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药品打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5177发布日期:2020-10-02 08:41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药品打散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品粉碎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式药品打散机。



背景技术:

药品原料的前处理过程通常为原料反应、过滤清洗、烘干、打散、杀菌和混合,清洗后烘干的原料因为粘滞、结块而呈不规则的块状,为了满足后续混合工艺的要求,必须尽可能将块状原料打散为粉状,目前生产上常利用打散机来清洗打散烘干后的药品原料。

如公开号为cn204107375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污泥打散机,包括打散机体、旋转电机、转动轴、打散桨装置和出料输送带机。使用时,通过旋转电机带动打散浆装置于打散机体内转动,对打散机体内的物料起到打散碎块的作用。

但是,上述现有的打散机在对物料进行打散时,打散机体内靠近其顶部的物料和靠近其底部的物料往往不能得到充分的混合,随着物料的打散,小块物料易于向打散机体的底部运动,使得打散机体内同一批打散后的物料存在底部料块较小而顶部料块较大、整体物料打散效果不均匀的问题,影响原料的后续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药品打散机,其具有物料打散更加均匀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包括打散筒,所述打散筒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打散筒内设置有打散转子,所述打散转子通过打散电机驱使转动,还包括翻料机构,所述翻料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打散筒内的翻料圈和位于所述打散筒外、驱使所述翻料圈沿铅直方向直线往复的升降气缸;所述打散转子穿设于所述翻料圈中,所述翻料圈与所述打散筒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翻料圈径向的两端固定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远离所述翻料圈的一端穿出所述打散筒后与所述升降气缸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打散转子在打散筒内转动对打散筒内的物料进行打散时,升降气缸通过其活塞杆的伸缩易于使翻料圈在打散筒内沿铅直方向运动,从而易于对打散筒内的物料起到上下扰动的作用,使得打散筒顶部和底部的物料之间容易不断地发生相互混合,便于打散转子将物料打散得更加均匀,有助于改善打散桶内顶部物料和底部物料粒径大小存在差异的问题,便于同批打散后的物料的后续加工。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翻料圈的径向截面为朝向所述打散筒的底部弯曲的半圆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物料不容易在翻料圈顶部形成堆积的情况,便于减小打散筒的打散死角。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翻料圈为朝向所述打散筒的顶部呈螺旋状上升的螺旋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易于增加翻料圈和物料的接触面积,便于翻料圈对物料起到更优的上下扰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翻料机构还包括朝向所述打散筒的底部倾斜固定于所述翻料圈上的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所述第一分流板位于所述翻料圈靠近所述打散筒的一端,所述第二分流板位于所述翻料圈靠近所述打散转子的一端;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第二分流板错位设置,且所述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的倾斜角度不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在翻料圈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对物料起到上下扰动的效果,易于打散筒内的物料上下分布得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打散筒包括圆筒状的打散部和连通于所述打散部下端的呈漏斗状的出料部,所述打散部和所述出料部之间固定有分选筛网,所述出料口开设于所述出料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选筛网易于对打散筒内的物料起到一定的封堵作用,使得粒径大于分选筛网孔径的物料在打散筒的打散部内留存的时间更久,便于打散转子对物料进行充分的打散。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打散部内放置有辅助球,所述辅助球表面设置有若干锥齿,所述辅助球的直径大于所述分选筛网的孔径;当所述打散转子和所述翻料机构工作时,所述打散部内的物料和所述辅助球同时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打散转子和翻料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辅助球随物料在打散筒内运动的同时易于和物料之间发生碰撞和挤压,能够对物料起到打散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出料部远离所述打散部的一端通过所述出料口连通有切割筒,所述打散转子包括转轴和打散叶轮,所述转轴同时穿设于所述打散筒、所述出料口和所述切割筒内,所述打散叶轮位于所述打散筒内且与所述转轴固定,位于所述切割筒内的所述转轴上固定有切割叶轮,所述打散电机固定于所述切割筒远离所述打散筒的一端;所述切割筒上设置有出料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切割筒易于对从打散筒内的分选筛网上落下的物料进一步起到解块作用,提升本方案中的打散机对物料的打散效果。当使用者在切割筒内对物料进行进一步打散时,应堵塞出料机构,延长物料在切割筒内的时间,从而便于物料被充分打散。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呈y型连通的封堵管和出料管,所述切割筒上开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封堵管通过所述第二出料口与所述切割筒连通,所述出料管连通于所述封堵管靠近所述切割筒的一端,且所述封堵管内设置有封堵气缸,所述封堵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封堵片,当所述封堵气缸活塞杆伸长时,所述封堵片与所述第二出料口密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封堵气缸的活塞杆伸长时,封堵片易于运动经过出料管靠近切割筒的一端并对第二出料口形成封堵,使得物料不容易经过第二出料口从出料管中流出,便于使用者对出料机构实现封堵的效果。当需要出料时,回缩封堵气缸的活塞杆,使出料管和第二出料口连通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翻料圈在打散筒内的上下运动,易于打散筒顶部和底部的物料之间不断相互混合,便于打散筒内的物料分布的更加均匀,进而有助于提升打散转子的打散效果,使得打散筒内打散后的同一批物料的粒径更加均匀,便于后续加工;

