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列式二次集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1146发布日期:2020-09-18 20:40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直列式二次集尘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尘机,特别是指一种以上下直列方式安装各部机体,由此达到节省机台空间以及具有便利使用效果的直列式二次集尘机。



背景技术:

参阅图1,常见有一种一次集尘机10,主要包含有一底座11、一设置在底座11上的抽风机体12、一架设在抽风机体12旁侧处的过滤筒13、以及一接设在过滤体13下方处的集尘袋14,该抽风机体12外部设有一可引入外界空气的进气口121,侧边处接设有一与过滤筒13相接连的风管122,抽风机体12内部设有一可产生吸力的鼓风机(图未示),启动鼓风机运转后,可由进气口121吸入外界空气进入过滤筒13内,该过滤体13是表面具有预定孔隙大小的滤材,当外界空气进入过滤筒13后,空气中的杂质粉尘通过该过滤筒13滤除,会自然向下掉落到集尘袋14内,而过滤后的空气就直接透过该过滤筒13的孔隙飘散至外界,由此达到一次集尘效果;虽然上述集尘机10的构造简单,机台占用空间不大,操作上也很方便,然而该集尘机10依据过滤筒13的孔隙大小,通常只能滤除掉空气中较粗大颗粒的粉尘,而空气中较细微颗粒的粉尘仍然会通过该过滤体13外散出来,因此整体滤净效果并不佳,如果使用者改用孔隙较小的过滤筒13滤材,则集尘机10在经过使用一段时间后,该过滤筒13会因为大小颗粒粉尘阻塞孔隙,导致过滤效能降低,使用者必须经常性地清理附着在过滤筒13上的粉尘,反而造成使用上的麻烦。

因此,有业者针对上述一次集尘动作的集尘机10进行改良,制作出具有二次集尘动作的集尘机,参阅图2,常见二次集尘机20主要包含有一基座21、一设置在基座21上的过滤机体22、一架设固定在过滤机体22内部的导风管23、一设置在过滤机体22上方处的鼓风机24、一设置在过滤机体22下方处的第一集尘筒25、一设置在基座21旁侧处且与过滤机体22相接连的过滤筒26、以及一设置在该过滤筒26下方处的第二集尘筒27,该过滤机体22内部中空形成有一容室221,外部设有一可引入外界空气进入容室221内的进气通道222,而下端处设有一与该容室221相连通且正对在第一集尘筒25上方处的锥斗部223,该导风管23是呈中空状的直立筒体,其外周壁面刚好正对于进气通道222的位置,鼓风机24运转后会产生一吸力,让外界空气由进气通道222吸进入容室221内,空气碰到导风管23外壁会转入锥斗部223内,空气在与导风管23及锥斗部223壁面接触的过程当中,较粗大颗粒的粉尘会因为自重而自然掉落至第一集尘筒25内,由此达到一次集尘,经过一次集尘后的空气在受到鼓风机24吸引下,会继续向上通过该导风管23而被推送至过滤筒26内,该过滤筒26是由表面具有微小孔隙的滤材所构成,空气中较细微颗粒的粉尘在受到过滤筒26的过滤下,会掉落至第二集尘筒27内作收集,由此达到二次集尘,经由上述二次集尘动作,二次集尘机20便可滤除掉空气中的粗、细颗粒粉尘,如此可有效提升整体滤净效果;上述二次集尘机20的构造确实能让空气品质更加具有滤净清洁的效果,然而其仍然有其缺点存在,常见的二次集尘机20是让过滤机体22搭配第一集尘筒25,过滤筒26搭配第二集尘筒27的组合方式,二组过滤机构为个别分开设置,导致整部二次集尘机20机台需要占用相当大的空间及面积,此对于空间有限的厂房环境而言,要容纳摆设二次集尘机20是相当大的问题,而且因为机台体积量过大,不论在搬运或组装上都相当麻烦,而且第一、第二集尘筒25、27的清理工作也需要各别分开处理,对使用者而言是既费时又费力。

