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物制药设备的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制药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三十多年来,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为医疗业、制药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因此,世界各国都把生物制药确定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新兴产业。
生物制药的过程中需要将各种培制好的药物混合搅拌,从而制成另一种独具功效的药物,传统的混合装置送料较慢,搅拌效果差,混合效率较低,因此需要一种送料快、混合效率高、搅拌效果好的生物制药设备的混合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送料快、混合效率高、搅拌效果好的生物制药设备的混合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制药设备的混合装置,包括底部固定座,所述底部固定座的上侧固定有混合罐、垂直支架,所述混合罐的内部嵌入有搅拌转轴,所述搅拌转轴的下端安装有搅拌头,所述搅拌头上设置有气孔,所述搅拌转轴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混合罐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搅拌转轴的顶部端面上安装有气管接头,所述搅拌转轴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气管接头的上端连接有气管,所述混合罐的底部连接有出料管,所述混合罐的左侧连接有至少两组绞龙运输管,所述垂直支架的右侧固定有水平支架,所述水平支架上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主转轴,所述绞龙运输管设置在所述主转轴的上侧。
优选地,上述的生物制药设备的混合装置,其中所述绞龙运输管的左端上侧连接有进料管。
优选地,上述的生物制药设备的混合装置,其中所述气管上安装有气阀。
优选地,上述的生物制药设备的混合装置,其中所述绞龙运输管内的螺旋转轴左端安装有从动轮,所述主转轴上安装有主动轮,所述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之间连接有皮带。
优选地,上述的生物制药设备的混合装置,其中所述气孔与所述气管相通。
优选地,上述的生物制药设备的混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主转轴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生物制药设备的混合装置,其中所述搅拌转轴与所述搅拌头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转轴与所述搅拌头之间安装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在使用该装置进行混合时,第二电机转动,主转轴随之转动,通过从动轮和皮带带动各螺旋转轴转动,将进料管内的每种来料通过绞龙运输管运送到混合罐内。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一电机转动时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嵌入在搅拌转轴的外部,此时第一齿轮与搅拌转轴一起转动,气孔用于吹气,将罐内的混合颗粒吹开,起到气流搅拌的作用。搅拌头包含有三个单独且相互构成角度的分叉结构。在搅拌头上的气孔吹气的同时也通过物理搅拌作用将混合颗粒充分搅拌,搅拌完成后通过出料管将其运送到下一工位。整个混合装置送料快、混合效率高、搅拌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ⅱ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搅拌头的端面图。
图中:1、混合罐;2、搅拌转轴;3、搅拌头;31、气孔;4、气管;5、气阀;6、出料管;7、混合颗粒;8、底部固定座;9、垂直支架;10、第一齿轮;11、第一电机;12、气管接头;13、第二齿轮;14、第二电机;15、主转轴;16、水平支架;17、绞龙运输管;18、进料管;19、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图4所示,一种生物制药设备的混合装置,包括底部固定座8,底部固定座8的上侧用螺丝固定有混合罐1。底部固定座8的上侧还焊接有垂直支架9。混合罐1的内部嵌入有搅拌转轴2,搅拌转轴2的下端安装有搅拌头3。搅拌头3上设置有气孔31,气孔31用于吹气,将罐内的混合颗粒7吹开,起到气流搅拌的作用。搅拌头3包含有三个单独且相互构成角度的分叉结构。在搅拌头3上的气孔31吹气的同时也通过物理搅拌作用将混合颗粒7充分搅拌。搅拌转轴2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齿轮10,混合罐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二齿轮13。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13啮合,第一电机11转动时带动第二齿轮13转动,第一齿轮10嵌入在搅拌转轴2的外部,此时第一齿轮10与搅拌转轴2一起转动。
如图1、图2所示,搅拌转轴2的顶部端面上安装有气管接头12,搅拌转轴2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气管接头12的上端连接有气管4,气管4上安装有气阀5。气管4的另一端连接有气泵。气孔31与气管4通过中空的搅拌转轴2相互连通。搅拌转轴2与搅拌头3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搅拌转轴2与搅拌头3之间安装有密封圈,以防漏气。混合罐1的底部连接有出料管6,混合罐1的左侧连接有至少两组绞龙运输管17。
如图1、图3所示,垂直支架9的右侧固定有水平支架16,水平支架16上安装有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通过联轴器与主转轴15连接。绞龙运输管17设置在主转轴15的上侧。绞龙运输管17的左端上侧连接有进料管18。每组绞龙运输管17的左端呈错位排列,便于给进料管18预留空间。每组绞龙运输管17内的螺旋转轴左端均安装有从动轮,主转轴15上安装有至少两个主动轮,从动轮与主动轮之间均连接有皮带19。当第二电机14转动时,主转轴15转动,通过从动轮和皮带19带动各螺旋转轴转动,将进料管18内的每种来料运送到混合罐1内。
在使用该装置进行混合时,第二电机14转动,主转轴15随之转动,通过从动轮和皮带19带动各螺旋转轴转动,将进料管18内的每种来料通过绞龙运输管17运送到混合罐1内。第一电机11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二齿轮13。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13啮合,第一电机11转动时带动第二齿轮13转动,第一齿轮10嵌入在搅拌转轴2的外部,此时第一齿轮10与搅拌转轴2一起转动,气孔31用于吹气,将罐内的混合颗粒7吹开,起到气流搅拌的作用。搅拌头3包含有三个单独且相互构成角度的分叉结构。在搅拌头3上的气孔31吹气的同时也通过物理搅拌作用将混合颗粒7充分搅拌,搅拌完成后通过出料管6将其运送到下一工位。整个混合装置送料快、混合效率高、搅拌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