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化泵进出液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7397发布日期:2020-05-15 16:32阅读:8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乳化泵进出液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乳化泵过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乳化泵进出液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采矿工作的液压支架必须用到乳化液,但由于受限于开采地的水质影响,例如,钙离子、镁离子等杂质容易造成乳化泵乳化后的出液杂质较多,导致采面液压支架片阀窜液、液压件卡死等故障,严重影响采场工程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乳化泵进液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进水管、除杂罐、第二进水管、混合管和过滤装置。

第一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水源并在管道上设置有第一节流阀,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除杂罐的一侧且与除杂罐的内腔连通;除杂罐包括恒压罐和沉淀罐,恒压罐设置于沉淀罐上端,恒压罐与沉淀罐固定连接,恒压罐的内腔与沉淀罐的内腔连通,恒压罐的顶部密封安装有泄压阀;沉淀罐远离恒压罐的一端逐渐收缩成斗口,斗口的侧壁设置有输气管,输气管的一端连通于除杂罐的内腔,输气管的另一端穿出斗口的侧壁并且连接于空气压缩泵的出气口,斗口的底部设置有排渣口,排渣口设置有密封盖。

第二进水管设置于除杂罐远离第一进水管的一侧,第二进水管的一端固定连通除杂罐的内腔,第二进水管的内腔安装有过滤装置,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混合管。

混合管包括第一支管、三通接头、第二支管和混合主管,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混合主管通过三通接头固定连接,第一支管远离三通接头的一端与第二进水管固定连接,第二支管远离三通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油料泵的出液口,混合主管靠近三通接头的一端的管腔中安装有过滤装置,混合主管的另一端连接于乳化泵的进液口。

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片、第二过滤片和用于支撑第一过滤片、第二过滤片的架体,架体呈圆柱状,架体包括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以及位于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之间的若干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撑环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环固定套接有一密封环,第一过滤片和第二过滤片设置于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之间,且第一过滤片和第二过滤片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输气管的管道安装有止回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混合主管与三通接头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输气管的出气口设置有喷头状的出气头,出气头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伞状罩,伞状罩的最大直径大于出气头的最大直径,出气头在水平面上高于第二进水管的管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进水管与除杂罐相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乳化泵的出液管内安装有过滤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片均设有若干第一过滤孔,第二过滤片均设有若干第二过滤孔,第一过滤孔的孔径是第二过滤孔的孔径的1.2-2倍。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进水端设置了沉淀过滤装置,首先当水源通过第一进水管进入沉淀过滤装置时,下端的输气管通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气体,可有效的将水质中的大部分钙离子和镁离子转化为沉淀,然后设置于沉淀过滤装置上端的增压管,起到排出多余气体和平衡装置内压力的作用,然后沉淀反应后的水经过第二进水管进连通混合主管的第一支管,设置于第二进水管管口处的第一过滤装置将水中杂质过滤;混合主管的第二支管通入被乳化的液体,使得水和被乳化液初步混合并发生反应,混合主管中设置第二过滤装置可进一步的将混合液中的杂质过滤,进一步的在乳化泵的出液管中再次设置第二过滤装置将乳化液中的杂质过滤,最后在将过滤后的乳化液供给液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结构示例图。

附图中:

11-第一进水管,111-第一节流阀,12-第二进水管,121-第二节流阀,13-混合主管,131-第一支管,132-三通接头,133-第二支管,134-第三节流阀,21-恒压罐,211-泄压阀,22-沉淀罐,221-排渣口,3-输气管,31-逆止阀,32-出气头,321-伞状罩,4-过滤装置,41-密封环,411-第一支撑环,412-第二支撑环,413-第一横杆,414-第二横杆,415-第三横杆,42-第一过滤片,43-第二过滤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附图1-附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乳化泵进液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进水管11、除杂罐、第二进水管12、混合管和过滤装置4。

第一进水管11的一端连接水源并在管道上设置有第一节流阀111以便于调节水流量,第一进水管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除杂罐的一侧且与除杂罐的内腔连通;除杂罐包括恒压罐21和沉淀罐22,恒压罐21设置于沉淀罐22上端,恒压罐21与沉淀罐22固定连接,恒压罐21的内腔与沉淀罐22的内腔连通以便于平衡装置内的压力,恒压罐21的顶部密封安装有泄压阀211用于排出多余气体调节装置内的压力;沉淀罐22远离恒压罐21的一端逐渐收缩成斗口有助于富集沉淀,斗口的侧壁设置有输气管3,输气管3的一端连通于除杂罐的内腔,输气管3的另一端穿出斗口的侧壁并且连接于空气压缩泵的出气口,斗口的底部设置有排渣口221,排渣口221设置有密封盖以便于排出杂质和密封。

第二进水管12设置于除杂罐远离第一进水管11的一侧,第二进水管12的一端固定连通除杂罐的内腔,第二进水管12的内腔安装有过滤装置44,第二进水管12的另一端连接混合管以便于将水质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水输送至混合管。

混合管包括第一支管131、三通接头132、第二支管134和混合主管13,第一支管131、第二支管134和混合主管13通过三通接头132固定连接,第一支管131远离三通接头132的一端与第二进水管12固定连接,第二支管134远离三通接头132的一端固定连接油料泵的出液口,混合主管13靠近三通接头132的一端的管腔中安装有过滤装置4,混合主管13的另一端连接于乳化泵的进液口,以便于将水和需要乳化的油料初步混合并输送至乳化泵。

过滤装置4包括第一过滤片42、第二过滤片43和用于支撑第一过滤片、第二过滤片的架体,架体呈圆柱状,架体包括第一支撑环411、第二支撑环412以及位于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之间的若干连接杆413,连接杆41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411环固定连接,连接杆413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环412固定连接;第一支撑环411固定套接有一密封环41,第一过滤片42和第二过滤片43设置于第一支撑环411和第二支撑环412之间,且第一过滤片42和第二过滤片43与连接杆413固定连接,有利于过滤装置更好的安装和拆卸下来后进行清洗。

在本实施例中,输气管3的管道安装有止回阀31,以便于防止液体倒灌。

在本实施例中,混合主管13与三通接头132可拆装连接,以便于拆装和清洗过滤装置4。

在本实施例中,输气管3的出气口设置有喷头状出气头32以便于出气均匀,出气头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伞状罩321,伞状罩321的最大直径大于出气头32的最大直径以便于遮挡下沉的沉淀防止堵塞气孔,出气头在水平面上高于第二进水管12的管口以便于防止气泡进入第二进水管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水管12与除杂罐可拆装连接,以便于拆装和清洗过滤装置4。

在本实施例中,乳化泵的出液管内安装有过滤装置4,以便于进一步过率掉乳化液中的杂质,有利于保护液压缸防止液压窜液和液压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片42均设有若干第一过滤孔,第二过滤片43均设有若干第二过滤孔,第一过滤孔的孔径是第二过滤孔的孔径的1.2-2倍,有助于使过滤更充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