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生产用尾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5916发布日期:2020-10-28 12:14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生产用尾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石墨生产用尾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石墨材料在能源、环保、信息、交通、国防等新技术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如电池的电极材料,燃料电池的双极板,柔性石墨密封材料,电子信息设备的涂层材料,军事装备的隐身材料等。然而,在生产石墨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有害气体逸出,污染环境,在对尾气进行处理的装置中,经常发生堵塞的情况,检修处理非常繁琐复杂,并且有造价高,需要频繁进行更换,十分麻烦;而且刚刚排出来尾气的通常情况下温度是比较高的,如果不经过降温处理,后期处理起来是比较麻烦的,尾气中的成分一般分为粉尘颗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酸性性气体以及甲醛苯等有毒气体,传统的处理方法一般为静电式吸附细微颗粒物,但无法对有毒气体进行过滤;负离子式有一定的杀菌效果,但对有毒气体以及细微颗粒物无效,因此需要一种相对环保方便简洁的尾气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上述石墨生产用尾气处理装置实现尾气降温、去除粉尘颗粒、酸性气体以及一氧化碳甲醛苯等有毒气体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生产用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冷却装置、粉尘颗粒处理装置、酸性尾气中和装置和有毒尾气无毒处理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的右侧依次活动连接有粉尘颗粒处理装置、酸性尾气中和装置和有毒尾气无毒处理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散热铜管,所述散热铜管的内部穿插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左端活动连接有进气管,所述散热铜管的外部包裹有纤维套,所述散热铜管的外部缠绕有冷却金属管,所述粉尘颗粒处理装置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海绵块,所述海绵块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吸附块,所述粉尘颗粒处理装置底部的输送管上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酸性尾气中和装置包括中和塔,所述中和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喷淋花洒,所述中和塔的左侧内壁上设置有连接管头,所述中和塔的右侧内壁上插接有斜管,所述斜管的左下端固定安装有档板,所述有毒尾气无毒处理装置包括焚烧室和降解室,所述焚烧室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多孔陶瓷板,所述降解室的内部多孔条板,所述多孔条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出气口,所述焚烧室和降解室的右端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引流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石墨生产用尾气处理装置在使用时,高温的尾气从进气管中进入冷却装置中,其中纤维套的内部可以装水,同时纤维套也会不断的向外面流出水,冷水从进水口中进入然后不断地吸收散热铜管上面传递出来的热量,最后变成热水从出水口中出来,然后回收利用,其中金属管中填充有冷却液,可以进一步加快降温的速率,从而大大缩短冷却所需的时间,从而加速尾气处理的进程,这个过程中强力风扇不断的转动,从而加速冷却装置附近的空气流速从而提高降温效果,这种冷却降温的方法相对比较经济便捷,当尾气进入粉尘颗粒处理装置中时,海绵块可以去除大部分的粉尘颗粒,同时静电吸附网可以吸附一些尾气中微小的尘埃,接着尾气通过连接管头进入酸性尾气中和塔中,连接管头的下端插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这样直接将酸性气体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可以中和大部分的酸性气体,然后小部分的酸性气体会在喷淋花洒中喷出的氢氧化钠水雾给彻底中和生成硫酸钠,收集利用起来,最后尾气进入有毒尾气无毒处理装置中,通过焚烧室可以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气体燃烧掉,其中多孔条板的内部填充有大量甲醛苯分解生物酶,大量甲醛苯分解生物酶可以快速的将有毒的甲醛苯气体给分解掉,生物酶的反应速率比催化剂催化的效率高很多,同时也是比较环保的。

作为优化,所述冷却装置的左下方设置有强力风扇,强力风扇可以提供强风然后吹向纤维套。

作为优化,所述散热铜管的左下端和右上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出水口和进水口且出水口和进水口均插接在纤维套中,其中纤维套的内部可以装水,同时纤维套也会不断的向外面流出水,冷水从进水口中进入然后不断地吸收散热铜管上面传递出来的热量,最后变成热水从出水口中出来,然后回收利用,这个过程中强力风扇不断的转动,从而加速冷却装置附近的空气流速从而提高降温效果,这种冷却降温的方法相对比较经济便捷。

作为优化,所述冷却金属管中填充有冷却液,冷却液可以进一步加快降温的速率,从而大大缩短冷却所需的时间,从而加速尾气处理的进程。

作为优化,所述吸附块的内部设置有静电吸附网,静电吸附网可以吸附一些尾气中微小的尘埃。

作为优化,所述连接管头的下端插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这样直接将酸性气体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可以中和大部分的酸性气体,然后小部分的酸性气体会在喷淋花洒中喷出的氢氧化钠水雾给彻底中和生成硫酸钠,收集利用起来。

