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端部入口负压型汽水分离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2162发布日期:2020-02-18 13:31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端部入口负压型汽水分离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水分离罐,具体涉及一种卧式端部入口负压型汽水分离罐。



背景技术:

目前在造纸工业中,真空系统作为网压部脱水的关键工艺系统,能耗占比大,随着低碳环保概念的深入,造纸行业越来越重视节能降耗,真空系统的主要设备由效率较低的水环式真空泵升级为高效透平机,透平机的运行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汽液分离的效果要很好,不能让液体进入透平机的叶轮室里面,因此使用透平机作为真空系统的主要设备时对汽水分离的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卧式端部入口负压型汽水分离罐,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汽液分离组件将负压出汽口与负压负压出汽口进行隔离,并进行汽水分离,出汽效率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卧式端部入口负压型汽水分离罐,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其中一个端部设有负压出汽口,所述筒体的另一个端部设有进汽口,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四个对称安装的固定脚,所述筒体的横向贯穿设有气液分离安装组件,所述气液分离安装组件内设有多组气液分离组件,所述筒体上还设有排液口、观察口、喷淋系统、第一液位计、第一温度计、分流出汽管口和积液窝。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采用筒状结构,两端设有封头。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采用aisi316l不锈钢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气液分离安装组件包括框架本体、密封门、合页和锁紧机构,所述框架本体贯穿嵌入在所述筒体内,框架本体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通过合页与所述框架本体活动连接,所述密封门与框架本体四边设有多个锁紧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把手、连杆和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固定在所述框架本体侧部,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把手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排液口和积液窝均设在筒体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观察口分别设在筒体两侧部,每侧各设置至少两个,对应两仓。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系统包括外冲洗管、冲洗管接头、连接法兰、固定螺栓、喷头和内冲洗管,所述外冲洗管与内冲洗管通过连接法兰连通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所述外冲洗管连接有冲洗管接头,所述内冲洗管的内侧端部设有喷头,所述喷头的喷射45度方向朝下喷向气液分离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气液分离组件包括多组,且多组气液分离组件矩阵排列在所述气液分离安装组件内。

进一步的,所述气液分离组件内设有气液分离过滤材料,所述气液分离过滤材料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分离罐整体结构设计合理,整体采用卧式结构,占地面积小,筒体采用筒状结构,两端部采用封头;

(2)本实用新型的分离罐负压出汽口和进汽口通过采用汽液分离组件进行分隔,达到了汽水分离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汽液分离组件中采用亲油亲水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提高了汽水分离的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分离罐的负压出汽口和进汽口均设置在端部,方便气液分离前、后的气体的输入、输出;排液口设置在底部,方便液体排出;

(5)本实用新型的分离罐整体采用aisi316l不锈钢材质制成,防腐、防锈,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水分离罐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汽水分离罐的负压出汽口侧端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汽水分离罐的负压负压出汽口侧端部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汽水分离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的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b-b结构剖视图;

图8为图1中d-d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到图8所示的一种卧式端部入口负压型汽水分离罐,该汽水分离罐整体采用卧式结构,卧式结构方便高度有限制的场合使用。包括筒体1,筒体1整体采用筒状结构,两端部设有封头。所述筒体1的其中一个端部设有负压出汽口3,所述筒体1的另一个端部设有进汽口2,本实施例中,负压出汽口3和进汽口2分别设置在筒体的两个端部(即相对设置),方便从侧部进行气体输入和输出的场合使用。

所述筒体1的底部设有四个对称安装的固定脚4,所述筒体1的横向贯穿设有气液分离安装组件5,所述气液分离安装组件5内设有多组气液分离组件9,所述筒体1上还设有排液口6、观察口7和喷淋系统8、第一液位计11、第一温度计12、分流出汽管口13和积液窝14。其中第一液位计11是主液位计,当第一液位计11失灵时使用其对面的第二液位计进行液位的检测。第一温度计12同样作用,第一温度计12是主温度计,当第一温度计12失灵时使用其对面的第二温度计进行温度检测。分流出汽管口13对负压出汽口进行分流,积液窝14作为最低位,使罐内尽量少积液体,必要时进行排出。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筒体1采用筒状结构,两端设有封头,两端的封头一方面保证了整体筒体的美观,另一方面保证了筒体的承压强度。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筒体1采用aisi316l不锈钢材质制成,aisi316l不锈钢材质具有防腐、防锈的作用,且使用寿命长。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气液分离安装组件5包括框架本体51、密封门52、合页和锁紧机构,所述框架本体51贯穿嵌入在所述筒体1内,框架本体51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密封门52,所述密封门52通过合页与所述框架本体51活动连接,所述密封门52与框架本体51四边设有多个锁紧机构。

其中密封门52可以打开,方便对内部的气液分离组件进行维护和保养,而在正常工作时,密封门52是关闭的,且为了保证一定的密封性能,密封门52四圈采用密封圈与框架本体51进行密封连接。且为了进一步保证密封性,密封门52四边设有多个锁紧机构,以便为密封门进行严格锁紧。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把手53、连杆54和固定轴55,所述固定轴55固定在所述框架本体51侧部,所述连杆54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轴55转动连接,所述连杆54的另一端与把手53连接。再使用进行锁紧时,通过将把手53拉起旋转抵压在密封门上即可,当需要打开密封门时,旋转把手53拨开即可。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排液口6设在筒体1的底部,正常情况使用时关闭底部的排液口。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观察口7分别设在筒体1两侧部,每侧各设置至少两个,观察口7的作用是用于方便操作者对筒体内部进行实时查看,以便对工艺过程进行监控和应急情况的及时处理。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8所示,所述喷淋系统8包括外冲洗管81、冲洗管接头82、连接法兰83、固定螺栓84、喷头85和内冲洗管86,所述外冲洗管81与内冲洗管86通过连接法兰83连通并通过固定螺栓84固定,所述外冲洗管81连接有冲洗管接头82,所述内冲洗管86的内侧端部设有喷头85,所述喷头85的喷射方向朝下。喷淋系统8的作用是通过外接水,对内部的气液分离组件进行冲洗,以便冲洗掉气液分离组件表面的杂质,从而以便气液分离组件进行更高效率的进行气液分离。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7所示,所述气液分离组件9包括多组,且多组气液分离组件9矩阵排列在所述气液分离安装组件5内。该多组气液分离组件9形成一个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的底部通过轨道安装在框架本体51内。

进一步的,所述气液分离组件9内设有气液分离过滤材料10,所述气液分离过滤材料10采用亲水亲油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以便对气液进行高效率的分离,这样带有液体的气体经过该气液分离材料时将液体进行吸附。

本实用新型的分离罐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带有液体的气体经过进汽口输入,输入的气体首先被气液分离组件进行阻挡,从而气体中的液体被气液分离组件内的高分子聚合材料进行吸附,进行液体分离后的气体则通过另一端部的负压出汽口输出(负压出汽口进行抽气处理,从而在筒体内形成负压),分离后的液体通过高分子聚合材料吸附后从底部流出,最终经排液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卧式端部入口负压型汽水分离罐,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汽液分离组件将负压出汽口与进汽口进行隔离,并进行汽水分离,出汽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