个卡块内壁并水平布置于蒸发罐体内部中心位置,且所述支架设有两个并分别对称焊接于蒸发罐体左右两侧中上方位置,两个所述支架上方均水平安装有吸风机,且两个所述吸风机均包括插接其左右两侧并与其相通的输送管和输出管,两根所述输送管管口均插接有末端插入蒸发罐体内部左右两侧上方的吸气管,且所述吸气管与蒸发罐体相接处贴合有对称排布的密封块;

回收罐,所述回收罐包括滤网、过滤球、上立管、下立管以及筛网,且所述滤网水平嵌入于回收罐内部上方,所述过滤球位于回收罐上方中心,且所述上立管和下立管分别插接于过滤球上下面中心位置并与其相通,所述下立管末端插入回收罐内部并相通,且所述筛网水平嵌入于过滤球内部中心位置,所述螺纹杆设有两根并分别从下至上穿过上立管管口左右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罐体上方中心插接有与其相通的进气管,且所述进气管末端固定有呈“扇形”的进气罩,所述进气罩平行于吸附棉上方。

进一步的,两根所述吸气管分别平行于进气罩左右两侧并平行于吸附棉上方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罐体内侧底部固定有平行于吸附棉下方的蓄水斗,且所述蓄水斗末端中心插接有穿过蒸发罐体底面中心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蓄水斗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上立管管口与排水管末端接通并通过螺纹杆拧紧固定,使得所述回收罐和过滤球均与蓄水斗接通。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罐体下方左右两侧边缘均垂直焊接有支撑腿,两根所述支撑腿之间水平焊接有横板,且所述横板上表面中心开设有与排水管处于同一垂直水平线上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滤网和筛网网孔直径分别为0.3cm和0.5cm。

一种闪蒸释压的蒸汽蒸发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蒸汽中的水重量较重,所以水比气体的下落速度更快,而下落的水将会直接掉落在平行于进气罩下方的吸附棉上,气体的重量较轻,所以通过吸风机能够带动吸气管将进气罩送出的蒸汽中的气体吸出,这样便可以实现蒸汽中的水气分离,方便后续的使用,并且通过密封块可以增强吸气管与蒸发罐体之间的密闭性,避免出现漏气的现象;

被吸附棉吸附的水将会一滴一滴向蓄水斗内滴入,滴入蓄水斗内的水将会通过排水管排出,并通过上立管进入过滤球内进行过滤,利用其中的筛网能够将大于0.5cm的杂质滤除,随后再通过下立管进入回收罐内,通过回收罐内的滤网能够将大于0.3cm的杂质滤除,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二次过滤,并且能够将排出的水集中收集起来,方便后续的重复利用,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气管a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收罐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蒸发罐体;101-卡块;102-吸附棉;103-蓄水斗;104-排水管;105-支架;106-进气管;107-进气罩;2-支撑腿;201-横板;202-凹槽;3-吸风机;301-输送管;302-吸气管;303-输出管;304-密封块;4-回收罐;401-滤网;402-过滤球;403-下立管;404-筛网;405-上立管;406-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闪蒸释压的蒸汽蒸发器,闪蒸释压的蒸汽蒸发器包括:

蒸发罐体1,蒸发罐体1包括卡块101、吸附棉102以及支架105,且卡块101设有两个并对称贴合于蒸发罐体1内壁左右两侧中部,吸附棉102左右两端分别卡入两个卡块101内壁并水平布置于蒸发罐体1内部中心位置,且支架105设有两个并分别对称焊接于蒸发罐体1左右两侧中上方位置,两个支架105上方均水平安装有吸风机3,且两个吸风机3均包括插接其左右两侧并与其相通的输送管301和输出管303,两根输送管301管口均插接有末端插入蒸发罐体1内部左右两侧上方的吸气管302,且吸气管302与蒸发罐体1相接处贴合有对称排布的密封块304,蒸发罐体1上方中心插接有与其相通的进气管106,且进气管106末端固定有呈“扇形”的进气罩107,进气罩107平行于吸附棉102上方,两根吸气管302分别平行于进气罩107左右两侧并平行于吸附棉102上方两侧,使用者将吸风机3通过插头接通外部电源,再将进气管106与蒸汽源接通,通过进气管106将蒸汽传输至呈“扇形”的进气罩107,通过进气罩107将蒸汽送入蒸发罐体1的内部,由于蒸汽中的水重量较重,所以在自由落体的运动下,水比气体的下落速度更快,所以下落的水将会直接掉落在平行于进气罩107下方的吸附棉102上,由于吸风机3处于接电状态,而两根吸气管302平行于进气罩107左右两侧,气体的重量较轻所以,气体将会漂浮在蒸发罐体1的内部上方,所以通过吸风机3能够带动吸气管302将进气罩107送出的蒸汽中的气体吸出,并进入输送管301内,再通过吸风机3中的输出管303送出,使用者可以在输出管303管口接通管道方便将送出的气体传送至需要的设备中,这样便可以实现蒸汽中的水气分离,方便后续的使用,利用其中的支架105能够起到支撑吸风机3的作用,并且通过吸气管302和蒸发罐体1之间的密封块304可以增强吸气管302与蒸发罐体1之间的密闭性,避免出现漏气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回收罐4,回收罐4包括滤网401、过滤球402、上立管405、下立管403以及筛网404,且滤网401水平嵌入于回收罐4内部上方,过滤球402位于回收罐4上方中心,且上立管405和下立管403分别插接于过滤球402上下面中心位置并与其相通,下立管403末端插入回收罐4内部并相通,且筛网404水平嵌入于过滤球402内部中心位置,螺纹杆406设有两根并分别从下至上穿过上立管405管口左右两侧,蒸发罐体1内侧底部固定有平行于吸附棉102下方的蓄水斗103,且蓄水斗103末端中心插接有穿过蒸发罐体1底面中心的排水管104,排水管104与蓄水斗103相互连通,上立管405管口与排水管104末端接通并通过螺纹杆406拧紧固定,使得回收罐4和过滤球402均与蓄水斗103接通,滤网401和筛网404网孔直径分别为0.3cm和0.5cm,使用者将上立管405的管口与排水管104接通,并通过拧入两根螺纹杆406进行固定即可,随后,通过由于蓄水斗103平行于吸附棉102的下方,所以被吸附棉102吸附的水将会慢慢一滴一滴向蓄水斗103内滴入,滴入蓄水斗103内的水将会通过排水管104排出,并通过上立管405进入过滤球402内进行过滤,利用其中的筛网404能够将大于0.5cm的杂质滤除,随后再通过下立管403进入回收罐4内,通过回收罐4内的滤网401能够将大于0.3cm的杂质滤除,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二次过滤,并且能够将排出的水集中收集起来,方便后续的重复利用,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蒸发罐体1下方左右两侧边缘均垂直焊接有支撑腿2,两根支撑腿2之间水平焊接有横板201,且横板201上表面中心开设有与排水管104处于同一垂直水平线上的凹槽202,通过两根支撑腿2能够起到支撑蒸发罐体1的作用,而其中的横板201能够加强两根支撑腿2之间的连接性,通过上方的凹槽202,使用者可以将回收罐4的末端嵌入凹槽202内,通过横板201起到支撑回收罐4的作用。

其中吸风机型号为hg-120。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