作为优化,所述多孔条板的内部填充有大量甲醛苯分解生物酶,大量甲醛苯分解生物酶可以快速的将有毒的甲醛苯气体给分解掉,生物酶的反应速率比催化剂催化的效率高很多,同时也是比较环保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装置、2-粉尘颗粒处理装置、3-酸性尾气中和装置、4-有毒尾气无毒处理装置、100-散热铜管、101-输送管、102-进气管、103-纤维套、104-冷却金属管、105-出水口、106-进水口、107-强力风扇、200-海绵块、201-吸附块、202-静电吸附网、203-风机、300-中和塔、301-喷淋花洒、302-连接管头、303-斜管、304-档板、400-焚烧室、401-多孔陶瓷板、402-降解室、403-多孔条板、404-引流风机、405-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石墨生产用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冷却装置1、粉尘颗粒处理装置2、酸性尾气中和装置3和有毒尾气无毒处理装置4,冷却装置1的右侧依次活动连接有粉尘颗粒处理装置2、酸性尾气中和装置3和有毒尾气无毒处理装置4,冷却装置1的左下方设置有强力风扇107,强力风扇107可以提供强风然后吹向纤维套103,冷却装置1包括散热铜管100,散热铜管100的左下端和右上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出水口105和进水口106且出水口105和进水口106均插接在纤维套103中,其中纤维套103的内部可以装水,同时纤维套103也会不断的向外面流出水,冷水从进水口106中进入然后不断地吸收散热铜管100上面传递出来的热量,最后变成热水从出水口105中出来,然后回收利用,这个过程中强力风扇107不断的转动,从而加速冷却装置1附近的空气流速从而提高降温效果,这种冷却降温的方法相对比较经济便捷,散热铜管100的内部穿插有输送管101,输送管101的左端活动连接有进气管102,散热铜管100的外部包裹有纤维套103,散热铜管100的外部缠绕有冷却金属管104,冷却金属管104中填充有冷却液,冷却液可以进一步加快降温的速率,从而大大缩短冷却所需的时间,从而加速尾气处理的进程,粉尘颗粒处理装置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海绵块200,海绵块200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吸附块201,吸附块201的内部设置有静电吸附网202,静电吸附网202可以吸附一些尾气中微小的尘埃,粉尘颗粒处理装置2底部的输送管101上固定安装有风机203,酸性尾气中和装置3包括中和塔300,中和塔30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喷淋花洒301,中和塔300的左侧内壁上设置有连接管头302,连接管头302的下端插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这样直接将酸性气体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可以中和大部分的酸性气体,然后小部分的酸性气体会在喷淋花洒301中喷出的氢氧化钠水雾给彻底中和生成硫酸钠,收集利用起来,中和塔300的右侧内壁上插接有斜管303,斜管303的左下端固定安装有档板304,有毒尾气无毒处理装置4包括焚烧室400和降解室402,焚烧室400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多孔陶瓷板401,降解室402的内部多孔条板403,多孔条板403的内部填充有大量甲醛苯分解生物酶,大量甲醛苯分解生物酶可以快速的将有毒的甲醛苯气体给分解掉,生物酶的反应速率比催化剂催化的效率高很多,同时也是比较环保的,多孔条板40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出气口405,焚烧室400和降解室402的右端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引流风机404。

在使用时,该一种石墨生产用尾气处理装置,高温的尾气从进气管102中进入冷却装置1中,其中纤维套103的内部可以装水,同时纤维套103也会不断的向外面流出水,冷水从进水口106中进入然后不断地吸收散热铜管100上面传递出来的热量,最后变成热水从出水口105中出来,然后回收利用,其中金属管104中填充有冷却液,可以进一步加快降温的速率,从而大大缩短冷却所需的时间,从而加速尾气处理的进程,这个过程中强力风扇107不断的转动,从而加速冷却装置1附近的空气流速从而提高降温效果,当尾气进入粉尘颗粒处理装置2中时,海绵块200可以去除大部分的粉尘颗粒,同时静电吸附网202可以吸附一些尾气中微小的尘埃,接着尾气通过连接管头302进入酸性尾气中和塔300中,连接管头302的下端插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这样直接将酸性气体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可以中和大部分的酸性气体,然后小部分的酸性气体会在喷淋花洒301中喷出的氢氧化钠水雾给彻底中和生成硫酸钠,收集利用起来,最后尾气进入有毒尾气无毒处理装置4中,通过焚烧室400可以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气体燃烧掉,其中多孔条板403的内部填充有大量甲醛苯分解生物酶,大量甲醛苯分解生物酶可以快速的将有毒的甲醛苯气体给分解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