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9468发布日期:2020-04-17 18:3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液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气液分离装置上的改进。



背景技术:

气液分离器可安装在气体压缩机的出入口用于气液分离,分馏塔顶冷凝冷却器后气相除雾,各种气体水洗塔,吸收塔及解析塔的气相除雾等。气液分离器也可应用于气体除尘,油水分离及液体脱除杂质等多种工业及民用应用场合。气液分离器采用的分离结构很多,其分离方法也有:重力沉降、流分离、离心力分离、丝网分离、超滤分离及填料分离等。重力沉降的原理是由于气体与液体的密度不同,液体在与气体一起流动时,液体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产生一个向下的速度,而气体仍然朝着原来的方向流动,也就是说液体与气体在重力场中有分离的倾向,向下的液体附着在壁面上汇集在一起通过排放管排出。填料分离的原理是由于气体与液体的密度不同,液体与气体混合一起流动时,如果遇到阻挡,气体会折流而走,而液体由于惯性,继续有一个向前的速度,向前的液体附着在独挡填料表面上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汇集到一起,通过排放管排出。

现有技术中的气液分离装置气液分离效率低、装置体积庞大、占用空间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效率高、装置占用空间小的气液分离装置。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罐,分离罐包括罐体和连接于罐体下方的弧形罐底,所述弧形罐底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罐体上端侧壁连通有出气管,罐体中部侧壁连通有气液混合物入口管,所述罐体底部连接有网格形的固定架,所述气液混合物入口管伸入罐体后连接有可转动的竖直轴杆,竖直轴杆下端设置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竖直轴杆上设有多个叶片,所述气液混合物入口管上方设有挡板,挡板设置于出气管下方,挡板的一端与出气管所在侧的罐体内壁固定连接,挡板的另一端悬空,挡板的悬空端与相邻罐体内壁之间形成气液混合物通道,所述挡板上设有至少一组填料分离器。

优选的,所述气液混合物入口管伸入罐体后通过弯管固定连接有旋转接头,旋转接头的另一端连通可在旋转接头内转动的竖直轴杆,竖直轴杆的另一端封闭并伸入固定架上的轴承座内,竖直轴杆下端连通有第一分流块和第二分流块,第一分流块和第二分流块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出口开设于第一分流块的正面,所述第二出口开设于第二分流块的背面。

优选的,所述叶片的上表面为向下倾斜的倾斜板,所述叶片的下表面为波浪形。

优选的,所述挡板在水平方向上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上铺设有至少一层第一捕雾网。

优选的,所述罐体内壁沿罐体的圆周方向设有第二捕雾网。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气液分流装置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从而可节省工厂的占地面积,进而节省成本。

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叶片分离、填料分离及捕雾网分离实现气液混合物的多级分离,提高分离效率和气液分离的彻底性,进而保证气液分离质量。

3、本实用新型中,气液混合物进入分离罐的过程中带动竖直轴杆转动,从而使凝结在叶片上的液体产生一个离心力,使液体甩向分离罐的侧壁并沿侧壁向下流动,进而进一步增加液体被分离回收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分离罐;2-罐体;3-弧形罐底;4-出液管;5-出气管;6-气液混合物入口管;7-固定架;8-竖直轴杆;9-叶片;10-挡板;11-气液混合物通道;12-填料分离器;13-弯管;14-旋转接头;15-轴承座;16-第一分流块;161-第一出口;17-第二分流块;18-倾斜板;19-第一捕雾网;20-第二捕雾网;21-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罐1,分离罐1包括罐体2和连接于罐体2下方的弧形罐底3,所述弧形罐底3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4,罐体2上端侧壁连通有出气管5,罐体2中部侧壁连通有气液混合物入口管6,所述罐体2底部连接有网格形的固定架7,所述气液混合物入口管6伸入罐体2后连接有可转动的竖直轴杆8,竖直轴杆8下端设置有第一出口161和第二出口,所述竖直轴杆8上设有多个叶片9,所述气液混合物入口管6上方设有挡板10,挡板10设置于出气管5下方,挡板10的一端与出气管5所在侧的罐体2内壁固定连接,挡板10的另一端悬空,挡板10的悬空端与相邻罐体2内壁之间形成气液混合物通道11,所述挡板10上设有至少一组填料分离器12。

