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反冲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88686发布日期:2020-07-31 22:05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反冲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反冲洗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反冲洗是污水处理重要的手段技术,反冲洗,又称backwash滤池冲洗。为恢复滤池正常工作所采用的反向水流冲洗滤层的操作过程;可以有效的进行清洁。

传统的反冲洗的设备只是控制清洗液进行冲洗,但是冲洗的效果不佳,同时清洗的方式单一。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反冲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的存在以下缺点:传统的反冲洗的设备只是控制清洗液进行冲洗,但是冲洗的效果不佳,同时清洗的方式单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反冲洗装置,包括反冲洗箱,所述反冲洗箱顶部安装有闭合控制机构,所述闭合控制机构一侧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反冲洗箱的一端安装有进料管,所述反冲洗箱远离所述进料管的一端安装有气冲箱,反冲洗箱底部安装有排污阀;

反冲洗箱内安装有闭合板,所述闭合板与所述反冲洗箱内壁密封活动安装,所述气冲箱内安装有气压泵,所述气压泵的一端安装有气压管,所述气压管的一端安装有冲压管,所述冲压管底部与所述排污阀顶部连接,所述冲压管顶部与所述出水管连接;

所述冲压管顶部一侧安装有第一控制机构,所述排污阀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控制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机构与所述第二控制机构均包括支撑腔,所述支撑腔内壁安装有控制电机,所述控制电机输出轴上安装有旋转齿轮,所述旋转齿轮一侧安装有伸缩齿板,所述伸缩齿板的一端安装有密封板,所述旋转齿轮与所述伸缩齿板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冲压管与所述气压管均采用不锈钢材质,所述冲压管一侧与所述气压管一端贯穿连接。

优选的,所述闭合控制机构包括保护腔,所述保护腔内安装有微型步进电机,所述微型步进电机输出轴与所述闭合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微型步进电机输出轴与所述闭合板之间安装有连接套筒。

优选的,所述反冲洗箱内涂覆有防腐蚀层。

优选的,所述反冲洗箱采用铝合金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反冲洗箱顶部安装有闭合控制机构,控制反冲洗箱内部的闭合控制,闭合控制机构一侧安装有出水管,将出水管与清洗的设备进行安装,反冲洗箱的一端安装有进料管,将冲洗液进行清洗输入,反冲洗箱远离进料管的一端安装有气冲箱,反冲洗箱底部安装有排污阀,在反冲洗箱,排污阀将清洗处的杂质进行排出;

(2)、反冲洗箱内安装有闭合板,闭合板与反冲洗箱内壁密封活动安装,气冲箱内安装有气压泵,气压泵的一端安装有气压管,气压管的一端安装有冲压管,冲压管底部与排污阀顶部连接,冲压管顶部与出水管连接,反冲洗箱内的闭合板进行控制闭合,在清洗之后进行闭合,清洗液不会流出,同时冲压管在出水管的下方,在清洗的时候冲压管进行冲压,进行对清洗设备内的杂质进行清除,随后可以在清洗液注入的时候利用冲压进行冲出,可以提高冲洗的效果;

(3)、冲压管顶部一侧安装有第一控制机构,排污阀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控制机构。第一控制机构与第二控制机构均包括支撑腔,支撑腔内壁安装有控制电机,控制电机输出轴上安装有旋转齿轮,旋转齿轮一侧安装有伸缩齿板,伸缩齿板的一端安装有密封板,旋转齿轮与伸缩齿板啮合连接。第一控制机构与第二控制机构内的控制电机进行旋转控制,带动旋转齿轮旋转,从而可以进行对排污阀和冲压管进行闭合控制,在清洗的时候可以将其进行闭合,同时在排出杂质的时候,利用气压泵将其吸出,随后从排污阀内排出,清洗完成以后打开闭合板将剩下的杂质与污水排出,提高了清洗的效果。

(4)、冲压管与气压管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冲压管一侧与气压管一端贯穿连接,保证气体的贯通,同时便于排污与清洗。闭合控制机构包括保护腔,保护腔内安装有微型步进电机,微型步进电机输出轴与闭合板的顶部固定安装,微型步进电机输出轴与闭合板之间安装有连接套筒,闭合控制机构进行旋转控制闭合板,保证闭合控制,根据使用的情况进行闭合或者打开,反冲洗箱内涂覆有防腐蚀层。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利用气压冲击同时在利用清洗液进行清洗,提高清洗的效果,同时可以快速的排出杂质,提高清洗的效果与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反冲洗箱内部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控制机构与第二控制机构内部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

