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溴氨酸用搅拌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5116发布日期:2020-09-23 00:23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溴氨酸用搅拌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溴氨酸用搅拌釜。



背景技术:

溴氨酸是一种染料中间体,应用于酸性蒽醌型染料的制备。现有的溴氨酸的生产工艺中,当溴氨酸通过挤压脱水后,溴氨酸形成膏状,需要使用搅拌釜对膏状的溴氨酸进行搅拌,使溴氨酸被打散以方便后续加工。

目前,公告号为cn20822989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搅拌釜,包括支座、釜体,搅拌装置和电机,釜体安装于支座上,釜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搅拌装置安装于釜体内部,电机用于驱动搅拌装置,进料口位于釜体上端,出料口位于釜体底端,所述出料口上安装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液体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阀体和滑动组件,阀体内部为一空腔,两端均设有开口,阀体上位于釜体内的侧面开有若干入水孔,阀体上位于釜体外的底端设有出水孔,滑动组件滑动于空腔内,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块和推杆,滑块与釜体内的空腔配合,滑块用于封住入水孔,推杆一端连接滑块,一端伸出空腔,推杆与阀体下端的开口适配。

结合上述专利的说明书附图,进料口设置在釜体的顶部,且进料口相对釜体的顶部表面突出。膏状的溴氨酸从上一反应容器中取出加入到上述的搅拌釜中时,由于难以把控单次取出的膏状溴氨酸的体积,容易使部分膏状溴氨酸落到进料口外。进料口的外侧壁会对这部分落到釜体外壁上的膏状溴氨酸的清理造成干扰,使得整个进料工作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溴氨酸用搅拌釜,其具有进料更加方便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溴氨酸用搅拌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设有搅拌机构,所述釜体的顶面上开设有进料孔,所述进料孔处在搅拌机构的一侧,所述进料孔的周向侧壁向釜体底部一侧凹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孔处在釜体顶面上的开口大于进料孔处在釜体内腔一侧的开口,使膏状的溴氨酸更容易通过进料孔进入到釜体内,并且进料孔与釜体顶面之间没有阻挡,对落入到釜体顶面上的溴氨酸进行清理时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釜体的顶部上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拦截在进料孔和搅拌机构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溴氨酸粘性较大,操作者在加料时采用抖动的方式将溴氨酸从临时的容器中抖入进料孔,操作者没有控制好力度时,溴氨酸容易落到釜体的顶面上,第一挡板能够阻挡未能成功落入到进料孔中的溴氨酸附着到搅拌装置上,降低清理工作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挡板朝向进料孔的侧面为弧面,所述第一挡板上的弧面的中部向釜体中心一侧凹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料结束后,若第一刮板上沾有溴氨酸,可利用刮板等工具沿着第一刮板的弧面从上往下刮,方便对于沾到第一挡板上的溴氨酸进行清理,也能减少溴氨酸在加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釜体的顶面上还开设有与釜体内腔连通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处在进料孔远离搅拌机构的一侧,所述安装槽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连接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的一端穿入到釜体的内腔中,引导板的另一端处在釜体外,所述引导板处在釜体内的端部可转动到进料孔的正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处在釜体内的引导板转动到进料孔下方时,通过进料孔进入到釜体的溴氨酸能够沿引导板向釜体远离进料孔的底部一侧滑动,即使存在搅拌机构的阻挡,仍会有部分溴氨酸能够落入到釜体远离进料孔一侧的底部,使釜体在加料时能够容纳更多的溴氨酸,在单次搅拌加工时能够提高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釜体上还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拦截在安装槽和进料孔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挡板能够阻挡从进料孔一侧向安装槽一侧溅射的溴氨酸,降低安装槽被溴氨酸堵塞的可能性,一方面降低清理工作的复杂程度,另一方面降低安装槽被堵塞的可能性,使转动轴能够自由转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轴的周向侧壁上设有通槽,所述引导板穿设在通槽中,所述引导板为阶梯状,所述引导板处在釜体内的端部横截面与通槽槽口形状相同,所述引导板处在釜体外的端部的横截面面积比通槽槽口的面积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引导板使用过后,可将整个引导板通过通槽从转动轴中抽出,方便对附着在引导板上的溴氨酸进行清理,使引导板能够在下一次加料时仍能够有良好的引导落料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槽的周向侧壁上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环壁抵在转动轴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溴氨酸在搅拌过程中容易产生溴氨酸气体,对安装槽进行密封以减少溴氨酸气体的泄漏,降低对工作环境造成污染程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进料孔,减少在釜体顶面设置阻碍,方便膏状的溴氨酸进入到釜体内,并且方便对处在釜体顶面上的进料孔附近的溴氨酸进行清理;