本实施例使用时,使待分离的气液混合物通过气液混合物入口管6通过罐体2内,并在罐体2内通过与气液混合物入口管6转动连接的竖直轴杆8上的第一出口161和第二出口排入至罐体2内。气液混合物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与叶片9接触,由于气体与液体的密度不同,液体在与气体一起流动时,液体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产生一个向下的速度,而气体仍然朝着原来的方向流动,也就是说液体与气体在重力场中有分离的倾向而发生分离,同时,气液混合物在与叶片9接触的过程中与叶片9发生碰撞进行进一步分离,提高气液分离效率。经过叶片9分离后的气体中还含有少量液体,这部分含少量液体的气体通过气液混合物通道11进入到挡板10上方,与挡板10上的填料分离器12接触而进行进一步的气液分离,保证排出的气体中不含液体。分离后的气体通过出气管5排出。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叶片9分离和填料分离器12分离两种分离方式对气液混合物进行分离,分离效率高,分离质量好。

本实施例中,填料分离器12内的填料可以为六棱柱型填料、球型填料及y型填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中,网格形的固定架7的设置既可以对竖直轴杆8起到一个支撑作用,防止竖直轴杆8掉落,又可以保证固定架7的通水性,防止分离后的液体沉积在固定架7上不能流出而不能有效的实现气液分离。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叶片9的上表面为向下倾斜的倾斜板18,所述叶片9的下表面为波浪形。

本实施例使用,下表面波浪形的设置可以增加叶片9下表面与气液混合物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叶片9对气液混合物的分离效果。此处,下表面不限于波浪形,其他能够增加叶片9下表面与气液混合物接触面积的形状均可,如锯齿形、螺旋形等。叶片9的上表面为倾斜板18,倾斜板18的设置可以使分离后的液体沿倾斜板18的倾斜方向凝结流动,防止液体在叶片9上沉积。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气液混合物入口管6伸入罐体2后通过弯管13固定连接有旋转接头14,旋转接头14的另一端连通可在旋转接头14内转动的竖直轴杆8,竖直轴杆8的另一端封闭并伸入固定架7上的轴承座15内,竖直轴杆8下端连通有第一分流块16和第二分流块17,第一分流块16和第二分流块17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出口161开设于第一分流块16的正面,所述第二出口开设于第二分流块17的背面。

本实施例使用时,气液混合物通过气液混合物入口管6后进入到竖直轴杆8内,并通过竖直轴杆8下端与竖直轴杆8连通的第一出口161和第二出口排出进入到罐体2内。由于竖直轴杆8的上端与旋转接头14转动连接,竖直轴杆8的下端位于轴承座15内,且第一出口161和第二出口分别设置于第一分流块16的正面与第二分流块17的背面,因此,气液混合物在排出第一出口161和第二出口的过程中均对竖直轴杆8产生一个推动竖直轴杆8逆时针转动的推力,使竖直轴杆8能够在竖直方向产生转动,竖直轴杆8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叶片9转动,叶片9转动使分离后凝结于叶片9上的液体产生一个离心力,使液体甩向罐体2的侧壁,然后液体沿罐体2侧壁向下流动,增加液体流出的效率,进而提高气液分离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竖直轴杆8的转动不限于气液混合物进入的过程中带动竖直轴杆8转动,其他能够带动竖直轴杆8转动的方式均可。如图2所示,混合气体进口管6贯穿罐体2侧壁并伸入罐体2内,所述竖直轴杆8竖直向上依次贯穿挡板10和罐体2顶部后连接有驱动电机21,通过驱动电机21的转动带动竖直轴杆8转动,从而来提高气液分离后液体流出的效率,进而提高气液分离效率。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挡板10在水平方向上倾斜设置。

本实施例使用时,挡板10在水平方向上倾斜设置可以使通过填料分离器12分离后的液体沿挡板10的倾斜方向流出,防止液体在挡板10上沉积而不能排除分离装置。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架7上铺设有至少一层第一捕雾网19。所述罐体2内壁沿罐体2的圆周方向设有第二捕雾网20。

本实施例使用时,第一捕雾网19和第二捕雾网20的设置可以对与第一捕雾网19和第二捕雾网20接触的液体进行进一步的气液分离,保证液体中不含气体,从而进一步保证气液分离装置的分离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正面”“背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机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专利较佳的实施例,但本专利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