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检测点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11477发布日期:2020-06-23 21:19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检测点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胶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检测点胶机。



背景技术:

点胶机又称涂胶机、滴胶机、打胶机、灌胶机等,专门对流体进行控制,并将流体点滴、涂覆于产品表面或产品内部的自动化机器,可实现三维、四维路径点胶,精确定位,精准控胶,不拉丝,不漏胶,不滴胶,点胶机主要用于产品工艺中的胶水、油漆以及其他液体精确点、注、涂、点滴到每个产品精确位置,可以用来实现打点、画线、圆型或弧型。

但是现有的全自动点胶机只能通过将需要点胶的物件固定在固定板的上方,通过点胶机的出胶针头的移动进行点胶,从而使出胶针头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全自动点胶机只能通过将需要点胶的物件固定在固定板的上方,通过点胶机的出胶针头的移动进行点胶,从而使出胶针头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损坏的问题。

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全自动检测点胶机,包括固定盘和位于固定盘上端面的放置盒,所述固定盘的上端面且位于放置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盘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后端面与固定块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上端面贯穿开设有定位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盘上端面开设的滑槽起到使固定柱在滑槽的内部滑动,从而带动第二固定板与第一固定板左右移动的作用。

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端面开设有三个成排分布的凹槽,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端面贯穿开设有三排通孔,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的大小相等且凹槽与通孔的位置相匹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板上端面开设的通孔起到将需要点胶的物件的部位显示出来的作用,而第二固定板上端面的凹槽主要起到对掉落的胶收集的作用。

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螺钉,所述螺钉的上端贯穿第一固定板并与第一固定板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钉将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连接起来,起到固定的作用。

所述固定盘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外侧壁啮合有从动齿条,所述从动齿条的右端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侧壁上端与固定柱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动齿轮转动带动从动齿条移动,从而带动固定柱移动,起到带动第二固定板移动的作用。

所述放置盒的右侧连通有进胶口,所述进胶口的左端固定连通有进胶管,所述进胶管的上端连通有两个出胶管,所述出胶管贯穿放置盒并延伸至放置盒的上端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胶口起到将胶筒内部的胶吸入至出胶管内部的作用。

所述放置盒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有吸胶板,所述放置盒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侧壁与出胶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管起到将出胶管固定的作用。

所述出胶管的远离固定管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出胶针头,所述出胶针头的下方与定位孔相匹配,所述出胶针头的通过固定板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出胶针头起到点胶的作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固定盘内部主动齿轮的转动,带动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条移动,从而使从动齿条的左右移动带动轴承左右移动,轴承上端连接的固定柱的上端从滑槽的内部伸出,从而防止从动齿条的移动带动固定柱转动,使固定柱只能在滑槽的内部左右移动,左右移动的固定柱带动带动第二固定板左右移动,将需要点胶的物件放置在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通过螺钉将第一固定板移动,使第一固定板将物件固定在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然后通过第二固定板的移动带动需要点胶的物件移动进行点胶,达到了防止出胶针头移动损坏针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种全自动检测点胶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点胶机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固定盘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放置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盘;101、滑槽;102、主动齿轮;103、从动齿条;1031、轴承;104、固定柱;2、第一固定板;201、通孔;3、第二固定板;301、凹槽;4、螺钉;5、放置盒;501、吸胶板;502、进胶管;503、进胶口;504、固定管;505、出胶管;506、出胶针头;6、固定板;601、定位孔;7、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全自动检测点胶机,包括固定盘1和位于固定盘1上端面的放置盒5,固定盘1的上端面且位于放置盒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固定盘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滑槽101,滑槽1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柱104,固定柱10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固定板2,第一固定板2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6,固定板6的后端面与固定块7的前端面固定连接,固定板6的底部上端面贯穿开设有定位孔601,通过固定盘1内部主动齿轮102的转动,带动与主动齿轮102啮合的从动齿条103移动,从而使从动齿条103的左右移动带动轴承1031左右移动,轴承1031上端连接的固定柱104的上端从滑槽101的内部伸出,从而防止从动齿条103的移动带动固定柱104转动,使固定柱104只能在滑槽101的内部左右移动,左右移动的固定柱104带动第二固定板3左右移动,将需要点胶的物件放置在第一固定板2与第二固定板3之间,通过螺钉4将第一固定板2移动,使第一固定板2将物件固定在第一固定板2与第二固定板3之间,然后通过第二固定板3的移动带动需要点胶的物件移动进行点胶,达到了防止出胶针头506移动损坏针头的效果。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手动式机械割刀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图3和图6所示,第二固定板3的上端面开设有三个成排分布的凹槽301,第一固定板2的上端面贯穿开设有三排通孔201,第一固定板2与第二固定板3的大小相等且凹槽301与通孔201的位置相匹配,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2的上端面的通孔201与第二固定板3上端的凹槽301大小相等,使放置在第二固定板3上端的需要点胶的物件的下端与凹槽301相接触,上端与通孔201相接触,从而通过通孔201进行点胶,通孔201与凹槽301相匹配,从而使通过通孔201点胶的残留的胶通过凹槽301收集,防止残留的胶遗留到第二固定板3的上方,不利于第二固定板3对需要点胶的物件的固定。