有鉴于此,故如何解决常见二次集尘机20机台体积过大及使用性不佳的问题,即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首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直列式二次集尘机,其通过上下直列方式安装抽风单元、过滤单元及集尘单元,让整部机台的体积量达到最小,使本实用新型在狭小空间内也能适用,安装搬运及操作使用上皆具有其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直列式二次集尘机,其利用在过滤机体内部同轴设置粗颗粒粉尘过滤筒及细颗粒粉尘滤芯,让粗、细颗粒粉尘的集尘动作能在单一过滤机体内全部完成,且粗、细颗粒的粉尘也能统一由单一集尘筒进行集中处理,由此能节省机体成本并且达到便利清理使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直列式二次集尘机,其利用在过滤机体上方处设置有一滤芯清洁机构,使用者站在机台前方处可直接手动操作对细颗粒粉尘滤芯进行拍打清洁,由此达到便利清洁滤芯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直列式二次集尘机,其利用在立柱中段位置处设置一第一快拆机构,可快速便利地对过滤单元进行拆卸安装,由此方便进行细颗粒粉尘滤芯的更换作业。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五,在于提供一种直列式二次集尘机,其利用在立柱下方位置处设置一第二快拆机构,可快速便利地对集尘单元进行拆卸安装,由此方便进行集尘袋的更换作业。

为达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列式二次集尘机,主要包含有一底座单元、一抽风单元、一过滤单元及一集尘单元,其中:该底座单元包含一底座及二竖立设置在该底座左右两侧处的立柱;该抽风单元包含一设置在二立柱上端位置处的抽风机体、以及一设置在抽风机体内的鼓风机,该抽风机体底部在对应鼓风机的位置处穿设有一吸气通道,启动鼓风机运转可令吸气通道产生一负压吸力;该过滤单元包含一设置在二立柱之间且正对于该抽风机体下方位置处的过滤机体、一设置在过滤机体内的粗颗粒粉尘过滤筒、以及一设置在粗颗粒粉尘过滤筒内的细颗粒粉尘滤芯,该过滤机体内部中空形成有一第一容室,外部设有一连通至第一容室内可供引入外界空气的进气口,该粗颗粒粉尘过滤筒架设固定在过滤机体内,其下端设有一延伸至第一容室内的圆筒部,该圆筒部内部中空形成有一第二容室,圆筒部外周表面处洞设有多个穿透至第二容室内的滤孔群,粗颗粒粉尘过滤筒上端中央处凹设有一座孔,该座孔上方与抽风机体的吸气通道作成连通状,该细颗粒粉尘滤芯为同轴套设在座孔内,其外周包覆设置有一滤材,其内部中空形成有一芯孔,该芯孔下方与第二容室作成连通状;该集尘单元包含一设置在二立柱之间且正对于该过滤机体下方位置处的集尘筒,该集尘筒内部对应上述第一、第二容室的下方位置处凹设有一集尘室。

较佳地,该过滤单元更包含有一滤芯清洁机构,该滤芯清洁机构具有一设置在过滤本体上端处的环座、一轴设在环座中央处且向下延伸至细颗粒粉尘滤芯芯孔内的轴杆、一固接在轴杆下方处且与该滤材内侧表面相接触的清洁拨片、一套设在轴杆上端处的单向轴承、以及一套合在单向轴承上且横向延伸出环座外侧处的手动拨杆。

较佳地,该环座为呈圆环状的座体,其内部透空开设有一略呈3/4圆弧角形状的透孔,该透孔上下分别与吸气通道及座孔相互连通,该环座内部另设有一略呈1/4圆弧角形状的实体部,该实体部的圆心角端处设有一可供该轴杆穿设的轴孔,该实体部的外周处开设有一可供该手动拨杆伸出作出大于45度范围角度摆动的开槽。

