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渣汁分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7042发布日期:2020-05-15 16:29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渣汁分离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渣汁分离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现有设备对于压榨得到的粘稠液体的过滤与去渣的处理效果较差,常规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将压榨后得到的粘稠液体静置数天,使渣自动沉淀,生产周期较长,效率较低,且在静止期间除菌设备一直处于工作状态,间接性的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渣汁分离机,其能够快速、高效、连续地完成渣汁分离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渣汁分离机,其包括传送组件与过滤组件。过滤组件位于传送组件的下方,传送组件用于将待处理的粘稠液体传送至过滤组件。传送组件设置有刮板,刮板被配置为在传送组件的传送过程中,周期性地与过滤组件接触或分离。刮板能够对过滤组件上待处理的粘稠液体进行挤压,增强过滤效果。同时刮板还能够在传送带的带动下,刮走经过过滤后过滤组件上残留的滤渣,避免滤渣堵塞过滤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传送组件包括传送带,传送带沿其传送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刮板。多个刮板轮流挤压过滤组件上的粘稠液体,大大增强了过滤组件的过滤效果。并且多个刮板能够依次对过滤组件上残留的滤渣进行刮除,减少滤渣的残留,最大限度地避免滤渣对后续过滤过程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组件包括过滤件及位于过滤件两侧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与过滤件共同限定形成过滤通道,以更好地对待过滤的粘稠液体进行过滤。过滤件与传送带平行,增加刮板与过滤件的接触时间,进而增强过滤件的过滤效果及刮板对滤渣的清理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渣汁分离机还包括箱体,箱体为渣汁分离机的其他零部件提供安装平台。过滤组件与传送组件均倾斜安装于箱体内部,进而增加过滤通道的长度,增强过滤效果。过滤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箱体接触,避免待过滤的粘稠液体落到过滤组件的覆盖范围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渣汁分离机还包括集液组件。集液组件倾斜安装于箱体内部,集液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箱体连接,避免过滤后的液体落到集液组件的覆盖范围外。集液组件位于过滤件下方,用于承接经过过滤组件过滤后的液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设置有出渣部与出液部。出液部与由集液组件限定形成的腔体相互连通,经过过滤后的液体由集液组件收集,然后通过出液部从渣汁分离机排出。出渣部与由过滤组件限定形成的过滤通道相互连通,过滤通道中的滤渣由刮板运输至出渣部,然后从出渣部排出。出渣部位于出液部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过滤件远离出渣部的一端为弧形,以使过滤件能够与传送带相互匹配,防止待过滤的粘稠液体落到过滤组件的覆盖范围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渣汁分离机还包括研磨组件。研磨组件安装于箱体内,研磨组件用于对粘稠液体中的残渣进行研磨,尽可能的减小残渣的尺寸,方便后续的过滤。研磨组件位于传送带上方,使得传送带能够接收经过研磨组件研磨后的粘稠液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研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进行研磨的第一组轧辊与第二组轧辊,第一组轧辊与第二组轧辊相互配合实现对粘稠液体的研磨。第一组轧辊与第二组轧辊均位于传送带上方,使得传送带能够接收经过研磨后的粘稠液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渣汁分离机还包括除菌组件,除菌组件安装于箱体内,除菌组件位于研磨组件与传送带之间。除菌组件能够对粘稠液体进行杀菌消毒,保证粘稠液体的洁净程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渣汁分离机,其能够快速、高效、连续地完成粘稠液体的渣汁分离。该渣汁分离机主要包括传送组件与过滤组件。过滤组件位于传送组件的下方,传送组件用于将待处理的粘稠液体传送至过滤组件。传送组件设置有刮板,刮板被配置为在传送组件的传送过程中,周期性地与过滤组件接触或分离。刮板能够对过滤组件上待处理的粘稠液体进行挤压,增强过滤效果。同时刮板还能够在传送带的带动下,刮走经过过滤后过滤组件上残留的滤渣,避免滤渣堵塞过滤组件。因此该渣汁分离机分离残渣与液体的效率较高,且能够将分离后的残渣与液体分别排出,使得用户对分离后的残渣与液体的收集十分简便、快捷,便于后续操作的展开。且由于传送带与刮板的作用,能够较好地保证过滤组件不被残渣堵塞,使得渣汁分离机的持续工作能力较强。同时刮板能够持续的将产生的滤渣(残渣)输出,避免了滤渣的堆积,使得用户无需另行对滤渣进行专门的清理,保障了渣汁分离机的工作连续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渣汁分离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扒渣组件与刮板的匹配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渣汁分离机;110-箱体;120-进料部;130-研磨组件;132-第一组轧辊;134-第二组轧辊;140-除菌组件;142-紫外线灯;144-臭氧发生器;150-传送组件;152-传送带;154-刮板;160-过滤组件;162-过滤件;170-集液组件;180-出渣部;190-出液部;200-电机;210-扒渣组件;212-固定板;214-限位块;216-复位件;218-刮渣板;220-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1所示为渣汁分离机100的内部构造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渣汁分离机100,其能够较为快速、高效、连续地完成渣汁分离的工序。

