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30940发布日期:2020-10-30 21:5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浸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粘结片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增加胶液对粘结片的浸润性的浸胶设备。



背景技术:

粘结片也称半固化片、预浸料等,是层压板等复合材料的主要原材料,它的生产制程一般是将带状基材(如纤维织物、无纺布、纸等)在树脂胶液中浸渍,然后经过加热等方式处理,除去溶剂并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固化交联,带状基材在胶液中是否能够充分浸渍是制造优质粘结片的前提。

目前的浸胶设备如图1所示,带状基材e在转动设备的牵引作用下进入胶槽c中,浸润胶液d后经浸胶辊g转向上行,经过计量辊h刮除多余的胶液,成为含胶量适宜的含胶基材f,然后继续上行进行加热等处理,其中计量辊h上设有刮胶片b,用于清理计量辊h上的残胶。在现有的这种浸胶设备中,基材经过了一次浸胶和两次挤压(分别来自浸胶辊g和计量辊h),粘结片在浸润过程中容易出现浸润不充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含胶基材f中含有气泡、空洞等缺陷,这些缺陷对粘结片制成的层压板等复合材料的质量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通过浸胶设备来提高基材的浸润效果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延长基材在胶液中的停留时间,例如降低基材的行进速度,但这种方式相应也降低了生产效率;

二、提高胶液自由扩散的速度,例如对胶液进行加热或者采用超声波对胶液进行搅拌以增加胶液自由扩散的速度;但是,提高胶液温度会增加胶液中溶剂的挥发,增加空气中有毒溶剂的浓度,并且存在燃爆的安全隐患,甚至还会对胶液的性能、基材的结构等造成不良影响;

三、增加外界对含胶基材的作用力,比如增加浸胶辊的数量,或者在胶液中增加夹轴挤压基材等;但是,增加浸胶辊的数量和夹轴都会增大对基材的挤压力,容易使基材的结构造成破坏,降低基材强度,以其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性能有重大损失,而且该方案还会增大上胶过程中带状基材的张力,易发生断布等事故,不利于连续生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会对胶液和基材造成破坏,并且能够提高浸润效果和生产效率的浸胶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对胶液和基材造成破坏,并且能够提高浸润效果和生产效率的浸胶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浸胶设备,包括胶槽、设于所述胶槽内的浸胶辊、设于所述浸胶辊上方的一对计量辊以及设于所述浸胶辊与所述计量辊之间的至少一组夹持组件,每组所述夹持组件上均形成有供基材通过的通道及胶液暂储区,所述胶液暂储区位于所述通道的上方,所述通道的宽度大于两所述计量辊之间的间隙宽度,且每组所述夹持组件均能与通过所述通道的基材的两侧面相接触。

较佳地,所述通道的宽度方向的中线与所述计量辊的间隙的中线位于同一垂直面内。

较佳地,每组所述夹持组件均包括平行于所述计量辊且相间隔设置的两夹辊,两所述夹辊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通道,两所述夹辊与所述计量辊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胶液暂储区。

