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料的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09473发布日期:2020-06-23 21:09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涂料的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涂料的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涂料,是涂覆在被保护或被装饰的物体表面,并能与被涂物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通常是以树脂、或油、或乳液为主,添加或不添加颜料、填料,添加相应助剂,用有机溶剂或水配制而成的粘稠液体;目前,涂料的制备通常分为准备原料、将各原料与溶剂混合后,在对其进行搅拌或分散,最后在进行过滤以及包装,但是,由于原料大多为固形物,若直接将其与溶剂混合,两者之间的融合效率较低,从而影响制备的效率;不仅如此,在生产结束才对其进行过滤,其存在杂质在制备之处就已经存在于原料或者溶剂中,在制备(例如:混合)时,也容易影响涂料的制备效果。

综上所述,亟需提供一种涂料制备设备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料的制备装置,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涂料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自上而下且分别安装在机架上的固形物研磨装置、固形物进料组件、分散装置以及涂料研磨装置;

其中,所述固形物研磨装置包括安装于机架上且纵向间隔设置的上研磨筒和下研磨筒、分别设于上研磨筒内和下研磨筒内的粗研磨组件和细研磨组件以及设于上研磨筒和下研磨筒之间且连通两者的过滤组件;其中,所述上研磨筒和下研磨筒均包括中空设置的外筒体以及设于外筒体内部且与外筒体内侧壁间隙设置并具有研磨腔的内筒体,各外筒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与研磨腔连通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连通上研磨筒第一出料口和下研磨筒第一进料口之间且中空设置的过滤箱以及设于所述过滤箱且通过气缸驱动其两端间断升降的第一过滤模块,所述过滤箱与上研磨筒第一出料口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排料过滤网;

所述分散装置包括安装于机架上且间隔位于所述下研磨筒下方的釜体、多个设于釜体顶部外侧壁上的第二进料口、多个设于釜体底部外侧壁上的第二出料口、分别设于各第二进料口处的釜盖以及设于釜体内部且位于中心处并纵向延伸的搅拌器、设于釜体内的环形过滤管、多根连通各第二进料口与所述环形过滤管之间的第一进料管以及位于所述环形过滤管下方的过滤加料组件;其中,所述环形过滤管包括形状为“环形”的管体以及多个设于管体顶部端面且周向等距间隔分布并与各第一进料管连通的开口,所述管体的表面分布有多若干第一过滤孔;所述过滤加料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管体和搅拌器顶端之间的过滤盘、凹陷设于过滤盘顶部端面上的过滤腔、设于过滤盘底部中心且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的第一排料管、设于过滤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排料管与过滤腔连通处的过滤罩以及多组以过滤罩为中心周向分布于所述过滤腔内的第二过滤模块,所述过滤腔的腔底自边缘向与第一排料管的连通处逐渐凹陷设置;

所述涂料研磨装置包括安装于机架上的涂料研磨筒体、连通涂料研磨筒体顶部外侧壁与第二出料口之间的输料管、设于涂料研磨筒体一端底部的第三出料口、转动连接于所述涂料研磨筒体两端内侧壁之间且通过电机驱动的第一研磨轴、两个通过电机驱动且转动连接于所述涂料研磨筒体两端内侧壁之间并分别间隔位于所述第一研磨轴上方和第一研磨轴下方的第二研磨轴、若干个轴向等距间隔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研磨轴外壁上的第一研磨盘以及若干分别轴向等距间隔固定连接于各第二研磨轴上的第二研磨盘,各第二研磨盘分别位于相邻第一研磨盘之间,且以第一研磨轴为基准,各第二研磨盘和各第一研磨盘在轴向上部分重叠;各第一研磨盘均包括第一盘体,各第一盘体的两侧端面均自其边缘向其中心部分凹陷设置并形成第一凹陷区,各第一凹陷区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条以第一盘体中心周向等距间隔分布的第一研磨条;各第二研磨盘均包括第二盘体,各第二盘体的两侧端面均自其边缘向其中心部分凹陷设置并形成第二凹陷区,各第二凹陷区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条以第二盘体中心周向等距间隔分布的第二研磨条。

