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的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3487发布日期:2020-02-14 16:3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应釜的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反应釜的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反应釜,即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也叫做反应器、反应槽、反应罐等。目前的反应釜一般包括釜体、搅拌装置、进料装置、出料装置、传热装置和密封装置等,广泛应用于涂料、胶黏剂、石油化工、食品、医疗保健、科研等行业。反应釜可根据用户生产工艺的不同设置加热、冷却装置,也可以根据生产产品的不同设置过滤机构等,以满足不同工艺和不同产品的混配反应工艺。一般反应釜结构设计合理、工艺成熟、经久耐用且操作简单方便,是一种优质的化工设备。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378863u的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均质搅拌罐及具有该均质搅拌罐的发酵系统,其包括罐体,搅拌轴和切割部,搅拌轴的一端与罐体顶部转动连接,搅拌轴的另一端伸入到罐体内,切割部具有齿形盘和多个凸齿,齿形盘水平设置在搅拌轴的另一端,各凸齿沿齿形盘周向间隔设置,在各凸齿上分别设置切割刃,其中,一部分凸齿相对齿形盘所在的平面倾斜向上设置,另一部分凸齿相对齿形盘所在的平面倾斜向下设置,且相对设置的两凸齿的倾斜方向相反。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需要将反应完成的成品通过出料管灌装到料桶内时,必须将料桶对准出料管的出料口,且当灌装完一个料桶后,由于出料口位置不变,则必须先将灌注完成的料桶移走,才能进行下一个料桶的灌注,两个料桶的灌注间隔时间长,工作效率低,因此需要一种灌注完一个料桶后不需要移动料桶即可进行下一个料桶灌注的出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釜的出料装置,其具有灌注完一个料桶后不需要移动料桶即可进行下一个料桶灌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反应釜的出料装置,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设置有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安装在所述釜体的底部,且所述出料管与所述釜体相连通,所述出料管远离所述釜体的一侧设置有弯管,所述弯管远离所述出料管的一端安装有储存管,所述储存管的内部空腔内设置有螺旋软管,所述螺旋软管的一端与所述弯管远离所述出料管的一端相连,所述螺旋软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上设置有夹持部件,所述夹持部件包括第一挂杆,所述第一挂杆安装在所述喷头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挂杆上套接有第二挂杆,所述第二挂杆远离所述喷头的一端设置有夹持块,所述第一挂杆和所述第二挂杆上套接有第三夹持弹簧,所述第三夹持弹簧拉动所述夹持块与所述喷头形成夹持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釜体内反应完成,需要将成品灌注到料桶内时,将螺旋软管从储存管内抽出,拉动夹持块,夹持块带动第二挂杆沿着第一挂杆滑动,在此过程中第三夹持弹簧拉长产生形变,此时将喷头放置在料桶的侧壁上,使料桶的侧壁处于夹持块与喷头形成的夹持口内,并释放夹持块,第三夹持弹簧恢复原状并拉动夹持块向喷头运动,将喷头夹持在料桶的侧壁上,则不需要工人手持喷头进行灌注,且即使不同料桶的侧壁厚度不同,也可通过夹持部件将喷头夹持在料桶的侧壁上,当一个料桶灌注完成后,将喷头从料桶内取出,放入另一个空的料桶内即可进行下一个料桶的灌注,由于不需要移走灌注完成的料桶即可进行下一个料桶的灌注,减少了两个料桶灌注的时间间隔,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存管远离所述弯管的一侧设置有导向弹簧,所述螺旋软管穿过所述储存管和所述导向弹簧并与所述喷头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过喷头灌注不同的料桶时,常常需要拉动螺旋软管,使螺旋软管与储存管的边缘不断摩擦,通过设置导向弹簧,减少了螺旋软管与储存管的边缘的摩擦,降低了螺旋软管损坏的可能,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存管上还设置有吊挂部件,所述吊挂部件包括第一吊挂杆,所述第一吊挂杆安装在所述储存管远离所述釜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吊挂杆远离所述储存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吊挂杆,所述第二吊挂杆上还设置有吊挂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需要使用喷头时,将喷头放置在吊挂夹上,降低了喷头不固定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提高了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挂夹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吊挂杆远离所述第一吊挂杆一端的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靠近所述第二吊挂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夹持弹簧,所述第一夹持弹簧远离所述第一夹片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吊挂杆上,所述第二夹片靠近所述第二吊挂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夹持弹簧,所述第二夹持弹簧远离所述第二夹片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吊挂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喷头较重,因此设置吊挂夹,当需要固定喷头时,仅需要将喷头卡入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形成的夹持口内,且在此过程中,第一夹片传递作用力给第一夹持弹簧,第一夹持弹簧压缩,并传递作用力给第一夹片;第二夹片传递作用力给第二夹持弹簧,第二夹持弹簧压缩,并传递作用力给第二夹片,通过第一夹持弹簧和第二夹持弹簧的力,将喷头夹持,提高了喷头固定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头靠近所述螺旋软管的一端设置有中空圆台状的卡固圈,所述卡固圈靠近所述螺旋软管的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卡固圈远离所述螺旋软管的一端的直径,所述卡固圈与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形成的夹持口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螺旋软管存在恢复原状的趋势,因此会拉动喷头,而通过设置圆台状的卡固圈,当卡固圈被吊挂夹夹持时,喷头受到螺旋软管的拉力,并拉动喷头在吊挂夹内滑移,在喷头滑移的过程中,由于卡固圈的直径变化,导致吊挂夹的转动角度变大,并使第一夹持弹簧和第二夹持弹簧的形变变大,增大吊挂夹对喷头的夹持力,降低了喷头在螺旋软管的拉动下脱离吊挂夹的可能,提高了喷头与吊挂夹之间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头靠近所述夹持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橡胶垫,所述夹持块靠近所述喷头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通过夹持部件将喷头夹持在料桶的侧壁上时,第一橡胶垫和第二橡胶垫受压变形,扩大了与料桶侧壁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喷头与料桶侧壁的夹持稳定程度,减小了喷头从料桶上脱落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头上设置有过滤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反应完成的成品内会存在少量杂质,因此需要过滤装置对成品内的杂质进行过滤以提高成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机构包括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喷头远离所述螺旋软管一端的滤壳,所述滤壳的内部空腔内设置有若干滤网,所述滤壳远离所述喷头的一端设置有出料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喷头上设置可更换的过滤机构,在对料桶进行灌注的同时对成品进行过滤,当过滤机构内杂质过多时,仅需要将滤壳拧下,更换滤壳内的滤网即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螺旋软管和喷头,使出料装置在将一个料桶灌注完成后不需要移动料桶即可进行下一个料桶的灌注,减少了两个料桶灌注的时间间隔,提高了工作效率;

