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8232发布日期:2020-05-15 16:39阅读:1577来源:国知局
氢气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干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氢气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水电解制氢的一般工艺流程是:采用25~30%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水溶液为电解液,电解槽通常在80~90℃条件下工作。水在电解槽中被电解成h2与o2,并与未被电解的碱液一起分别进入气液后处理装置中的氢、氧气液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气体再经过气体洗涤、冷却。

在碱性水电解行业中,通过简单处理后的氢气由于含水量较高,造成露点较高,不能满足后续生产要求。为此需要对氢气进行干燥。

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10845689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水电解氢气干燥的干燥装置;包括加热器、第一捕水器、第一吸附器、第二吸附器和输出管道;水电解氢气管道将水电解后含水氢气输入第一捕水器内,再同时分流通入第一吸附器和第二吸附器内,再从输出管道输出;第一捕水器主要作用是进行初次干燥,将一部分水截留下来,第一吸附器和第二吸附器主要作用是对水电解氢气进行二次干燥,通过两次干燥后再从输出管道输出。

上述方案能对水电解氢气进行有效干燥。但是上述装置长时间处理后,第一吸附器和第二吸附器的吸附效果会降低,为此需要对第一吸附器和第二吸附器进行维护,具体为对第一吸附器和第二吸附器内的干燥剂进行加热干燥,使水分得以蒸发。但是,蒸发的过程较慢,充分干燥需要较长的时间,导致整个干燥装置需要较长的维护时间,影响氢气的持续干燥。

为此,需要一种能减少维护时间的氢气干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氢气干燥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氢气干燥装置,包括三通阀、干燥管、气体驱动部、冷凝器和单向阀;三通阀包括a端,b端和c端;三通阀的a端用于氢气的输入,b端与干燥管的一端连接,c端与冷凝器的一端连接;干燥管的另一端与单向阀的一端连接,干燥管的另一端同时还与气体驱动部的一端连接,气体驱动部的另一端与冷凝器的另一端连接,冷凝器还包括用于排出水的出水端。

基础方案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干燥阶段,将三通阀切换为a端与b端连通,氢气通过三通阀的a端和b端后,进入干燥管内,氢气在干燥管内被干燥,并流向单向阀,打开单向阀,干燥后的氢气通过单向阀,然后被收集。

脱附阶段,将三通阀切换为b端与c端连通,并打开气体驱动部。气体驱动部产生负压,关闭单向阀。氢气在气体驱动部的作用下,从气体驱动部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再经过冷凝器以及三通阀的b端和c端,完成一次循环流动。由于气体驱动部的作用,干燥管处的气压变低且氢气在干燥管内快速流动,吸附在干燥管内的水蒸气脱附,与氢气一起进入冷凝器内,水蒸气在冷凝器内凝结成水,通过冷凝器的出水端被排出。氢气不断在干燥管内流动,继续吹扫干燥管内的水蒸气,如此循环后,实现水蒸气的充分脱附。

本方案结构简单,通过气体驱动部循环气体,并通过冷凝器脱水,能有效对氢气进行干燥,并且脱附阶段,在气体驱动部的作用下,干燥管处气压低且氢气快速流动,两者共同作用下,能快速对干燥管进行脱附操作,使干燥管能反复被利用。脱附阶段耗费的时间少,整体上减少了维护时间。

进一步,还包括储气罐,储气罐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储气罐的进气端与单向阀的另一端连接。

在干燥阶段,干燥后的氢气经过单向阀进入储气罐内存储;在脱附阶段,储气罐可以持续向外供气,避免了因脱附阶段单向阀关闭而造成的氢气供气中断。

进一步,所述干燥管内放置有固体干燥剂。

采用固体干燥剂干燥效果好,且可以反复利用。

进一步,所述固体干燥剂为硅胶干燥剂。

硅胶干燥剂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通常是用硅酸钠和硫酸反应,并经老化、酸泡等一系列处理过程而制得。硅胶干燥剂吸附性能高、热稳定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对干燥管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由于硅胶干燥剂的吸附量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将吸附剂的温度升高,可以使已被吸附的水蒸气脱附下来,设置加热器能进一步加快脱附速度,减少维护时间。

进一步,所述加热器内设置有能加热至90-120℃的加热丝。

90-120℃的温度范围不影响硅胶干燥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能更好的保护硅胶干燥剂,使之保持原有的吸附特性。

进一步,所述冷凝器和干燥管均包括外壳,冷凝器的外壳和干燥管的外壳固定连接。

冷凝器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水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由于冷凝器的外壳与干燥管的外壳固定连接,便于将冷凝器的热量传递至干燥管,从而对干燥管进行加热。

进一步,所述单向阀为气压控制换向阀。

干燥阶段,氢气在干燥管内被干燥,并流向单向阀,此时单向阀靠近干燥管一端的压力大于另一端的压力,单向阀在氢气的压力下打开;脱附阶段,气体驱动部产生负压,此时单向阀靠近干燥管一端的压力小于另一端的压力,单向阀处于关闭状态。通过气压控制换向阀能实现打开与关闭的自动控制,免去了人为操作的麻烦,使用方便。

