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子基材的气力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4998发布日期:2020-08-07 17:07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子基材的气力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粉体混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要用于电子基材粉体物料混合的气力机,适用于电子基材粉体的混合生产工艺中,特别是对于普通气力混合难以保证磁性材料粉体混合不受铁、镍元素污染的场合。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而加工复合材料需要各种微细粉体混合后加工成型,混合是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原料混合的均匀度和混合过程中的污染对产品的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电子行业中存在电子基材粉体混合不均问题、电子基材易受到铁、镍元素污染等问题。电子基材加工原料由多种组份粉体组成,不同组份的粉体颗粒直径、密度、含量等参数存在很大差异,这就给多组份、大比例差粉体混合带来很多问题。

目前国内电子基材行业对多组份粉体的均化,主要采用机械搅拌方式。受搅拌方式限制,机械式混合存在局部温度升过高、混合效率低、不易达到均化要求、粉体易受到铁、镍元素污染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电子基材粉体混合技术存在的易造成铁、镍元素污染、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均化、不受铁、镍元素污染、多组份粉体混合效果好的电子基材气力混合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基材的气力混合机,其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输气装置、混合装置和钢平台,所述混合装置设在所述钢平台上,所述输气装置通过输气管线与所述混合装置连接,所述输气管线上设有第一控制阀;

所述混合装置包括混合仓、人工投料口、仓顶除尘器、引风机、混合头、喷气装置、锥形放料阀和内衬,所述混合仓顶端设有人工投料口和仓顶除尘器,所述人工投料口上安装有进料蝶阀,所述仓顶除尘器与所述引风机连接;

所述混合仓的下端依次设有混合头和出料口,所述混合头通过气动蝶阀和蝶阀法兰与下方的出料口连接;

所述锥形放料阀位于混合仓内并设在混合仓底端,混合仓外周设有进气环管,混合头上端连接喷气装置,所述喷气装置的进气口与进气环管连通,所述储气罐通过输气管线分别与进气环管及引风机连接;

所述锥形放料阀的内外表面以及混合仓、人工投料口、出料口、进气环管、第一控制阀、气动蝶阀、进料蝶阀的内表面均敷设有内衬。

进一步的,所述输气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空压机、一级过滤器、冷干机、二级过滤器和储气罐,所述储气罐通过输气管线与混合装置连接,所述二级过滤器和储气罐之间设有第二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为陶瓷、聚氨酯、聚四氟乙烯、聚烯烃其中一种构成的贴片或涂层,可防止电子基材粉体与铁、镍元素直接接触而受到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环管为环形管道,其套装并固定在混合仓外部,所述进气环管上设有环管进气口,环管进气口上安装有环管进气法兰,所述进气环管上沿其圆周还均匀设有若干环管出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喷气装置包括气缸及设在所述气缸顶端的喷头,所述喷气装置进气口与进气环管出气口连接,所述喷气装置固定于混合头外部,所述喷气装置喷头将一定压力的空气喷入混合仓,产生气力。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仓上还设有视镜,便于观察混合仓内混合情况。

本实用新型中,混合粉体由顶部的人工投料口进入,经进料气动蝶阀、靠重力坠入到混合装置底部,处于等待状态;经过过滤、冷却、干燥、加压的纯净气体进入储气罐,气体由储气罐经管道、电磁阀、进气环管和气体喷头从混合装置底部冲进罐体料层,利用强大的压缩空气推力,使物料流态化,产生上下翻滚和激烈沸腾搅拌,短时间即可充分混合粉体;压缩空气从顶部通过仓顶除尘器净化后,由引风机排出;粉体混合物通过锥形放料阀控制,经底部出料口导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气体对不同粉体进行混合,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混合均匀度高、效率高,不污染混合粉体,不改变粉体颗粒形貌,工作平稳,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无环境污染,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气力混合机混合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混合机混合仓(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混合仓(料仓)的进气环管俯视图

图中:1-空压机,2-一级过滤器,3-冷干机,4-二级过滤器,5-储气罐,6-气动蝶阀,7-出料口,8-蝶阀法兰,9-喷气装置,10-进气环管,101-环管进气法兰,102-环管出气口,11-锥形放料阀,12-混合仓,13-内衬,14-视镜,15-进料蝶阀,16-人工投料口,17-仓顶除尘器,18-引风机,19-混合头,20-钢平台。21-第一控制阀,22-第二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括输气装置、混合装置和钢平台20,所述混合装置设在所述钢平台20上,所述输气装置通过输气管线与所述混合装置连接,所述输气管线上设有第一控制阀21。

其中,所述输气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空压机1、一级过滤器2、冷干机3、二级过滤器4和储气罐5,所述二级过滤器4和储气罐5之间设有第二控制阀22。

