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体配制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30016发布日期:2020-07-17 16:10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体配制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溶液配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体配制罐。



背景技术:

单体配制罐适用于制药、生物、食品、化工等行业,常用于各种溶液的配制以及加热或冷却溶液,为不影响溶液的配制,在单体配制罐使用前,需对罐内进行有效地清洗和消毒,现有的清洗和消毒方法是通过设在罐体上的进料口向罐体内注入热水,通过在搅拌装置的配合下对罐体进行清理,但这样存在清洗范围不全面、清洗不干净的情形,尤其是在罐体内具有一定弧度以及接近溶液进料口的位置,这对于接下来的溶液配制会有极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体配制罐,通过在单体配制罐的内胆内设置安装洗涤组件的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配制罐直接从进料口注入热水来清洗,存在清洗范围不全面、清洗不干净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单体配制罐,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有内胆、夹套以及外保温层的罐体,所述内胆的顶端向下开设有溶液进料通道,内胆的底端开设有延伸至外保温层外的溶液出料口,所述溶液进料通道的外侧套设有用于安装洗涤组件的环形定位台,所述环形定位台与内胆的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洗涤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溶液进料通道外侧并置于环形定位台上端的第一圆环腔,所述第一圆环腔与设于内胆外侧的进水管连通,第一圆环腔的周向均匀连通有多个注水仓,每个注水仓的底端连通有多个出水管,每个出水管经由环形定位台延伸至内胆的溶液容纳区域,且每个出水管的出水端安装有锥形喷头;所述溶液进料通道外侧还套设有置于第一圆环腔上端的第二圆环腔,所述第二圆环腔与设于内胆外侧的进汽管连通,且所述第二圆环腔的底端均匀连通有多个出汽管,每个出汽管穿过环形定位台延伸至所述内胆的溶液容纳区域,且每个出汽管设于环形定位台下端的部位均匀开设有若干出汽孔。

优选的,所述环形定位台的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竖向槽,每个竖向槽上均固接有卡扣,所述内胆的内侧固设有与所述竖向槽滑动配合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内开设有与卡扣配合的卡孔。

优选的,所述外保温层的底端固设有驱动电机,所述溶液容纳腔内设有与所述驱动电机转轴固定连接的搅拌组件。

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与所述驱动电机转轴固定连接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间隔设有第一搅拌件和第二搅拌件,所述第一搅拌件和第二搅拌件的搅拌叶片数量相同,且两者的搅拌叶片数量为3~6个。

优选的,所述外保温层的底部还设有多个支撑脚架,所述驱动电机设于多个支撑脚架围成的区间内。

优选的,所述内胆的上方开设有穿过环形定位台延伸至溶液容纳区域底部的温度计。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单体配制罐的内胆内安装环形定位台,并在环形定位台上安装洗涤组件,从便于更彻底的给罐体进行清洗、消毒,具体方案是将洗涤组件设置成两个套设在溶液进料通道外侧的第一圆环腔和第二圆环腔,在第一圆环腔的外侧连通有进水管,第一圆环腔的底部连通有穿过环形定位台延伸至溶液容纳区域的出水管,出水管的出水端安装有锥形喷头,借助该锥形喷头,可将热水均匀地喷洒在内胆内,从而便于清洗到内胆的各个区域,且在第二圆环腔的外侧连通有进汽管,第二圆环腔的底部连通有同样穿过环形定位台延伸至溶液容纳区域的出汽管,将出汽管位于环形定位台下端的部位开设出汽孔,通过出汽孔进入的水蒸汽除可有效对内胆内壁进行清洗、消毒外,还能更好的对各进水管延伸至溶液容纳腔的部位进行清洗、消毒,从而达到对罐体更为全面的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单体配制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洗涤组件与环形定位台组装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所示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内胆1、夹套2、外保温层3、溶液进料通道4、环形定位台5、第一圆环腔601、进水管602、注水仓603、出水管604、锥形喷头605、第二圆环腔606、进汽管607、出汽管608、出汽孔609、竖向槽7、卡扣8、支撑部9、卡孔10、驱动电机11、固定杆1201、第一搅拌件1202、第二搅拌件1203、支撑脚架13、温度计14、溶液出料口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是,一种单体配制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内胆1、夹套2以及外保温层3,优选的,内胆1的上部略凸出于夹套2以及保温层的最上端,进一步地,在内胆1的顶端向下开设有溶液进料通道4,内胆1的底端开设有延伸至外保温层3外的溶液出料口15,通常,溶液进料通道4的开口大于溶液出料口15的开部,以便于快速地倒入待配制的混合液,同时较好的控制配合好的溶液流出,同时,在溶液进料通道4上还需设置密封盖(图中未示出),以在混合液加入后及时与外界隔离,避免环境因素影响单体溶液的配制,为了更全面、更高效地清洗罐体内部,亦即内胆1内部,在溶液进料通道4的外侧套设有环形定位台5,环形定位台5与溶液进料通道4采用过盈配合,以使两者的接触部位有较好的密封性,且将环形定位台5与内胆1的侧壁进行具有一定密封性的可拆卸连接,具体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为,在内胆1的内侧竖向均匀固设有多个支撑部9,支撑部9上开设有卡孔10,在环形定位台5的周向对应开设有与支撑部9滑动配合的竖向槽7,竖向槽7上固定设置有与卡孔10卡接配合的卡扣8,其中,所述卡扣8与环形定位台5采用一体化成型的耐高温且耐腐蚀的塑料材质,所述支撑部9与竖向槽7采用过盈量极小的过盈配合,图2所示即为有四竖向槽7和卡扣8的情形。

