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密机给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3978发布日期:2020-04-21 18:18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浓密机给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一种涉及浓密机给料装置。



背景技术:

浓密机是基于重力沉降作用的固液分离设备,按传动方式的不同将浓密机分为中心传动式和周边传动式两种,传统浓密机给料部主要由给料管、给料竖筒两部分组成,给料方式为单点给料,物料主要依靠旋流均匀分散到四周。浓密机在运用于铜冶炼渣选精矿、尾矿过程中,由于铜冶炼渣含铁高达42-45%,炉渣比重大通常到4.2-4.4g/cm3,尾矿沉降速度快。在生产过程中物料分布不均匀,造成中心部位单点堆积,导致底部扒架运行到堆积点时运行压力升高,反复提耙,一旦堆积点高度超过浓密机耙架提升高度时,造成浓密机低压耙运行到该点时憋住无法运行、造成压耙事件。传统浓密机中心部无反冲装置,浓密机压耙后必须进行排水、通过人工进行处理。同时由于缺少消泡装置,泡沫容易从竖筒溢出,漂浮在浓密机表面,造成溢流水水质变差、物料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浓密机给料装置,能够实现浓密机均匀下料防止压耙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涉及浓密机给料装置,包括浓密池、中心悬架、电机、中心转轴、扒架、反冲管、给料管、布料管、下料口、竖筒、消泡装置和布料斜锥;中心悬架设置在浓密池顶部,中心悬架上设置有电机驱动;中心悬架通过中心转轴连接设置在浓密池底部的扒架;给料管位于浓密机液面以下,给料管延伸至竖筒内;竖筒内设置有布料管,布料管一端与给料管连接,另一端通过法兰连接下料口,下料口设置在竖筒外壁;下料口下部设置有布料斜锥,布料斜锥通过螺栓固定在竖筒底部;竖筒上方设置有消泡装置;扒架上设置有反冲管。

进一步,所述给料管斜向延伸竖筒,坡度为10-15%。

进一步,所述布料管位于竖筒内呈30度斜向设置,并且在竖筒均匀分布有个下料口。

进一步,所述布料斜锥环形设置在竖筒底部,并且锥度呈30度。

进一步,所述消泡装置环形设置在竖筒上方,消泡装置分别设置为6个喷头,喷头口指向竖筒内。

进一步,所述反冲管由多根喷口及阀门组成,喷口通过高压管道连接外部压缩气管。

进一步,所述竖筒上部高于浓密池液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包括浓密池、中心悬架、电机、中心转轴、扒架、反冲管、给料管、布料管、下料口、竖筒、消泡装置和布料斜锥;中心悬架设置在浓密池顶部,中心悬架上设置有电机驱动;中心悬架通过中心转轴连接设置在浓密池底部的扒架;给料管位于浓密机液面以下,给料管延伸至竖筒内;竖筒内设置有布料管,布料管一端与给料管连接,另一端通过法兰连接下料口,下料口设置在竖筒外壁;下料口下部设置有布料斜锥,布料斜锥通过螺栓固定在竖筒底部;竖筒上方设置有消泡装置;扒架上设置有反冲管,能够实现通过多个下料口的均匀出料,并且通过布料斜锥均匀的散布在浓密池中,并设置消泡装置解决了传统浓密机不能消泡、物料中泡沫多时泡沫外溢的情况,改善了浓密机澄清溢流水水质;在中心搅拌扒架处增加反冲管可以在中心耙被压死时通过反冲装置进行处理,较传统浓密机需排干池内水才能进行处理更方便、快捷。

2.所述给料管斜向延伸竖筒,坡度为10-15%,能够实现在下料过程中防止给矿时带入气体。

3.所述布料管位于竖筒内呈30度斜向设置,并且在竖筒均匀分布有个下料口,能够实现均衡下料,防止物料沉降速度过快形成单点堆积。

4.所述布料斜锥环形设置在竖筒底部,并且锥度呈30度,能够实现下料时的矿浆均匀、平稳地下落。

5.所述消泡装置环形设置在竖筒上方,消泡装置分别设置为6个喷头,喷头口指向竖筒内,能够实现强行消除竖筒内的泡沫,复制泡沫外溢造成溢流水跑混,改善溢流水水质。

6.所述反冲管由多根喷口及阀门组成,喷口通过高压管道连接外部压缩气管,能够实现浓密机中心扒架堆积物料过多,设备运行压力高或者无法运行时,通过反冲压缩空气在中心耙架四周形成搅动,疏松中心耙架四周积矿,减少中心耙架运行阻力,防止压耙。

7.所述竖筒上部高于浓密池液面,能够实现形成涡流,使矿浆均匀分布,防止了给矿余压造成翻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浓密池、2-中心悬架、3-电机、4-中心转轴、5-扒架6-反冲管、7-给料管、8-布料管、9-下料口、10-竖筒、11-消泡装置、12-布料斜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涉及浓密机给料装置,包括浓密池1、中心悬架2、电机3、中心转轴4、扒架5、反冲管6、给料管7、布料管8、下料口9、竖筒10、消泡装置11和布料斜锥12;中心悬架2设置在浓密池1顶部,中心悬架2上设置有电机3驱动;中心悬架2通过中心转轴4连接设置在浓密池1底部的扒架5;给料管7位于浓密机液面以下,给料管7延伸至竖筒10内;竖筒10内设置有布料管8,布料管8一端与给料管7连接,另一端通过法兰连接下料口9,下料口9设置在竖筒10外壁;下料口9下部设置有布料斜锥12,布料斜锥12通过螺栓固定在竖筒10底部;竖筒10上方设置有消泡装置11;扒架5上设置有反冲管6,能够实现通过多个下料口的均匀出料,并且通过布料斜锥均匀的散布在浓密池中,并设置消泡装置解决了传统浓密机不能消泡、物料中泡沫多时泡沫外溢的情况,改善了浓密机澄清溢流水水质;在中心搅拌扒架处增加反冲管可以在中心耙被压死时通过反冲装置进行处理,较传统浓密机需排干池内水才能进行处理更方便、快捷。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给料管7斜向延伸竖筒10,坡度为10-15%,能够实现在下料过程中防止给矿时带入气体。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布料管8位于竖筒10内呈30度斜向设置,并且在竖筒10均匀分布有6个下料口9,能够实现均衡下料,防止物料沉降速度过快形成单点堆积。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布料斜锥12环形设置在竖筒10底部,并且锥度呈30度,能够实现下料时的矿浆均匀、平稳地下落。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消泡装置11环形设置在竖筒10上方,消泡装置11分别设置为6个喷头,喷头口指向竖筒10内,能够实现强行消除竖筒内的泡沫,复制泡沫外溢造成溢流水跑混,改善溢流水水质。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反冲管6由多根喷口及阀门组成,喷口通过高压管道连接外部压缩气管,能够实现浓密机中心扒架堆积物料过多,设备运行压力高或者无法运行时,通过反冲压缩空气在中心耙架四周形成搅动,疏松中心耙架四周积矿,减少中心耙架运行阻力,防止压耙。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竖筒10上部高于浓密池1液面,能够实现形成涡流,使矿浆均匀分布,防止了给矿余压造成翻花。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