2.通过设置导向弹簧,减少了储存管的边缘对螺旋软管的磨损,提高了螺旋软管的使用寿命;

3.通过设置吊挂部件,在不需要使用喷头时,将喷头固定在吊挂部件上,减少了由于喷头不固定而产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4.通过在喷头上设置夹持部件,使喷头对料桶进行灌注时,不需要工人值守操作,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5.通过在喷头上设置可更换的过滤机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也方便过滤机构更换,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料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喷头的剖视图。

图中,1、釜体;2、出料装置;21、出料管;22、弯管;23、储存管;24、导向弹簧;25、螺旋软管;26、喷头;261、卡固圈;3、吊挂部件;31、第一吊挂杆;32、第二吊挂杆;33、吊挂夹;331、第一夹片;332、第二夹片;333、第一夹持弹簧;334、第二夹持弹簧;5、夹持部件;51、第一挂杆;52、第二挂杆;53、第三夹持弹簧;54、夹持块;55、第一橡胶垫;56、第二橡胶垫;6、过滤机构;61、滤壳;62、出料网;63、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应釜的出料装置,包括釜体1,釜体1上设置有出料装置2,出料装置2包括安装在釜体1底部的出料管21,出料管21与釜体1的内部空腔相连通;出料管21远离釜体1的一端安装有弯管22,弯管22弯折90度,且弯管22与出料管21相连通;弯管22远离出料管21的一端设置有储存管23,储存管23的直径大于弯管22的直径,且储存管23的轴线与出料管21的轴线垂直。

如图2和3所示,储存管23远离弯管2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导向弹簧24,导向弹簧24的内部空腔和储存管23的内部空腔相连通。弯管22远离出料管21的一端连接有螺旋软管25,螺旋软管25的一端位于储存管23的内部空腔内,螺旋软管25的另一端穿过导向弹簧24并连接有喷头26。

