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古龙酸酯化转化罐进料系统。
背景技术: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参与人体内的多种新陈代谢过程;使组织产生胶原质,影响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及血浆的凝固,刺激造血功能,促使血脂下降,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且是人体内必需的营养成分。另外,它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可作为抗氧剂,已在医药、食品工业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但人体内无法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维生素c采用人工合成方式生产,其中古龙酸脂化转化是维生素c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生产环节。用于古龙酸脂化转化的酯化转化罐的体积大、高度高。古龙酸为固态,向酯化转化罐中加料时,需要将固体古龙酸和固体碳酸钠运转至酯化转化罐顶部,造成加料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向酯化转化罐加料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古龙酸酯化转化罐进料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古龙酸酯化转化罐进料系统,包括用于古龙酯化转化的酯化转化罐,用于溶化固体古龙酸的溶化罐,以及分别用于存储溶化碳酸钠、甲醇溶液的碳酸钠存储罐和甲醇存储罐,所述溶化罐和碳酸钠存储罐分别采用管道与所述酯化转化罐连通,所述甲醇存储罐分别采用管道与溶化罐和碳酸钠存储罐连通;在各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计量管道流量的控制阀和用于将液体抽向所述酯化转化罐的抽液泵;所述古龙酸酯化转化罐进料系统还包括向所述酯化转化罐内注入硫酸的硫酸注入管。
本实用新型的古龙酸酯化转化罐进料系统的有益效果:该系统通过设置溶化罐和碳酸钠存储罐,将固体古龙酸和碳酸钠分别在溶化罐和碳酸钠存储罐内采用甲醇溶化,使固体古龙酸和碳酸钠转化成液体,采用抽液泵将溶化的古龙酸和碳酸钠加入酯化转化罐内;从而避免将固态的古龙酸和碳酸钠运至酯化转化罐顶部;在各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和抽液泵,通过控制阀门的控制管道的通断和计量管道内液体的流速,有效控制碳酸钠、甲醇和古龙酸的加入量,从而符合古龙酸酯化转化工艺的要求;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酯化转化罐体积大、高度高,在加料过程中需要将固体古龙酸和固体碳酸钠运转至酯化转化罐顶部,造成加料不便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古龙酸酯化转化罐进料系统还包括中转罐,所述中转罐的上部与碳酸钠存储罐采用管道连通,中转罐下部与酯化转化罐采用管道连通。
有益效果:通过在碳酸钠存储罐与酯化转化罐之间设置中转罐,使溶化的碳酸钠溶液在中转罐内中转等待,等待酯化转化罐内的古龙酸完成酯化后,加入溶解在甲醇中的碳酸钠溶液,从而获得粗vc-na。
进一步地,溶化罐、碳酸钠存储罐和甲醇存储罐设置在地面,所述中转罐设置在碳酸钠存储罐和甲醇存储罐的上方。
有益效果:将溶化罐、碳酸钠存储罐和甲醇存储罐设置在地面,避免固体碳酸钠和古龙酸需往高处运送;便于碳酸钠和古龙酸的投料;将中转罐设置在碳酸钠存储罐和甲醇存储罐的上方,使溶液在中转罐内中转,实现分级向上输送,减轻抽液泵的工作负荷。
进一步地,所述酯化转化罐的数量为4个,中转罐的数量为2个,溶化罐、碳酸钠存储罐和甲醇存储罐各1个,所述溶化罐分别与4个酯化转化罐连通;碳酸钠存储罐分别与2个中转罐连通,每个中转罐与2个酯化转化罐连通。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多个酯化转化罐和中转罐,从而实现并联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将4个酯化转化罐与同一个溶化罐连接,1个中转罐与2个酯化转化罐连接,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减少溶化罐、碳酸钠存储罐和甲醇存储罐的数量,有利于降低设备投资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酯化转化罐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为旋浆式搅拌器;所述旋浆式搅拌器的搅拌叶片设置成上、下两层。
有益效果:通过在酯化转化罐内设置搅拌装置,并将搅拌叶片设置成上下两层,搅拌时使古龙酸、硫酸、甲醇混合更加均匀,有利于古龙酸的酯化转化的进行和粗vc-na产能的提高。
进一步地,所述酯化转化罐的罐侧壁的外表面上缠绕有用于给所述酯化转化罐加热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内充满热水或蒸汽。
