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粘合剂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医用粘合剂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在临床医学领域,手术中的大面积渗血或血管出血的止血问题一直困扰着医学界,人们一直设想能在手术中用胶粘替代缝合,或用胶粘堵难以治愈的瘘管,或栓塞畸形血管,对大面积弥漫性渗血或小血管出血的止血等。由于临床不断的需要,便推动了医用胶事业的发展。如1960年美国nathan对28中合成树脂进行粘合小血管筛选实验,结果证明α-氰基丙烯酸甲酯粘合止血性能最佳,随后进行了大量的动物肌临床实验,证明不可医用。至1967年又公开了α-氰基丙烯酸乙、正丁、异丁等烷基酯;但是这类医用胶目前仍存在需要低温保存,仅限用于体表、聚合体硬、脆,聚合热高等缺点,因而严禁进入体内使用,在美国和德国异丁酯到90年代就停止生产。而血液制品又存在可能诱发医源性cjd海绵状脑血管病变、抗病毒感染、丙肝病毒感染等问题,(纤维蛋白由人血、动物血或者组织提炼得到的,该胶是双组分,需低温存储,无粘结强度,使用前还需要加热到体温,应用麻烦);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有的医用胶具有操作简单,对伤口不造成二次损伤的优点,还具有可应用或辅助应用于如肝脏、胰等手术针线较难缝合的软组织、内脏,骨骼等部位的优势。此外,对于大面积浅表性出血、擦伤、烧伤、战场损伤、野外损伤、肠漏等,这类医用粘合剂还可以通过覆盖性止血的方式,在伤口形成保护性薄膜,从而达到止血和隔离外界感染的目的,其改变了传统医学上仅依靠针线缝合伤口的概念,通过粘接的方式,来替代针线的缝合。
止血喷涂型的医用胶生产过程包括粘合液的制备-纳米颗粒的制备-制备胺化壳糖衍生物-配置胶原液体-粘合剂(医用胶)的制备五个生产工序(具体参见专利号201611064269.1的中国专利:一种止血喷涂型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但是,现有粘合剂的制备工序需在密闭的反应釜中进行,对反应完成后的粘合剂进行分装装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由于包装瓶的体积较小,导致该反应釜内的粘合剂出料不好控制,造成粘合剂从包装瓶中满溢或者或者造成彼此相邻包装瓶之间出料不能及时关闭而漏至台面的问题,造成粘合剂的浪费;且由于该粘合剂遇到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形成凝胶,经常从出料管控制阀到出料口端经常由于空气的进入而产生凝胶,造成出料管的堵塞,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医用粘合剂的反应釜,旨在解决现有反应釜出料装瓶时不易控制,且出料管内容易凝胶,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以及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生产医用粘合剂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夹套,且夹套与反应釜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加热腔,且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夹套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上端设有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氮气输入口以及视镜,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连接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位于输料管的出料端的5-10cm处。
优选地,其中所述输料管为透明塑胶波纹管。
优选地,其中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出料口设置有过滤装置。
优选地,其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框,所述过滤框与所述出料口匹配卡合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滤框的内腔内固定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地,其中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由所述搅拌电机驱动旋转的搅拌轴,以及固定于所述搅拌轴上的螺旋绞龙叶片。
优选地,其中所述搅拌轴的下端还固定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为弧形搅拌叶,所述搅拌叶的弧形形状与所述反应釜的内侧空间相匹配。
优选地,其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加热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联接。
优选地,其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动调节阀,所述电动调节阀的执行模块为自动开关,所述自动开关在所述反应釜内的料液温度升高到p1时自动断开且在所述反应釜内的料液温度降低到p2时自动开启,且所述电动调节阀在断电状态下为断开状态。
优选地,其中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电动调节阀打开或关闭的手动开关以及用于所述自动开关与所述手动开关之间进行转换的切换装置。
优选地,其中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上设置有多个按钮、警报装置、定时装置、温度显示器和指示灯,所述按钮、警报装置、温度显示器和指示灯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联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生产医用粘合剂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夹套,且夹套与反应釜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加热腔,且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夹套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上端设有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氮气输入口以及视镜,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连接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位于输料管的出料端的5-10cm处。