2.通过设置转动轴和引导板,对于进入到釜体内的溴氨酸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提高釜体对于溴氨酸的容量,使搅拌工作更加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釜体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釜体;11、进料孔;12、安装槽;13、出料口;2、搅拌机构;21、电机;22、搅拌轴;23、搅拌叶轮;3、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转动轴;6、引导板;7、密封圈;8、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溴氨酸用搅拌釜,包括釜体1,釜体1上设有搅拌机构2,搅拌机构2包括固定在釜体1顶部中心位置上的电机21、转动连接在釜体1内部的搅拌轴22以及固定在搅拌轴22上的搅拌叶轮23,电机21的输出轴竖直穿入到釜体1内腔中并与搅拌轴22同轴连接。釜体1的底部呈圆弧状,釜体1的底部中心开设有出料口13,出料口13中设有截断出料口13通道的阀门(图中未示出)。釜体1的顶面上开设有进料孔11,进料孔11处在电机21的一侧。进料孔11的周向侧壁向釜体1底部一侧凹陷。

本实用新型中的釜体1的外侧壁将安装在工厂的二楼地板中,釜体1上的出料口13处在一楼并靠近一楼地面,而釜体1的顶面略高于二楼的地面,以便于上料和出料,并且节省支架的安装。

参见图1、图2,釜体1的顶面上还开设有与釜体1内腔连通的安装槽12,安装槽12处在进料孔11远离搅拌机构2的一侧。釜体1的顶部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第一挡板3拦截在进料孔11和搅拌机构2之间,第二挡板4处在进料孔11和安装槽12之间。第一挡板3朝向进料孔11的侧面为弧面,第一挡板3上的弧面的中部向釜体1中心一侧凹陷。第二挡板4朝向进料孔11的侧面同样为弧面,第二挡板4上的弧面的中部向远离釜体1中心一侧凹陷。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之间的距离足够大,对于溴氨酸的加料不会造成干扰,并且溴氨酸在加料过程中,由于溴氨酸粘性较大,操作者有时会采用抖动的方式将溴氨酸抖入进料孔11,导致部分溴氨酸会落到釜体1的顶面或是第一挡板3、第二挡板4相对的弧面上,使用刮板从第一挡板3或第二挡板4的顶部沿相应的弧面刮到进料孔11,能够很方便地对残留在釜体1顶面上的溴氨酸进行清理。

参见图2、图3,安装槽12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5,安装槽12的周向侧壁上设有密封圈7,密封圈7的内环壁抵在转动轴5上。转动轴5的周向侧壁上设有通槽,转动轴5上连接有引导板6,引导板6的一端穿入到釜体1的内腔中,引导板6的另一端处在釜体1外,引导板6处在釜体1内的端部可转动到进料孔11的正下方。引导板6为阶梯状,引导板6处在釜体1内的端部横截面与通槽槽口形状相同,引导板6处在釜体1外的端部的横截面面积比通槽槽口的面积大。引导板6处在釜体1外的端部上设有把手8,把手8的一端固定在引导板6上,把手8的另一端沿安装槽12的长度方向向远离引导板6一侧延伸。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上料时,先将引导板6截面积小的端部通过转动轴5上的通槽插入到釜体1内,操作人员通过把手8将引导板6倾斜,引导板6处在釜体1内的端部处在进料孔11的正下方,然后从进料孔11加入膏状的溴氨酸,溴氨酸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到引导板6上,部分溴氨酸能够沿引导板6向釜体1远离进料孔11的底部一侧滑动。在此过程中操作者可以通过转动引导板6或是小幅度的抽拉引导板6使附着在引导板6上的溴氨酸更容易掉落。当釜体1远离进料孔11一侧的底部上积累了一定的溴氨酸之后,将引导板6转动到竖直状态,继续加料后,进入到进料孔11的溴氨酸将直接竖直落到进料孔11正下方的釜体1底部上。待釜体1内的溴氨酸堆积的高度靠近进料孔11时,停止加料,并将釜体1顶面上残留在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之间的溴氨酸刮下,并塞进入进料孔11中。之后封堵进料孔11,开始启动电机21以进行搅拌工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