1、反冲洗箱;2、出水管;3、闭合控制机构;4、进料管;5、排污阀;6、气冲箱;7、闭合板;8、微型步进电机;9、连接套筒;10、冲压管;11、气压管;12、气压泵;13、第一控制机构;14、第二控制机构;15、密封板;16、支撑腔;17、伸缩齿板;18、旋转齿轮;19、控制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反冲洗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包括反冲洗箱1,所述反冲洗箱1顶部安装有闭合控制机构3,所述闭合控制机构3一侧安装有出水管2,所述反冲洗箱1的一端安装有进料管4,所述反冲洗箱1远离所述进料管4的一端安装有气冲箱6,反冲洗箱1底部安装有排污阀5;

反冲洗箱1内安装有闭合板7,所述闭合板7与所述反冲洗箱1内壁密封活动安装,所述气冲箱6内安装有气压泵12,所述气压泵12的一端安装有气压管11,所述气压管11的一端安装有冲压管10,所述冲压管10底部与所述排污阀5顶部连接,所述冲压管10顶部与所述出水管2连接;

所述冲压管10顶部一侧安装有第一控制机构13,所述排污阀5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控制机构14。

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机构13与所述第二控制机构14均包括支撑腔16,所述支撑腔16内壁安装有控制电机19,所述控制电机19输出轴上安装有旋转齿轮18,所述旋转齿轮18一侧安装有伸缩齿板17,所述伸缩齿板17的一端安装有密封板15,所述旋转齿轮18与所述伸缩齿板17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冲压管10与所述气压管11均采用不锈钢材质,所述冲压管10一侧与所述气压管11一端贯穿连接。

优选的,所述闭合控制机构3包括保护腔,所述保护腔内安装有微型步进电机8,所述微型步进电机8输出轴与所述闭合板7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微型步进电机8输出轴与所述闭合板7之间安装有连接套筒9。

优选的,所述反冲洗箱1内涂覆有防腐蚀层。

综上:所述反冲洗箱1顶部安装有闭合控制机构3,控制反冲洗箱1内部的闭合控制,所述闭合控制机构3一侧安装有出水管2,将出水管2与清洗的设备进行安装,所述反冲洗箱1的一端安装有进料管4,将冲洗液进行清洗输入,所述反冲洗箱1远离所述进料管4的一端安装有气冲箱6,反冲洗箱1底部安装有排污阀5,在反冲洗箱1,排污阀5将清洗处的杂质进行排出;

反冲洗箱1内安装有闭合板7,所述闭合板7与所述反冲洗箱1内壁密封活动安装,所述气冲箱6内安装有气压泵12,所述气压泵12的一端安装有气压管11,所述气压管11的一端安装有冲压管10,所述冲压管10底部与所述排污阀5顶部连接,所述冲压管10顶部与所述出水管2连接,反冲洗箱1内的闭合板进行控制闭合,在清洗之后进行闭合,清洗液不会流出,同时冲压管10在出水管2的下方,在清洗的时候冲压管10进行冲压,进行对清洗设备内的杂质进行清除,随后可以在清洗液注入的时候利用冲压进行冲出,可以提高冲洗的效果;

所述冲压管10顶部一侧安装有第一控制机构13,所述排污阀5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控制机构14。所述第一控制机构13与所述第二控制机构14均包括支撑腔16,所述支撑腔16内壁安装有控制电机19,所述控制电机19输出轴上安装有旋转齿轮18,所述旋转齿轮18一侧安装有伸缩齿板17,所述伸缩齿板17的一端安装有密封板15,所述旋转齿轮18与所述伸缩齿板17啮合连接。第一控制机构13与所述第二控制机构14内的控制电机19进行旋转控制,带动旋转齿轮18旋转,从而可以进行对排污阀和冲压管10进行闭合控制,在清洗的时候可以将其进行闭合,同时在排出杂质的时候,利用气压泵12将其吸出,随后从排污阀内排出,清洗完成以后打开闭合板7将剩下的杂质与污水排出,提高了清洗的效果。

其次,所述冲压管10与所述气压管11均采用不锈钢材质,所述冲压管10一侧与所述气压管11一端贯穿连接,保证气体的贯通,同时便于排污与清洗。所述闭合控制机构3包括保护腔,所述保护腔内安装有微型步进电机8,所述微型步进电机8输出轴与所述闭合板7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微型步进电机8输出轴与所述闭合板7之间安装有连接套筒9,闭合控制机构3进行旋转控制闭合板7,保证闭合控制,根据使用的情况进行闭合或者打开,所述反冲洗箱1内涂覆有防腐蚀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