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控制领域,具体是一种反应釜精确控温装置。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不锈钢容器,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需求进行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设计条件、过程、检验及制造、验收需依据相关技术标准,以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反应功能。现有的反应釜在加热时大多都是由底部的加热管进行加热,这样不仅加热效率慢,而且由于热空气密度比冷空气密度低,所以大部分热气会朝着装置顶部扩散,但反应物质大多是在装置底部进行,使得装置对温度精度要求过高的物质反应有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精确控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反应釜精确控温装置,包括筒体、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所述筒体的内上壁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二导热板,所述第二导热板的内壁上卡接有第一导管,所述筒体靠近所述第二导热板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热循环泵,所述第一导管的两端均贯穿于所述筒体中,且延伸至所述热循环泵内,所述筒体的一侧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端部固定安装有三组纵向分布的散热板,所述滑槽的外端部滑动连接有两块纵向分布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散热板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挡板与所述散热板相接触,所述筒体的另一侧中部固定安装有三组纵向分布的测温计,三组所述测温计分别与三组所述散热板相对应,所述筒体外壁下方固定固定安装有一对温控箱,所述筒体的内壁下方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一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与每个所述温控箱之间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导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筒体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中部卡接有反应腔,所述反应腔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导热板的底端相接触,所述反应腔的外表面均与所述筒体的内壁不接触,所述反应腔的材料为导热型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筒体与所述第二导热板轴心共线,所述筒体与所述第二导热板的中部均开设有圆通孔,且圆通孔的内壁上均套接有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滑槽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一对螺纹杆,每个所述挡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对滑块,每个所述螺纹杆均贯穿于同侧的两个滑块内,所述螺纹杆的外壁上且位于每个所述滑块的下方均活动连接有一个螺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导管呈盘绕状卡接于所述第二导热板的内壁,所述第一导管的材料为软性材料,所述第二导管的材料为硬性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筒体靠近所述滑槽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系统控制箱,所述温控箱、热循环泵和测温计均与所述系统控制箱呈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导热板的底端开设有若干个通孔,若干个所述通孔呈等距阵列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
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先通过热循环泵来控制第一导管内水流的温度,从而通过第二导热板向下散发热量,再通过温控箱控制第一导热板向上排热,使得热量上下循环交替不易散失或分布不均匀,以方便工作人员对装置内部进行精确控温。
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三个测温计可测量出筒体内三个不同水平高度上的温度,其中温度最低处即为温度交替临界点,然后,滑动两个挡板,使得与临界点相对应的散热板空出进行装置通风,使得装置在热量流失最慢的情况下进行控温平衡工作,降低了装置在工作时的能源损耗。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滑动挡板的过程中,只需顺应螺纹杆转动相应的一对螺母,从而使得一对滑块来控制挡板的相对位置,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手动操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反应釜精确控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反应釜精确控温装置中第二导热板内部剖视图。
图3为一种反应釜精确控温装置中滑槽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第一导热板;3、温控箱;4、挡板;5、散热板;6、系统控制箱;7、第二导热板;8、第一导管;9、热循环泵;10、安装板;11、反应腔;12、测温计;13、第二导管;14、通孔;15、螺纹杆;16、滑槽;17、滑块;18、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反应釜精确控温装置,包括筒体1、第一导热板2和第二导热板7,筒体1的内上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导热板7,第二导热板7的内壁上卡接有第一导管8,筒体1靠近第二导热板7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热循环泵9,第一导管8的两端均贯穿于筒体1中,且延伸至热循环泵9内,筒体1的一侧中部开设有滑槽16,滑槽16的内端部固定安装有三组纵向分布的散热板5,滑槽16的外端部滑动连接有两块纵向分布的挡板4,挡板4与散热板5的形状大小相同,挡板4与散热板5相接触,筒体1的另一侧中部固定安装有三组纵向分布的测温计12,三组测温计12分别与三组散热板5相对应,筒体1外壁下方固定固定安装有一对温控箱3,筒体1的内壁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热板2,第一导热板2与每个温控箱1之间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导管13,在使用该装置时,先通过热循环泵9来控制第一导管8内水流的温度,从而通过第二导热板7向下散发热量,再通过温控箱3控制第一导热板2向上排热,使得热量上下循环交替不易散失或分布不均匀,以方便工作人员对装置内部进行精确控温,此时,通过三个测温计12可测量出筒体1内三个不同水平高度上的温度,其中温度最低处即为温度交替临界点,然后,滑动两个挡板4,使得与临界点相对应的散热板5空出进行装置通风,使得装置在热量流失最慢的情况下进行控温平衡工作,降低了装置在工作时的能源损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筒体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0,安装板10的中部卡接有反应腔11,反应腔11的顶端与第二导热板7的底端相接触,反应腔11的外表面均与筒体1的内壁不接触,反应腔11的材料为导热型材料,通过安装板10能在不影响装置控温的同时,方便原料进行反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筒体1与第二导热板7轴心共线,筒体1与第二导热板7的中部均开设有圆通孔,且圆通孔的内壁上均套接有密封圈,方便装置进行搅拌工具的安装,且不会造成热量流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滑槽16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一对螺纹杆15,每个挡板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对滑块17,每个螺纹杆15均贯穿于同侧的两个滑块17内,螺纹杆15的外壁上且位于每个滑块17的下方均活动连接有一个螺母18,在滑动滑块17的过程中,只需顺应螺纹杆15转动相应的一对螺母18,从而使得一对滑块17来控制挡板4的相对位置,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手动操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第一导管8呈盘绕状卡接于第二导热板7的内壁,第一导管8的材料为软性材料,第二导管13的材料为硬性材料,方便第一导管8和第二导管13进行导热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筒体1靠近滑槽1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系统控制箱6,温控箱3、热循环泵9和测温计12均与系统控制箱6呈电性连接,通过系统控制箱6能方便工作人员系统性控制装置的运行,提高了装置的智能一体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第二导热板7的底端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4,若干个通孔14呈等距阵列分布,方便第二导热板7向下大量排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该装置时,先通过热循环泵9来控制第一导管8内水流的温度,从而通过第二导热板7向下散发热量,再通过温控箱3控制第一导热板2向上排热,使得热量上下循环交替不易散失或分布不均匀,以方便工作人员对装置内部进行精确控温,此时,通过三个测温计12可测量出筒体1内三个不同水平高度上的温度,其中温度最低处即为温度交替临界点,然后,滑动两个挡板4,该过程中,只需顺应螺纹杆15转动相应的一对螺母18,从而使得一对滑块17来控制挡板4的相对位置,使得与临界点相对应的散热板5空出进行装置通风,使得装置在热量流失最慢的情况下进行控温平衡工作,降低了装置在工作时的能源损耗。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