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业用的布袋除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22589发布日期:2020-08-21 14:33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木业用的布袋除尘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木业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业用的布袋除尘箱。



背景技术:

木业加工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木糠、木屑等粉尘,如不及时去除会恶化工作环境,进而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目前使用中的除尘装置很多,尤其是利用除尘布袋,但是除尘布袋使用一段时间便需要进行对其清理,现有的装置对除尘布袋的清理较为不便,尤其是当进行清理时需要将整个装置停止工作、不利于装置的除尘工作的连续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方便清理,可轮换除尘且用于木业的布袋除尘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木业用的布袋除尘箱,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侧面均设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包括第一分支管、第二分支管和进气管,所述三通管的第一分支管与第一箱体连接,所述三通管的第二分支管与第二箱体连接,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内均设有通风管,且第一分支管和与第二分支管分别与其相对应的通风管的一端连接,所述通风管的另一端设有布袋,所述布袋的袋口设有子扣,所述通风管的管口设有配合子扣的母扣,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设有第一积尘盒,所述第二箱体的底部设有第二积尘盒,所述第一箱体的侧面设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二箱体的侧面设有第二排气管,所述三通管远离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一端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过滤筒容纳孔,所述过滤筒设于过滤筒容纳孔内,所述过滤筒容纳孔的内壁上设有刷毛条,所述过滤筒底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底部与过滤筒容纳孔内壁连接,所述电机的传动轴与过滤筒的轴心连接,所述过滤筒容纳孔的底部设有第三积尘盒。

上述结构中:为了方便拆装布袋,在布袋口设有子扣,并配合通风管设有的母扣,同时在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底部设有的第二积尘盒对于布袋处理的尘埃予以收集,以便用户拆开第一箱体或第二箱体,集中处理相对应的第二积尘盒储存的尘埃,设有的过滤筒对进气管进入的尘埃进行初步的处理,同时设有刷毛条对过滤筒壁附着的颗粒物清扫,设有电机,带动过滤筒旋转,这样更有利于对过滤筒筒壁予以除尘,最后设有第二积尘盒,将刷毛条对过滤筒清扫的颗粒物掉落于第二积尘盒收集。

优选地,所述刷毛条设有两组,所述刷毛条形状为“u”形,“u”形的刷毛条利于对过滤筒的内壁和外壁同时处理,设有两组刷毛条,对过滤筒的内壁和外壁进行二次清扫,使过滤筒更洁净,避免颗粒物堵塞过滤筒。

优选地,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顶部靠近排气管处均设有水箱,水箱部分延伸于箱体内,所述水箱侧面设有自来水接口,所述水箱上设有增压阀,所述水箱底部设有雾化喷嘴,所述雾化喷嘴设有至少两组,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底部均设有排污管,设有雾化喷嘴对流经的空气进行加湿,以此沉降空气中的颗粒物,并设有排污管将沉降的颗粒物排出。

优选地,所述三通管上设有换向阀,设有换向阀,用于转换进气管与第一箱体或第二箱体之间连接的通道,防止单个箱体中的设备出现损坏或异常,不能正常进行除尘。

优选地,包括延时开关,所述延时开关的第一信号输出端与风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延时开关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与电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延时开关的第三信号输出端与增压阀对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延时开关能够延长工作时间,将流入后空气正常除尘工作,有效的避免流入的空气未进行除尘处理,而停滞于管道内造成积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为了方便拆装布袋,设有子母扣,同时设有第二积尘盒对布袋处理的尘埃予以收集,同时在进气管口设有的过滤筒进行初步除尘,并设有刷毛条对过滤筒壁进行清理。