如图3所示,第二固定板3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螺钉4,螺钉4的上端贯穿第一固定板2并与第一固定板2螺纹连接,通过在第二固定板3的两侧连接螺钉4,将第一固定板2的两侧通过螺钉4固定在第二固定板3的上方,同时第一固定板2在螺钉4的外侧能够上下移动,对需要点胶的物件进行固定,从而达到了方便对需要点胶的物件进行固定的效果。

如图4所示,固定盘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102,主动齿轮102的外侧壁啮合有从动齿条103,从动齿条103的右端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轴承1031,轴承1031的外侧壁上端与固定柱104的下端面固定连接,通过主动齿轮102的转动带动与主动齿轮102啮合的从动齿条103左右移动,从而带动从动齿条103右端连接的轴承1031左右移动,从动齿条103的左右移动是旋转移动,从而使轴承1031跟随旋转,轴承1031外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柱104不旋转,从而方便通过固定柱104对第二固定板3进行固定。

如图3和图5所示,放置盒5的右侧连通有进胶口503,进胶口503的左端固定连通有进胶管502,进胶管502的上端连通有两个出胶管505,出胶管505贯穿放置盒5并延伸至放置盒5的上端面,通过进胶口503的一端与胶桶连接,另一端与进胶管502连接,使胶桶内部的胶通过进胶口503进入至进胶管502,然后进入到出胶管505的内部,最后进入至出胶针头506,对物件进行点胶。

如图3和图5所示,放置盒5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有吸胶板501,放置盒5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管504,固定管504的内侧壁与出胶管505的外侧壁固定连接,通过在放置盒5的内部设置吸胶板501,防止放置盒5内部的胶管泄漏,从而将胶落入至放置盒5的内部,不方便放置盒5的清理,通过固定管504对出胶管505固定,防止出胶管505内部进入胶之后重力增加,从而掉落至放置盒5的内部,达到了对出胶管505进行固定的效果。

如图3所示,出胶管505的远离固定管504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出胶针头506,出胶针头506的下方与定位孔601相匹配,出胶针头506的通过固定板6固定,通过将出胶针头506放置在定位孔601的内部,通过定位孔601对需要点胶的物件进行定位,然后通过将出胶针头506放置在定位孔601的内部进行点胶,达到了方便点胶的效果。

综上所述,首先,通过第二固定板3的两侧连接螺钉4,将第一固定板2的两侧通过螺钉4固定在第二固定板3的上方,同时第一固定板2在螺钉4的外侧能够上下移动,将需要点胶的物件放置在第二固定板3的上方,通过移动第一固定板2对物件进行固定,然后通过进胶口503的一端与胶桶连接,另一端与进胶管502连接,使胶桶内部的胶通过进胶口503进入至进胶管502,然后进入到出胶管505的内部,最后进入至出胶针头506,之后通过固定盘1内部的主动齿轮102的转动带动从动齿条103移动,从而带动与从动齿条103用轴承1031连接在一起的固定柱104在滑槽101的内部移动,进一步带动第二固定板3左右移动,将需要点胶的物件放置在固定板6的定位孔601的下方,通过将出胶针头506穿过定位孔601进行点胶。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