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炉烟气一体化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11875发布日期:2020-06-30 20:16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垃圾焚烧炉烟气一体化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垃圾焚烧炉烟气一体化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垃圾焚烧炉是一种用于垃圾处理过程中,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的辅助装置但在焚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气污染环境,因此需要烟气净化装置对烟气进行处理,其在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垃圾焚烧炉烟气处理方法和装置多种多样,处理方法通常是用旋风除尘,喷淋箱、油水分离器、电场、电除尘、活性炭吸附箱等一字排列的方法,此方法的单体单机的形式分布及生产,具有占地面积大,生产现场组装工作量大,运输费用高,制造成本高,自动控制性能差等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化强,自动控制方便,占地面积小,易运输的垃圾焚烧炉烟气一体化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炉烟气一体化净化装置,包括外壳、隔板、进风口、排风口、喷淋箱、第一烟气通道、油水过滤箱、烟气进口、烟气排口、第二烟气通道、蜂窝电坊、第三烟气通道、活性炭吸附箱、水箱、抽水管、水泵、进水管、喷淋管、喷淋头、引风机和排风管,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内腔,隔板固定设置于内腔的底端,进风口设置于外壳的左端并与内腔相通,进风口位于隔板的上方,排风口设置于外壳的顶端右侧并与内腔相通,喷淋箱固定设置于隔板的顶端左侧,喷淋箱的进气口与进风口相通,水箱固定设置于内腔的左端并位于隔板的下方,水泵固定设置于内腔的底端,水泵的左端与抽水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抽水管的左端与水箱的右端固定连接,水泵的顶端与进水管的底端固定连接,进水管的顶部与喷淋管的右端固定连接,喷淋管均匀设置于喷淋箱的中部,喷淋头固定设置于喷淋管的底端,第一烟气通道设置于喷淋箱的右端,第一烟气通道的顶部与喷淋箱的顶端排气口连通,油水过滤箱固定设置于第一烟气通道的右端,烟气进口设置于油水过滤箱的底端,烟气排口设置于油水过滤箱的顶端,第一烟气通道的底部与烟气进口连通,第二烟气通道固定设置于油水过滤箱的右端,第二烟气通道的顶部与烟气排口连通,蜂窝电坊固定设置于第二烟气通道的右端,蜂窝电坊内设置有蜂窝电场,蜂窝电坊的左端进气口与第二烟气通道的中部连通,第三烟气通道固定设置于蜂窝电坊的右端,蜂窝电坊的右端排气口与第三烟气通道的中部连通,活性炭吸附箱固定设置于内腔的右端,活性炭吸附箱的底端进气口与第三烟气通道的底部连通,引风机固定设置于内腔的底端右侧,引风机的顶端与排风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排风管的顶端与活性炭吸附箱的顶端排气口连通并与排风口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炉烟气一体化净化装置,喷淋箱内至少设置有两组喷淋管和喷淋头。

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炉烟气一体化净化装置,蜂窝电坊的进气口为大面积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炉烟气一体化净化装置,蜂窝电坊内至少设置有两组蜂窝电场。

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炉烟气一体化净化装置,活性炭吸附箱内至少设置有两组活性炭吸附层。

