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3837发布日期:2020-06-17 01:2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加样面与流道面;

至少两个加样腔室,位于所述本体中,所述加样腔室自所述加样面开口,并往所述流道面方向延伸,但未贯穿所述流道面;

至少两个加样孔,位于所述本体中,所述加样孔自所述加样面开口,并往所述流道面方向延伸,但未贯穿所述流道面,所述加样孔与所述加样腔室连通;

至少两个阀门孔,位于所述本体中,所述阀门孔自所述流道面开口,并往所述加样面方向延伸,但未贯穿所述加样面;

至少两个导液孔,位于所述本体中,所述导液孔贯穿所述阀门孔的底面,并与所述加样腔室连通,所述导液孔在所述阀门孔的底面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阀门孔在所述流道面的开口面积;

检测腔室,位于所述本体中,所述检测腔室自所述流道面开口,并往所述加样面方向延伸,但未贯穿所述加样面;

流道,位于所述本体中,所述流道自所述流道面开口,并往所述加样面方向延伸,但未贯穿所述加样面,所述流道的输入端分别与各个所述阀门孔连通,所述流道的输出端与所述检测腔室连通;

盖板,位于所述本体的所述流道面上,所述盖板覆盖所述阀门孔、所述流道及所述检测腔室,所述盖板面向所述阀门孔的部位采用柔性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整体采用所述柔性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材质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材质包括硬质塑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塑料包括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环烯烃共聚物、环烯烃聚合物及聚苯乙烯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本体的所述流道面通过键合方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在键合之前,所述盖板与所述本体的键合面均经过等离子体处理,且所述本体的流道面进一步经过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溶液修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还包括:

废液收集腔室,位于所述本体中,并与所述检测腔室连通,所述废液收集腔室自所述流道面开口,并往所述加样面方向延伸,但未贯穿所述加样面;

废液出口,位于所述本体中,并与所述废液收集腔室连通,所述废液出口自所述加样面开口,并往所述流道面方向延伸,但未贯穿所述流道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还包括废液缓冲腔室,所述废液缓冲腔室位于所述本体中,并位于所述检测腔室与所述废液收集腔室之间,所述废液缓冲腔室自所述流道面开口,并往所述加样面方向延伸,但未贯穿所述加样面,所述检测腔室、所述废液缓冲腔室及所述废液收集腔室依次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腔室与所述废液缓冲腔室之间通过次级流道连通,所述次级流道自所述流道面开口,并往所述加样面方向延伸,但未贯穿所述加样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缓冲腔室与所述废液收集腔室之间通过外接泵连通,所述外接泵包括泵入口与泵出口,所述微流控芯片还包括用于与所述泵入口连接的第一接口及用于与所述泵出口连接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均位于所述本体中,自所述加样面开口,并往所述流道面方向延伸,但未贯穿所述流道面,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废液缓冲腔室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废液收集腔室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还包括外接泵放置槽,所述外接泵放置槽位于所述本体中,自所述加样面开口,并往所述流道面方向延伸,但未贯穿所述流道面,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位于所述外接泵放置槽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该微流控芯片包括本体与盖板,其中,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加样面与流道面,盖板位于本体的流道面上。本实用新型构建了一种稳定的方便量产的具有液路切换功能的微流控芯片,其中,微流控芯片带有多个阀门孔,可实现液路切换,微流控芯片的本体与盖板可分别采用硬质塑料和柔性材质,二者通过化学方法键合可有效防止微流控芯片在工作过程中漏液的发生,阀门孔的关闭与开放可通过电控方式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微流控芯片可用于物质检测,例如检测液体样本中待测物的含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盛况;付伟欣;吴炫烨;关一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新微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7
技术公布日:2020.06.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