较佳地,每一所述夹辊均呈圆柱状,且每一所述夹辊的直径均大于所述计量辊的直径。

较佳地,每一所述夹辊均固定设置。

较佳地,每一所述夹辊均转动设置,且所述夹辊的转动方向与基材的行进方向相同或相反。

较佳地,每组所述夹持组件的两所述夹辊的转动速度相同。

较佳地,所述浸胶设备还包括至少一对刮胶片,每一所述刮胶片对应一所述夹辊设置并与所述夹辊相接触,所述刮胶片用于刮除所述夹辊上的残胶。

较佳地,每一所述刮胶片与对应的所述夹辊之间的接触点为该夹辊的最高点或该夹辊的靠近所述通道一侧的位置。

较佳地,每组所述夹持组件均包括两呈倾斜设置的夹板,两所述夹板的底部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通道,且两所述夹板与所述计量辊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胶液暂储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浸胶设备,在胶槽与计量辊之间增设至少一组夹持组件,每组夹持组件上均形成有供基材通过的通道及胶液暂储区,胶液暂储区位于通道的上方,且通道的宽度大于两计量辊之间的间隙宽度,同时每组夹持组件均能与基材的两侧面相接触,因此,当基材通过前述通道时,夹持组件对基材的两侧面的胶液有刮动作用,有助于胶液向基材的内部扩散及浸润,同时夹持组件对基材几乎无挤压作用,避免破坏基材,与此同时,胶液暂储区收集被计量辊刮下的胶液,基材经过胶液暂储区时进行再次浸润,进而在不改变基材行进速度的同时延长其浸胶时间,达到增强粘结片浸润效果的目的,并保持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浸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浸胶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浸胶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浸胶设备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首先结合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浸胶设备100,包括胶槽110、设于胶槽110内的浸胶辊120、设于胶槽110上方的一对计量辊130以及设于浸胶辊120与计量辊130之间的至少一组夹持组件140,夹持组件140均设于胶槽110的上方,每组夹持组件140上均形成有供基材通过的通道141及胶液暂储区142,且通道141、胶液暂储区142依次沿基材e的行进方向设置,在一种优先方式中,胶液暂储区142位于通道141的上方,且通道141的宽度大于两计量辊130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并使通道14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线与两计量辊130的间隙的中线位于同一垂直面内,同时,每组夹持组件140均能与通过通道141的基材e的两侧相接触。因此,当浸胶后的基材e经过夹持组件140的通道141时,夹持组件140与基材e的两侧面的胶液相接触,对基材e有刮动作用,有利于促使胶液向基材e的内部进一步扩散,同时,夹持组件140可以阻挡计量辊130所刮下的胶液,使胶液聚集在胶液暂储区142,基材e经过胶液暂储区142时进行二次浸胶,延长胶液浸胶时间。

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夹持组件140由两夹辊143或两夹板144组成,下面分别参看图2-4所示,对本实用新型浸胶设备100的不同实施例进行说明。

首先参看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浸胶设备100的一实施例中,仅设置一组夹持组件140,该夹持组件140包括平行于计量辊130且间隔设置的两夹辊143,两夹辊143的位于垂直面内的切线之间的间隙形成通道141,同时,两夹辊143之间的通道141的宽度大于两计量辊130的间隙的宽度,以保证夹辊143不会对基材e造成挤压,同时两夹辊143之间的间隙不能太大,需保证两夹辊143均能与通过通道141的基材e的两面侧的胶液相接触,以对基材e产生刮动作用。另外,两夹辊143均呈圆柱状且直径相同,且每个夹辊143的直径均大于计量辊130的直径,使得两夹辊143的上方位于两者外壁之间的区域所围成的胶液暂储区142较大,即,在垂直于两夹辊143的轴向的水平方向上,胶液暂储区142的宽度远大于通道141的宽度,且夹辊143的直径越大,使两夹辊143之间形成的胶液暂储区142能存储的胶液越多,越有利于基材e的二次浸润,但夹辊143的直径需要能够满足浸胶设备100的空间限制。

继续参看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140的两夹辊143可固定设置或转动设置,当转动设置时,两夹辊143可逆转或顺转,其中,逆转是指两夹辊143的转动方向均与基材e的行进方向相反,顺转是指两夹辊143的转动方向均与基材e的行进方向相同;另外,两夹辊143的转动速度可以相同或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的较优实施方式是两夹辊143均顺转设置,即,图2中所示的左边的夹辊143逆时针转动,右边的夹辊143顺时针转动,且两夹辊143的转动速度相同。

再次参看图2所示,所述浸胶设备100还包括两夹辊143相配合的一对刮胶片150,每个刮胶片150对应一夹辊143设置并与该夹辊143相接触,且刮胶片150与夹辊143之间的接触点为该夹辊143的最高点或该夹辊143的靠近通道141一侧的位置,刮胶片150用于刮除夹辊143上的残胶。