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炉烟气一体化净化装置,还包括电控柜,电控柜固定设置于内腔的前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使用垃圾焚烧炉烟气一体化净化装置对垃圾焚烧炉产生的烟气进行处理时,烟气自进风口进入喷淋箱的底部,同时通过水泵将水自喷淋头均匀喷出,保证烟气由下至上,水流由上至下的逆向运动,有效提高烟气与水流的接触时间,然后烟气通过第一烟气通道由上至下进入油水过滤箱,由下至上的烟气缓慢上升,使废气中的油、水产生拦截过滤,然后烟气通过第二烟气通道进入蜂窝电坊的大面积进口,让烟气在蜂窝电场内均匀缓慢的进引处理,最后通过第三烟气通道由下至上通过活性炭吸附箱,由下至上通过吸附层处理烟气中有害物质,经处理完毕的气体由引风机排出外界,装置内部高度集成,使原来零散,分散的结构转换成为一种专业化更强,更利于管理,效果更好,占地面积更小的专业设备,更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外壳;2、隔板;3、进风口;4、排风口;5、喷淋箱;6、第一烟气通道;7、油水过滤箱;8、烟气进口;9、烟气排口;10、第二烟气通道;11、蜂窝电坊;12、第三烟气通道;13、活性炭吸附箱;14、水箱;15、抽水管;16、水泵;17、进水管;18、喷淋管;19、喷淋头;20、引风机;21、排风管;22、电控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炉烟气一体化净化装置,包括外壳1、隔板2、进风口3、排风口4、喷淋箱5、第一烟气通道6、油水过滤箱7、烟气进口8、烟气排口9、第二烟气通道10、蜂窝电坊11、第三烟气通道12、活性炭吸附箱13、水箱14、抽水管15、水泵16、进水管17、喷淋管18、喷淋头19、引风机20和排风管21,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内腔,隔板2固定设置于内腔的底端,进风口3设置于外壳1的左端并与内腔相通,进风口3位于隔板2的上方,排风口4设置于外壳1的顶端右侧并与内腔相通,喷淋箱5固定设置于隔板2的顶端左侧,喷淋箱5的进气口与进风口3相通,水箱14固定设置于内腔的左端并位于隔板2的下方,水泵16固定设置于内腔的底端,水泵16的左端与抽水管15的右端固定连接,抽水管15的左端与水箱14的右端固定连接,水泵16的顶端与进水管17的底端固定连接,进水管17的顶部与喷淋管18的右端固定连接,喷淋管18均匀设置于喷淋箱5的中部,喷淋头19固定设置于喷淋管18的底端,第一烟气通道6设置于喷淋箱5的右端,第一烟气通道6的顶部与喷淋箱5的顶端排气口连通,油水过滤箱7固定设置于第一烟气通道6的右端,烟气进口8设置于油水过滤箱7的底端,烟气排口9设置于油水过滤箱7的顶端,第一烟气通道6的底部与烟气进口8连通,第二烟气通道10固定设置于油水过滤箱7的右端,第二烟气通道10的顶部与烟气排口9连通,蜂窝电坊11固定设置于第二烟气通道10的右端,蜂窝电坊11内设置有蜂窝电场,蜂窝电坊11的左端进气口与第二烟气通道10的中部连通,第三烟气通道12固定设置于蜂窝电坊11的右端,蜂窝电坊11的右端排气口与第三烟气通道12的中部连通,活性炭吸附箱13固定设置于内腔的右端,活性炭吸附箱13的底端进气口与第三烟气通道12的底部连通,引风机20固定设置于内腔的底端右侧,引风机20的顶端与排风管21的底端固定连接,排风管21的顶端与活性炭吸附箱13的顶端排气口连通并与排风口4相通;在使用垃圾焚烧炉烟气一体化净化装置对垃圾焚烧炉产生的烟气进行处理时,烟气自进风口进入喷淋箱的底部,同时通过水泵将水自喷淋头均匀喷出,保证烟气由下至上,水流由上至下的逆向运动,有效提高烟气与水流的接触时间,然后烟气通过第一烟气通道由上至下进入油水过滤箱,由下至上的烟气缓慢上升,使废气中的油、水产生拦截过滤,然后烟气通过第二烟气通道进入蜂窝电坊的大面积进口,让烟气在蜂窝电场内均匀缓慢的进引处理,最后通过第三烟气通道由下至上通过活性炭吸附箱,由下至上通过吸附层处理烟气中有害物质,经处理完毕的气体由引风机排出外界,装置内部高度集成,使原来零散,分散的结构转换成为一种专业化更强,更利于管理,效果更好,占地面积更小的专业设备,更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炉烟气一体化净化装置,喷淋箱5内至少设置有两组喷淋管18和喷淋头19;通过上述设置有效提高喷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炉烟气一体化净化装置,蜂窝电坊11的进气口为大面积进气口;大面积进气口有利于烟气均匀进入蜂窝电坊。

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炉烟气一体化净化装置,蜂窝电坊11内至少设置有两组蜂窝电场;通过上述设置有利于提高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炉烟气一体化净化装置,活性炭吸附箱13内至少设置有两组活性炭吸附层;通过上述设置有利于提高吸附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炉烟气一体化净化装置,还包括电控柜22,电控柜22固定设置于内腔的前端;通过电控柜便于操作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炉烟气一体化净化装置,其在使用垃圾焚烧炉烟气一体化净化装置对垃圾焚烧炉产生的烟气进行处理时,烟气自进风口进入喷淋箱的底部,同时通过水泵将水自喷淋头均匀喷出,保证烟气由下至上,水流由上至下的逆向运动,有效提高烟气与水流的接触时间,然后烟气通过第一烟气通道由上至下进入油水过滤箱,由下至上的烟气缓慢上升,使废气中的油、水产生拦截过滤,然后烟气通过第二烟气通道进入蜂窝电坊的大面积进口,让烟气在蜂窝电场内均匀缓慢的进引处理,最后通过第三烟气通道由下至上通过活性炭吸附箱,由下至上通过吸附层处理烟气中有害物质,经处理完毕的气体由引风机排出外界,装置内部高度集成,使原来零散,分散的结构转换成为一种专业化更强,更利于管理,效果更好,占地面积更小的专业设备,更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大面积进气口有利于烟气均匀进入蜂窝电坊,通过两组活性炭吸附层有利于提高吸附处理效果,通过电控柜便于操作装置,在完成上述动作之前,首先将移动到用户需要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炉烟气一体化净化装置,以上所述所有部件的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并且其所有部件的具体结构、型号和系数指标均为其自带技术,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故不在多加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炉烟气一体化净化装置,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以及垂直水平”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与此同时,“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数列名词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