较佳地,该过滤本体于第一容室内壁处固接有一呈螺旋走向的导流板,该粗颗粒粉尘过滤筒圆筒部上的滤孔群依据该导流板的走向呈螺旋分布状。

较佳地,该粗颗粒粉尘过滤筒在圆筒部下端处更设有一呈扩口状的斜角锥部。

较佳地,该粗颗粒粉尘过滤筒在座孔底部中央处开设有一连通至第二容室内的中间透孔。

较佳地,该粗颗粒粉尘过滤筒在座孔底部凸设有一可供细颗粒粉尘滤芯底端作气密套合的定位凸缘。

较佳地,该细颗粒粉尘滤芯包含有一滤芯架及一固定盘,该滤材围设在滤芯架外周处,令细颗粒粉尘滤芯内部形成中空状的芯孔,该固定盘锁接在滤芯架上端处,可对芯孔上端作成封闭状,细颗粒粉尘滤芯通过该固定盘锁接固定在粗颗粒粉尘过滤筒上。

较佳地,该过滤本体左右两侧边处设有二耳部,该底座单元更包含有一第一快拆机构,第一快拆机构具有二直立固设在二立柱内侧对应于该过滤本体高度位置处的第一滑轨、二分别套设在第一滑轨上可作上下移动状的第一滑套、二分别接设在第一滑套内侧处可对该过滤本体二耳部作嵌入的第一凸轴、二分别套设在第一滑轨上可对第一滑套提供弹复力的第一弹性件、一向外延伸至过滤本体外侧处且两边分别与第一滑套作枢接连动的第一手压杆、以及二连接在第一滑轨及第一手压杆之间的第一连杆。

较佳地,该集尘筒左右两侧边处设有二耳部,该底座单元更包含有一第二快拆机构,第二快拆机构具有二直立固设在二立柱内侧对应于该集尘筒高度位置处的第二滑轨、二分别套设在第二滑轨上可作上下移动状的第二滑套、二分别接设在第二滑套内侧处可对该集尘筒二耳部作嵌入的第二凸轴、二分别套设在第二滑轨上可对第二滑套提供弹复力的第二弹性件、一向外延伸至集尘筒外侧处且两边分别与第二滑套作枢接连动的第二手压杆、以及二连接在第二滑轨及第二手压杆之间的第二连杆。

而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与优点,不难从下述所选用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中获得深入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见一次集尘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常见二次集尘机的组合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一底座单元、一抽风单元、一过滤单元及一集尘单元所组成;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说明该底座单元包含有一底座、二立柱、一第一快拆机构及一第二快拆机构;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说明第一、第二快拆机构的分解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抽风单元、过滤单元及集尘单元以上下直列方式的设置型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说明该过滤单元包含有一过滤机体、一粗颗粒粉尘过滤筒、一细颗粒粉尘滤芯及一滤芯清洁机构;

图8为图7由另一视角观视的分解立体图,说明该粗颗粒粉尘过滤筒及细颗粒粉尘滤芯的底端形状,以及该抽风单元底部开设有一吸气通道;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说明抽风单元、过滤单元及集尘单元组合后的内部型态;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过滤单元内部的放大剖视图,说明细颗粒粉尘滤芯底端气密套合在粗颗粒粉尘过滤筒内部的情形;

图11为图9沿11-11线的组合剖视图,说明该滤芯清洁机构具有一轴杆、以及一可来回摆动带动该轴杆旋转的手动拨杆;