目前,由于现有设备对于压榨得到的粘稠液体的过滤与去渣的处理效果较差,常规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将压榨后得到的粘稠液体静置数天,使渣自动沉淀,生产周期较长,效率较低,且在静止期间除菌设备一直处于工作状态,间接性的增加了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中,以粘稠液体为例,对渣汁分离机100的工作过程进行讲解。渣汁分离机100主要包括传送组件150与过滤组件160。过滤组件160位于传送组件150的下方,传送组件150用于将待处理的粘稠液体传送至过滤组件160。传送组件150设置有刮板154,刮板154被配置为在传送组件150的传送过程中,周期性地与过滤组件160接触或分离。刮板154能够对过滤组件160上待处理的粘稠液体进行挤压,增强过滤效果。同时刮板154还能够在传送组件150的带动下,刮走经过过滤后过滤组件160上残留的滤渣,避免滤渣堵塞过滤组件160。因此渣汁分离机100分离残渣与液体的效率较高,且能够将分离后的残渣与液体分别排出,使得用户对分离后的残渣与液体的收集十分简便、快捷,便于后续操作的展开。且由于刮板154的作用,能够较好地保证过滤组件160不被残渣堵塞,使得渣汁分离机100的持续工作能力较强。同时刮板154能够持续地将产生的滤渣(残渣)带走,避免了滤渣的堆积,使得用户无需另行对滤渣进行专门的清理,保障了渣汁分离机100的工作连续性。

本实施例中,渣汁分离机100包括箱体110,箱体110为渣汁分离机100的其他零部件提供安装平台。同时,箱体110还起到隔绝内外的作用,以减小外界环境对箱体110内的零部件工作状态的干扰,同时减小外界因素对箱体110内的粘稠液体造成的污染。

渣汁分离机100还包括进料部120。进料部120设置于箱体110的顶部。待处理的粘稠液体从进料部120进入渣汁分离机100。

进一步的,进料部120的形状可以为漏斗状。漏斗状的进料部120更方便粘稠液体的添加,减小粘稠液体溅出的可能性。

渣汁分离机100还可以包括研磨组件130。研磨组件130安装于箱体110内,研磨组件130用于对粘稠液体中的残渣进行研磨,尽可能的减小残渣的尺寸,方便后续的过滤操作。研磨组件130位于进料部120下方,通过进料部120的粘稠液体会落入研磨组件130,经过研磨后再从研磨组件130排出。当然,由于研磨组件130的存在,添加进进料部120的待处理物体也可以是其他还未经加工的物品,例如木槿叶等。用户可以直接将木槿叶倒入进料部120,由研磨组件130对木槿叶进行研磨,使汁液挤出。

本实施例中,研磨组件130包括相互配合进行研磨的第一组轧辊132与第二组轧辊134。第一组轧辊132与第二组轧辊134相互配合以实现对粘稠液体的研磨。第一组轧辊132与第二组轧辊134均位于进料部120的下方。进料部120的小口如图1所示位于第一组轧辊132与第二组轧辊134之间,以保证从进料部120通过的粘稠液体能够准确落入第一组轧辊132与第二组轧辊134之间,方便第一组轧辊132与第二组轧辊134相向转动配合对粘稠液体进行研磨。第一组轧辊132与第二组轧辊134的转动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每组轧辊中包含的轧辊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例如可以每组轧辊均采用2个轧辊),具体数量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当然,其他实施例中,研磨组件130也可以是其他具有研磨功能的零部件,例如磨盘、旋转刀片等,只要能够具有对粘稠液体中的残渣进行研磨、减小残渣尺寸的功能即可。

