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系统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9476发布日期:2020-11-03 23:55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热管理系统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力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热管理系统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服装加工厂中,需要用到大量的蒸汽熨斗,而其中要用到蒸汽,这种蒸汽通常是统一供应的工业蒸汽,在加工车间,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场地,蒸汽管为盘绕结构,每个工位对应的蒸汽管上接一个蒸汽出口,从而将蒸汽管内的蒸汽引入蒸汽熨斗。

在实际工作中,离车间蒸汽总供应进口距离较近的熨斗会获得较好的烫熨效果,越往后,熨斗出水的几率会越高,这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无法提高衣物的良品率,而且,这对蒸汽能源的使用来说,极其浪费,不节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热管理系统分离器,能够实现汽水分离,提高分离效果及蒸汽的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热管理系统分离器,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顶部设有进汽口与出汽口,所述罐体底部设有排水口;

汽水分离组件,所述汽水分离组件位于罐体内的顶部上,所述汽水分离组件包括支撑分隔板和至少两层汽水分离板,所述支撑分隔板固定于罐体内的顶部上,所述支撑分隔板将进汽口与出汽口分隔开,从而形成了进汽通道与出汽通道,所述支撑分隔板贯穿各层汽水分离板,使所述汽水分离板沿支撑分隔板自上而下布置,所述汽水分离板通过支撑分隔板与罐体连接,所述汽水分离板用于使蒸汽产生有效碰撞。

进一步地,所述汽水分离板与支撑分隔板相互垂直,任意两块相邻的所述汽水分离板之间相互平行且间隔相等。

进一步地,各层汽水分离板中,最靠近罐体顶部的一层汽水分离板为首层汽水分离板,则位于所述首层汽水分离板下方的汽水分离板为下层汽水分离板,所述下层汽水分离板中的一块或者多块上均布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理系统分离器还包括自动排水组件,所述自动排水组件设于排水口处,所述自动排水组件包括浮球和联动机构,所述浮球位于汽水分离板下方,所述浮球与联动机构连接,所述联动机构的设置需满足:当浮球受外力上浮时,所述联动机构将发生形变,从而使所述排水口打开,进而将水从排水口排出罐体外;当浮球不受外力推拉时,所述联动机构能够恢复形变,从而使所述排水口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排水管、进水罩体、钢球和杠杆,所述排水管的一端插设于排水口,所述进水罩体设于排水管的另一端,所述进水罩体上设有若干进水孔,所述钢球可在进水罩体内部活动,所述钢球可匹配堵住排水管的进水口,所述杠杆铰接于排水管的外侧上,所述杠杆的一端具有折弯的推杆,所述推杆穿过进水孔并延伸至进水罩体内,所述杠杆的另一端通过铰链与浮球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的进水口呈扩口状。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顶部还设有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罐体内的气压。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顶部还设有调压模块,用于调节罐体内的气压。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底部还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上设有排污帽。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汽水分离组件,利用汽水分离板使蒸汽产生有效碰撞,从而能够实现汽水分离,提高分离效果及蒸汽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罐体内无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罐体内充满凝结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层汽水分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支撑分隔板;3、首层汽水分离板;4、下层汽水分离板;5、通孔;6、浮球;7、进水管;8、出水管;9、进水罩体;10、钢球;11、杠杆;12、推杆;13、排污口;14、排污帽;15、进汽口;16、出汽口;17、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的热管理系统分离器,包括:

罐体1,罐体1顶部设有进汽口15与出汽口16,罐体1底部设有排水口;

汽水分离组件,汽水分离组件位于罐体1内的顶部上,汽水分离组件包括支撑分隔板2和至少两层汽水分离板,支撑分隔板2固定于罐体1内的顶部上,支撑分隔板2将进汽口15与出汽口16分隔开,从而形成了进汽通道与出汽通道,支撑分隔板2贯穿各层汽水分离板,使汽水分离板沿支撑分隔板2自上而下布置,汽水分离板通过支撑分隔板2与罐体1连接,汽水分离板用于使蒸汽产生有效碰撞。

在本实施例中,罐体1顶部、底部为半球状、罐身为圆柱状,顶部有挂钩17,用于将罐体1固定。进汽口15位于罐体1顶部一侧,用于接入蒸汽。出汽口16位于罐体1顶部另一侧,与进汽口15对立,用于导出分离后的气体。

在本实施例中,汽水分离板的数量为二,支撑分隔板2位于汽水分离板中间并贯穿两层汽水分离板,将汽水分离板平均分成两半。该支撑分隔板2的顶部及两侧分别与罐体1顶部连接,将罐体1内的顶部分割成两半。