如图2和图4所示,喷头26靠近螺旋软管25的一端设置有中空圆台状的卡固圈261,卡固圈261靠近螺旋软管25一端的直径小于卡固圈261远离螺旋软管25一端的直径。

储存管23上还设置有吊挂部件3,吊挂部件3包括第一吊挂杆31,第一吊挂杆31垂直安装在储存管23上,第一吊挂杆31远离储存管23的一端垂直安装有第二吊挂杆32,第二吊挂杆32的长度方向与储存管23的轴线平行,第二吊挂杆32远离第一吊挂杆31的一端设置有吊挂夹33。

吊挂夹33包括分别转动安装在第二吊挂杆32两侧的第一夹片331和第二夹片332,且第一夹片331和第二夹片332形成圆台状的夹持口;第一夹片331靠近第二吊挂杆3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夹持弹簧333,第一夹持弹簧333远离第一夹片33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吊挂杆32一侧的侧壁上;第二夹片332靠近第二吊挂杆3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夹持弹簧334,第二夹持弹簧334远离第二夹片33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吊挂杆32另一侧的侧壁上;第一夹片331和第二夹片332的内壁均与卡固圈261抵紧,吊挂夹33通过卡固圈261对喷头26进行夹持。

如图4和图5所示,卡固圈261远离螺旋软管25一侧的喷头26上还设置有夹持部件5,夹持部件5包括第一挂杆51,第一挂杆51安装在喷头26的外侧壁上,且第一挂杆5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喷头26的轴线,第一挂杆51上套接有第二挂杆52,第二挂杆52远离第一挂杆51的一端垂直安装有夹持块54;第一挂杆51和第二挂杆52上套接有第三夹持弹簧53,第三夹持弹簧53的一端和喷头26靠近夹持块54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三夹持弹簧53的另一端与夹持块54靠近第二挂杆52的一侧固定连接;喷头26靠近夹持块5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橡胶垫55,夹持块54靠近喷头2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橡胶垫56。

喷头26上还设置有过滤机构6,过滤机构6包括通过螺纹连接在喷头26远离螺旋软管25一端的滤壳61,滤壳61远离喷头26的一端设置有出料网62,滤壳61的内部空腔内设置有滤网63。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当釜体1内的物料反应完成后,在釜体1下方的地面上放置若干料桶;随后拉动喷头26,使卡固圈261与第一夹片331和第二夹片332形成的夹持口脱离抵接状态,将喷头26从吊挂夹33上取下。由于喷头26卡入第一夹片331和第二夹片332形成的夹持口内时,第一夹片331传递作用力给第一夹持弹簧333,第一夹持弹簧333压缩,第二夹片332传递作用力给第二夹持弹簧334,第二夹持弹簧334压缩。则在取下喷头26的过程中,第一夹持弹簧333恢复原状并推动第一夹片331向第二夹片332转动一定角度,第二夹持弹簧334恢复原状并推动第二夹片332向第一夹片331转动一定角度。

抽动喷头26,将螺旋软管25经由储存管23的空腔和导向弹簧24的内部空腔内抽出,螺旋软管25抽出的过程中,导向弹簧24发生形变,减少螺旋软管25与储存管23的边缘的摩擦,将螺旋软管25拉出后,将喷头26放置到料桶的内部空腔内。

拉动夹持块54,夹持块54带动第二挂杆52沿着第一挂杆51滑动,在此过程中第三夹持弹簧53拉长产生形变;将料桶的侧壁放在夹持块54与喷头26形成的夹持口内,随后释放夹持块54,第三夹持弹簧53恢复原状并拉动夹持块54向喷头26运动,在此过程中,第一橡胶垫55和第二橡胶垫56受压变形,扩大了与料桶侧壁的接触面积,并将料桶的侧壁夹持在夹持块54与喷头26形成的夹持口内,即通过夹持部件5将喷头26夹持在料桶的侧壁上。

将釜体1内的物料放出,釜体1内的反应物流经出料管21、弯管22、螺旋软管25、卡固圈261和喷头26,并流入过滤机构6内,反应物内的杂质被多层滤网63过滤,并通过出料网62流入料桶内。当一个料桶灌注完成后关闭球阀,并将喷头26从料桶的侧壁上取下,拉动螺旋软管25将喷头26夹持到另一个料桶的侧壁上,即可进行下一个料桶的灌注。当过滤机构6内的杂质过多而导致堵塞时,将滤壳61拧下,更换其中的滤网63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