渣汁分离机100还包括除菌组件140,除菌组件140安装于箱体110内,除菌组件140位于研磨组件130下方。除菌组件140能够对粘稠液体进行杀菌消毒,保证粘稠液体的洁净程度。

本实施例中,除菌组件140主要包括紫外线灯142与臭氧发生器144。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臭氧扩散比较均匀,通透性好,能够实现全方位、快速、高效的消毒杀菌目的。且臭氧的杀菌谱广,既可以杀灭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真菌和原虫孢体等多种微生物,还可以破坏肉毒杆菌和毒素及立克次氏体等,同时还具有很强的除霉、腥、臭等异味的功能。紫外线同样具有较强的消毒杀菌效果,同时紫外线还能够消除经过消毒灭菌后的液体中残余的臭氧,避免液体中残余的具有强氧化性的臭氧对下一流程操作造成影响。其他实施例中,除菌组件140也可以包括其他除菌设置,例如负离子发生器等,只要能够具有消毒灭菌的功能且不对后续操作造成不利影响即可。

请参照图1与图2,图2所示为过滤件162的结构示意图。传送组件150与过滤组件160均倾斜安装于箱体110内部。由于倾斜安装的设置间接地增加了过滤组件160的长度,进而增强了过滤效果。过滤组件160的两端分别与箱体110接触(接触的方式可以是紧靠,也可以是通过一些常规方法连接,例如焊接等),避免待过滤的粘稠液体落到过滤组件160的覆盖范围外。

传送组件150位于除菌组件140下方,过滤组件160位于传送组件150下方。从研磨组件130排出的待过滤的粘稠液体经过除菌组件140的消毒后落至传送组件150。传送组件150将带过滤的粘稠液体运输至过滤组件160。

传送组件150主要包括传送带152,传送带152上沿其传送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刮板154。一方面,当待过滤的粘稠液体落至倾斜安装的传送带152上时,刮板154能够起限位作用,防止待过滤的粘稠液体随意流动,造成质量损失。另一方面,传送带152转动时,多个刮板154轮流挤压过滤组件160上的粘稠液体,从而大大增强了过滤组件160的过滤效果。并且多个刮板154能够依次对过滤组件160上残留的滤渣进行刮除,减少滤渣的残留,最大限度地避免滤渣对后续过滤过程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传送带152的两个传动轮(图中未标出)安装于箱体110内,从而实现传送带152的安装固定。传送带152的转动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

过滤组件160主要包括过滤件162及位于过滤件162两侧的第一挡板(图中未示出)、第二挡板(图中未示出)。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与过滤件162共同限定形成过滤通道,以更好地对待过滤的粘稠液体进行过滤。本实施例中,箱体110充当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

本实施例中,过滤件162主要包括筛板与滤网,筛板与滤网共同配合对粘稠液体进行过滤,使过滤效果得到较好的保证。同时,筛板具有一定的硬度,受到刮板154的作用后产生的形变较小,从而保证了刮板154对粘稠液体的挤压力度,使得过滤效果更佳。当然,其他实施例中,过滤件162也可以采用其他过滤设置,例如使用纱布等,只要能够完成过滤功能且不对其余工序造成影响即可。

本实施例中,过滤件162与传送带152平行设置,从而增加刮板154与过滤件162的接触时间,进而增强过滤件162的过滤效果及刮板154对滤渣的清理效果。同时由于过滤件162倾斜设置,使得刮板154带动残渣向上运动时,残渣内残余的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与刮板154的挤压,会从残渣中渗出到过滤件162上,从而增强渣汁分离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过滤件162较低的一端如图2所示为弧形,以使过滤件162能够与传送带152相互匹配,防止待过滤的粘稠液体落到过滤组件160的覆盖范围外。同时,与传送带152相互匹配的弧形设置,还使得刮板154能够将过滤件162上的滤渣绝大部分都运输走,避免了过滤件162与传送带152不匹配,可能导致的过滤件162较低的一端出现的滤渣堆积的现象。