图12为图9沿12-12线的组合剖视图,说明该滤芯清洁机构具有一设置在轴杆上的清洁拨片,旋转该轴杆可带动清洁拨片对细颗粒粉尘滤芯内层表面进行拍打清洁的动作;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动作图,说明该过滤机体可引入外界空气进入,经由粗颗粒粉尘过滤筒作一次集尘后,接着再进入细颗粒粉尘滤芯内进行二次集尘,最后由抽风单元排出滤净空气的作业流程;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说明该过滤单元通过第一快拆机构作嵌合支撑,以及该集尘单元通过第二快拆机构作嵌合支撑的情形;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说明操作第二快拆机构可快速地让集尘单元与底座单元及过滤单元分开的情形;及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说明操作第一快拆机构可快速地让过滤单元与抽风单元分开的情形。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一次集尘机322第二固定座

11底座33第一快拆机构

12抽风机体331第一滑轨

121进气口332第一滑套

122风管333第一凸轴

13过滤筒334第一弹性件

14集尘袋335第一手压杆

20二次集尘机336第一连杆

21基座34第二快拆机构

22过滤机体341第二滑轨

221容室342第二滑套

222进气通道343第二凸轴

223锥斗部344第二弹性件

23导风管345第二手压杆

24鼓风机346第二连杆

25第一集尘筒40抽风单元

26过滤筒41抽风机体

27第二集尘筒411通气孔

30底座单元412吸气通道

31底座42鼓风机

311滚轮50过滤单元

32立柱51过滤机体

321第一固定座511第一容室

512进气口54滤芯清洁机构

513耳部541环座

514导流板5411透孔

52粗颗粒粉尘过滤筒5412实体部

521凸缘5413轴孔

522圆筒部5414开槽

523第二容室542轴杆

524滤孔群543清洁拨片

525斜角锥部544单向轴承

526座孔545手动拨杆

527中间透孔60集尘单元

528定位凸缘61集尘筒

53细颗粒粉尘滤芯611耳部

531滤芯架612滚轮

532滤材613集尘室

533固定盘62集尘袋

534芯孔63环框

535肋条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直列式二次集尘机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主要包含有一底座单元30、一抽风单元40、一过滤单元50及一集尘单元60,接着,再将上述各单元的组成构造及组合空间型态详述于后。

该底座单元30包含有一底座31、二竖立设置在该底座31左右两侧处的立柱32、一设置在二立柱32中段位置处的第一快拆机构33、以及一设置在二立柱32下方位置处的第二快拆机构34,其中:请同时参阅图5及图6,该底座31为略呈“ㄇ”形状的座体,其底部设有多个滚轮311,可供使用者方便地移动整部机台;该立柱32是具有预定高度的直向梁体,每一根立柱32内侧在上方位置处设有二组第一固定座321,在下方位置处设有二组第二固定座322;第一快拆机构33包含有二直立设置在二立柱32内侧处的第一滑轨331、二分别套设在第一滑轨331上的第一滑套332、二分别接设在第一滑套332内侧处的第一凸轴333、二分别套设在第一滑轨331上且可对第一滑套332提供弹复力的第一弹性件334、一与第一滑套332相接连动且向外延伸至过滤单元50外侧处的第一手压杆335、以及二连接在第一滑轨331及第一手压杆335之间的第一连杆336,第一滑轨331上下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固定座321上并作锁接固定,其位置刚好对应在过滤单元50的高度位置,第一滑套332套设在第一滑轨331上可沿着第一滑轨331作上下移动状,第一凸轴333锁接在第一滑套332上形成连动,左右两边的第一凸轴333刚好可对下述过滤机体51的二耳部513作嵌入支撑,第一手压杆335是略呈“ㄇ”形状的杆体,其左右两端分别与二边的第一滑套332作枢接连结,第一连杆336两端分别轴联在第一滑轨331及第一手压杆335上,使第一手压杆335在上下扳压时,可省力地以杠杆方式带动第一滑套332作上下移动;第二快拆机构34具有二直立设置在二立柱32内侧处的第二滑轨341、二分别套设在第二滑轨341上的第二滑套342、二分别接设在第二滑套342内侧处的第二凸轴343、二分别套设在第二滑轨341上可对第二滑套342提供弹复力的第二弹性件344、一与第二滑套342相接连动且向外延伸至集尘单元60外侧处的第二手压杆345、以及二连接在第二滑轨341及第二手压杆345之间的第二连杆346,第二滑轨341上下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二固定座322上并作锁接固定,其位置刚好对应在集尘单元60的高度位置,第二滑套342套设在第二滑轨341上可沿着第二滑轨341作上下移动状,第二凸轴343锁接在第二滑套342上形成连动,左右两边的第二凸轴343刚好可对下述集尘筒61的二耳部611作嵌入支撑,第二手压杆345是略呈“ㄇ”形状的杆体,其左右两边中段处分别与二边的第二滑套342作枢接连结,第二连杆346两端分别轴联在第二滑轨341及第二手压杆345上,使第二手压杆345在上下扳压时,可省力地以杠杆方式带动第二滑套342作上下移动。

