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润滑油调和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0490发布日期:2020-09-04 11:4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润滑油调和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润滑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润滑油调和釜。



背景技术:

为实现高品质润滑油的生产,润滑油生产厂家根据润滑油的特定性质,选择多种添加剂,将添加剂加入到基础油中,进行调和形成各种专用润滑油。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物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并保持恒温,搅拌均匀,才能调出合格的产品。

但是现有的润滑油调和釜还存在着不方便对润滑油内的杂质进行吸附,沉淀的润滑油不方便进行刮除和不方便对调和釜进行拆卸维修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新型的润滑油调和釜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润滑油调和釜,以解决现有的润滑油调和釜不方便对润滑油内的杂质进行吸附,沉淀的润滑油不方便进行刮除和不方便对调和釜进行拆卸维修的问题。一种新型的润滑油调和釜,包括底板,调和箱,进液管,进液斗,润滑油吸附旋转搅拌叶结构,可调节润滑油搅拌刮板结构,密封防护调和想维修板结构,防护壳,第一电机,搅拌杆,第一搅拌板,第二搅拌板,连接片,搅拌控制开关,吸附控制开关,出油管,阀门和排油管,所述的调和箱螺栓连接在底板的上部;所述的进液管螺栓连接在调和箱上表面的右侧;所述的进液斗螺栓连接在进液管的上部;所述的润滑油吸附旋转搅拌叶结构设置在调和箱内部左侧的上部;所述的可调节润滑油搅拌刮板结构设置在第二搅拌板的下部;所述的密封防护调和想维修板结构设置在底板左侧的下部;所述的防护壳螺栓连接在底板内侧下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电机螺栓连接在调和箱内侧下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搅拌杆联轴器连接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的第一搅拌板螺栓连接在连接片上表面的外侧;所述的第二搅拌板螺栓连接在连接片底部的外侧;所述的连接片分别螺栓连接在搅拌杆左右两侧的上部;所述的搅拌控制开关和吸附控制开关从上到下依次镶嵌在调和箱正表面右侧的下部;所述的出油管螺纹连接在调和箱右侧的下部;所述的阀门螺纹连接在出油管的右侧;所述的排油管螺纹连接在阀门的右侧;所述的润滑油吸附旋转搅拌叶结构包括安放板,阻挡片,第二电机,安装螺栓,连接轴和吸附叶,所述的阻挡片螺栓连接在安放板上表面的左侧;所述的第二电机放置在安放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安装螺栓螺纹连接在阻挡片和第二电机的连接处;所述的连接轴联轴器连接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的吸附叶螺栓连接在连接轴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的调和箱与进液管相连通;所述的进液管与进液斗相连通;所述的调和箱与出油管相连通;所述的出油管与阀门相连通;所述的阀门与排油管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进液斗具体采用倒梯形的不锈钢斗。

优选的,所述的吸附叶具体采用不锈钢镂空叶。

优选的,所述的调和箱具体采用不锈钢箱。

优选的,所述的可调节润滑油搅拌刮板结构包括安装块,安装管,安装杆,调节螺栓,刮板和延伸板,所述的安装管螺栓连接在安装块的下部;所述的安装杆纵向插接在安装管内侧的下部;所述的调节螺栓螺纹连接在安装管和安装杆的连接处;所述的刮板螺栓连接在安装杆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延伸板螺栓连接在延伸板右侧的下部。

优选的,所述的刮板具体采用梯形的不锈钢板。

优选的,所述的延伸板具体采用长方形的铝合金板。

优选的,所述的密封防护调和想维修板结构包括密封板,紧固螺栓,握把,防护套,防护管和观察片,所述的紧固螺栓分别螺纹连接在密封板内侧的上部和密封板内侧的下部;所述的握把螺钉连接在密封板左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套套接在握把正表面左侧的中间位置防护管镶嵌在密封板内侧的上部;所述的观察片镶嵌在防护管内侧的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套具体采用硅胶套;所述的防护套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字形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的观察片具体采用亚克力透明塑料片。

优选的,所述的安放板与调和箱螺栓连接设置;所述的吸附叶插接在调和箱内侧的上部;所述的安装块与第二搅拌板螺栓连接设置;所述的密封板通过紧固螺栓螺纹连接在调和箱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的搅拌控制开关电性连接第一搅拌板吸附控制开关电性连接第二电机。

