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道板及采用该流道板的膜片、膜组件和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6739发布日期:2020-10-30 21:47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流道板及采用该流道板的膜片、膜组件和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过滤装置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道板及采用该流道板的膜片、膜组件和膜装置。



背景技术:

中间带有隔板的膜片已经是现有技术,发明人曾在2010年申请过授权公告号为cn201719981u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超滤膜锁合组件的硬盘式膜滤元件,包括第一膜片、第二膜片和夹置在第一膜片与第二膜片之间的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在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之间还设置有隔板;该膜滤单元的坚挺性提高,有利于反冲洗操作,同时超短的产水流道,降低了过滤阻力,增加单位膜面的产水量。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污水经第一膜片1和第二膜片2过滤后生成的净水需要流至穿孔6内排出,而净水的流通通道即由第一滤网3和第二滤网4生成,第一滤网3和第二滤网4自身能够将隔板5和第一膜片1、第二膜片2之间隔开,第一滤网3和第二滤网4本身亦是带有网孔的材料,因此能够形成有效的净水流通通道。

然而,发明人经试验后发现,第一滤网3和第二滤网4自身的孔隙率不变而厚度增加时,膜片的净水通量亦会有所增加,但膜片自身的阻力是相对不变的,这就说明第一滤网3和第二滤网4对净水流通的阻力成为膜单元净水通量提升的瓶颈,这主要是因为滤网自身形成的通水间隙很小,因此净水通过滤网形成的净水通道时阻力较大。

为了突破该瓶颈,发明人尝试过增加第一滤网3和第二滤网4的厚度,但是,过后的滤网会增加膜单元的厚度,滤网的厚度增加至一定程度时,会使膜单元的尺寸增大,单位体积能够装填的膜单元数量变小,同时单个膜单元的成本也会有所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道板及采用该流道板的膜片、膜组件和膜装置,该流道板系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良,其取消了滤网这一结构,取代为在隔板上直接设置流道的技术方案,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流道对净水流动的阻力,克服了此类膜单元净水通量提升的瓶颈,同时,其膜单元的结构得到简化,制备更加简单快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流道板,包含有:

流通孔,为设置在所述流道板中部的通孔;

流道,至少设置于所述流道板的一面,所述流道的出口指向所述流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流道设置于所述流道板的两个侧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每个所述流道由两个设置于所述流道板同一面的流道筋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流道筋与所述流道板一体设置,且为相对于所述流道板的表面的凸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流道筋包含有一级流道筋和多级流道筋,所述一级流道筋呈放射状从所述流通孔的外缘处延伸至所述流道板的外缘区域,所述多级流道筋穿插的设置于两条所述一级流道筋之间形成所述流道,且所述多级流道筋的长度小于所述一级流道筋的长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多级流道筋和所述流通孔之间形成有扩流部,所述扩流部为所述流道的一部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多级流道筋由二级流道筋和三级流道筋构成,所述二级流道筋设置于所述三级流道筋靠近所述流通孔的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每两条相邻的所述一级流道筋之间设置有一条二级流道筋,每两条相邻的所述一级流道筋之间设置有两条三级流道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二级流道筋远离所述流通孔的一端位于一区域内,该区域为所述三级流道筋和所述流通孔之间形成的扩流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每两条相邻的一级流道筋为一组流通区域,相邻的两组流通区域内的所述二级流道筋分别为长-二级流道筋和短-二级流道筋,所述长-二级流道筋和所述短-二级流道筋的长短差异体现在二者远离所述流通孔的一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相邻的两组流通区域内的所述三级流道筋分别为长-三级流道筋和短-三级流道筋,所述长-三级流道筋和所述短-三级流道筋的长短差异体现在二者靠近所述流通孔的一端;

在同一组所述流通区域内,所述长-二级流道筋和所述短-三级流道筋配合使用,所述短-二级流道筋和所述长-三级流道筋配合使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多级流道筋的端部设置有倒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流道筋延伸至所述流道板外缘的部分设置有倒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流道板的外缘区域留有焊接部,所述焊接部为平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流道筋位于所述流通孔的外缘处设置有斜面密封部,所述斜面密封部在朝向所述流通孔的方向上向下倾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斜面密封部存在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使得其所在的所述流道的流向得到改变。

膜片,采用了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流道板。

膜组件,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膜片。

膜装置,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膜组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改良,取消了滤网这一结构,取代为在隔板上直接设置流道的技术方案,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流道对净水流动的阻力,克服了此类膜单元净水通量提升的瓶颈,同时,其膜单元的结构得到简化,制备更加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道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区放大图;

图3为图2的b区放大图;