同时参阅图8及图9,该抽风单元40包含一设置在二立柱32上端位置处的抽风机体41、以及一设置在抽风机体41内的鼓风机42,该抽风机体41顶部洞设有多个通气孔411,而底部在对应鼓风机42的位置处穿设有一吸气通道412,启动鼓风机42运转可令吸气通道412产生一负压吸力。

参阅图7~10,该过滤单元50包含一设置在二立柱32之间且正对于该抽风机体41下方位置处的过滤机体51、一设置在过滤机体51内的粗颗粒粉尘过滤筒52、一设置在粗颗粒粉尘过滤筒52内的细颗粒粉尘滤芯53、以及一设置在过滤机体51上端处的滤芯清洁机构54,其中:该过滤机体51内部中空形成有一第一容室511,外部设有一连通至第一容室511内可供引入外界空气的进气口512,且外部左右两侧边处设有二耳部513,二耳部513可供第一快拆机构33的第一凸轴333嵌入,由此可支承住整个过滤本体51,该过滤本体51于第一容室511内壁处固接有一呈螺旋走向的导流板514,该导流板514可令吸入第一容室511内的空气以螺旋走向沿着粗颗粒粉尘过滤筒52外周壁作接触;该粗颗粒粉尘过滤筒52具有内外两层的圆筒体,其上端处平设有一凸缘521,该凸缘521可供架设固定在过滤机体51顶端处,粗颗粒粉尘过滤筒52外周向下延伸设有一圆筒部522,该圆筒部522同轴套入于第一容室511内,其外周与过滤本体51内壁之间相隔有一定距离,该圆筒部522内部中空形成有一第二容室523,圆筒部522在下端处的外周表面上洞设有多个穿透至第二容室523内的滤孔群524,该等滤孔群524依据该导流板514的走向呈螺旋分布状,使进入第一容室511的空气在与圆筒部522外周壁接触的过程当中,粗大颗粒的粉尘会受到滤孔群524予以滤除,并且因为自重的关系而向下掉落,圆筒部522下端处更设有一呈扩口状的斜角锥部525,斜角锥部525可防止掉落的粗大粉尘被吸入第二容室523内,该粗颗粒粉尘过滤筒52上端中央处凹设有一与该吸气通道412作连通状的座孔526,位于座孔526底部中央处开设有一连通至第二容室523内的中间透孔527,另外在座孔526底壁上更凸设有一呈环形状的定位凸缘528;该细颗粒粉尘滤芯53具有一滤芯架531、一围设在滤芯架531外周处的滤材532、以及一锁接在滤芯架531上端处的固定盘533,该滤芯架531同轴地套入粗颗粒粉尘过滤筒52的座孔526内,其底端可快速地与定位凸缘528作气密套合,其顶端透过固定盘533锁接固定在粗颗粒粉尘过滤筒52的凸缘521上,该滤材532采用高效率空气微粒过滤网(hepa),可有效地滤除掉空气中的微细粉尘,该细颗粒粉尘滤芯53内部通过滤材532围绕而中空形成有一芯孔534,该芯孔534透过该中间透孔527而与第二容室523形成连通状,另外该滤芯架531底端中央处横设有一肋条部535,该固定盘533锁接在滤芯架531上端处可对芯孔534上端作成封闭状,使进入芯孔534的空气只能通过穿透该滤材532而进入座孔526内;同时参阅图11及图12,该滤芯清洁机构54具有一设置在过滤本体51上端处的环座541、一轴设在环座541中央处且向下延伸至细颗粒粉尘滤芯53芯孔534内的轴杆542、一固接在轴杆542下方处且与该滤材532内侧表面相接触的清洁拨片543、一套设在轴杆542上端处的单向轴承544、以及一套合在单向轴承544上且横向延伸出环座541外侧处的手动拨杆545,该环座541为呈圆环状的座体,其内部透空开设有一略呈3/4圆角形状的透孔5411,该透孔5411上下分别与吸气通道412及座孔526相互作成连通状,该环座541内部另设有一略呈1/4圆角形状的实体部5412,该实体部5412的圆心角端处设有一可供该轴杆542穿通过的轴孔5413,该实体部5412的外周处开设有一可供该手动拨杆545伸出作出大于45度范围角度摆动的开槽5414,该轴杆542下端延伸至细颗粒粉尘滤芯53肋条部535上并作成轴接,通过摆动手动拨杆545可同时带动轴杆542及清洁拨片543作回转,由于该清洁拨片543与滤材532表面作接触,转动清洁拨片543可清除附着在滤材532内侧表面上的粉尘,手动拨杆545在正向转动时可带动该轴杆542转动一定角度,手动拨杆545反向转动时通过单向轴承544不会带动该轴杆542转动,如此只要让手动拨杆545反复正反转数次后,该清洁拨片543即可完成一圈360度对滤材532内侧表面的清洁工作。