优选为:所述第一过滤模块包括第一过滤网、位于第一过滤网上方并与其间隙设置的第二过滤网以及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背离端并与所述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且与过滤箱内侧壁的滑动模块,所述第一过滤网上的过滤孔和第二过滤网上的过滤孔均相互错位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过滤箱内侧壁间隙设置的滑轨,所述第二过滤网上固定连接有滑动连接于各滑轨上的滑轮;所述滑动模块包括与第一过滤网或第二过滤网一侧固定连接的固定块以及与过滤箱内侧壁滑动连接的滑动块,所述固定块和滑动块上分别设有多对相互适配的凸块和凹部,且凸块的至少一侧外壁上与凹部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圆柱销,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自过滤箱的顶部穿入并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粗研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上研磨筒两端且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的第一传动轴以及若干个轴向等距间隔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外侧壁的粗磨盘;所述细研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下研磨筒两端且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的第二传动轴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轴外侧壁且形状为“圆柱形”的精磨块,所述精磨块的周向外侧壁上分布有密集的精磨凸起,所述精磨块的周向外侧壁上轴向等距间隔设有多圈周向延伸的精磨凹部,各精磨凹部的两侧内壁均设为向外弯曲的曲面,且在所述下研磨筒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分别位于各精磨凹部处的分料块,所述分料块的形状为“圆锥形”,且其外侧壁向外弯曲。

优选为:各外筒体的底部均设有排水口且在该排水口处安装有控制排水的阀门,各外筒体的顶部均设有进水口。

优选为:各组第二过滤模块均包括凹陷设于所述过滤腔底上且径向延伸的容纳槽以及多个径向等距间隔分布于各容纳槽内且与容纳槽的各槽壁间隙设置的过滤片,各过滤片上均分布有第二过滤孔;其中,所述容纳槽的两端槽壁均设为开口且一端与所述过滤腔和第一排料管连通处连通并在各开口处均设有所述过滤片,各过滤片靠近容纳槽槽底的边缘均固定连接有分别与容纳槽两侧槽壁转动连接的铰接轴,且各过滤片远离容纳槽槽底的边缘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各固定轴远离过滤片的一侧均凹陷设有缺口,并在各容纳槽内均设有自各缺口穿过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位于各缺口内的外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与各缺口内壁转动连接的圆柱销,所述釜体上分别设有多个供各控制杆穿出且纵向延伸的长条形固定口,各控制杆的一端均自各长条形固定口穿出且在该端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控制杆的靠近设有外螺纹一端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长条形固定口相适配的密封条,并在控制杆的该端螺纹连接有与所述釜体外壁相抵的限位螺帽。

优选为:所述过滤罩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排料管和过滤腔连通处且与之相适配的“半球形”罩体,且在所述罩体的表面分布有第三过滤孔;所述过滤片的高度与相邻过滤片之间的距离相等。

优选为:所述固形物进料组件包括与下研磨筒的第一出料口连通的固形物排料管以及与釜体顶部连通且与所述固形物排料管间隔设置的固形物进料管,所述固形物进料管远离固形物排料管的一端向釜体底部方向延伸并所述罩体连通;所述固形物排料管和固形物进料管之间设有与所述固形物排料管自由端转动连接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设有与固形物排料管连通的第三进料口且在该转动盘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该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通过电机驱动的第二皮带轮,所述固形物进料管靠近固形物排料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收盘,且在接收盘上设有与固形物进料管连通且位于第三进料口正下方的第四进料口;所述转动盘和接收盘的顶部端面均自转动盘的边缘以及接收盘的边缘分别向第三进料口和第四进料口方向凹陷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第一,在配置(或制备)之初,对固形物以及胶水(包括水)进行研磨(或分散),经过研磨的固形物在后续配置可以提高其与胶水(包括水)的混合(或融合)效率,进而保证涂料的制备效率;