2.通过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的设置,能够在翻料圈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打散筒内的物料起到上下扰动的效果,使打散筒内的物料上下分布得更加均匀;

3.通过分选筛网和切割筒的设置,能够对打散筒打散的物料进一步进行打散,提升本方案中的打散机对物料的最终打散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打散筒和切割筒的部分剖开结构示意。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打散筒;11、打散部;12;出料部;121、出料口;2、切割筒;21、第二出料口;22、出料机构;221、封堵管;222、出料管;223、封堵气缸;224、封堵片;3、打散转子;31、转轴;32、打散叶轮;321、打散杆;33、切割叶轮;331、安装座;332、切割刀片;34、打散电机;4、翻料机构;41、翻料圈;411、安装杆;412、横杆;42、升降气缸;43、第一分流板;44、第二分流板;5、分选筛网;6、辅助球;61、锥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立式药品打散机,包括打散筒1,打散筒1包括圆筒状的打散部11和连通于打散部11下端、呈漏斗状的出料部12,打散部11的上端面开设有进料口(图中未示出),也可安装漏斗状的进料通道(图中未示出),出料部12远离打散部11的一端开设有出料口121。出料部12远离打散部11的一端通过出料口121连通有漏斗状的切割筒2,切割筒2上开设有第二出料口21,切割筒2上位于第二出料口21的周缘设置有出料机构22。

参照图1,出料机构22包括呈y字型连通的封堵管221和出料管222,封堵管221远离切割筒2的一端向下倾斜式法兰连接、螺纹连接或者焊接于第二出料口21周缘的切割筒2的筒壁上,与切割筒2形成连通,出料管222沿铅直方向焊接连通于封堵管221靠近切割筒2的一端。

参照图2和图3,封堵管221远离切割筒2一端的内部安装有封堵气缸223,封堵气缸223的活塞杆朝向切割筒2设置,且封堵气缸223的活塞杆上固定有封堵片224,当封堵气缸223的活塞杆伸长时,封堵片224能够从出料管222靠近封堵管221一端的端口运动通过并与第二出料口21密合,从而对出料管222形成封堵。通过封堵气缸223活塞杆的伸缩,易于使用者灵活控制出料机构22的出料与否。

参照图2,打散筒1内设置有打散转子3,打散转子3包括转轴31和打散叶轮32,转轴31贯穿于打散筒1、出料口121和切割筒2内,切割筒2远离打散筒1的一端固定有打散电机34,转轴31长度方向的一端穿出切割筒2与打散电机34同轴固定,另一端位于打散筒1内,且打散叶轮32和位于打散筒1内的转轴31固定,位于切割筒2内的转轴31上固定有切割叶轮33。当打散电机34转动时,易于驱动转轴31在打散筒1和切割筒2内转动,进而带动打散叶轮32和切割叶轮33发生转动,对从上至下流经打散筒1和切割筒2内的物料进行双级打散。

