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排放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环保废气排放设备的电柜。
背景技术:
废气排放是指烟囱或排气管洞口排出的废气中污染物质,是大气环境严重的污染源,工业企业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排放的各种废气,涂料中的有机挥发性物质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而涂装过程中的污染要比涂料制造厂严重许多,在涂料生产中,放入大气中的溶剂量不超过涂料制造时溶剂用量的2%,其中球磨法生产过程中的溶剂挥发不到0.25%,然而,在涂料涂装过程中,随着涂料的种类和涂装方法的不同,损失从20%到80%不等,例如,在空气喷涂作业中,溶剂型涂料的50%~70%在涂装过程中以漆雾飞散掉,全部的有机溶剂挥发释放到大气中,涂装中排放有害废气主要集中在喷漆生产线上,喷漆室、晾干室、烘干室是废气的主要发生源,在废弃排放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电柜;
但现有的电柜防尘效果差,由于长时间的安装在一个位置难免会产生粉尘,而粉尘较多则容易对内部的元件造成损坏,传统的清理方式为人工清理,人工清理不仅费时而且费力,同时清理效果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环保废气排放设备的电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环保废气排放设备的电柜,具备防尘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电柜防尘效果差,由于长时间的安装在一个位置难免会产生粉尘,而粉尘较多则容易对内部的元件造成损坏,传统的清理方式为人工清理,人工清理不仅费时而且费力,同时清理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环保废气排放设备的电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柜体内腔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除尘机构,所述第一除尘机构包括第一风机和连接杆,所述第一风机固定安装于柜体顶部右端,所述第一风机的进尘端通过管道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第一风机进尘端的一端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软管进尘端的一端连通有第一吸尘管,所述第一吸尘管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吸尘口,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柜体内腔的上端,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器,所述柜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除尘机构,所述第二除尘机构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固定安装于连接框的右侧,所述第二风机的进尘端通过管道连通有第二吸尘管,所述第二吸尘管的顶部连通有第二吸尘口。
优选的,所述滑动器的表面与连接管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软管通过通口贯穿柜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风机的出尘端通过管道与水箱内腔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风机的出尘端通过管道与水箱内腔的下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柜体的左侧开设有通孔,所述柜体的左侧且位于通孔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罩。
优选的,所述柜体的底部嵌设有隔网,所述隔网位于连接框的内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除尘机构和第二除尘机构,起到了可有效的提高除尘效果,并且省时省力,以防止内部的元件被损坏,利用第一风机通过连接管、第一吸尘管和第一吸尘口的作用,可用于从顶部将粉尘进行吸出,且排放至水箱,利用第二风机通过第二吸尘管和第二吸尘口的作用,可用于从底部将粉尘进行吸出,且排放至水箱内,由此进行双重除尘,解决了现有的电柜防尘效果差,由于长时间的安装在一个位置难免会产生粉尘,而粉尘较多则容易对内部的元件造成损坏,传统的清理方式为人工清理,人工清理不仅费时而且费力,同时清理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除尘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除尘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柜体;2、第一除尘机构;21、连接杆;22、滑槽;23、连接管;24、第一风机;25、软管;26、滑动器;27、第一吸尘管;28、第一吸尘口;3、第二除尘机构;31、第二风机;32、第二吸尘管;33、第二吸尘口;4、通孔;5、防尘罩;6、隔网;7、连接框;8、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用于环保废气排放设备的电柜,包括柜体1,柜体1的左侧开设有通孔4,柜体1的左侧且位于通孔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尘罩5,柜体1的底部嵌设有隔网6,隔网6位于连接框7的内侧,柜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水箱8,柜体1内腔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除尘机构2,第一除尘机构2包括第一风机24和连接杆21,第一风机24的出尘端通过管道与水箱8内腔的下端连通,第二风机31的出尘端通过管道与水箱8内腔的下端连通,第一风机24固定安装于柜体1顶部右端,第一风机24的进尘端通过管道连通有软管25,滑动器26的表面与连接管23的背面固定连接,软管25通过通口贯穿柜体1,软管25远离第一风机24进尘端的一端连通有连接管23,连接管23远离软管25进尘端的一端连通有第一吸尘管27,第一吸尘管27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吸尘口28,连接杆21固定连接于柜体1内腔的上端,连接杆21的表面开设有滑槽22,连接杆21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器26,柜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框7,连接框7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除尘机构3,起到了可有效的提高除尘效果,并且省时省力,以防止内部的元件被损坏,解决了现有的电柜防尘效果差,由于长时间的安装在一个位置难免会产生粉尘,而粉尘较多则容易对内部的元件造成损坏,传统的清理方式为人工清理,人工清理不仅费时而且费力,同时清理效果差的问题,第二除尘机构3包括第二风机31,第二风机31固定安装于连接框7的右侧,第二风机31的进尘端通过管道连通有第二吸尘管32,第二吸尘管32的顶部连通有第二吸尘口33。
使用时,利用外置控制器启动第一风机24,利用第一风机24通过软管25、滑动器26、第一吸尘管27和第一吸尘口28进行吸尘,且利用外置控制器启动滑动器26,利用滑动器26带动连接管23、第一吸尘管27和第一吸尘口28进行左右移动,可达到移动吸尘的效果,且对不同的位置进行吸尘,随后将其排至水箱8内,同时利用外置控制器启动第二风机31,利用第二风机31通过第二吸尘管32和第二吸尘口33,可用于从底部进行吸尘,随后再将其排放至水箱8,从而对其进行再次除尘,利用隔网6,可用于阻止较大颗粒及杂物进入柜体1内,解决了现有的电柜防尘效果差,由于长时间的安装在一个位置难免会产生粉尘,而粉尘较多则容易对内部的元件造成损坏,传统的清理方式为人工清理,人工清理不仅费时而且费力,同时清理效果差的问题。
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且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本申请文件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申请文件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申请文件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