第二,在配置(或制备)之初,对研磨中的固形物、研磨后的固形物进行过滤,并且对胶水(包扩水)进行过滤,其能在制备开始前将杂质去除,进而避免杂质影响固形物和胶水的混合效果,进而保证涂料的制备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的b部放大图;

图4为图3中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3中的b-b剖视图;

图6为图2中的c部放大图;

图7为图2中的d部放大图;

图8为图1中的e部放大图;

图9为图8中的f部放大图;

图10为图9中的g部放大图;

图11为图9中的c-c剖视图;

图12为图11中的h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过滤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1中的j部放大图;

图15为图1中的k部放大图;

图16为图1中的m部放大图;

图17为图16中的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涂料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以及自上而下且分别安装在机架1上的研磨装置2、固形物进料组件3、分散装置4以及涂料研磨装置5。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研磨装置2包括安装于机架1上且纵向间隔设置的上研磨筒20和下研磨筒21、分别设于上研磨筒20内和下研磨筒21内的粗研磨组件22和细研磨组件23以及设于上研磨筒20和下研磨筒21之间且连通两者的过滤组件24;其中,所述上研磨筒20和下研磨筒21均包括中空设置的外筒体20a以及设于外筒体20a内部且与外筒体20a内侧壁间隙设置并具有研磨腔20c的内筒体20b,各外筒体20a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与研磨腔20c连通的第一进料口20d和第一出料口20e;所述过滤组件24包括连通上研磨筒20第一出料口20e和下研磨筒21第一进料口20d之间且中空设置的过滤箱240以及设于所述过滤箱240且通过气缸241驱动其两端间断升降的第一过滤模块242,所述过滤箱240与上研磨筒20第一出料口20e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排料过滤网243。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模块242包括第一过滤网2421、位于第一过滤网2421上方并与其间隙设置的第二过滤网2422以及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421和第二过滤网2422背离端并与所述气缸241输出端固定连接且与过滤箱240内侧壁的滑动模块2423,所述第一过滤网2421上的过滤孔2421a和第二过滤网2422上的过滤孔2422a均相互错位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过滤网242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过滤箱240内侧壁间隙设置的滑轨2424,所述第二过滤网2422上固定连接有滑动连接于各滑轨2424上的滑轮2425;所述滑动模块2423包括与第一过滤网2421或第二过滤网2422一侧固定连接的固定块2423a以及与过滤箱240内侧壁滑动连接的滑动块2423b,所述固定块2423a和滑动块2423b上分别设有多对相互适配的凸块2423c和凹部2423d,且凸块2423c的一侧外壁上与凹部2423d的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圆柱销2423e,所述气缸241的输出端自过滤箱240的顶部穿入并与所述固定块2423a固定连接;所述粗研磨组件22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上研磨筒20两端且通过第一电机221驱动的第一传动轴222以及若干个轴向等距间隔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轴222外侧壁的粗磨盘223;所述细研磨组件23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下研磨筒21两端且通过第二电机231驱动的第二传动轴232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轴232外侧壁且形状为“圆柱形”的精磨块233,所述精磨块233的周向外侧壁上分布有密集的精磨凸起234,所述精磨块233的周向外侧壁上轴向等距间隔设有多圈周向延伸的精磨凹部235,各精磨凹部235的两侧内壁均设为向外弯曲的曲面235a,且在所述下研磨筒21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分别位于各精磨凹部235处的分料块236,所述分料块236的形状为“圆锥形”,且其外侧壁向外弯曲。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下研磨筒21的第一出料口20e处可以安装有过滤网6。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滑轨2424可以包括与第一过滤网2421固定连接的轨体2424a以及设于轨体2424a上的轨槽2424b,所述轨槽2424b的两侧槽壁上分别设有限位凹部2424c。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滑轮2425可以通过连接架2425a与第二过滤网2422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滑轮2425上可以设有活动于限位凹部2424c内的限位凸部2425b。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各外筒体20a的底部均设有排水口200且在该排水口200处安装有控制排水的阀门201,各外筒体20a的顶部均设有进水口202。