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粉尘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3777发布日期:2020-04-24 21:57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粉尘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境治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粉尘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室内建筑施工中,尤其是钻孔施工,会产生很大的粉尘,如果这类粉尘被施工人员吸入,会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现有的做法是,在施工的同时,向室内喷洒雾化的水雾,以使粉尘同归水雾的作用快速沉降,以降低施工现场的粉尘。但是由于是在室内施工,包括粉尘的水滴最终也会落到室内的地面上,如果使用大量的水雾,水雾最终会在地面形成水滩,容易造成地面湿滑,不利于施工,而且在喷洒水雾时,水雾也会在墙面上凝结,从而造成墙面的破损,从而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粉尘清理装置,该建筑粉尘清理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用于室内除尘时除尘效率高,而且避免向室内喷洒水雾,保证了室内的干燥环境。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粉尘清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通过隔板分隔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还安装有储水腔,其中,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呈左右式分布;

所述第一腔体上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外界相通,所述第一腔体内还安装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的进水端与所述储水腔连接;

所述第二腔体设于第一腔体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通,所述第二腔体内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设于第二腔体的内部;

所述第三腔体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另一侧,第三腔体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出气口,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设于第三腔体内;

所述第一腔体以及第三腔体内装有液态水,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位于第三腔体的水面以下位置。

可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呈锥形体,所述箱体通过所述储水腔进行支撑,并且所述储水腔与所述箱体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的两侧以及第二隔板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上,使所述箱体的内部被分隔成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所述第一隔板设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所述第二隔板设于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的底部齐平,并且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与箱体的内顶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与箱体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的底部相通,并在所述箱体的底部装有液态水,液态水的液面高度高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底部高度。

可选的,所述进气口内插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设于第一腔体内,并朝向所述液态水的水面,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设有呈圆球形的气腔,所述气腔上均匀的分布若干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直径为1~5cm。

可选的,所述第三腔体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储水腔连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管与第三腔体的连接位置低于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高度。

可选的,所述箱体的锥形体的底部高度低于所述储水腔的底部高度。

可选的,所述箱体的锥形体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还设有盖板,所述排污口通过盖板密封。

可选的,所述出气口还安装有滤网,所述滤网可拆卸的安装在出气口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除尘时,将本装置置于室内粉尘密集区域,并启动风机和雾化器,风机在工作时使第二腔体和第一腔体产生负压,从而将周围空气吸入第一腔体内,在第一腔体内的粉尘空气经过雾化器的雾化作用,使大颗粒粉尘沉降到液态水中,而其余空气则继续流动,被吸入第二腔体中的风机内,并通过风机压入第三腔体内的液态水中,经过与液态水的接触,滤除空气中的粉尘,最后空气从出气口重新回到外界中,完成除尘的循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用于室内除尘时除尘效率高,而且避免向室内喷洒水雾,保证了室内的干燥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进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粉尘清理装置,用于清理在室内钻孔时产生的大量粉尘,其包括箱体1,箱体1内通过隔板7分隔成第一腔体101、第二腔体102以及第三腔体103,箱体1的底部还安装有储水腔8,其中,第一腔体101、第二腔体102、第三腔体103呈左右式分布,在具体实施时,将第一腔体101设于中间,第二腔体102和第三腔体104设于第一腔体101的两侧位置。

箱体1的底部可设为锥形体,通过该锥形体的箱底,可对沉降在箱体1内的粉尘形成的污泥进行收集。箱体1通过储水腔8进行支撑,并且使储水腔8与箱体1一体成型,以提高整体的连接强度。另外,箱体1的锥形体的底部高度低于储水腔8的底部高度,使得箱体1的底部露出储水腔8,从而实现便于清理箱体1内的污泥。由此可知,需要在箱体1的锥形体的底部设有排污口11,并在排污口11处连接盖板12,排污口11通过盖板12密封,具体在连接时,可通过螺栓螺母组件将盖板12可拆卸的安装在排污口11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隔板7包括第一隔板701以及第二隔板702,第一隔板701的两侧以及第二隔板702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内侧壁上,使箱体1的内部被分隔成第一腔体101、第二腔体102、第三腔体103,第一隔板701设于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之间,第二隔板702设于第一腔体101和第三腔体103之间。其中,第一隔板701与第二隔板702的底部齐平,并且第一隔板701和第二隔板702的底部设于箱体1的锥形体的底部上方,使第一腔体101、第二腔体102以及第三腔体103的底部相通,第一隔板701的顶部与箱体1的内顶壁之间具有间隙,使得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之间通过第一隔板701顶部的间隙相通,第二隔板702的顶部与箱体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锥形体的底部装有液态水6,液态水6的液面高度高于第一隔板701和第二隔板702的底部高度,以防止含有粉尘空气在第一腔体101、第二腔体102、第三腔体103的底部流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101上设有进气口2,进气口2与外界相通,用于将含有大量的粉尘空气吸入第一腔体101内,第一腔体101内还安装有雾化器3,雾化器3的进水端与储水腔8连接。本实施例中的雾化器3采用雾化喷头,并将雾化喷头固定安装于第一腔体101的内顶壁上,另外需使雾化喷头的朝下设置,使得雾化喷头喷出的水雾悬浮在第一腔体101内,雾化喷头的进水端通过水泵与储水腔8内的水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腔体102设于第一腔体101的一侧,并且第一腔体101与第二腔体102相通,第二腔体102内通过支架401固定安装有风机4,风机4的进风口设于第二腔体102的内部;第三腔体103设于第一腔体101的另一侧,第三腔体103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出气口5,风机4的出风口设于第三腔体103内;第一腔体101以及第三腔体103内装有液态水6,风机4的出风口位于第三腔体103的液态水6的水面以下位置。

在除尘时,将本装置置于室内粉尘密集区域,并启动风机4和雾化器3,风机4在工作时使第二腔体102和第一腔体101产生负压,从而将周围空气吸入第一腔体101内,在第一腔体101内的粉尘空气经过雾化器3的雾化作用,使大颗粒粉尘沉降到液态水6中,而其余空气则继续流动,被吸入第二腔体102中的风机4内,并通过风机4压入第三腔体103内的液态水6中,经过与液态水6的接触,滤除空气中的粉尘,最后空气从出气口5重新回到外界中,完成除尘的循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用于室内除尘时除尘效率高,而且避免向室内喷洒水雾,保证了室内的干燥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3所示,进气口2内插有进气管9,进气管9的出气端设于第一腔体101内,并朝向液态水6的水面,进气管9的进气端设有呈圆球形的气腔901,气腔901上均匀的分布若干进气孔902,进气孔902的直径为1~5cm,以此可扩大进气管9的可吸气范围,提高除尘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腔体103通过连接管10与储水腔8连接,连接管10与第三腔体103的连接位置低于进气管9的出气端高度。当液态水6吸收粉尘后产生的污泥在箱体1的底部堆积,会抬高液态水6的水面,当液态水6的水面高度达到连接管10的位置时,液态水6就会通过连接管10流到储水腔8内,补充储水腔8内的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避免浪费。

在本实施例中,在出气口5还安装有滤网13,滤网13通过螺栓螺母组件可拆卸的安装在出气口5处,以实现对空气的进一步过滤,提高了空气的洁净度。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为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特点,其余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