进一步,所述干燥管的数量二。

设置两个干燥管能进一步增强干燥能力。

进一步,所述气体驱动部为气泵。

气泵吸力强,产生的气压差大,有利于氢气的循环流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氢气干燥装置实施例一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氢气干燥装置实施例二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三通阀1、干燥管2、气泵3、冷凝器4、单向阀5、储气罐6。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氢气干燥装置,包括三通阀1、干燥管2、气体驱动部、冷凝器4和单向阀5。本实施例中,气体驱动部采用气泵3,具体为电动气泵。

三通阀1包括a端,b端和c端;干燥管2包括g端和h端,气泵3包括e端和f端;本实施例中的a端、b端、c端、g端、h端、e端和f端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方案和简化描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用第一端、第二端或者一端,另一端等进行表示。本实施例中,单向阀5具体采用气压控制换向阀。

三通阀1的a端用于氢气的输入,b端与干燥管2的g端连接,c端与冷凝器4的一端连接;

干燥管2的h端与单向阀5的一端连接,干燥管2的h端同时还与气泵3的e端连接,气泵3的f端与冷凝器4的另一端连接。冷凝器4还包括用于排出水的出水端。

干燥管2用于吸附氢气中含有的水分,从而实现对氢气的干燥。干燥管2内放置有固体干燥剂。本实施例中,固体干燥剂采用硅胶干燥剂。冷凝器4用于将水蒸气转变为液体。

工作流程:

干燥阶段,将三通阀1切换为a端与b端连通,氢气通过三通阀1的a端和b端后,进入干燥管2内,氢气在干燥管2内被干燥,并流向单向阀5,此时单向阀5一端的压力大于另一端的压力,单向阀5在氢气的压力下打开,氢气通过单向阀5后被收集。

脱附阶段,将三通阀1切换为b端与c端连通,并打开气泵3。气泵3在e端产生负压,此时单向阀5一端的压力小于另一端的压力,单向阀5处于关闭状态。

氢气在气泵3的作用下,从气泵3的e端流向f端,再经过冷凝器4和三通阀1的b端和c端,完成一次循环流动。

由于气泵3的作用,干燥管2处的气压变低且氢气在干燥管2内快速流动,吸附在硅胶干燥剂上的水蒸气脱附硅胶干燥剂,与氢气一起进入冷凝器4内,水蒸气在冷凝器4内凝结成水,通过冷凝器4的出水端被排出。

氢气不断在干燥管2内流动,继续吹扫干燥管2内的水蒸气,如此循环后,实现水蒸气的充分脱附。脱附是指吸附的逆过程,是使已被吸附的组分从达到饱和的吸附剂中析出,吸附剂得以再生的操作过程,本实施例中指已被吸附的水蒸气从硅胶干燥剂中析出。

本实施例中,连接方式均为通过连接管法兰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氢气干燥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还包括储气罐6,储气罐6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储气罐6的进气端与单向阀5的另一端连接。

在干燥阶段,干燥后的氢气经过单向阀5进入储气罐6内存储;在脱附阶段,储气罐6可以持续向外供气,避免了因脱附阶段单向阀5关闭而造成的氢气供气中断。

实施例三

氢气干燥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还包括用于加热干燥管2的加热器,加热器内设置有加热丝,加热丝可以将干燥管2加热至90-120℃。

脱附阶段,将三通阀1切换为b端与c端连通,并打开气泵3,同时打开加热器,使干燥管2加热到90-120℃。

由于硅胶干燥剂的吸附量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将吸附剂的温度升高,可以使已被吸附的水蒸气脱附下来,同时温度范围不影响硅胶干燥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能更好的保护硅胶干燥剂,使之保持原有的吸附特性。

实施例四

氢气干燥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冷凝器4和干燥管2均包括外壳,为描述方便,冷凝器4的外壳标记为第一外壳,干燥管2的外壳标记为第二外壳,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正对的一面均一体成型有若干梳齿,梳齿为矩形片状,梳齿均匀分布。当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贴合时,第一外壳的梳齿与第二外壳的梳齿互相插入对方的间隙之中,使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紧密贴合在一起。每一梳齿表面还开设有通孔,当第一外壳的梳齿与第二外壳的梳齿互相插入对方的间隙之中时,通孔相互重合,整体上形成一个连续的,贯穿所有梳齿的长孔。通过将螺栓穿过通孔,能将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在整体上固定连接起来。

冷凝器4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冷凝器4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4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4温度都是较高的。由于冷凝器4的外壳与干燥管2的外壳通过梳齿连接在一起,便于将冷凝器4的热量传递至干燥管2,从而对干燥管2进行加热,最大化利用能源的同时,还能加快吸附剂的脱附速度。气体驱动部工作时会产生振动,通过螺栓固定,能避免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出现松动,影响热量的传递。

实施例五

氢气干燥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干燥管2的数量为二。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