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分散装置4包括安装于机架1上且间隔位于所述下研磨筒21下方的釜体40、多个设于釜体40顶部外侧壁上的第二进料口41、多个设于釜体40底部外侧壁上的第二出料口42、分别设于各第二进料口41和第二出料口42处的釜盖43以及设于釜体40内部且位于中心处并纵向延伸的搅拌器44、设于釜体40内的环形过滤管45、多根连通各第二进料口41与所述环形过滤管45之间的第一进料管46以及位于所述环形过滤管45下方的过滤加料组件47;其中,所述环形过滤管45包括形状为“环形”的管体450以及多个设于管体450顶部端面且周向等距间隔分布并与各第一进料管46连通的开口451,所述管体450的表面分布有多若干第一过滤孔452;所述过滤加料组件47包括位于所述管体450和搅拌器44顶端之间的过滤盘470、凹陷设于过滤盘470顶部端面上的过滤腔471、设于过滤盘470底部中心且与所述过滤腔471连通的第一排料管472、设于过滤腔471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排料管472与过滤腔471连通处的过滤罩473以及多组以过滤罩473为中心周向分布于所述过滤腔471内的第二过滤模块474,所述过滤腔471的腔底自边缘向与第一排料管472的连通处逐渐凹陷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各组第二过滤模块474均包括凹陷设于所述过滤腔471底上且径向延伸的容纳槽4740以及多个径向等距间隔分布于各容纳槽4740内且与容纳槽4740的各槽壁间隙设置的过滤片4741,各过滤片4741上均分布有第二过滤孔47410;其中,所述容纳槽4740的两端槽壁均设为开口4740a且一端与所述过滤腔471和第一排料管472连通处连通并在各开口4740a处均设有所述过滤片4741,各过滤片4741靠近容纳槽4740槽底的边缘均固定连接有分别与容纳槽4740两侧槽壁转动连接的铰接轴4742,且各过滤片4741远离容纳槽4740槽底的边缘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4743,各固定轴4743远离过滤片4741的一侧均凹陷设有缺口4743a,并在各容纳槽4740内均设有自各缺口4743a穿过的控制杆4744,所述控制杆4744位于各缺口4743a内的外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与各缺口4743a内壁转动连接的圆柱销4744a,所述釜体40上分别设有多个供各控制杆4744穿出且纵向延伸的长条形固定口40a,各控制杆4744的一端均自各长条形固定口40a穿出且在该端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4744b,所述控制杆4744的靠近设有外螺纹4744b一端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长条形固定口40a相适配的密封条4744c,并在控制杆4744的该端螺纹连接有与所述釜体40外壁相抵的限位螺帽48。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罩473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排料管472和过滤腔471连通处且与之相适配的“半球形”罩体4730,且在所述罩体4730的表面分布有第三过滤孔47301;所述过滤片4741的高度l1与相邻过滤片4741之间的距离l2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固形物进料组件3包括与下研磨筒21的第一出料口20e连通的固形物排料管30以及与釜体40顶部连通且与所述固形物排料管30间隔设置的固形物进料管31,所述固形物进料管31远离固形物排料管30的一端向釜体40底部方向延伸并所述罩体4730连通;所述固形物排料管31和固形物进料管30之间设有与所述固形物排料管31自由端转动连接的转动盘32,所述转动盘32上设有与固形物排料管31连通的第三进料口33且在该转动盘33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34,该第一皮带轮34通过皮带35传动连接有通过电机36驱动的第二皮带轮37,所述固形物进料管30靠近固形物排料管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收盘38,且在接收盘38上设有与固形物进料管31连通且位于第三进料口33正下方的第四进料口39;所述转动盘32和接收盘38的顶部端面均自转动盘32的边缘以及接收盘38的边缘分别向第三进料口33和第四进料口39方向凹陷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涂料研磨装置5包括安装于机架1上的涂料研磨筒体50、连通涂料研磨筒体50顶部外侧壁与第二出料口42之间的输料管51、设于涂料研磨筒体50一端底部的第三出料口52、转动连接于所述涂料研磨筒体两端内侧壁之间且通过第三电机53驱动的第一研磨轴531、两根通过第四电机54驱动且转动连接于所述涂料研磨筒体50两端内侧壁之间并分别间隔位于所述第一研磨轴531上方和第一研磨轴531下方的第二研磨轴542、若干个轴向等距间隔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研磨轴531外壁上的第一研磨盘532以及若干分别轴向等距间隔固定连接于各第二研磨轴542上的第二研磨盘543,各第二研磨盘543分别位于相邻第一研磨盘532之间,且以第一研磨轴532为基准,各第二研磨盘543和各第一研磨盘532在轴向上部分重叠;各第一研磨盘532均包括第一盘体532a,各第一盘体532a的两侧端面均自其边缘向其中心部分凹陷设置并形成第一凹陷区532b,各第一凹陷区532b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条以第一盘体532a中心周向等距间隔分布的第一研磨条532c;各第二研磨盘542均包括第二盘体542a,各第二盘体542a的两侧端面均自其边缘向其中心部分凹陷设置并形成第二凹陷区542b,各第二凹陷区542b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条以第二盘体542a中心周向等距间隔分布的第二研磨条542c。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第一,在配置(或制备)之初,对固形物以及胶水(包括水)进行研磨(或分散),经过研磨的固形物在后续配置可以提高其与胶水(包括水)的混合(或融合)效率,进而保证涂料的制备效率;

