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机收尘装置及拉链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7577发布日期:2020-07-17 16:06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链机收尘装置及拉链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料运输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拉链机收尘装置及拉链机。



背景技术:

拉链机是一种用于水平输送粉状、粒状和小块状物料的运输设备,由于物料具有内摩擦力和侧压力等特性,输送链的运动使机槽内的物料内部压力和颗粒间的内摩擦力增加,料层高度与机槽宽度的比值满足一定条件时,可形成稳定的物料流,实现物料的稳定流动。

物料流动过程中,会产生粉尘,污染生产区域内的环境,现有的处理方式多为负压干式除尘,这种处理方式在拉链机的上方星辰一个负压区,将含有粉尘的空气送入到布袋除尘器中进行分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粉尘问题,但是分离出来的粉尘一般都是直接抛弃,存在一定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拉链机收尘装置,该拉链机收尘装置能够将分离出的粉尘送回到拉链机内,降低物料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拉链机,包括上述拉链机收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拉链机收尘装置,包括:

除尘塔;

进气管,设在除尘塔上,用于向除尘塔内导入含有粉尘的气体;

排灰管,设在除尘塔上;

排气管,设在除尘塔,其轴线平行于除尘塔的轴线;

集尘罩,与所述进气管连接,用于将拉链机罩住;

回料管,其两端分别与排灰管和集尘罩连接,在靠近集尘罩的方向上,其截面积趋于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气管流入到除尘塔内部的含有粉尘的空气沿着除尘塔的内壁做圆周运动,该过程中,粉尘受到离心力后与除尘塔的内壁摩擦,其速度逐渐降低,粉尘的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开始沿着除尘塔的内壁滑落并最终通过排灰管落到回料管内,然后沿着回料管落到集尘罩下方的拉链机内。这样既能够避免分车扩散到除尘区域内,又避免了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管与集尘罩的连接处为两个以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从多处同时收集拉链机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除尘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尘塔的内壁上设有螺旋形导风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强制除尘塔内的气体沿着设定的轨迹运动,避免出现绕流现象导致的粉尘不与除尘塔内壁摩擦,而是直接从排气管排出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旋形导风板远离除尘塔内壁的一侧向靠近排灰管的方向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避免粉尘在螺旋形导风板上堆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管伸入到除尘塔内的长度大于除尘塔内高的二分之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气体在除尘塔内部的停留时间,提高粉尘与除尘塔内壁发生摩擦的时间和概率,进一步提高除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尘罩的内壁上设有导管,所述导管位于回料管与集尘罩的连接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管能够起到隔离的作用,在其内部形成一个稳定的空间,是分离出的粉尘能够落到拖链机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远离集尘罩的方向上,所述导管的截面积趋于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拖链机内物料流动引起的空气流动和进气管与集尘罩处的空气流动对导管内部产生扰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拉链机,包括上述内容中所述的任意一种拉链机收尘装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使用过程中,进气管内产生负压,带动含有粉尘的空气流入到除尘塔内部并沿着除尘塔的内壁做圆周运动,该过程中,粉尘受到离心力后与除尘塔的内壁摩擦,其速度逐渐降低,粉尘的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开始沿着除尘塔的内壁滑落并最终通过排灰管落到回料管内,然后沿着回料管落到集尘罩下方的拉链机内。这样既能够避免分车扩散到除尘区域内,又避免了浪费的问题。

2.除尘塔的内壁上的螺旋形导风板,能够强制除尘塔内的气体沿着设定的轨迹运动,避免出现绕流现象导致的粉尘不与除尘塔内壁摩擦,而是直接从排气管排出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基于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1、除尘塔,12、进气管,13、排灰管,14、排气管,15、集尘罩,16、回料管,21、螺旋形导风板,31、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拉链机收尘装置,主要由除尘塔11、进气管12、排灰管13、排气管14、集尘罩15和回料管16等组成,除尘塔11是一个圆柱形塔体,作用是强制其内部的含有粉尘的空气做圆周运动,通过粉尘与其内壁摩擦后速度降低的作用实现空气与粉尘的分离。进气管12安装在除尘塔11的侧壁上,用于向除尘塔11内导入含有粉尘的空气。进气管12的一个侧壁与除尘塔11的侧壁相切,这样进气管12内的气流能够平滑的流入到除尘塔11内部,不会出现结构上的拦截。

排灰管13安装在除尘塔11的底面上,用于将分离出的粉尘排出。排气管14安装在除尘塔11的顶面上,用于将除尘塔11内的气体排出。排气管14的轴线平行于除尘塔11的轴线,这样除尘塔11内的气体会沿着除尘塔11的内壁流动到除尘塔11的底部,然后再上升,最后从排气管14排出,而不是直接从排气管14排出。

集尘罩15与进气管12连接,其作用是将拉链机罩住,既避免拉链机产生的粉尘扩散到其他区域,又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负压区,使产生的粉尘能够流动到进气管12内。

回料管16位于排灰管13和集尘罩15之间,两端分别与二者连接,用于将分离出的粉尘送回到集尘罩15下方的拉链机内。靠近集尘罩15的方向上,其截面积趋于减小,也就是回料管16是一个锥形管,分离出的粉尘落到回料管16的内壁上,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回料管16的内壁滑动,最后落到拉链机内,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粉尘的流动速度,降低其在落入拉链机时产生的扬尘量。

一实施例中,除尘塔1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一个螺旋形导风板21,其作用是强制含有粉尘的空气沿着除尘塔11的内壁做圆周运动,保证二者的接触时间,从而增加粉尘与除尘塔11内壁的接触时间。另一实施例中,螺旋形导风板21远离除尘塔11内壁的一侧向靠近排灰管13的方向倾斜,这样可以避免粉尘在螺旋形导风板21上堆积。

为了增加除尘塔11内空气的停留时间,一实施例中,排气管14伸入到除尘塔11内的长度大于除尘塔11内高的二分之一,这样能够保证进入除尘塔11内的气体停留一定的时间后再从排气管14排出。

一实施例中,在集尘罩15的内壁上安装了一根导管31,导管31位于回料管16与集尘罩15的连接处,作用是在此处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使分离出的粉尘能够稳定的落到拉链机内。因为拉链机内流动的物料和进气管12工作时会带动气流的流动,导致从集尘罩15落下的粉尘被吹散,而导管31能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保护区,降低粉尘与气流接触的时间,使其能够稳定的落到拉链机内。另一实施例中,导管31是一个锥形管,在远离集尘罩15的方向上,导管31的截面积趋于减小,这样分离出的粉尘能够落到导管31的内壁上,然后沿着内壁滑落到拉链机内,速度更低,下落时产生的扬尘更少。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拉链机,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的拉链机收尘装置。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