2、设有两组“u”形的刷毛条,有利于对过滤筒的内壁和外壁同时处理,同时还能对过滤筒的内壁和外壁进行二次清扫,使过滤筒更洁净,避免颗粒物堵塞过滤筒。

3、设有雾化喷嘴对流经的空气进行加湿,以此沉降空气中的颗粒物,并设有排污管将沉降的颗粒物排出。

4、设有换向阀,用于转换进气管与第一箱体或第二箱体之间连接的通道,防止单个箱体中的设备出现损坏或异常,不能正常除尘情况发生。

5、设有延时开关,能够延长工作时间,将流入后空气能正常除尘,有效的避免流入的空气未进行除尘处理,而停滞于管道内造成积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的俯视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的正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过滤筒容纳孔与过滤筒连接额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通风管与布袋连接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延时开关连接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进气管;101、过滤筒容纳孔;2、风扇;3、刷毛条;4、过滤筒;5、延时开关;6、换向阀;7、三通管;71、第一分支管;72、第二分支管;8、第一箱体;801、通风管;9、子扣;10、布袋;11、母扣;12、水箱;13、增压阀;14、第一积尘盒;15、自来水接口;16、第二积尘盒;17、电机;18、雾化喷嘴;19、第一排气管;20、排污管;21、第二箱体;22、第二排气管;23、第三积尘盒;24、通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木业用的布袋除尘箱,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箱体8和第二箱体21,所述第一箱体8和第二箱体21的侧面均设有三通管7,所述三通管7包括第一分支管71、第二分支管72和进气管1,所述三通管7的第一分支管71与第一箱体8连接,所述三通管7的第二分支管72口与第二箱体21连接,所述第一箱体8和第二箱体21内均设有通风管24,且第一分支管71和第二分支管72分别与其相对应的通风管24的一端连接,所述通风管24的另一端设有布袋10,所述布袋10的袋口设有子扣9,所述通风管24的管口设有配合子扣9的母扣11,所述第一箱体8的底部设有第一积尘盒14,所述第二箱体21的底部设有第二积尘盒16,所述第一箱体8的侧面设有第一排气管19,所述第二箱体21的侧面设有第二排气管22,所述三通管7远离第一箱体8和第二箱体21的一端设有进气管1,所述进气管1的管壁上开设有过滤筒4容纳孔101,所述过滤筒4设于过滤筒4容纳孔101内,所述过滤筒4容纳孔101的内壁上设有刷毛条3,所述过滤筒4底部设有电机17,所述电机17底部与过滤筒4容纳孔101内壁连接,所述电机17的传动轴与过滤筒4的轴心连接,所述过滤筒4容纳孔101的底部设有第三积尘盒23。

上述的通风管24的形状由棱形和矩形构成,详细结构参考图4,首先将第一箱体8和第二箱体21由螺栓固定于墙体上,启动风扇2、电机17和增压阀13,空气通过进气管1经过滤筒4第一次过滤,在通过三通管7进入第一箱体8或第二箱体21,空气进入布袋10进行第二次过滤除尘,最后通过排气管排除,在此过程中,为了方便拆装布袋10,在布袋10的袋口设有子扣,并配合通风管24设有的母扣11,所述的子扣9和母扣11总称为子母扣或魔术贴,同时在第一箱体8和第二箱体21底部均设有的第二积尘盒16对于布袋10处理的尘埃予以收集,用户拆开第一箱体8和第二箱体21,集中处理第一积尘盒14或第二积尘盒16储存的尘埃,设有的过滤筒4对进气管1进入的尘埃进行初步处理,设有刷毛条3能够对过滤筒4上附着的颗粒物清扫,设有电机17带动过滤筒4旋转,便于刷毛条3对过滤筒4的筒壁循环清扫,最后设有第三积尘盒23,将刷毛条3对过滤筒4清扫的颗粒物掉落于第三积尘盒23收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刷毛条3设有两组,所述刷毛条3形状为“u”形,“u”子形的刷毛条3自动对过滤筒4的内壁和外壁同时处理,设有两组刷毛条3,对过滤筒4的内壁和外壁进行二次清扫,使过滤筒4更洁净,避免颗粒物堵塞过滤筒4。

实施例2其余结构及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箱体8和第二箱体21的顶部靠近排气管处均设有水箱12,水箱12部分延伸于箱体内,所述水箱12侧面设有自来水接口15,所述水箱12上设有增压阀13,所述水箱12底部设有雾化喷嘴18,所述雾化喷嘴18设有至少两组,所述第一箱体8和第二箱体21的底部设有排污管20,排污管20设于雾化喷嘴18下方,雾化喷嘴18对流经的空气进行加湿,以此沉降空气中的颗粒物,并通过排污管20将沉降的颗粒物排出。

实施例3其余结构及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三通管7上设有换向阀6,用于转换进气管1与第一箱体8或第二箱体21之间连接的通道,防止单个箱体中的设备出现损坏或异常,而导致该布袋10除尘箱中的布袋10和雾化喷嘴18不能正常除尘,第一箱体8和第二箱体21可相互转换,以供备用,需要转变流经的通道时,动手拨动换向阀6即可。

实施例4其余结构及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包括延时开关5,所述延时开关5的第一信号输出端与风扇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延时开关5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与电机17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延时开关5的第三信号输出端与增压阀13对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延时开关5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外部电源,当外界空间的设备停止加工时,该风扇2、电机17、增压阀13、依旧能够正常工作,将流入后空气正常除尘,有效避免流入的空气未进行除尘处理,而停滞于管道内造成积累,所述的延时开关5采用触摸延时开关。

实施例5其余结构及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