具体地,两层汽水分离板为两块大小相同且平行的圆形分离板,汽水分离板与支撑分隔板2相互垂直,与罐体1两侧成垂直角度,两层汽水分离板间的距离优选为1cm,两层汽水分离板周边距离罐体1内侧的距离同样优选为1cm。

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各层汽水分离板中,最靠近罐体1顶部的一层汽水分离板为首层汽水分离板3,则位于首层汽水分离板3下方的汽水分离板为下层汽水分离板4,下层汽水分离板4中的一块或者多块上均布有通孔5。

其中,首层汽水分离板3无开孔,下层汽水分离板4上均匀开设若干通孔5,用于分离进汽通道与出汽通道的水和气体。通孔5均匀排布,且可为多种形状。

更佳的实施方式是,热管理系统分离器还包括自动排水组件,自动排水组件设于排水口处,自动排水组件包括浮球6和联动机构,浮球6位于汽水分离板下方,浮球6与联动机构连接,联动机构的设置需满足:当浮球6受外力上浮时,联动机构将发生形变,从而使排水口打开,进而将水从排水口排出罐体1外;当浮球6不受外力推拉时,联动机构能够恢复形变,从而使排水口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联动机构包括排水管、进水罩体9、钢球10和杠杆11,排水管的一端插设于排水口,进水罩体9设于排水管的另一端,进水罩体9上设有若干进水孔,钢球10可在进水罩体9内部活动,钢球10可匹配堵住排水管的进水口,杠杆11铰接于排水管的外侧上,杠杆11的一端具有折弯的推杆12,推杆12穿过进水孔并延伸至进水罩体9内,杠杆11的另一端通过铰链与浮球6连接。

优选地,该排水管包括进水管7与出水管8,进水管7呈水平状,且进水管7与出水管8呈垂直设置,水平设置的进水管7,使得排水管不容易被堵塞,脏物可受其自身重力掉落,而不会堆积在进水管7的进水口。

值得一提的是,排水管的进水口呈扩口状,从而使钢球10更容易的堵住进口。

另外,罐体1顶部还设有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罐体1内的气压。

优选地,罐体1顶部还设有调压模块,用于调节罐体1内的气压。

使用者可以通过罐体1顶部的监测模块监测罐体1内的气压,有利于提高本热管理系统分离器的安全性能;还可以通过调压模块,便于减小罐体1内的气压,保障使用安全。

此外,罐体1底部还设有排污口13,排污口13上设有排污帽14。通过排污口13可以定期清除罐体1内积水及其他杂质。

使用时,进汽口15接入锅炉蒸汽或者其他蒸汽动力,蒸汽从进汽口15进入罐体1内部,其首先碰到首层汽水分离板3,在首层汽水分离板3、支撑分隔板2以及罐体1内壁形成的空间碰撞,即在进汽通道内碰撞,并只能通过首层汽水分离板3和罐体1内壁的通道,进而部分气体会通过下层汽水分离板4的通孔5,这种分离是气体通道从小到大逐渐变化的过程,有利于水汽碰撞凝结。而气体通往出气口的过程中,气体先通过下层汽水分离板4的通孔5,再进入首层汽水分离板3与内壁间的通道,这种结构设置深化了水汽分离的效果,同时保证出汽口16的出气量。从而能够实现汽水分离,提高分离效果及蒸汽的使用效率。

另外,在下层汽水分离板4上设有通孔5,有利于首层汽水分离板3底部凝结水的垂直滴落,有利于提高分离效率。

在非工作状态下,钢球10受自身重力作用,离开进水管7的进水口,回落在进水罩体9内,进水管7被打开,从而能够及时排出罐体1内的水。

蒸汽、以及一部分凝结水离开汽水分离组件后,向下流动至自动排水组件处,从而产生巨大的气压使得钢球10紧紧的堵住进水管7的进水口,从而使罐体1形成一个密闭的空腔;凝结水受重力作用流入罐体1内腔底面,并在罐体1底部形成积水并渐渐水位上升,而蒸汽在进入汽水分离组件的下部后,随之回流至出汽通道,并最终从出汽口16排出;在罐体1底部的水位渐渐上升后,给予浮球6一个向上的浮力,浮球6带动杠杆11与浮球6连接的一端上翘,推杆12绕铰接点向下翻转,当浮球6的浮力足够使推杆12推动钢球10离开进水管7的进口时,罐体1内的积水及时从出水管8的出水口排出罐体1外,当水位下降至进水管7下方时,罐体1内部与罐体1外部之间巨大的气压差,使得钢球10重新堵住进水管7的进水口,从而为下一次凝结水的囤积提供条件,避免蒸汽从排水管排出。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