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磨机循环出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7813发布日期:2020-09-25 18:36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砂磨机循环出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出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砂磨机循环出料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搅拌罐物料经过泵抽进砂磨机,经砂磨机研磨后砂磨机内研磨腔的物料与少部分腔内介质会从砂磨机的出料口排出,然后再回到搅拌罐内进行搅拌;如此循环砂磨机内的腔内介质会越来越少,导致研磨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砂磨机循环出料系统,解决了搅拌罐和砂磨机循环过程中砂磨机研磨效果降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砂磨机循环出料系统,包括砂磨机、泵以及搅拌罐,所述砂磨机循环出料系统还包括旋风分离器以及t型的三通球阀,所述砂磨机的进料口与泵的出料口连通,所述砂磨机的出料口与旋风分离器的进料口连通;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与搅拌罐的进料口连通,所述旋风分离器的排料口与三通球阀的第二通道连通;所述搅拌罐的出料口与三通球阀的第一通道连通,所述三通球阀的第三通道与泵的进料口连通。

其中,所述砂磨机循环出料系统还包括砂磨机进料管、砂磨机出料管、搅拌罐进料管、搅拌罐出料管、球阀进料管以及球阀出料管,所述砂磨机进料管连通于砂磨机进料口和泵之间,所述砂磨机出料管连通于砂磨机出料口和旋风分离器的进料口之间;所述搅拌罐进料管连通于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和搅拌罐的进料口之间,所述搅拌罐出料管连通于搅拌罐的出料口和三通球阀的第一通道之间;所述球阀进料管连通于旋风分离器的排料口和三通球阀的第二通道之间,所述球阀出料管连通于三通球阀的第三通道和泵的进料口之间。

其中,所述砂磨机进料管设有用于检测砂磨机进料管内液压的第一压力检测表。

其中,所述砂磨机出料管设有用于检测砂磨机出料管内液压的第二压力检测表。

其中,所述旋风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位于壳体的顶端,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进料口位于出料口的下方,所述旋风分离器的排料口位于壳体的底端;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进料口的进料处的截面积比旋风分离器的进料口与壳体的连通处的截面积大,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从壳体的顶端延伸至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的截面为圆形。

其中,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从壳体的顶端延伸至壳体的内部形成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远离旋风分离器的进料口的一端位于进料口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解决了搅拌罐和砂磨机循环过程中砂磨机研磨效果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砂磨机循环出料系统,设置有旋风分离器以及t型的三通球阀。此时设置将三通球阀的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常开,第二通道常闭,从砂磨机出料口出料的物料与少部分腔内介质经砂磨机的出料口排出后,进入旋风分离器进行二级分离,由于介质的重量较大,故这部分介质会从旋风分离器的排料口排出并聚集在三通球阀的第二通道;待一段时间后打开三通球阀的第二通道并关闭第一通道,使得聚集在三通球阀处的介质重新经过泵流回砂磨机内,从而完成对砂磨机丢失的介质的补充。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砂磨机--1,泵--2,搅拌罐--3,旋风分离器--4,三通球阀--5,第一通道--51,第二通道--52,第三通道--53,砂磨机进料管--61,砂磨机出料管--62,搅拌罐进料管--63,搅拌罐出料管--64,球阀进料管--65,球阀出料管--66,第一压力检测表--71,第二压力检测表--7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或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一种砂磨机循环出料系统,包括砂磨机1、泵2以及搅拌罐3,所述砂磨机循环出料系统还包括旋风分离器4以及t型的三通球阀5,所述砂磨机1的进料口与泵2的出料口连通,所述砂磨机1的出料口与旋风分离器4的进料口连通;所述旋风分离器4的出料口与搅拌罐3的进料口连通,所述旋风分离器4的排料口与三通球阀5的第二通道52连通;所述搅拌罐3的出料口与三通球阀5的第一通道51连通,所述三通球阀5的第三通道53与泵2的进料口连通。

具体的,所述旋风分离器4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所述旋风分离器4的出料口位于壳体的顶端,所述旋风分离器4的进料口位于出料口的下方,所述旋风分离器4的排料口位于壳体的底端;所述旋风分离器4的进料口的进料处的截面积比旋风分离器4的进料口与壳体的连通处的截面积大,所述旋风分离器4的出料口从壳体的顶端延伸至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的截面为圆形;所述旋风分离器4的出料口从壳体的顶端延伸至壳体的内部形成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远离旋风分离器4的进料口的一端位于进料口的下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旋风分离器4为现有技术已存在的结构,关于其如何对介质和物料进行分离的原理均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所述砂磨机循环出料系统还包括砂磨机进料管61、砂磨机出料管62、搅拌罐进料管63、搅拌罐出料管64、球阀进料管65以及球阀出料管66,所述砂磨机进料管61连通于砂磨机1进料口和泵2之间,所述砂磨机出料管62连通于砂磨机1出料口和旋风分离器4的进料口之间;所述搅拌罐进料管63连通于旋风分离器4的出料口和搅拌罐3的进料口之间,所述搅拌罐出料管64连通于搅拌罐3的出料口和三通球阀5的第一通道51之间;所述球阀进料管65连通于旋风分离器4的排料口和三通球阀5的第二通道52之间,所述球阀出料管66连通于三通球阀5的第三通道53和泵2的进料口之间。

实际使用时,此时球阀三通的第一通道51和第三通道53常开,第二通道52常闭,搅拌罐3物料经搅拌罐出料管64进入泵2后再经砂磨机进料管61抽进砂磨机1,经砂磨机1研磨,砂磨机1研磨腔内的物料与腔内介质经砂磨机1的离心分离器一级分离后,有微量的物料和微量的介质从砂磨机1的出料口经砂磨机出料管62流入到旋风分离器4进行二级分离,由于介质相较于物料更重,故介质会沉淀在旋风分离器4底端的排料口,物料较轻则从旋风分离器4的出料口漫出,随后经搅拌罐进料管63流入到搅拌罐3,再经搅拌罐出料管64至泵2后抽到砂磨机1进行循环研磨;循环一段时间后第一通道51关闭,第二通道52打开将沉淀的介质经泵2抽入磨砂机研磨腔,达到了回收介质的效果。

具体的,所述砂磨机进料管61设有用于检测砂磨机进料管61内液压的第一压力检测表71,所述砂磨机出料管62设有用于检测砂磨机出料管62内液压的第二压力检测表72,方便工作人员监察系统内部的液压情况,以对液压过高等突发情况进行及时处理。

综上,本实施例的一种砂磨机循环出料系统,具有以下效果:

解决了搅拌罐3和砂磨机1循环过程中砂磨机1研磨效果较低的问题:本实施例的一种砂磨机循环出料系统,设置有旋风分离器4以及t型的三通球阀5。此时设置将三通球阀5的第一通道51和第三通道53常开,第二通道52常闭,从砂磨机1出料口出料的物料与少部分腔内介质经砂磨机1的出料口排出后,进入旋风分离器4进行二级分离,由于介质的重量较大,故这部分介质会从旋风分离器4的排料口排出并聚集在三通球阀5的第二通道52;待一段时间后打开三通球阀5的第二通道52并关闭第一通道51,使得聚集在三通球阀5处的介质重新经过泵2流回砂磨机1内,从而完成对砂磨机1丢失的介质的补充。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