有益效果:在酯化转化罐的罐侧壁的外表面上缠绕有加热管,向加热管内充满热水或蒸汽,提高酯化转化罐内的反应温度,有利于古龙酸的酯化转化的进行和粗vc-na产能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古龙酸酯化转化罐进料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古龙酸酯化转化罐进料系统的酯化转化罐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酯化转化罐,11-第一酯化转化罐,12-第二酯化转化罐,13-第三酯化转化罐,14-第四酯化转化罐,2-溶化罐,3-碳酸钠存储罐,4-甲醇存储罐,5-硫酸注入管,6-中转罐,61-第一中转罐,62-第二中转罐,7-搅拌器,71-上搅拌叶层,72-下搅拌叶层,8-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古龙酸酯化转化罐进料系统,具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用于古龙酯化转化的酯化转化罐1,用于溶化固体古龙酸的溶化罐2,以及分别用于存储碳酸钠、甲醇溶液的碳酸钠存储罐3和甲醇存储罐4,溶化罐2和碳酸钠存储罐3分别采用管道与所述酯化转化罐1连通,甲醇存储罐4分别采用管道与溶化罐2和碳酸钠存储罐3连通;在各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计量管道流量的控制阀和用于将液体抽向所述酯化转化罐1的抽液泵;古龙酸酯化转化罐进料系统还包括向所述酯化转化罐1内注入硫酸的硫酸注入管5。将固体古龙酸和碳酸钠分别在溶化罐2和碳酸钠存储罐3内用甲醇溶化,使固体古龙酸和碳酸钠转化成液体,采用抽液泵将溶化的古龙酸和碳酸钠加入酯化转化罐1内;从而避免将固态的古龙酸和碳酸钠运至酯化转化罐1顶部;在各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和抽液泵,通过控制阀门的控制管道的通断和计量管道内液体的流速,有效控制碳酸钠、甲醇和古龙酸的加入量,从而符合古龙酸酯化转化工艺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古龙酸酯化转化罐进料系统还包括中转罐6,中转罐6的上部与碳酸钠存储罐3采用管道连通,中转罐6下部与酯化转化罐1采用管道连通;通过设置中转罐6,使溶化的碳酸钠溶液在中转罐6内中转等待,等待酯化转化罐1内的古龙酸完成酯化转化后,在将中转罐6中的溶化的碳酸钠溶液加入酯化转化罐1中,从而获得粗vc-na。将溶化罐2、碳酸钠存储罐3和甲醇存储罐4设置在地面,避免固体碳酸钠和古龙酸需往高处运送,便于碳酸钠和古龙酸的投料。中转罐6设置在碳酸钠存储罐3和甲醇存储罐4的上方;使溶液在中转罐6内中转,实现分级向上输送,减轻抽液泵的工作负荷。在其他实施例中,将碳酸钠存储罐3直接与酯化转化罐1连接代替中转罐6的设置;然而采用这种设置将降低粗vc-na的转化率。
在本实施例中,酯化转化罐1的数量为4个,分别为第一酯化转化罐11、第二酯化转化罐12、第三酯化转化罐13和第四酯化转化罐14;中转罐6的数量为2个,分别为第一中转罐61和第二中转罐62;溶化罐2,碳酸钠存储罐3和甲醇存储罐4各1个,溶化罐2分别与4个酯化转化罐1连通;碳酸钠存储罐3分别与2个中转罐6连通,每个中转罐6与2个酯化转化罐1连通;从而实现并联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生产的实际生产能力的需要,合理设置酯化转化罐1的数量,酯化转化罐1的数量可以是1个、2个或者多个;在满足生产实际需要,合理设置与酯化转化罐1配套的中转罐6、碳酸钠存储罐3和甲醇存储罐4的数量,有利于降低设备投资成本。
在本实施中,酯化转化罐1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为搅拌叶设置成上、下两层的旋浆式搅拌器7;上下两层搅拌叶分别为上搅拌叶层71和下搅拌叶层72;在搅拌时,使古龙酸、硫酸、甲醇混合更加均匀,有利于古龙酸的酯化转化的进行和粗vc-na产能的提高。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采用折叶式搅拌器和锚式搅拌器等其他形式的搅拌器代替旋浆式搅拌器。
在本实施例中,在酯化转化罐1的罐侧壁的外表面上缠绕有用于给酯化转化罐1加热的加热管8,加热管8内充满热水或蒸汽;对酯化转化罐1进行加热,提高酯化转化罐1内的反应温度,有利于古龙酸的酯化转化的进行和粗vc-na产能的提高。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酯化转化罐1内设置加热棒、加热板等其他加热装置代替加热管8;采用加热板或加热棒加热,易造成局部温度过高,降低酯化转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古龙酸酯化转化罐进料系统的使用过程:将甲醇存储罐的甲醇按照一定流水抽入溶化罐2和碳酸钠存储罐3内,将固体古龙酸和碳酸钠投入溶化罐2和碳酸钠存储罐3内溶化形成溶液;在抽液泵的作用下将古龙酸溶液抽至酯化转化罐1内,并向酯化转化罐1内加入硫酸,完成酯化反应,再将中转罐6内碳酸钠溶液抽入酯化转化罐1内进行转化反应,生产粗vc-na。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酯化转化罐1体积大、高度高,在加料过程中需要将固体古龙酸和固体碳酸钠运转至酯化转化罐顶部,造成加料不便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