参阅图4及图9,该集尘单元60包含一设置在二立柱32之间且正对于该过滤机体51下方位置处的集尘筒61,该集尘筒61左右两侧边处设有二耳部611,其底部装设有多个滚轮612,方便整个集尘筒61在地面上进行搬运移动,该集尘筒61内部对应上述第一、第二容室511、523的下方位置处凹设有一可供收集粗细颗粒粉尘的集尘室613,为了方便清理收集粉尘,该集尘室613内部可套入一集尘袋62,该集尘袋62内通过套入一环框63,可快速地将集尘袋62扩撑开来,使集尘袋62的袋口刚好对应在第一、第二容室511、523下方处,如此便可顺利地让粗、细颗粒的粉尘掉落至集尘袋62内进行收集。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直列式二次集尘机的整体组成结构及组合空间型态,接着再将本实用新型的动作以及欲解决的技术课题详述于后。

参阅图12及图13,当使用者要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启动鼓风机42运转产生吸力,外界的空气会由过滤机体51的进气口512吸入第一容室511内,利用螺旋状的导流板514,空气会沿着螺旋路径到达粗颗粒粉尘过滤筒52的下端处,空气中较粗大颗粒的粉尘在与圆筒部522外壁摩擦接触的过程当中,会因为自重而掉落入下方的集尘筒61内,而圆筒部522上的滤孔群524会首先滤掉较粗大颗粒的粉尘,吸入第一容室511内的空气透过该等滤孔群524会先作第一次过滤,由此完成一次集尘动作,而过滤后的空气会经由滤孔群524进入第二容室523内,再由第二容室523到达细颗粒粉尘滤芯53内部的芯孔534,此时空气通过该滤材532会过滤掉较细微颗粒的粉尘,细颗粒粉尘经由第二容室523会掉落入下方的集尘筒61内,由此完成二次集尘动作,经过二次集尘后的空气便会由座孔526向上通过该环座541的透孔5411,进入抽风机体41的吸气通道412,最后从抽风机体41的通气孔411向外排出,至此即完成所有过滤集尘动作。