参照图2,打散筒1内的转轴31的周向沿转轴31的长度方向交错固定有若干打散杆321,打散杆321朝向打散筒1的筒壁设置,使得打散筒1内形成上述打散叶轮32。切割叶轮33包括安装座331和若干切割刀片332,安装座331套设于转轴31上并与转轴31固定,切割刀片332与安装座331的外周面固定。当切割叶轮33对物料进行二次切割打散时,出料机构22的出料管222应处于封堵状态,以减小物料经过出料管222流出的情况。

参照图2,为了尽量避免物料在打散筒1内被打散时,上下混合不均匀而导致的打散筒1内顶部物料粒径大于底部物料粒径,使得同批打散的物料出现大小不均匀的情况,本实施例的打散筒1的打散部11内间隙式设置有翻料机构4。

参照图2,翻料机构4包括翻料圈41和固定于打散筒1顶部的升降气缸42,翻料圈41位于打散筒1内部,且翻料圈41径向两端各固定有一根安装杆411,安装杆411远离翻料圈41的一端向上穿出打散筒1后共同固定一根横杆412,升降气缸42的活塞杆与横杆412固定。当升降气缸42活塞杆伸缩时,易于通过横杆412和安装杆411驱使翻料圈41沿铅直方向于打散筒1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能够对打散筒1上部和下部的物料起到混合的效果。翻料圈41和打散筒1的内周壁间隙配合,且打散转子3穿设于翻料圈41中并与翻料圈41间隙配合,以减小翻料圈41和打散转子3及打散筒1之间的相互干扰。

参照图4,翻料圈41的径向截面为朝向打散筒1的底部弯曲的弧形,满足翻料圈41能起到推动物料的基本效果的同时,使得物料不容易堆积在翻料圈41上而影响其被打散。进一步地,为了使翻料圈41起到更优的翻料效果,本实施例中的翻料圈41设计为朝向打散筒1的顶部螺旋上升的螺旋形。并且,翻料机构4还包括朝向打散筒1的底部倾斜固定于翻料圈41外壁的第一分流板43和第二分流板44,第一分流板43设置于翻料圈41靠近打散筒1内周壁的一端,第二分流板44设置于翻料圈41靠近打散叶轮32的一端。第一分流板43与打散筒1内壁间隙配合,第二分流板44与打散叶轮32间隙配合。当翻料圈41上下运动时,第一分流板43和第二分流板44易于增加翻料机构4和物料的接触面积,便于翻料机构4搅动更多的物料,从而有助于将打散筒1内的物料上下混合得更为均匀。

参照图4,为了延长物料在打散筒1内的滞留时间,使打散叶轮32对物料打散的更为彻底,本实施例中打散筒1的打散部11和出料部12之间通过分选筛网5连通。在打散叶轮32打散物料的过程中,分选筛网5只允许打散后粒径小于其筛孔孔径的物料流向切割筒2,因此易于使大块物料在打散筒1内尽可能地被打散;同时使得流向切割筒2内的物料更加均匀,便于切割叶轮33对物料起到更优的打散解块效果。

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的打散部11内部还放置有橡胶或者塑料材质的辅助球6,辅助球6的球面一体式设置有若干锥齿61,辅助球6位于分选筛网5上部,且辅助球6的直径大于分选筛网5的筛孔孔径。当打散筒1内的打散转子3和翻料机构4处于工作状态时,辅助球6易于随打散筒1内的物料运动,对物料产生挤压和撞击,更易于物料的打散。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清洗烘干后的块状物料从进料口投入本实施例中的立式药品打散机中后,物料首先在打散筒1内被高速旋转的打散叶轮32搅动而形成涡流运动,运动中的物料撞击到打散叶轮32时容易被击碎而发生解块,并且通过翻料机构4沿打散筒1的轴向在打散筒1内直线往复,易于将打散筒1底部的物料带到打散筒1顶部,并将打散筒1顶部的物料压向打散筒1底部,使打散筒1内的物料在被打散叶轮32打散的过程中上下混合的更为均匀,进而使整筒物料的打散效果更趋于一致。当被打散后的物料粒径小于分选筛网5的筛孔孔径后,物料经过分选筛网5流向打散筒1下端的切割筒2,在切割筒2内高速转动的切割叶轮33的作用下进行二次整粒,以便将对物料起到进一步的打散作用,使物料解块至粉状,如此双级打散解块后的物料最终经过出料管222输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