在上述的基础上,在环形定位台5上安装有洗涤组件,所述洗涤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溶液进料通道4外侧并置于环形定位台5上端的第一圆环腔601,第一圆环腔601与设在内胆1上端外侧的进水管602连通,第一圆环腔601的周向均匀连通有多个注水仓603,图2所示为有四个注水仓603的情形,每个注水仓603的底端连通有多个出水管604,图2所示为有三个出水管604的情形,每个出水管604穿过设在环形定位台5内的出水通道延伸至环形定位台5的下方,即内胆1的溶液容纳区域,为避免单体配制的溶液溅到出水管604与出水通道之间,每个出水管604与出水通道需紧密地配合,且在每个出水管604的出水端安装有用于将热水大范围铺开的锥形喷头605,以达到全面清理内胆1各个区域的目的,实际中,通过调节出水管604的位置以及设置相应锥度的锥形喷头605,即可达到该目的;进一步,为了更好地对内胆1进行清洗和消毒,在溶液进料通道4外侧还紧密套设有置于第一圆环腔601上端的第二圆环腔606,第二圆环腔606与同样设在内胆1上端外侧的进汽管607连通,第二圆环腔606的底端均匀连通有多个出汽管608,每个出汽管608穿过设在环形定位台5内的出汽通道延伸至内胆1的溶液容纳区域,所述出汽管608与出汽通道也紧密地配合,且在每个出汽管608设于环形定位台5下端的部位均匀开设有若干出汽孔609,蒸汽经由这些出汽孔609快速地充满内胆1内溶液容纳区域的各个位置,通过用热水和蒸汽进行双重清理,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热水处理,更能确保内胆1内部得到更有效更彻底的清洗和消毒,从而不至于影响接下来的单体溶液配制。

更优选的,为了使单体溶液的配制更均匀和快速,同时便于在配制前后对内胆1进行有效地清洗,在外保温层3的底端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11,溶液容纳腔内设有与驱动电机11的转轴固定连接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与所述驱动电机11转轴固定连接的固定杆1201,所述固定杆1201上间隔设有第一搅拌件1202和第二搅拌件1203,所述第一搅拌件1202和第二搅拌件1203的搅拌叶片数量相同,且两者的搅拌叶片数量为3~6个,图1为有三个的情形,通常,单体配制的混合液无需完全充满溶液容纳区域,以防止混合液在混合反应时四处飞溅或上溢。

更优选的,为便于搬移单体配制罐,在外保温层3的底部还均匀设有多个支撑脚架13,所述驱动电机11设在多个支撑脚架13围成的区间内。

更优选的,为了实时了解内胆1内溶液的温度,在内胆1的上方开设有穿过环形定位台5延伸至溶液容纳区域底部的温度计14,根据测得的温度值,相应地向夹套2内注入或抽取加热液体,以确保内胆1的温度维持在需求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中,需要说明的是,表示方位的术语名词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并非对具体技术特征的安装位置进行唯一的限定,不排除其他能够实现的安装方式。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