参阅图14,在组合状态下,该过滤单元50的过滤机体51通过第一快拆机构33的支撑,此时第一快拆机构33的第一手压杆335是呈下压状态,第一凸轴333会向上顶推该过滤机体51与抽风单元40下端作结合,该集尘单元60的集尘筒61通过第二快拆机构34的支撑,第二快拆接构34的第二手压杆345是呈下压状态,第二凸轴343会向上顶推该集尘筒61与过滤机体51下端作结合。

参阅图15,当使用者想要对该集尘筒61内的集尘袋62进行更换时,首先,只要向上扳拉第二快拆机构34的第二手压杆345,第二滑套342受到第二弹性件344向下弹推,会连同带动第二凸轴343往下移动,第二凸轴343下移会让整个集尘筒61与过滤机体51相互脱离,当集尘筒61底部的滚轮612在接触地面后,就可让整个集尘筒61自底座31移开,使用者便可快速地将集尘筒61内的集尘袋62取出以利进行更换作业。

参阅图16,当使用者想要对该过滤机体51内的细颗粒粉尘滤芯53进行更换时,首先,要让上述集尘筒61与底座31先进行脱离,接着,使用者只要向上扳拉第一快拆机构33的第一手压杆335,第一滑套332受到第一弹性件334向下弹推,会连同带动第一凸轴333往下移动,第一凸轴333下移会让过滤机体51与抽风机体41相互脱离,此时就可将整个过滤单元50从立柱32上分离出来,接着使用者便可对过滤单元50内部进行更换滤芯作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直列式二次集尘机主要是为了解决常见二次集尘机20体积量过大,造成占用空间及操作使用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是将抽风单元40、过滤单元50及集尘单元60以上下直列方式进行安装组合,可令整部机台的体积量达到最小,使本实用新型在狭小空间内也能适当安置,无论在安装搬运及操作使用上皆具有其便利性,另外,为了要达到二次集尘效果,该过滤单元50的组成构造及空气通道是本实用新型一大重点,也就是该过滤机体51内部以同轴方式设置粗颗粒粉尘过滤筒52及细颗粒粉尘滤芯53,让吸入的空气可依序地从粗颗粒粉尘过滤筒52先进行一次过滤集尘后,接着再将过滤后的空气引导至细颗粒粉尘滤芯53进行二次过滤集尘,如此,本实用新型可让吸入的空气在单一过滤机体51内,就能全部完成粗、细颗粒粉尘的集尘动作,且粗、细颗粒的粉尘也能统一由单一集尘筒61进行集中处理,由此能有效节省机体成本,并且达到便利清理的使用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对于细颗粒粉尘滤芯53具有快速便利的清洁效果,本实用新型在过滤单元50上设置有滤芯清洁机构54,该滤芯清洁机构54设有一可单向驱动清洁拨片543旋转的手动拨杆545,使用者只要站在机体前方处进行操作,反复地摆动手动拨杆545数次后,内部清洁拨片543便可完成360度回转对细颗粒粉尘滤芯53进行拍打清洁的动作,如此可让细颗粒粉尘滤芯53维持在最佳过滤品质的状态;最后,本实用新型在二立柱32上分别装设第一快拆机构33及第二快拆机构34,使用者操作第二快拆机构34的第二手压杆345,可控制集尘筒61快速地与过滤机体51分开脱离,如此当使用者要对集尘袋62作更换清理时,就能快速取出集尘袋62进行更换,而使用者操作第一快拆机构33的第一手压杆335,可控制过滤机体51快速地与抽风机体41分开脱离,如此使用者对细颗粒粉尘滤芯53更换安装时,也同样具有便利拆装的使用效果。

惟,以上各实施例的揭示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故举凡数值的变更或等效元件的置换仍应隶属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综上所述,当可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明了本实用新型确可达成前述目的,实已符合专利法的规定,故依法提出申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