另外,所述浸胶设备100还包括与一对计量辊130相配合的一对刮胶片150,用于刮除计量辊150上的残胶。

下面参看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浸胶设备100的另一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的差别仅在于:设有两组夹持组件140及两对刮胶片150,两组夹持组件140相间隔地设于计量辊130与浸胶辊120之间,且两组夹持组件140均位于胶槽110的上方,每对刮胶片150对应一组夹持组件140设置,其中,每组夹持组件140及与之对应的刮胶片150的设置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各组夹持组件140的夹辊143可以均固定设置,也可以均转动设置,且各组夹持组件140的夹辊143的转动方向和转动速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将各组夹持组件140的夹辊143均设为顺转且转动速度相同。

本实施例中通过两组夹持组件140的设置,使得基材e的两侧面的胶液经过两次刮动,更有利于促使胶液向基材e的内部进一步扩散,并经过两个胶液暂储区142的二次浸胶处理,使胶液浸胶时间更长,进一步提高浸润效果。

当然,本实用新型浸胶设备100的夹持组件140的数量并不以上述两实施例中的为限,可根据具体所需要达到的浸胶效果以及浸胶设备100的安装空间灵活设置其数量。

下面参看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浸胶设备100的又一实施例中,与上述两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夹持组件140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夹持组件140包括相对称设置的两个夹板144,每个夹板144均倾斜向上设置,使两夹板144之间形成开口向上逐渐扩张的胶液暂储区142,两夹板144的底部之间的间隙则形成通道141,因此,在水平方向上,胶液暂储区142的宽度远大于通道141的宽度,并且,夹板144向上延伸的长度越长使得两者之间形成的胶液暂储区142能够存储的胶液越多,越有利于基材e的二次浸润,只要使夹板144向上延伸的长度能够满足浸胶设备100的空间限制即可。

可理解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夹持组件140并不限于由两夹辊143或两夹板144组成,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夹持件。

下面再次结合图2-4所示,对本实用新型之浸胶设备100的工作原理及过程进行说明。

开始浸胶后,带状基材e在转动设备的牵引作用下进入胶槽110中,基材浸润胶液后经浸胶辊120转向上行,然后基材e需依次经过夹持组件140及两计量辊130以得到含胶量适合的含胶基材f。

当基材e经过两夹辊143或两夹板144之间形成的通道141时,两夹辊143或两夹板144与基材e的两侧面的胶液相接触,对基材e有刮动作用,有利于促使胶液向基材e内部进一步扩散,以此促进胶液浸润;另外,位于下方的两夹辊143或两夹板144可以阻挡计量辊130所刮下的胶液,使胶液暂存于两夹辊143或两夹板144之间所形成的胶液暂储区142,因此当基材e经过胶液暂储区142时,其内的胶液对基材e进行二次浸胶以达到延长浸胶时间的目的,通过促进胶液的扩散及延长浸胶时间来达到增强粘结片浸润效果的目的。

基材e经过计量辊130后将被刮除多余的胶液,成为含胶量适宜的含胶基材f,然后继续上行加热等处理。

综上,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浸胶设备100,在胶槽110与计量辊130之间增设至少一组夹持组件140,每组夹持组件140上均形成供基材e通过的通道141及胶液暂储区142,且通道141的宽度大于两计量辊130之间的间隙宽度,同时每组夹持组件140均能与基材e的两侧面相接触,因此,当基材e通过通道141时,夹持组件140对基材e的两侧面的胶液有刮动作用,有助于胶液向基材e的内部扩散及浸润,同时夹持组件140对基材e几乎无挤压作用,避免破坏基材e,与此同时,胶液暂储区142收集被计量辊130刮下的胶液,基材e经过胶液暂储区142时进行再次浸润,进而在不改变基材e行进速度的同时延长其浸胶时间,达到增强粘结片浸润效果的目的,并保持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浸胶设备100的其他部分的结构及设置方式等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设置,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