请再参照图1。渣汁分离机100还可以包括集液组件170。集液组件170倾斜安装于箱体110内部,使得集液组件170收集的液体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流向集液组件170较低的一端,便于后续的收集。集液组件170的两端分别与箱体110连接,避免过滤后的液体落到集液组件170的覆盖范围外。集液组件170位于过滤件162下方,用于承接经过过滤组件160过滤后的液体。

渣汁分离机100还包括出渣部180与出液部190。出渣部180与出液部190均设置于箱体110。出液部190与由集液组件170限定形成的腔体较低的一端相互连通,经过过滤后的液体由集液组件170收集,然后通过出液部190从渣汁分离机100排出,方便后续用户的收集。出渣部180与由过滤组件160限定形成的过滤通道相互连通,过滤通道中的滤渣由刮板154运输至出渣部180,然后从出渣部180排出,便于后续用户对滤渣进行收集处理。出渣部180位于出液部190上方。

本实施例中,出渣部180与出液部190位于箱体110的对侧,从而使滤渣的收集与过滤后液体的收集错开,避免两者相互之间造成干扰,同时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照图3,图3所示为扒渣组件210与刮板154的匹配结构示意图。当刮板154到达出渣部180时,如果处理的物品黏度较高,可能仍然有较多的渣黏贴于刮板154上,从而影响刮板154在过滤件162上的连续刮渣效率,因此在出渣部180相邻处设置了扒渣组件210。扒渣组件210包括固定板212、限位块214、复位件216、刮渣板218和转动轴220。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板212以及转动轴220需要借助箱体110在相应位置进行安装,此处不作详细说明。刮渣板218能够绕转动轴220在图3所示的方向上进行上下转动。复位件216采用具有一定伸缩能力的材料或结构,本实施例中复位件216采用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刮渣板218和固定板212上,如图3所示。当刮渣板218向上转动后,可以在复位件216的作用下回到图3所示的初始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仅仅是示出了扒渣组件210和刮板154的相对位置关系,扒渣组件210的具体安装还应当结合图1中的具体安装情况。限位块214用于限定刮渣板218进一步向图3所示的下方转动。

传送带152带动刮板154沿图1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当刮板154与刮渣板218呈图3所示的状态接触后,随着刮板154的继续转动,会带动刮渣板218沿图3所示的上方转动,随着传送带152的继续转动,刮板154与刮渣板218将逐渐分离,整个过程中,该刮板154上的渣得到有效扒除。当刮板154与刮渣板218分离后,在复位件216的作用下,刮渣板218将回复到图3所示的初始位置,等待下一个刮板154的到来。如此循环,每个刮板154上黏贴的渣都将得到有效扒除,有助于提高刮板154在过滤件162上的连续刮渣效率,从而提高过滤件162的过滤效率。

渣汁分离机100还包括电机200。电机200分别与研磨组件130、传送带152传动链接,电机200为研磨组件130与传送带152提供动力。并且一台电机200同时对研磨组件130与传送带152进行传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与空间利用率。

渣汁分离机100的工作原理是:

待处理的粘稠液体从漏斗状的进料部120加入,然后落入研磨组件130。第一组轧辊132与第二组轧辊134相互配合对待处理的粘稠液体进行研磨。研磨后的粘稠液体从研磨组件130排出,掉落到传送带152上,并被刮板154拦住。在掉落过程中,研磨后的粘稠液体经过紫外线与臭氧的共同消毒杀菌。传送带152上的粘稠液体被传送带152传送至过滤组件160。在传送带152的带动下,刮板154与过滤件162配合对粘稠液体进行挤压,并使粘稠液体经过过滤件162的过滤。刮板154带动过滤后过滤件162上的滤渣移动,并输送至出渣部180,使滤渣从出渣部180排出。经过过滤件162过滤后得到滤液落至集液组件170,并在重力作用下流向倾斜的集液组件170较低的一端,并从与集液组件170限定形成的腔体相互连通的出液部190排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