第二,在配置(或制备)之初,对研磨中的固形物、研磨后的固形物进行过滤,并且对胶水(包扩水)进行过滤,其能在制备开始前将杂质去除,进而避免杂质影响固形物和胶水的混合效果,进而保证涂料的制备效果。

更详细的说:

参考图1~图17,本实施例的基本制备流程是:将称量准备好的固形物通过上研磨筒顶部设置的第一进料口加入上研磨筒内,并且将称量好(的溶剂即:15%的胶水以及2%的水)分别通过设于釜体上的第二进料口加入至环形过滤管内;固形物经过粗研磨组件的粗磨后排入下研磨筒内,并且通过下研磨筒内的细研磨组件对其进行细磨,最后将细磨好的固形物通过固形物排料管和固形物进料管排入釜体内与溶剂进行混合,最后通过搅拌器的搅拌完成两者的融合,进而制备;

本实施例固形物的研磨过程的优势在于:

需要研磨的物料(即:固形物,下同)通过上研磨筒上设置的进料口加入至其内部,并且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从而带动各粗磨盘转动对上研磨筒内的物料进行研磨,在研磨过程中,当物料的颗粒尺寸小于排料过滤网的孔径时,其会通过排料过滤网进入过滤箱体内,并且进一步进入下研磨筒内进行精磨,即: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第二传动轴转动,从而驱动精磨块对物料进行研磨,研磨完成的物料通过下研磨筒的出料口(可以设置过滤网用于保证下研磨筒内对物料的研磨程度)排出,继而完成对物料的研磨;

其利用上研磨筒的粗磨和下研磨筒的精磨可以提高对物料的研磨效果,即:参考图6上研磨筒内设置的粗磨盘可以实现对物料的初步的击碎,而下研磨筒内设置的精磨块(参考图7),精磨块上设置的精磨凸起与下研磨筒的内侧壁间隙设置,并且由于精磨凸起分布的密集性,其对物料的研磨程度会高于粗磨盘的研磨程度,因此,可以提高对物料的研磨效果;不仅如此,首先,颗粒大的物料先进入上研磨筒内进行预粗磨(虽然,也可以直接加入下研磨筒内,但是若颗粒较大的物料直接加入下研磨筒内,其会增加下研磨筒内的研磨负荷,并且由于精磨凸起分布的密集型,其对颗粒较大的物料的研磨效率远远低于粗磨盘的研磨效率),在研磨结束后,将物料进行粗磨后再进入下研磨筒内,不仅可以提高研磨效果,也充分利用了上研磨筒内的粗磨效果和下研磨筒内的精磨效果,避免加深了对两者的工作负荷,保证两者的使用寿命;