图4为图3的c区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流道板的部分外缘区域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流通孔、2-流道、2-1-扩流部、3-流道筋、3-1-一级流道筋、3-2-二级流道筋、3-2.1-长-二级流道筋、3-2.2-短-二级流道筋、3-3-三级流道筋、3-3.1-长-三级流道筋、3-3.2-短-三级流道筋、3-4-斜面密封部、3-4.1-弯折部、4-焊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参考图1~图5,流道板,其形状可以是圆形,可以是圆角矩形,也可以是其他根据实际需要所加工成的形状,可以采用开模注塑的方法制备。

该流道板至少在一面设置有指向流通孔1的流道,优选的,流道板的两面均设置有指向流通孔1的流道。

流道2由与流道板一体成型且凸起的多个流道筋3构成,在此类结构下,净水直接经由流道筋3之间的流道2流通至流通孔1内,流动路径上基本无阻碍物,阻力降到最小。

在一个具体的实例中,流道板自身的厚度为0.7mm,流道筋3的凸起高度为0.3mm,其厚度极薄,厚度对净水的阻力也降低到了最低限度。

在流道2上,越靠近流通孔1的位置,其承受的水流量就越大,因为其不仅承担此处膜片过滤的净水流通,还承担了相对此处远离流通1处净水的流通,因此,越靠近流通孔1的流道,就需要越宽的间距来容置净水,避免其成为外部净水流入的阻力。

针对这个技术问题,发明人考虑将流道筋3分类为一级流道筋3-1和多级流道筋,其中,一级流道筋3-1呈放射状从流通孔1的外缘处延伸至所述流道板的外缘区域,构成整个流道2的骨架,每两条相邻的一级流道筋3-1之间为一组流通区域,相对较短的多级流道筋穿插的设置于每组流通区域之间形成间距逐渐变化的流道。

在一个具体的实例中,多级流道筋由二级流道筋3-2和三级流道筋3-3构成,二级流道筋3-2相对于三级流道筋3-3更靠近流通孔1,每组流通区域内依次设置有一条二级流道筋3-2和两条三级流道筋3-3,由图2可见,三级流道筋3-3所构成的流道相对最窄,二级流道筋3-2所构成的流道要宽一些,离流通孔1最近的一级流道筋3-1构成的流道最宽。

在这个实例中,每一组流通区域的三级流道筋3-3和流通孔1之间形成有扩流部2-1,同一组的二级流道筋3-2位于此扩流部2-1内,并不超出该扩流部2-1的区域,也不与该流通区域内的三级流道筋3-3形成交错重叠的部分,在该扩流区2-1内,流道拓宽,净水的流速减缓、水压增大,更有利于其克服流动路径上的阻力,增加净水通量。

在此实例中,每一组流通区域的二级流道筋3-2和流通孔1之间形成的扩流部2-1作用基本相同。

在另一个实例中,相邻的两组流通区域内的二级流道筋3-2分别为长-二级流道筋3-2.1和短-二级流道筋3-2.2,二者的长短差异体现在远离流通孔1的一端。三级流道筋3-3分别为长-三级流道筋3-3.1和短-三级流道筋3-3.2,二者的长短差异体现在靠近所述流通孔1的一端。并且,在同一组流通区域内,长-二级流道筋3-2.1和短-三级流道筋3-3.2配合使用,短-二级流道筋3-2.2和长-三级流道筋3-3.1配合使用。

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在二级流道筋3-2和三级流道筋3-3的相邻区域形成一个类似环状的强度薄弱区域,由于流道板自身厚度很薄,其在过滤或反冲洗时会发生弹抖现象,此时,该类似环状的强度薄弱区域经长时间运行后容易发生断裂,影响膜组件的过滤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长短不一的二级流道筋3-2和三级流道筋3-3形成了交错的锯齿结构,避免了强度薄弱区域的形成,能够保障膜组件的过滤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在另一个实例中,多级流道筋的端部和流道筋3延伸至流道板外缘的部分均设置有倒角,倒角为净水与流道筋想接触的部位提供圆滑的过渡接触面,避免湍流的行成,进一步降低了净水的流动阻力。

在另一个实例中,流道板的外缘区域留有平面的焊接部4,以提供和膜片进行焊接的基础,该焊接多为超声波焊接。

在另一个实例中,流道筋3位于流通孔1的外缘处还设置有斜面密封部3-4,斜面密封部3-4在朝向流通孔1的方向上向下倾斜,且存在使净水流向得到改变的弯折部3-4.1。

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设置与其上的密封圈的密封效果,防止外部的脏水直接进入膜片内。

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采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流道板的膜片。

以及采用了上述膜片的膜组件和采用了上述膜组件的膜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