具体为,符合技术要求的医用胶合剂从反应釜的底部的出料口通过输料管输出,通过在输料管的出料端的5-10cm处设置控制阀门,能够有效地控制输料管中的粘合剂的出料流量以及随时开启或关闭输料管中的粘合剂输出,从而实现粘合剂的精准装瓶且不浪费;且同时在不使用时,通过关闭控制阀门,可以很好的隔绝空气,避免了粘合剂在输料管中凝胶堵塞影响出料,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反应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生产医用粘合剂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反应釜本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夹套2,且夹套2与反应釜1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加热腔,加热腔用于容纳加热介质,加热介质可以是水或者导热油等;
且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装置3,夹套2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用于输入和输出加热介质,反应釜本体1的上端设有第一进料口11、第二进料口12、氮气输入口13以及视镜14,第一加料口和第二加料口用于加入原材料,氮气输入口用于在生产过程中输入氮气,显然,该反应釜本体的上端还可以设置有放空阀和压力阀,进而通过压力阀和放空阀来调节氮气的输入量,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搅拌装置,反应釜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连接有输料管4,输料管4上设置有控制阀门41,控制阀门41位于输料管4的出料端的5-10cm处,该反应釜能够有效地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其中输料管4为透明塑胶波纹管,该设置不仅可以对输料管4内的粘合剂外观进行实时监测,也能够有效的防止该输料管4在使用的过程中变瘪从而影响生产效率,且该材料的成本低。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其中反应釜本体1的出料口设置有过滤装置6,出料口和输料管4之间采用法兰连接,过滤装置6设置于出料口与法兰装置的连接处,具体的,可以通过法兰装置拆洗过滤装置6,方便快捷;且该过滤装置6包括过滤框,所述过滤框与所述出料口匹配卡合形成可拆卸连接,在过滤框的内腔内固定设置有过滤网;具体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些批次的粘合剂会带有少了杂质和凝胶块,该过滤装置6的设置能够有效地清除粘合剂中的少量的杂质和凝胶块,保证该医用粘合剂的产品质量;当生产完成时,便于从出料口口处取下该过滤装置6,清理干净,以便循环使用。
实施例2
再次参考图1,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其中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由搅拌电机驱动旋转的搅拌轴,以及固定于所述搅拌轴上的螺旋绞龙叶片51,该设置有利于将反应釜内的料液通过螺旋绞龙叶片51进行充分搅拌,提高搅拌效率;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其中所述搅拌轴的下端还固定设置有搅拌叶52,所述搅拌叶为弧形搅拌叶,所述搅拌叶的弧形形状与反应釜的内侧空间相匹配。该设置使得搅拌叶52可以充分接触反应釜内侧壁上的粘合剂,搅拌效率和搅拌效果均大大提高。
实施例3
再次参考图1,在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其中还包括控制器7,反应釜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温度感应器8,温度感应器8、加热装置3与控制器7电联接。具体为,在控制器7中预先设定反应釜内料液(以下简称料液)的温度值,控制器7根据接收到温度感应器8所检测出的料液的温度,调节加热装置3的开启或关闭,具体为温度感应器8将自身感应到的料液的温度信号传输给控制器7,控制器7接收由温度感应器8传递来的料液的温度信号,并对该料液的温度信号进行判断,当该料液的温度高于料液的温度的设定值时,控制器7控制加热装置3的关闭,实现对料液的降温;当由温度感应器8传输来的料液的温度低于料液的温度的设定值时,控制器7控制加热装置3的打开,实现对料液的升温。显而易见的,通过该设置,可以省去人为的实时观测料液温度的步骤,并且控制器7可以自动控制加热装置3的开启或关闭,省去了人为手动的开启或关闭加热装置3的操作,提高了该反应釜的自动化程度,并且该控制器7可以实时地对加热装置3进行控制,大大降低了人为操作可能产生的延迟和提前。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其中加热装置3包括电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的执行模块为自动开关,自动开关在所述反应釜内的料液温度升高到55℃时自动断开且在所述反应釜内的料液温度降低到45℃时自动开启,且电动调节阀在断电状态下为断开状态,该设置为提高该反应釜的自动化程度提供了技术支持;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其中还包括用于控制电动调节阀打开或关闭的手动开关以及用于所述自动开关与所述手动开关之间进行转换的切换装置,控制电动调节阀打开或关闭的手动开关设于反应釜本体1的上端面上,该手动开关可以控制电动调节阀的开启和关闭,当控制器7、或温度感应器8、或电动调节阀出现故障时,切换装置可以将电动调节阀的开启或关闭方式切换到手动开关,从而由手动开关实现电动调节阀的开启或关闭,该设置为该反应釜的实用安全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其中还包括控制箱9,控制箱9上设置有多个按钮、警报装置、定时装置、温度显示器和指示灯,按钮、警报装置、温度显示器和指示灯均与控制器8电联接。具体地,按钮包括电源开关按钮、计时按钮、转速调节按钮,温度显示按钮等;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控制器接收到反应釜的反应时间、釜内的料液温度高于设定值等异常情况时,警报就会响起,且指示灯也会由正常工作时的绿色变成红色,提示操作人员工艺过程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从而避免了异常现象的进一步恶化,该设置为进一步提高该反应釜的自动化提高了技术要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