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地用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7646发布日期:2020-08-28 15:0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地用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地用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项目越来越多,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以及砂石中的粉尘会四处蔓延,造成建筑工地附近粉尘污染严重,在建筑工地内的道路上,水泥罐车以及物料车的进出,会使得更多的粉尘悬浮在空气中,不利于环境保护,也会危害施工人员以及附近居民的生命健康,现有的建筑工地除尘装置大多采用喷水雾除尘的方式,水管上安装有喷雾头,打开水源总阀门之后,喷雾头喷出细小的水雾颗粒,粉尘颗粒遇到水雾颗粒之后,粉尘随着水雾颗粒降落到地面上,使粉尘无法扬起,现有的建筑工地用除尘装置无法自动调节喷水量的多少,在蒸发较弱的天气,除尘装置长时间连续运行之后,会导致地面积水,除尘装置没有避让行人的功能,喷雾随风飘走之后,容易落在行人身上,给行人带来不便,喷雾除尘的效果不理想,除尘范围小,灵活性较差。

因此,发明一种建筑工地用除尘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地用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建筑工地用除尘装置无法灵活控制喷水量、没有避让行人的功能以及粉尘处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建筑工地用除尘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一侧设有滤网,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集尘盒,所述壳体的一侧下部设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开关,所述开关的中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底部设有浮球,所述储水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储水箱的上方设有储液盒,所述储液盒的下部固定连接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储水箱的底部设有水泵,所述水泵上固定连接有输水管,所述壳体的上部设有旋转油缸,所述旋转油缸的轴上设有旋转台,所述旋转台的上表面铰接有喷雾筒和液压伸缩杆,所述喷雾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喷雾器和第二喷雾器,所述第一喷雾器和第二喷雾器均与输水管固定连接,所述输水管靠近第一喷雾器的一侧设有第三阀门,所述输水管靠近第二喷雾器的一侧设有第四阀门,所述喷雾筒的上部设有送风机。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检测盒,所述检测盒的内部设有人体红外感应器、温度传感器、光线强度感应器以及粉尘检测器。

可选的,所述开关为磁控开关,所述移动杆两端均设有磁铁块,所述磁铁块的材质为钕铁硼。

可选的,所述浮球为中空结构,所述浮球的材质为聚乙烯。

可选的,所述储液盒的上部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输液管的底端与储水箱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输水管由聚氯乙烯制成,所述输水管与喷雾筒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喷雾筒靠近送风机的一端开设有漏水孔,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上部与喷雾筒铰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喷雾器的直径大于第二喷雾器的直径,所述第一喷雾器和第二喷雾器上均设有喷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可以根据室外天气环境的变化以及空气中粉尘的含量,灵活控制第一喷雾器与第二喷雾器的开闭,自动调节喷水量,此外,通过检测盒、旋转油缸、旋转台和液压伸缩杆之间的配合设置,喷雾筒的喷雾角度和方向可以灵活调节,适应多方位除尘的需要,避让行人,避免衣物被淋湿。