所述混合装置包括气动蝶阀6、出料口7、蝶阀法兰8、喷气装置9、锥形放料阀11、混合仓12、内衬13、人工投料口16、仓顶除尘器17、引风机18和混合头19,所述混合仓12的顶端设有人工投料口16和仓顶除尘器17,人工投料口16上安装有进料蝶阀15,仓顶除尘器16与所述引风机18连接,混合仓12上还设有视镜14。

所述混合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锥形放料阀11位于混合仓12内并设在混合仓12的底端;所述混合仓12的下端依次设有混合头19和出料口7,所述混合头19和出料口7之间设有气动蝶阀6和蝶阀法兰8。

如图4所示,所述混合仓12的底部外周套设有进气环管10,所述进气环管10是在一个环形管道,所述进气环管10上设有环管进气口,环管进气口上安装有环管进气法兰101,所述储气罐5通过输气管线分别与环管进气法兰101及引风机18连接,压缩空气通过环管进气法兰101进入管道中;所述进气环管10上沿其圆周还均匀设有8-10个环管出气口102;所述喷气装置9包括气缸及设在所述气缸顶端的喷头,所述喷气装置9的进气口与进气环管出气口通过管线连接。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基材气力混合机工作流程是:从人工投料口16投料时,引风机18工作产生负压,防止出现扬尘;仓顶除尘器17连接在混合仓(料仓)12的顶端,主要是防止混合的粉体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引风机18产生的负压作用、仓顶除尘器17净化;所述仓顶除尘器17为现有市场可购买的装置,其包括外壳、顶盖和过滤网,所述顶盖设在外壳的上部,顶盖内安装有所述过滤网,过滤网为塑烧板制成,滤精度可达到0.5um,粉尘收集率>99.9%,满足国家严格的环保限制要求。根据不同的环保要求,仓顶除尘器14可使用不同的结构和材料购买部件自行组装。

空压机1可采用罗茨风机,为粉体混合提供气流动力。空压机提供动力(气力),一级过滤器保证进入冷干机气体的纯净度、冷干机保证气体温度、湿度,防止高温、水份等影响粉体性能;二级过滤器保证进入混合机气体的纯净度;储气罐保证有稳定的气力源,气压为0.6-0.7mpa。

如图3所示,电子基材的混合均化,要求混合过程中不能与设备的铁、镍元素等污染物料接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基材气力混合机采用对混合装置内接触到电子基材粉体部分增加了内衬13,所述内衬为陶瓷、聚氨酯、聚四氟乙烯、聚烯烃其中一种构成的贴片或涂层;内衬13分布于混合仓(料仓)12内壁、电磁阀、管道和进气环管10、人工投料口16、出料口7等的内表面、锥形放料阀11内、外表面,所述内衬可阻断电子基材粉体与不锈钢内壁、铁质管道、铁质阀门等的直接接触,起到将电子基材粉体与含铁、镍元素的各元器件内表面隔离,从而避免电子基材粉体被污染。

所述内衬涂层材料或内衬厚度需要根据混合的粉体材料、经济性要求、寿命要求由使用方等决定。

如采用陶瓷贴片,防脱落陶瓷贴片用胶与不锈钢罐体内壁粘接,在瓷片上有稳固螺丝穿透瓷片和不锈钢体焊接成一体,胶与稳固螺丝,双重保险把瓷片镶嵌在不锈钢罐体内壁,陶瓷贴片耐磨层3-5mm,陶瓷贴片具有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但成本较高。

如采用高分子材料涂层,主要采用聚氨酯聚脲、聚四氟乙烯特氟龙、聚烯烃材料,对不锈钢罐体内壁、管道等内表面进行化学处理后,喷涂成型,厚度2-5mm,喷涂成型过程迅速,成膜后具有高强度、耐磨等特点,成本较低。

如图4所示,净化后的气流通过环管出气口与喷气装置9喷入如图1所示的混合仓(料仓)12,使已经从人工投料口16投入并坠入混合室底部的物料流态化,产生上下翻滚和激烈沸腾搅拌,短时间即可充分混合。控制锥形放料阀11,将经过混合仓(料仓)12内混合好的物料通过锥形放料阀11正下方混合头19、下部气动蝶阀6、出料口7按重量要求出料,充入混合装置的气体通过仓顶除尘器17净化后经引风机18排出。完成整个混合过程。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力为动力,在混合过程中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平稳、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2.施工、安装简易安全,气流混合设备与传统混合设备比较,设备前期投资稍大,但气流混合耗能仅为同吨位机械混合的30-40%,使用寿命可达10年以上,无需经常性维修及保养,由采用贴片或涂层对电子基材粉体进行保护,粉体不会受铁、镍元素污染,不影响粉体形貌及性能;

3.性价比高,粉体经加料器落入混合室,经喷头内高速流动气体短时间内混合均匀,控制锥形放料即可出料,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4.安全性好,无需添注机械油脂或润滑油,无物料被油脂的污染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并非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各种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