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生产铁氧体材料的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4305发布日期:2020-10-02 08:3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生产铁氧体材料的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氧体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生产铁氧体材料的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铁氧体是一种具有亚铁磁性的金属氧化物,其电阻率比单质金属或合金磁性材料大得多,而且还有较高的介电性能,在高频时铁氧体也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因而,铁氧体已成为高频弱电领域用途广泛的非金属磁性材料,铁氧体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将多种磁矿进行均匀搅拌和混合,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搅拌筒体积较大,以便于每一混合时能够混合更多的材料,因此就需要使用一只结构较大的搅拌爪,搅拌爪起搅时需要非常大的扭矩,容易使电动机起转时负荷较大,损坏电机,由于搅拌爪进搅时扭矩过大,容易导致用于支撑电动机的安装架不牢靠。

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cn110270252a公开的名为一种生产高性能永磁铁氧体材料的混料装置的中国专利,包括由水泥和石子混合砌成的混料筒,所述混料筒的顶部搭建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共设有多个,每一个所述电动机的底部连接有一根独立的轴杆。本发明在混料筒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搅拌爪,每一个搅拌爪均由一个独立的电动机驱动,使得搅拌爪在起搅时,力臂较短,扭矩较小,搅拌爪在混料筒内搅动时,物料对搅拌爪产生的阻力较小。

使用所述中国专利进行混料作业时,无法避免混料筒内上部和下部的铁氧体材料混合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混料装置内上部和下部的铁氧体材料混料不均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效生产铁氧体材料的混料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生产铁氧体材料的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箱,所述混料箱的一侧上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一端贯穿所述混料箱的侧壁并与混料箱内部相互连通,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多个进料分管,多个所述进料分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进料管相互连通,多个所述进料分管的另一端均设置为开口的漏斗状,多个所述进料分管的中段均设有进料阀,所述混料箱顶壁中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安装有套筒,所述混料箱上方活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底部穿过所述套筒延伸至所述混料箱内部,所述搅拌杆周向上固定连接有搅拌机构和翻料机构,所述混料箱顶部对称设有两个气缸,每个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均与所述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混料箱朝向所述进料管的一侧上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料管。

优选地,所述进料管竖直段内壁设有打散风扇。

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两个间隔固定连接在所述搅拌杆外圆周面上的第一圆盘,每个所述第一圆盘外围固定连接有四个均匀排布的第一搅拌叶,四个所述第一搅拌叶围成的外圆周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圆盘的外圆周直径,每个所述第一搅拌叶上均开设有若干均匀排布的第一漏孔,且每个所述第一搅拌叶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排布的第一顶锥,所述翻料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搅拌杆外圆周面上的第二圆盘,两个所述第一圆盘的高度均高于所述第二圆盘的高度,且所述第二圆盘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排布的第二顶锥。

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两个间隔固定连接在所述搅拌杆外圆周面上的第三圆盘,每个所述第三圆盘上固定连接有四个均匀排布的第二搅拌叶,四个所述第二搅拌叶围成的外圆周直径等于所述第三圆盘的外圆周直径,每个所述第二搅拌叶上均开设有若干均匀排布的第二漏孔,且每个所述第二搅拌叶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排布的第三顶锥,所述翻料机构包括若干均匀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圆盘两侧的第四顶锥。

优选地,所述混料箱正面设有出料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生产铁氧体材料的混料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电机、搅拌杆、搅拌机构和翻料机构的设置,对混料箱内材料先在某一高度进行旋转搅拌混料,再对混料箱内材料进行上下混料,能够实现两个维度的搅拌混料,使得混料更加均匀,效率更高。