由于本实施例在上研磨筒的第一出料口处设置了排料过滤网,因此,当上研磨筒内的物料没有研磨达标时,物料无法通过排料过滤网,从而继续留在上研磨筒内继续研磨直至达标后通过排料过滤网进入过滤箱以及下研磨筒内,因此,在研磨过程中,无需等到上研磨筒内的研磨工作完成才可以排出物料,进而可以在研磨的过程中,将需要研磨的物料持续且不定时的通过上研磨筒的进料口加入上研磨筒内,从而提高研磨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研磨过程中,可以预先关闭排水口处的阀门,并且通过进水口向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的间隙内加入一定的水,用以吸收研磨过程中内筒体产生热量,在吸收一定时间后,打开阀门将水排出,并且替换上新的水,进而避免上研磨筒和下研磨筒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进而保证两者的使用寿命;

在过滤箱内设置的第一过滤模块可以通过气缸对其两端进行间断的升降,进而可以达到控制向下研磨筒内进料的量,即:在下研磨筒内有足够的物料参与研磨时,气缸控制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处于水平状态,由于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上的过滤孔均错位设置(参考图5),因此,在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处于水平状态下是,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在纵向上部分重叠,并且由于两者上的过滤孔相互错位设置,因此堵塞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重叠部分,使得物料只能由两侧未重叠部分进入,而未重叠部分的区域较小,即向下研磨筒内进料缓慢,因此可以降低下研磨筒的工作负荷,当下研磨筒内的物料较少时,可以通过第一气缸驱动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上的滑动块顺着过滤箱的内侧壁纵向滑动,即:使得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处于倾斜状态,进而也可以减少两者之间的重叠区,从而提高物料能够通过的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之间的区域向下研磨筒内快速的进料,进而保证了下研磨筒对物料的研磨效率,进而提高总体对物料的研磨效率;固定块与滑动块上设置相互适配的凸块和凹部,以及凸块和凹部之间转动的圆柱形,上述设置可以保证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由水平状态转化为倾斜状态以及由倾斜状态转化为水平状态;在下研磨筒内侧壁上设置分料块的目的在于:由于在精磨块上设置了精磨凹部,因此,精磨凹部会是物料的集中区,当精磨块轴向转动时,其会带动精磨凹部内的部分物料活动,当该部分物料活动并且与分料块撞击时,由于分料块的形状为圆锥形且外壁向外弯曲的设置以及精磨凹部内侧壁向外弯曲的设置,其会将部分物料向两侧引导,即:引导至精磨块上设有精磨凸起的区域,进而由该区域对该部分物料进行研磨,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物料的研磨效率;

本实施例固形物与溶剂(即:胶水和水)的混合过程的优势在于:

加入第二进料口的物料(即:胶水和水,下同)通过第二进料管进入管体(即:环形进料管,下同)内,并且由设于管体上的第一过滤孔排出,最终,物料落在过滤腔内并且通过第二过滤模块和过滤罩对物料进行进一步过滤,从而保证进行搅拌的物料纯度;

当物料落入过滤腔内后,部分物料可以直接通过过滤罩的过滤而直接通过第一排料管排入“分散区”(即:釜体的下半部分区域);而另一部分物料则分别进入各容纳槽内,并依次通过设于容纳槽内的各过滤片完成过滤,并且通过设于容纳槽一端的开口排入第一排料管内,最后落入“分散区”内;

在釜体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环形过滤管的目的是:由于管体的形状为环形,其表面的“覆盖率”相比较其他形状(例如:直型管)更均匀,因此,进入管体内的物料可通过分布于其表面的各第一过滤孔排出,从而可以在达到过滤目的的同时保证了进料的效率;