2、本实用新型通过抽风机、滤网和集尘盒之间的配合设置,增强除尘效果,粉尘便于收集,此外,通过设置储液盒,在喷雾中加入沉降剂,快速使得粉尘颗粒沉降,增加了除尘的范围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喷雾器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抽风机;3、滤网;4、集尘盒;5、储水箱;6、浮球;7、移动杆;8、开关;9、进水管;10、第一阀门;11、储液盒;12、第二阀门;13、输液管;14、水泵;15、输水管;16、旋转油缸;17、旋转台;18、液压伸缩杆;19、喷雾筒;20、第三阀门;21、第四阀门;22、第一喷雾器;23、第二喷雾器;24、送风机;25、检测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建筑工地用除尘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抽风机2,抽风机2的一侧设有滤网3,壳体1的底部设有集尘盒4,通过抽风机2、滤网3和集尘盒4之间的配合设置,增强除尘效果,粉尘便于收集,壳体1的一侧下部设有储水箱5,储水箱5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开关8,开关8为磁控开关,开关8的中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杆7,移动杆7两端均设有磁铁块,磁铁块的材质为钕铁硼,移动杆7的底部设有浮球6,浮球6为中空结构,浮球6的材质为聚乙烯,储水箱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9,进水管9上设有第一阀门10,储水箱5的上方设有储液盒11,储液盒11的上部活动连接有盖板,储液盒11的下部固定连接有输液管13,输液管13上设有第二阀门12,输液管13的底端与储水箱5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储液盒11,在水中加入沉降剂,快速使得粉尘颗粒沉降,增加了除尘的范围和效果,储水箱5的底部设有水泵14,水泵14上固定连接有输水管15,输水管15由聚氯乙烯制成,输水管15与喷雾筒19固定连接,壳体1的上部设有旋转油缸16,旋转油缸16的轴上设有旋转台17,旋转台17的上表面铰接有喷雾筒19和液压伸缩杆18,液压伸缩杆18的上部与喷雾筒19铰接,通过检测盒25、旋转油缸16、旋转台17和液压伸缩杆18之间的配合设置,喷雾筒19的喷雾角度和方向可以灵活调节,适应多方位除尘的需要,避让行人,避免衣物被淋湿,喷雾筒1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喷雾器22和第二喷雾器23,第一喷雾器22和第二喷雾器23均与输水管15固定连接,第一喷雾器22的直径大于第二喷雾器23的直径,第一喷雾器22和第二喷雾器23上均设有喷头,输水管15靠近第一喷雾器22的一侧设有第三阀门20,输水管15靠近第二喷雾器23的一侧设有第四阀门21,通过设置第三阀门20和第四阀门21,可以根据室外天气环境的变化以及空气中粉尘的含量,灵活控制第一喷雾器22与第二喷雾器23的开闭,自动调节喷水量,喷雾筒19的上部设有送风机24,喷雾筒19靠近送风机24的一端开设有漏水孔,壳体1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检测盒25,检测盒25的内部设有人体红外感应器、温度传感器、光线强度感应器以及粉尘检测器。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初次使用时,浮球6处于储水箱5的底部,移动杆7顶端的磁铁块与开关8接触,开关8被导通,第一阀门10、第二阀门12均开启,水流通过进水管9进入储水箱5,储液盒11中的沉降剂由输液管13进入储水箱5中,当水充满时,浮球6处于储水箱5的顶部,移动杆7底端的磁铁块与开关8接触,开关8被断开,第一阀门10、第二阀门12均被关闭,水泵14启动,水进入输水管15内,通过输水管15将水输送至喷雾筒19,当检测盒25内的粉尘检测器检测到空气中含有较多的粉尘时,开启第三阀门20,第一喷雾器22开始喷水,送风机24将喷雾吹至远处,当粉尘检测器仍然检测到空气中含有较多的粉尘以及温度传感器收到较高的温度信号时,第四阀门21开启,第二喷雾器23开始喷水,送风机24将喷雾吹至远处,当上述操作仍然无法使建筑工地的粉尘含量下降,且室外蒸发强烈、光线强度感应器接收到较强的光线信号时,启动抽风机2,将空气中的粉尘吸入壳体1内,增加除尘效果,粉尘最后沉降在集尘盒4中,当集尘盒4存满粉尘时,取出集尘盒4,倒掉集尘盒4内的粉尘即可,当需要调节喷雾筒19的方向和角度时,旋转油缸16带动旋转台17转动,液压伸缩杆18收缩以及伸长,喷雾筒19的方向和角度被调节,当有行人经过喷雾筒19附近时,检测盒25内的人体红外感应器感应到人体发出的信号,旋转油缸16旋转,液压伸缩杆18伸长或者收缩,调节喷雾筒19的方向和角度,避免行人的衣物被淋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