优选的,所述的搅拌控制开关和吸附控制开关分别采用型号为sb16的开关;所述的第一搅拌板和第二电机分别采用型号为yl的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安放板,阻挡片,第二电机,安装螺栓,连接轴和吸附叶的设置,有利于对润滑油内的杂物进行吸附。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安装块,安装管,安装杆,调节螺栓,刮板和延伸板的设置,有利于对沉淀的润滑油进行刮除。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密封板,紧固螺栓,握把,防护套,防护管和观察片的设置,有利于对调和装置进行拆卸维修。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调和箱与进液管相连通;所述的进液管与进液斗相连通;所述的调和箱与出油管相连通;所述的出油管与阀门相连通;所述的阀门与排油管相连通,有利于内的润滑油进行流通排放。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进液斗具体采用倒梯形的不锈钢斗,有利于防止进液斗生锈损坏。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吸附叶具体采用不锈钢镂空叶,有利于对润滑油内的杂物进行吸附。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防护套具体采用硅胶套;所述的防护套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字形防滑纹,有利于增加操作者手部与防护套之间的摩擦力。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观察片具体采用亚克力透明塑料片,有利于对调和箱的内部进行观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油吸附旋转搅拌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润滑油搅拌刮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防护调和想维修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板;2、调和箱;3、进液管;4、进液斗;5、润滑油吸附旋转搅拌叶结构;51、安放板;52、阻挡片;53、第二电机;54、安装螺栓;55、连接轴;56、吸附叶;6、可调节润滑油搅拌刮板结构;61、安装块;62、安装管;63、安装杆;64、调节螺栓;65、刮板;66、延伸板;7、密封防护调和想维修板结构;71、密封板;72、紧固螺栓;73、握把;74、防护套;75、防护管;76、观察片;8、防护壳;9、第一电机;10、搅拌杆;11、第一搅拌板;12、第二搅拌板;13、连接片;14、搅拌控制开关;15、吸附控制开关;16、出油管;17、阀门;18、排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润滑油调和釜,包括底板1,调和箱2,进液管3,进液斗4,润滑油吸附旋转搅拌叶结构5,可调节润滑油搅拌刮板结构6,密封防护调和想维修板结构7,防护壳8,第一电机9,搅拌杆10,第一搅拌板11,第二搅拌板12,连接片13,搅拌控制开关14,吸附控制开关15,出油管16,阀门17和排油管18,所述的调和箱2螺栓连接在底板1的上部;所述的进液管3螺栓连接在调和箱2上表面的右侧;所述的进液斗4螺栓连接在进液管3的上部;所述的润滑油吸附旋转搅拌叶结构5设置在调和箱2内部左侧的上部;所述的可调节润滑油搅拌刮板结构6设置在第二搅拌板12的下部;所述的密封防护调和想维修板结构7设置在底板1左侧的下部;所述的防护壳8螺栓连接在底板1内侧下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一电机9螺栓连接在调和箱2内侧下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搅拌杆10联轴器连接在第一电机9的输出轴上;所述的第一搅拌板11螺栓连接在连接片13上表面的外侧;所述的第二搅拌板12螺栓连接在连接片13底部的外侧;所述的连接片13分别螺栓连接在搅拌杆10左右两侧的上部;所述的搅拌控制开关14和吸附控制开关15从上到下依次镶嵌在调和箱2正表面右侧的下部;所述的出油管16螺纹连接在调和箱2右侧的下部;所述的阀门17螺纹连接在出油管16的右侧;所述的排油管18螺纹连接在阀门17的右侧;所述的润滑油吸附旋转搅拌叶结构5包括安放板51,阻挡片52,第二电机53,安装螺栓54,连接轴55和吸附叶56,所述的阻挡片52螺栓连接在安放板51上表面的左侧;所述的第二电机53放置在安放板5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安装螺栓54螺纹连接在阻挡片52和第二电机53的连接处;所述的连接轴55联轴器连接在第二电机53的输出轴上;所述的吸附叶56螺栓连接在连接轴55的右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调和箱2与进液管3相连通;所述的进液管3与进液斗4相连通;所述的调和箱2与出油管16相连通;所述的出油管16与阀门17相连通;所述的阀门17与排油管18相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进液斗4具体采用倒梯形的不锈钢斗。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吸附叶56具体采用不锈钢镂空叶。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调和箱2具体采用不锈钢箱。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可调节润滑油搅拌刮板结构6包括安装块61,安装管62,安装杆63,调节螺栓64,刮板65和延伸板66,所述的安装管62螺栓连接在安装块61的下部;所述的安装杆63纵向插接在安装管62内侧的下部;所述的调节螺栓64螺纹连接在安装管62和安装杆63的连接处;所述的刮板65螺栓连接在安装杆63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延伸板66螺栓连接在延伸板66右侧的下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刮板65具体采用梯形的不锈钢板。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延伸板66具体采用长方形的铝合金板。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密封防护调和想维修板结构7包括密封板71,紧固螺栓72,握把73,防护套74,防护管75和观察片76,所述的紧固螺栓72分别螺纹连接在密封板71内侧的上部和密封板71内侧的下部;所述的握把73螺钉连接在密封板71左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套74套接在握把73正表面左侧的中间位置防护管75镶嵌在密封板71内侧的上部;所述的观察片76镶嵌在防护管75内侧的中间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套74具体采用硅胶套;所述的防护套74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字形防滑纹。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观察片76具体采用亚克力透明塑料片。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安放板51与调和箱2螺栓连接设置;所述的吸附叶56插接在调和箱2内侧的上部;所述的安装块61与第二搅拌板12螺栓连接设置;所述的密封板71通过紧固螺栓72螺纹连接在调和箱2的左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搅拌控制开关14电性连接第一搅拌板11吸附控制开关15电性连接第二电机53。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搅拌控制开关14和吸附控制开关15分别采用型号为sb16的开关;所述的第一搅拌板11和第二电机53分别采用型号为yl的电机。

工作原理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首先把需要调和的润滑油通过进液斗4倒入到调和箱2内,然后接通调和装置的外部电源,接着按下吸附控制开关15启动第二电机53带动吸附叶56旋转即可对调和箱2内的润滑油进行搅拌,然后利用吸附叶56即可对润滑油内的杂物进行吸附,接着同时按下搅拌控制开关14启动第一电机9带动搅拌杆10上的第一搅拌板11和第二搅拌板12旋转即可对调和箱2,进行多面积搅拌,同时第二搅拌板12带动安装管62下的刮板65旋转,然后刮板65配合延伸板66即可对调和箱2内沉淀的润滑油进行刮除,若调和箱2内需要进行清理时,松开紧固螺栓72,然后手握防护套74打开密封板71即可对调和箱2的内部净化箱清理。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