为了提高过滤的效率,其不仅在过滤腔与第一排料管的连通处设有过滤罩,还在过滤腔内分布有多组第二过滤模块:其中,过滤罩的过滤原理,即:过滤腔内的物料部分可以通过过滤罩上设置的第三过滤孔的过滤,并且进入第一排料管内,由第一排料管排入“分散区”进行分散;第二过滤模块的过滤原理,即:过滤腔内的物料可以部分进入容纳槽内,由于在容纳槽内设置了多个过滤片,因此,物料会经过各过滤片的过滤,从而通过容纳槽一端设置的开口进入第一排料管内,并由第一第一排料管进入“分散区”内进行分散、搅拌;

由于经过第二过滤模块过滤的物料会遗留在容纳槽内,为了使得该部分杂质可以得到排出,其在各容纳槽内设置了控制杆,其清理原理在于:将釜体内的物料取尽,之后拧开限位螺帽,并将控制杆部分向釜体内推动,由于控制杆上设置了与缺口(即:固定轴上的缺口)内壁转动连接的圆柱销,因此,其控制杆会带动固定轴移动,由于固定轴与过滤片固定连接,而过滤片与铰接轴固定连接,故当控制杆堆固定轴施加推力后会逐步转移给铰接轴,并且使得铰接轴转动,进而使得过滤片与容纳槽的槽底靠近直至贴合,最后,通过加料口向釜体内部加入清洗液,清洗液以物料的进入方式进入釜体内,并且对容纳槽进行清洗,其可以将大部分杂质冲离容纳槽,并且通过第一排料管进入釜体底部,最终可以通过出料口对杂质进行清洗;当清洗完毕后,将控制杆的一端重新复位,最后拧上限位螺帽,对控制杆以及过滤片进行限位;通过清洗可以保证各第二过滤模块的过滤效果;

釜体上设置的长条形固定口可以方便控制杆活动,进而保证控制能够顺利控制各过滤片,为了提高控制杆固定时,对长条形固定口的密封性,其在控制杆上设置了密封条,从而保证该处的长条形固定口;

过滤片的高度与相邻过滤片之间的距离相等,可以在放下过滤片时,可以减少过滤片之间的间隙,进而避免杂质大量的残留在过滤片之间的间隙内,进而保证清洗的完全性,保证对物料的过滤效果;在第一排料管上设置的隔板可以隔绝釜体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使得其过滤部分与分散部分分开,从而避免两部分的“工作”相互影响;

在研磨装置以及分散装置之间设置固形物进料组件的优势在于:

相比较普通输送管,当固形物经过细研磨组件的精磨后排入固形物排料管内,最终排入固形物进料管(依次经过转动盘和接收盘)内,由固形物进料管排入釜体内,即:通过与固形物进料管连通的过滤罩排入至第一排料管内,再由第一排料管排入釜体的“分散区”,在此过程中,电机驱动第二皮带轮转动进而通过皮带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由于第一皮带轮与转动盘的外侧壁固定连接(转动盘与固形物排料管的一端转动连接),因此,转动盘转动后可以将带动其表面的固形物“振动”,进而使得固形物能够向其中心处的第三进料口移动,保证固形物的下料效果;其次,为了进一步保证固形物的下料效果,其将转动盘和接收盘的凹陷设置,可以引导固形物向第三进料口和第四进料口移动,进而保证固形物的下料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

在经过分散装置的搅拌,涂料初步混合均匀,为了避免其内部还存在固形物未分散完全,经过分散装置搅拌后的涂料可以通过输料管送入涂料研磨筒体内,加入涂料研磨筒体内的涂料经过各第一研磨盘和各第二研磨盘的研磨可以进一步保证涂料的制备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涂料的分散效果,其将第一研磨盘和第一研磨盘错位设置,并且又在第一研磨盘和第二研磨盘上分别设有相互适配的第一凹陷区和第二凹陷,其通过与涂料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涂料的分散效果,同时,可以将位于各第二研磨轴上的第二研磨盘均错位设置(参考图16),进而可以进一步保证对涂料的制备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