2、通过第一漏孔、第二漏孔、第一顶锥、第二顶锥、第三顶锥的设置,能够使得搅拌机构的转动以及翻料机构的移动更加顺畅省力,减轻电机以及气缸的作业压力。

3、通过进料分管、进料阀、打散风扇的设置,在入料时就对各铁氧体材料进行初步混料,配合后续的搅拌机构和翻料机构使用,使得整个混料装置实现更好的混料效果。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对待混合的铁氧体材料在入料时先进行初步混合,再在搅拌机构和翻料机构的配合使用下对材料进行水平和竖直两个维度的搅拌混料,能够解决混料箱内上部和下部材料混料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搅拌机构和翻料机构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搅拌机构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翻料机构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搅拌机构和翻料机构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搅拌机构和翻料机构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混料箱、101开口、110进料管、111进料分管、112进料阀、113打散风扇、120套筒、130支撑板、140电机、150搅拌杆、160搅拌机构、161第一圆盘、162第一搅拌叶、1621第一漏孔、1622第一顶锥、163第三圆盘、1631第四顶锥、164第二搅拌叶、1641第二漏孔、1642第三顶锥、170翻料机构、171第二圆盘、1711第二顶锥、180气缸、190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参照图1-4,一种高效生产铁氧体材料的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箱100,所述混料箱的一侧上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管110,所述进料管110的一端贯穿所述混料箱100的侧壁并与混料箱100内部相互连通,所述进料管110的另一端连接有多个进料分管111,多个所述进料分管11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进料管110相互连通,多个所述进料分管111的另一端均设置为开口的漏斗状,多个所述进料分管111的中段均设有进料阀112,所述混料箱100顶壁中部设有开口101,所述开口101处安装有套筒120,所述混料箱100上方活动安装有支撑板130,所述支撑板13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40,所述电机140的输出轴贯穿所述支撑板130转动连接有搅拌杆150,所述搅拌杆150的底部穿过所述套筒120延伸至所述混料箱100内部,所述搅拌杆150周向上固定连接有搅拌机构160和翻料机构170,所述混料箱100顶部对称设有两个气缸180,每个所述气缸180的活塞杆均与所述支撑板130底部固定连接。

为了使所述进料管110及其进料分管111更加稳固,从而实现稳定入料,优选地,所述混料箱100朝向所述进料管110的一侧上部设有连接板190,所述连接板19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料管110。

为了在入料段对待混和材料进行初步分散混合,从而达到更均匀的混料效果,优选地,所述进料管110竖直段内壁设有打散风扇113。

为了使搅拌机构160的转动以及翻料机构170的移动更加顺畅省力,以减轻电机140以及气缸180的作业压力,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160包括两个间隔固定连接在所述搅拌杆150外圆周面上的第一圆盘161,每个所述第一圆盘161外围固定连接有四个均匀排布的第一搅拌叶162,四个所述第一搅拌叶162围成的外圆周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圆盘161的外圆周直径,每个所述第一搅拌叶162上均开设有若干均匀排布的第一漏孔1621,且每个所述第一搅拌叶162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排布的第一顶锥1622,所述翻料机构170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搅拌杆150外圆周面上的第二圆盘171,两个所述第一圆盘161的高度均高于所述第二圆盘171的高度,且所述第二圆盘17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排布的第二顶锥1711。

为了方便卸出已充分混合好的铁氧体材料,优选地,所述混料箱100正面设有出料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搅拌机构和翻料机构的结构,如图5-6所示,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160包括两个间隔固定连接在所述搅拌杆150外圆周面上的第三圆盘163,每个所述第三圆盘163上固定连接有四个均匀排布的第二搅拌叶164,四个所述第二搅拌叶164围成的外圆周直径等于所述第三圆盘163的外圆周直径,每个所述第二搅拌叶164上均开设有若干均匀排布的第二漏孔1641,且每个所述第二搅拌叶164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排布的第三顶锥1642,所述翻料机构170包括若干均匀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圆盘163两侧的第四顶锥1631。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将翻料机构170设置在搅拌机构160上,节省了混料筒内的竖直空间,使得翻料机构170的竖直移动范围变大,实现了更大范围的竖直维度的翻料搅拌。

其他未描述结构参照实施例1。

工作原理:将待混合铁氧体材料分别接于各进料分管111入口,先启动打散风扇113,继而启动进料阀112,待所有材料都进入混料箱100后,关闭进料阀112和打散风扇113,然后启动电机140,搅拌杆150带动搅拌机构160旋转混料,然后间歇性的启动气缸180,带动翻料机构170上下移动进行竖直方向的翻料搅拌,反复多次待充分混合后,关闭电机140,打开出料门卸出已混合好的铁氧体材料,作业结束。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作业时采用入料时初步混料,入料后使用搅拌机构160实现水平维度的旋转搅拌,使用翻料机构170实现竖直维度的翻料搅拌,很好的解决了混料箱100内上部和下部材料混料不均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